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指征与克氏针固定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指征与克氏针固定技术
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相对常见,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和移位程度较轻的患儿通常建议保守治疗。

对于年龄较大,移位明显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了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髓内固定。

本文主要对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指征以及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技术进行介绍。

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指征
保守治疗能够接受的骨折移位程度综述
•Neer-Horwitz将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移位程度分为4级。

Ⅰ-Ⅱ级被认为是轻度移位,可接受保守治疗,Ⅲ-Ⅳ级被认为是严重移位,建
议手术治疗。

•Ⅰ级为骨折移位小于5mm
•Ⅱ级为骨折移位小于1/3肱骨干直径
•Ⅲ级为骨折移位在1/3--2/3肱骨干直径之间
•Ⅳ级为骨折移位大于肱骨干直径2/3
•《洛克伍德儿童骨折学第八版》对能接受保守治疗的骨折移位成角综述如下:
文献中对于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指征的汇总如下:
文章作者对手术指征的如下:
•绝对手术指征:开放骨折;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后明显软组织隆起,潜在开放骨折。

•相对手术指征:Neer-HorwitzⅢ--Ⅳ度,严重成角移位,尤其在大于11岁患儿;多发伤患儿;需要过顶运动患儿;不能耐受支具制动患儿。

手术治疗技术介绍
•首先牵引外展,旋转上肢复位(内外旋根据骨折具体情况决定),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情况;如闭合复位失败,行肌间沟入路开放复位。

•标记腋神经,大约在肩峰下6cm(成人这一数据通常为5-7cm 范围;6cm为作者Swarup观点)。

进针点位于腋神经以远。

•使用合适的外固定架钉杆夹,通过钉杆夹置入两枚直径2.5mm 克氏针,使用钉杆夹固定。

如果必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一枚克氏针固定。

•术中可以预置克氏针到骨折线以远,一旦骨折复位,将克氏针穿过骨折线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使克氏针垂直骨骺固定并避免克氏针进入关节,同时一定不要损伤腋神经,术中需透视前后位及Y位并活动确认克氏
针没有进入关节。

•术后支具制动2周,然后去除支具逐步开始主动活动锻炼。

•根据复查情况,大部分情况下克氏针可在4周时去除。

总结
与弹性髓内钉固定相比,克氏针固定肱骨近端骨折操作具有以下优点:
•操作更加简单便捷;
•手术时间短;二次手术去除克氏针操作简单,通常不需要全身麻醉。

来源:Swarup I, Hughes MS, Bram JT, Horn BD, Ganley TJ. Percutaneous Pinning of Pediatric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JBJS Essent Surg Tech. 2019 Oct 9;9(4). pii: e33.1-6.
<Fractures in Children RockWood and Wilkins > eighth edi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