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甘肃有名的传统手工艺品
甘肃有名的传统手工艺品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许多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代表着甘肃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反映了当地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以下是甘肃有名的传统手工艺品:1. 甘肃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而甘肃剪纸在整个中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甘肃剪纸以其精致的造型和丰富的主题而闻名,常常被用于庆祝节日和装饰家居。
2. 甘谷石刻:甘谷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庞大的规模而著称。
这些石刻包括佛教题材、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描绘了古代甘肃的历史和文化。
3. 甘肃绣球:甘肃绣球是一种以丝线和绒线为材料制作的装饰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工艺。
绣球常常用于装饰室内和庭院,以其精致的刺绣和多样的图案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4. 甘南藏毯:甘肃甘南地区的藏族人民以其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出了世界著名的藏毯。
这些毯子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被广泛用于室内装饰和冬季保暖。
5. 定西木雕:定西木雕是甘肃定西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刀工精湛和造型逼真而著称。
木雕作品常常包括动物、名人和神话人物等,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6. 华池黄土塑像:华池黄土塑像是华池县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细的塑造和独特的材质而著名。
这些黄土塑像常常表现了古代人物、神灵和民俗故事,成为了当地的代表性艺术品。
7. 临夏马鞍:临夏马鞍是甘肃临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制作和独特的装饰而受到喜爱。
这些马鞍通常由高级皮革制成,装饰有精美的银饰和刺绣,体现了当地牧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总之,甘肃有许多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通过这些手工艺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甘肃的历史和文化,体验到传统工艺的魅力。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 具。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
这 , 是 属 于 勇 敢 者 的 游 戏
中国古建雕刻艺术及 青砖雕刻工艺品,列 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由东周瓦 当、汉代画像砖等发 展而来。在青砖上雕 出山水、花卉、人物 等图案,是古建筑雕 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 术形式。主要用来装 饰寺、庙、观、庵及 民居的构件和墙面。 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 而成的雕塑工艺品
儡而 射 戏得 下 之名 用 皮 一, 兽 影 。是 皮 , 我刻又 国制称 民的灯 间人影 广物, 为隔以 流亮在 传布灯 的演光 傀戏照
庆阳香包 又称"绌绌",是 庆阳的一种民间民俗物品。 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 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 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 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 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 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 刺绣品。这种刺绣品又叫 荷包,庆阳民间称作耍活 子。
《大梦敦煌》是 一部富于传奇色彩 的四幕舞剧,以敦 煌艺术宝库的千百 年创造历史为背景, 以青年画师莫高与 大将军之女月牙的 感情历程为线索, 演绎了一段可歌可 泣的爱情故事。
该剧兰州歌舞 虹员 森 霞 琼 莉 霞:
辛 朱 庄 张颜 文 叶 彩 国 丽 虹 兴 珊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 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 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 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水车又称孔明车, 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 灌溉工具,是先人们 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 创造出来的高超劳动 技艺,是珍贵的历史 文化遗产。相传为汉 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 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 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 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 灌溉,至今已有1700 余年历史。
关于非遗的名家文章
甘肃地处大西北腹地,地形如一柄如意连接六省(自治区)和蒙古国,无论是交通、军事,还是在生态保护诸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同时,甘肃又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以敦煌石窟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也十分丰厚,别具价值。
一、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一)地理、民族与历史文化渊源甘肃居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 地处我国西北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顺时针方向依次与陕西、四川、青海、新疆、蒙古国、内蒙古、宁夏接壤,东西距离长达1665公里,是中原地区联系西北乃至中亚西亚的咽喉和纽带。
甘肃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东部和中部为黄土高原,以农业经济为主,还有关山林区和子午岭林区,分属平凉和庆阳市;东南部为陇山山地和陇南山地,水利和林业资源相对丰富,是小陇山和白龙江林区所在地;西部为河西走廊,以绿洲平原为主,也有沙漠戈壁分布;北部的北山山地和阿拉善高原,为内蒙古高原的西端;西南部的祁连山地和甘南高原,系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广布高原草场,还有现代冰川。
山地和高原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0%以上,大部分地区海拔都在千米以上。
除了陇南属长江流域,其它地区则分属黄河流域及内陆河流域。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分布及特色,与上述陇中东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甘南高(草)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和北山山地6个地形区域的地理、物候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甘肃历史悠久,且区块性特征明显。
大约四五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活动,我国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陇东华池,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遍布全省。
静宁治平河畔有最早的成纪古城遗址,距此不远的的秦安大地湾遗址,距今4800~7800年,更是从考古学上为伏羲氏发祥于陇东南渭水流域上游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依据。
陇东一带是周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生活了周先祖不窋至古公亶父十二代先王。
甘肃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河西宝卷河西宝卷含凉州、张掖、酒泉宝卷(张掖宝卷因故未能进入第一批国家名录)。
宝卷又名宝传,是一种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的讲唱文学。
它由唐代的变文、讲经文演变而来,受俗讲的孕育,历经宋代谈经、说参请、说诨经讲史等,并受到话本、小说,诸宫调及戏曲等的影响,其内容包含儒、释、道的三教合一及各种秘密宗教,并有大量非宗教的历史人物、民间神话、传说和戏曲故事,其结构为散韵相间,讲唱地点从庙会、娱乐场所,直至家庭院落。
2.天祝土族格萨尔《格萨尔》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中的一块瑰宝,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英雄史诗,它源于藏族,却广泛传播于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等很多民族之中。
作为口头传唱的口碑古籍土族《格萨尔》,同样具有有别于其他口头传唱的英雄史诗,在形式、内容方面富有自己的特点,独具魅力。
挖掘、抢救和保护土族《格萨尔》,不仅能丰富和完善《格萨尔》英雄史诗,乃至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学的丰富和完善都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3.裕固族民歌从裕固族历史渊源和语言来说,其民歌与回鹘民歌和蒙古民歌有着同样的源流,歌词格律有许多共同之处,并且具有许多古代语言的特点。
裕固族民歌主要分为音乐和唱词两部分,主要有“小曲”、“号子”、“小调”、“情歌”、“叙事”、“筵席曲”等形式,已搜集、整理的有310余首。
裕固族民歌记叙了裕固族历史、英雄和生活多方面的内容,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民歌,特别是突厥、蒙古民族民歌的“活化石”,是研究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挖掘、发展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和依据。
4.花儿花儿是大西北各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山歌,因歌词中多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
它主要流行于贺兰山以南,六盘山以西,岷山以北,日月山以东这一跨越甘、宁、青三省区的广阔地带,成为汉、回、土、藏、撒拉、东乡、保安、裕固等民族用汉语创作并演唱的一个歌种。
花儿有河州花儿和洮岷花儿之分。
前者以甘肃河州(今临夏)为中心,布及甘、青相邻的十多个农业县;后者以洮州(今临潭)、岷州(今岷县)为中心,只流行于甘肃境内的七八个县。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洮民风民俗“拉扎节”
《戏剧之家》2019年第27期 总第327期243文化天地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洮民风民俗“拉扎节”赵为民(甘肃省临洮县文化馆 甘肃 定西 730500)【摘 要】甘肃省定西、临夏两市的临洮县的南部、渭源县的西部,康乐县的南部等交界地区每年都要过一个跟春节相媲美的节日——拉扎节。
期间,当地村民要请法师跳神,做法,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关键词】拉扎节;祭祀;山神;跳神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7-0243-01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以南的衙下、南屏,渭源县的峡城、乡、麻家集乡,康乐县的景古、五户及莲麓等乡,是定西、临夏二市(州)交界的地区,彼此相邻,每年都要过一个跟春节相媲美的节日——拉扎节。
据《临洮县志》中记载,古时候我临洮县的衙下原有的藏族土司设立的衙门了大衙门、二衙门和三衙门),这是当时的朝廷为土司赵琨的封地,叫“党布里”,这里的许多藏语地名沿用到现在,“拉扎节”便是藏传遗风的延续。
通过考察,“拉扎”汉语的意思为“山神”,是藏语的音译。
“拉扎节”也就是汉藏杂居地区群众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祭山神,其中包含着祈祷和庆贺五谷丰登的诸多愿望。
在历史上,过拉扎节的这片定西、临夏交界的土地曾经是藏族人统治的地区,据考证“拉扎节”起初是藏羌民族的民俗节日,“拉扎”在当地汉语方言中的含义有二。
一是指人与人之间有共同语言,能和睦相处;二是指把很多东西集中在了一块儿,有丰收之意。
“拉扎节”与丰收、山神大有关联。
很久以前,当地农民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为了确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当地百姓在地理位置比较险要、醒目的山头都要做成插牌(请上也叫“插拉扎”,埋上咒语,放上从四面八方找来的石头,再插上树枝,同时请上寺院高僧做道场念经颂佛),或建立山神庙,庙中或塑山神像或挂上山神的画像,在逢年过节及特定的日子里,当地百姓都要带上香蜡去山神庙敬奉山神,祈求无洪水、冰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汇总了甘肃省传统文化的精华,旨在保护、传承和发展甘肃各民族传统文化。
该名录收录了甘肃省共有4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艺术:
1、杂剧:甘肃省白银市崆峒区“乔花家族杂剧”;
2、曲艺:甘肃省张掖市东乡族自治县“苗族陈歌”;
3、戏曲:甘肃省武威市“回鹘大戏”;
4、相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贵族相声”;
5、舞蹈:甘肃省定西市“羌族火舞”;
6、音乐:甘肃省庆阳市“蜀道曲”。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
1、木雕:甘肃省定西市“西和木雕”;
2、刺绣:甘肃省天水市“秦族刺绣”;
3、编织:甘肃省平凉市“洮河织法”;
4、制陶:甘肃省定西市“曲折制陶”;
5、皮影:甘肃省庆阳市“北固金线皮影”;
6、烙饼: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贵族烙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仪式:
1、节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唢呐节”;
2、祭祀:甘肃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蒙古大会”;
3、佛教:甘肃省嘉峪关市“普贤佛教”;
4、宗教:甘肃省酒泉市“锡伯宗教”;
5、其他:甘肃省定西市“移山祭”。
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窑洞文化
庆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窑洞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部落就在以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建造简单的穴居,并逐渐形成聚集部落。
庆阳地处典型的陇东黄土高原区,纵向的土层结构使建造的窑洞不易塌陷,这就为窑洞建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庆阳窑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国内外专家不断到庆阳参观考察,并写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居住形式也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人前来观看。
追根朔源(一)窑洞与农耕文化的关系1、窑洞的产生与农耕文化庆阳,地处黄土高原甘肃省东部,历史悠久,气候温和,这里古称北豳,习称陇东,这里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周道之兴自此始”。
庆阳的文化是经过长期积累而得以丰富的,要了解窑洞发展就要追溯到远古农耕时期。
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洗礼,窑洞像一位母亲,亲历着朝代变迁,看着她的土地成长,看着农耕文化开创发展,这里留下了深厚的农耕文化的痕迹,农耕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庆阳窑洞的发展。
2、窑洞人民在生产生活上的习惯至今不变去过庆阳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默默耕耘在庆阳这块土地上的庆阳居民,至今仍然保持着他们那种勤劳、朴实、憨厚的品性。
在农事活动中,他们依然传承了以往的农事季节的时间和生产技术,并且在今天的农事活动中,发扬光大了古代的生产技术。
《七月》篇中有八月打红枣、九月收稻谷、十月粮进仓,以及七月采瓜食瓜瓤、八月葫芦摘个光等描述,都和今天的农事季节相同。
农忙时送饭到田间,九月筑场圃(即在一块地里春夏种庄稼,秋冬修成场),用柴禾编织门,用茅草搓绳捆庄稼的习俗,都一直延续至今。
庆阳地区经济林种植历史传自周祖时期,这里有相当多的经济林品种都来自于周先民的栽植和培育。
如桑、李子、桃、梨、枣等。
《七月》篇中“六月食郁及奠”的诗句,郁就是郁李,果实酸甜可食。
将郁李枝条嫁接在杏、桃的树枝上,就可以结出比杏、桃更香甜的李子。
信仰禁忌在现代仍有体现,在原始社会,人们的认识尚不足以解释很多现象,于是对自然产生了崇敬,对祖先产生了崇拜。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2011.12底前项目中期检查,需要完成:1.图书目录,1500条2.研究文献题录,1500条3.图片资料,500幅4.现场采集、搜集收藏资料,500部(幅)甘肃特色非物质国家级有50项,平均到每一项需完成的任务为:1.图书目录,30条2.研究文献题录,30条3.图片资料,10幅4.现场采集、搜集收藏资料,10部(幅)计划使用5个助馆,每人分10项,每人需完成:1.图书目录,300条2.研究文献题录,300条3.图片资料,100幅4.现场采集、搜集收藏资料,100部(幅)在一个月内完成。
表1 甘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第一批项目编号序号名称类别申报地区或单位1 Ⅰ-13 13 宝卷(河西宝卷)民间文学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2 Ⅰ—27 27 格萨(斯)尔民间文学甘肃省3 Ⅱ—19 50 裕固族民歌民间音乐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4 Ⅱ-20 51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民间音乐甘肃省康乐县、甘肃省和政县、甘肃省岷县5 Ⅱ-37 68 唢呐艺术民间音乐甘肃省庆阳市6 Ⅲ—9 112 高跷(苦水高高跷)民间舞蹈甘肃省永登县7 Ⅲ-15 118 兰州太平鼓民间舞蹈甘肃省兰州市8 Ⅳ-69 213 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传统戏剧甘肃省敦煌市、甘肃省华亭县9 Ⅳ-71 215 道情戏(陇剧)传统戏剧甘肃省10 Ⅳ-91 235 皮影戏(环县道情皮影戏)传统戏剧甘肃省环县11 Ⅴ-19 255 贤孝(凉州贤孝、河州贤孝)曲艺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临夏市12 Ⅴ-24 260 兰州鼓子曲艺甘肃省兰州市13 Ⅶ-26 325 庆阳香包绣制民间美术甘肃省庆阳市14 Ⅶ-31 330 夜光杯雕民间美术甘肃省酒泉市15 Ⅶ-38 337 临夏砖雕民间美术甘肃省临夏县16 Ⅷ-42 392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甘肃省积石山县17 Ⅷ-48 398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甘肃省兰州市18 Ⅹ—37 485 太昊伏羲祭典民俗甘肃省天水市第一批扩展1 Ⅰ-13 13 宝卷(河西宝卷)民间文学甘肃省张掖市2 Ⅲ-7 110 傩舞(文县池哥昼、永靖七月跳会)民间舞蹈甘肃省文县、永靖县3 Ⅳ-16 160 秦腔传统戏剧甘肃省秦剧团4 Ⅴ-45 281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曲艺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5 Ⅶ-14 313 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民间美术甘肃省夏河县6 Ⅶ-16 315 剪纸(庆阳剪纸)民间美术甘肃省镇原县7 Ⅷ-50 400 雕漆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8 Ⅸ-9 448 藏医药(甘南藏医药)传统医药甘肃省碌曲县9 Ⅹ-4 452 七夕节(乞巧节)民俗甘肃省西和县第二批1 Ⅰ-68555米拉尕黑民间文学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2 Ⅱ-115 614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玛达咪山歌、华锐藏族民歌、甘南藏族民歌、玉树民歌)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3 Ⅱ-138 637 佛教音乐(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甘肃省夏河县4 Ⅱ-139 638 道教音乐(清水道教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甘肃省清水县5 Ⅲ-42 639 鼓舞(凉州攻鼓子、武山旋鼓舞)传统舞蹈(民间舞蹈)甘肃省武威市、武山县6 Ⅲ-90 687 多地舞传统舞蹈(民间舞蹈)甘肃省舟曲县7 Ⅲ-91 688 巴郎鼓舞传统舞蹈(民间舞蹈)甘肃省卓尼县8 Ⅳ-134 735 武都高山戏传统戏剧甘肃省陇南市9 Ⅴ-72 765 秦安小曲曲艺甘肃省秦安县10 Ⅷ-101 884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11 Ⅷ-133 916 砚台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甘肃省卓尼县、岷县12 Ⅷ-180 963窑洞营造技艺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甘肃省庆阳市13 Ⅹ-71 978元宵节(永昌县卍字灯俗)民俗甘肃省永昌县14 Ⅹ-85 992 民间信俗(西王母信俗)民俗甘肃省泾川县民俗甘肃省庄浪县15 Ⅹ-87 994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庄浪县高抬)16 Ⅹ-108 1015 蒙古族服饰民俗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17 Ⅹ-114 1021 裕固族服饰民俗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三批甘肃省岷县1 Ⅲ-108 1097 巴当舞传统舞蹈(民间舞蹈)2 IV-152 1114 通渭小曲戏传统戏剧甘肃省通渭县3 Ⅴ-113 1137 河州平弦曲艺甘肃省临夏市4 Ⅹ-139 1214 婚俗(裕固族传统婚俗)民俗甘肃省张掖市第二批扩展1 IV-69 213 曲子戏传统戏剧甘肃省白银市2 IV-80 224 藏戏(南木特藏戏)传统戏剧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3 Ⅶ-16 315 剪纸(会宁剪纸)传统美术甘肃省会宁县4 Ⅹ-38 486 女娲祭典(秦安女娲祭典)民俗甘肃省秦安县五个人每人选10项。
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兰州,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甘肃省省会,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城市之一。
在兰州,有许多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代表了兰州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您深入探讨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解这些项目的价值和意义。
1. 铁娘子艺术在兰州,铁娘子艺术是一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铁娘子是传统的西北民间艺术形式,通常由一群女性表演,她们通过打铁、乐器演奏、歌舞等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园的情感。
铁娘子艺术融合了西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元素,展现出了兰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2. 黄河龙舟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黄河龙舟。
黄河龙舟赛是兰州地区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黄河龙舟赛中,参与者们齐心协力,在黄河上划龙舟,展现了团结合作与拼搏进取的精神。
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是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更是兰州人民对黄河的敬畏和热爱的象征。
3. 甘肃民间音乐甘肃民间音乐也是兰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甘肃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包括丰富多样的曲艺、山歌、器乐等形式,传承了古老的音乐传统和民族文化。
这些音乐作品反映了兰州地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总结回顾通过对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项目不仅是兰州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铁娘子艺术、黄河龙舟和甘肃民间音乐等项目,展现了兰州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底蕴。
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不仅有助于弘扬兰州的传统文化,更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兰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现了兰州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
这些项目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兰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兰州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聚居地,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11年,兰州市公布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民俗、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等多个方面,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仅丰富了兰州的文化底蕴,更展现了兰州独特的历史与风情。
1. 马拉松民俗文化马拉松作为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体育项目,自古以来就深受兰州人民的喜爱。
在兰州马拉松比赛中,不仅能感受到兰州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更能体验到兰州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马拉松活动中,参与者身着传统民族服饰,奔跑在兰州的古街道上,与历史文化相互交融,成为了兰州独特的文化符号。
2. 兰州拉面技艺兰州拉面作为兰州的地方特色美食,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传统纯手工拉面技艺被列入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兰州拉面自古以来便是兰州人民的日常主食,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我国风味小吃之王”,对于研究和传承兰州的饮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 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由兰州市交响乐团和歌唱家共同演绎的一部音乐作品,该作品集合了兰州人民对黄河的热爱与崇敬,表达了对黄河的美好祝愿。
黄河大合唱将黄河的雄浑与壮丽融入其中,通过音乐的形式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成为了兰州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4. 甘肃剪纸艺术甘肃剪纸艺术被列入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艺术形式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甘肃剪纸在兰州地区流传甚广,其图案多样,造型传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5. 兰州民歌演唱兰州民歌作为兰州独有的音乐形式,其独特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深受兰州人民的喜爱。
兰州民歌演唱作为一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了兰州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
通过传唱兰州民歌,不仅能感受到兰州人民的淳朴善良,更能体验到兰州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
兰州市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了民俗、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等多个方面,充分展现了兰州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酒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酒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传统口头文学酒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传统口头文学。
这些文学形式包括民间传说、故事、谚语、谜语等,反映了酒泉地区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
其中,代表性作品包括《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
二、传统音乐酒泉的传统音乐以民歌为主,如《十杯酒》、《山丹花》、《四季歌》等。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此外,酒泉地区还流传着一些古老的乐器演奏,如二胡、笛子、琵琶等,为当地的音乐文化增色不少。
三、传统舞蹈酒泉的传统舞蹈以民间舞蹈为主,如《地蹦子》、《打狮子》等。
这些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动作优美,气氛热烈,是酒泉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四、传统戏剧酒泉的传统戏剧包括秦腔、眉户等。
这些戏剧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地域特色,表演生动,情节曲折,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五、曲艺酒泉的曲艺以快板、顺口溜、数来宝等为主,具有短小精悍、语言生动、节奏明快的特点。
这些曲艺形式在当地广泛流传,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酒泉的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包括打陀螺、甩秋千、踩高跷等。
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是酒泉人民锻炼身体、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
七、传统美术酒泉的传统美术以民间剪纸、刺绣、泥塑等为主。
这些美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作品精美细腻,寓意深刻,是酒泉地区的珍贵文化遗产。
八、传统技艺酒泉的传统技艺包括酿酒工艺、手工编织、制陶技术等。
这些技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代表了酒泉地区人民对技艺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其中,代表性技艺有酒泉酿酒工艺和手工编织技艺。
九、传统医药酒泉的传统医药以藏医学和中医为主。
这些医药学派具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基础,为当地人民的健康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性医药有藏族医药和中医针灸。
十、民俗酒泉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以及结婚习俗、丧葬习俗等民间风俗。
临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临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临夏是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一些临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1. 河州贤孝:又称“河州调”,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地方传统说唱艺术,起源于清朝初年。
河州贤孝以叙事为主,唱词内容以劝世文和传统故事为主,有着严格的曲牌和演出程序。
2. 保安腰刀:保安腰刀是甘肃省保安族的传统工艺品,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制作工艺。
保安腰刀制作技艺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技艺,包括锻、焊、砸、淬火、磨等20多道工序。
3. 临夏砖雕:临夏砖雕是甘肃省临夏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具有独特的雕刻工艺和烧制技术。
临夏砖雕的题材多样,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等,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 回族花儿:花儿是甘肃省回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具有高亢激越、节奏明快的音乐特点。
回族花儿包括山花儿和水花儿两种,具有丰富的唱词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5. 临夏木雕:临夏木雕是甘肃省临夏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具有独特的雕刻工艺和表现形式。
临夏木雕的题材多样,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等,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临夏地区多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旅游市场也日益庞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和追捧。
下面,本文将按照以下列表,介绍几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带您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1. 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在千年的沧桑中,莫高窟洞穴上的壁画和雕塑得以保存下来,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
这里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珍宝。
2. 长沙岳麓山橘子洲头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西南,与长沙城区隔湘江相望。
橘子洲头位于岳麓山下的湘江中央,自古以来就是李白、杜甫等诗人传唱的诗情画意之地。
这里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化遗址,如楚文化、汉文化、唐诗和宋词等。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民间文化活动,如“湖南千年茶艺”、“长沙城市音乐节”等,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3. 泰安泰山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被誉为五岳之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泰山是融合了道教、儒家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自古以来,就是许多帝王和文化名人们的重要朝拜之地。
这里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迹,如王屋山汉石刻、岱庙石经、碑林、中岳庙等,深深地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参观和观光。
4.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古代文化重地之一。
西湖的美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文化名人也对其倾注过无数的赞美之词。
这里保存着许多古代文化遗留下来的物品和文化背景,如西湖文化广场、南屏智书、雷峰塔文化遗址等。
这里还保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龙井茶制作技艺、越剧、医疗针灸等,极具参观和欣赏的价值。
以上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几个非遗旅游景点,它们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我们珍惜和保护的历史瑰宝。
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黄河水车黄河水车,位于黄河河湾,距沙坡头约6至7公里。
水车是黄河沿岸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
兰州太平鼓兰州太平鼓是一种具有600多年历史的汉族鼓舞。
主要流传于甘肃兰州、皋兰、永登、酒泉、张掖、靖远等地。
太平鼓作为兰州地区城乡人民喜爱的汉族民间表演形式之一,含有庆贺新年太平之意。
每逢大的庆典活动,太平鼓表演都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那铿锵有力的鼓点,显示了黄河之滨人民的英雄气魄,其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西北特色和艺术魄力。
甘肃兰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
苦水高高跷苦水街高高跷是甘肃省永登县的汉族民俗文化。
起源于元末明初,到现在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
高高跷是当地一门祖辈相传的汉族舞蹈表演艺术,也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中一个传统的保留节目。
表演者穿上传统的戏剧服装,画上秦腔剧中人物的脸谱,拿上道具,踩上高高跷,排成长队,在太平鼓队强大阵容的引导下上街表演。
苦水高高跷跷腿的高度达3至3.3米,居全国之冠。
羊皮筏制作羊皮筏子,需要高超的宰剥技巧,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不能划破一点地方。
将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
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型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把一只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皮筏子就制成了。
兰州泥塑兰州泥人出自城市民间艺人之手,解放前主要是泥玩具,从人物到飞禽走兽无所不包,其基本做法采用模制或模压手捏相结合。
兰州泥人采用雨后沉积和泥沙分离的胶泥片为原料,材质细腻而富有韧性,造型特点夸张幽默、简洁敦实。
在金城有一位泥塑艺术家,人称“泥人岳”,他是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岳云生。
他的泥塑作品以表达原始、自然、憨厚、淳朴的民风习俗著称,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寂寞的泥人,因有了观众,才有了交流与共鸣;无言的泥人,因有了丰富表情,人们看到了它的心灵。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甘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多样的传统手艺。
这些珍贵的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是甘肃人民传统生活方式和智慧的结晶。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省政府已经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列入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甘肃剪纸甘肃剪纸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它通过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创造出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图案和图象。
甘肃剪纸是中国剪纸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其细腻、精巧、富有表现力而闻名。
甘肃省政府将该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技艺。
2. 武威马头琴武威马头琴是甘肃武威地区的传统音乐乐器,在当地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以独特的琴身造型和奏法而著称,被誉为“战斗音乐家”。
武威马头琴不仅在农耕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被用于庆祝活动和宗教仪式。
现在,它被列入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音乐文化。
3. 定西彩陶定西彩陶是甘肃定西地区的一种传统陶艺工艺,拥有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技术,塑造出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陶器。
定西彩陶以其丰富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手工艺而闻名,成为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的重要项目之一。
4.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甘肃敦煌地区的瑰宝,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以其丰富的内容、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它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化交流和艺术融合。
敦煌壁画已经被列入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促进其保护和研究工作。
5. 水镜演艺水镜演艺是甘肃兰州市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传统舞蹈剧目。
水镜演艺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水浒传》为题材,通过舞蹈、音乐、道具等元素的有机结合,展现了水浒英雄的豪情壮志和忠诚仁义。
它已被列入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
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戏青海的黄南藏戏、甘肃的甘南藏戏、四川的色达藏戏等甘肃甘南
甘肃花儿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类——
第一批扩展项目:
13 Ⅰ-13 宝卷河西宝卷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第二批:
555 Ⅰ-68 米拉尕黑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
传统音乐(民间音乐)类——
第一批: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68 Ⅱ-37 唢呐艺术甘肃省庆阳市
第二批:
614 Ⅱ-115 藏族民歌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民歌637 Ⅱ-138 佛教音乐拉卜楞寺甘肃省夏河县
638 Ⅱ-139 道教音乐清水道教音乐甘肃省清水县
民间舞蹈类——
第一批: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甘肃省兰州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110 Ⅲ-7 傩舞文县池哥昼、永靖七月跳会甘肃省文县、永靖县
第二批:
639 Ⅲ-42 鼓舞凉州攻鼓子
武山旋鼓舞甘肃省武威市、武山县
687 Ⅲ-90 多地舞甘肃省舟曲县
688 Ⅲ-91 巴郎鼓舞甘肃省卓尼县
传统戏剧类——
第一批:
213 Ⅳ-69 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215 Ⅳ-71 道情戏陇剧甘肃省
235 Ⅳ-91 皮影戏甘肃省环县
第二批:
735 Ⅳ-134 武都高山戏甘肃省陇南市
曲艺类——
第一批:
255 Ⅴ-19 贤孝(凉州贤孝、河州贤孝)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市260 Ⅴ-24 兰州鼓子甘肃省兰州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281 Ⅴ-45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第二批:
765 Ⅴ-72 秦安小曲甘肃省秦安县
传统(手工)技艺类——
第一批:
392 Ⅷ-42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98 Ⅷ-48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甘肃省兰州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400 Ⅷ-50 雕漆技艺天水秦州区
第二批:
884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916 Ⅷ-133 砚台制作技艺洮砚制作技艺甘肃省卓尼县、岷县963 Ⅷ-180 窑洞营造技艺甘肃省庆阳市
民俗类——
第一批:
485 Ⅸ-37 太昊伏羲祭典甘肃省天水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452 Ⅹ-4 七夕节甘肃省西和县(乞巧节)
第二批:
978 Ⅹ-71 元宵节永昌县卍字灯俗甘肃省永昌县
992 Ⅹ-85 民间信俗西王母信俗甘肃省泾川县
994 Ⅹ-87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庄浪县高抬甘肃省庄浪县
1015 Ⅹ-108 蒙古族服饰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1021 Ⅹ-114 裕固族服饰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传统美术类——
第一批:
325 Ⅶ-26 庆阳香包绣制甘肃省庆阳市
330 Ⅶ-31 夜光杯雕甘肃省酒泉市
337 Ⅶ-38 临夏砖雕甘肃省临夏县
第一批扩展项目:
313 Ⅶ-14 藏族唐卡甘南藏族唐卡甘肃省夏河县
315 Ⅶ-16 剪纸庆阳剪纸甘肃省镇原县
传统医药类——
第一批扩展项目:
448 Ⅸ-9 藏医药甘南藏医药甘肃省碌曲县
三,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7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天祝土族《格萨尔》西北民族大学
2 Ⅰ-2 陇东红色歌谣庆阳市
3 Ⅰ-3 肃南裕固族口头文学与语言张掖市肃南县
4 Ⅰ-4 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临夏州东乡县
5 Ⅰ-5 保安族口头文学与语言临夏州积石山县
6 Ⅰ-6 河西宝卷(武威宝卷张掖宝卷酒泉宝卷)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
7 Ⅰ-7 东乡族小经文与民间叙事长诗《米拉尕黑》西北民族大学
二、民间音乐(共计8项)
8 Ⅱ-1 敦煌艺术-音乐技艺研承敦煌研究院
9 Ⅱ-2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新城花儿会
张家川花儿会)临夏州康乐县临夏州和政县定西市岷县甘南州临潭县天水市张家川县
10 Ⅱ-3 佛宫音乐"道得尔" 甘南州
11 Ⅱ-4 清水县道教音乐县天水市清水县
12 Ⅱ-5 唢呐艺术庆阳市西峰区、环县
13 Ⅱ-6 裕固族民歌张掖市肃南县
14 Ⅱ-7 天祝藏族华锐民歌武威市天祝县
15 Ⅱ-8 甘南藏族民歌甘南州
三、民间舞蹈(共计13项)
16 Ⅲ-1 敦煌艺术-舞蹈技艺研承敦煌研究院
17 Ⅲ-2 高高跷兰州市永登县
18 Ⅲ-3 兰州太平鼓舞兰州市
19 Ⅲ-4 攻鼓子舞武威市
20 Ⅲ-5 旋鼓舞天水市武山县
21 Ⅲ-6 荷花舞庆阳市西峰区
22 Ⅲ-7 巴当舞定西市岷县
23 Ⅲ-8 甘地蹦子酒泉市
24 Ⅲ-9 多地舞甘南州舟曲县
25 Ⅲ-10 尕巴舞甘南州迭部县
26 Ⅲ-11 巴郎鼓舞甘南州卓尼县
27 Ⅲ-12 傩舞(文县傩舞-池歌昼永靖县傩舞西固军傩)陇南市文县临夏州永靖县兰州市西固区
28 Ⅲ-13 锅庄舞甘南州
四、传统戏剧(共计8项)
29 Ⅳ-1 道情戏省陇剧院、庆阳市
30 Ⅳ-2 皮影戏(环县道情皮影戏陇南影子腔永登皮影戏天水皮影戏)庆阳市环县陇南市兰州市永登县天水市
31 Ⅳ-3 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县曲子戏秦安老调通渭县小曲)酒泉敦煌市平凉市华亭县天水市秦安县定西市通渭县
32 Ⅳ-4 秦腔省秦剧团
33 Ⅳ-5 灯盏头戏平凉市灵台县
34 Ⅳ-6 "南木特"藏戏甘南州
35 Ⅳ-7 高山戏陇南市武都区
36 Ⅳ-8 玉垒花灯戏陇南市文县
五、曲艺(共计8项)
37 Ⅴ-1 兰州鼓子兰州市
38 Ⅴ-2 贤孝(凉州贤孝河州贤孝)武威市凉州区临夏州临夏市
39 Ⅴ-3 回族宴席曲临夏州
40 Ⅴ-4 春官歌演唱(平凉崆峒春官歌演唱西和县春官歌演唱)平凉市崆峒区陇南市西和县
41 Ⅴ-5 阿肯弹唱酒泉市阿克塞县
42 Ⅴ-6 藏族民间弹唱甘南州玛曲县
43 Ⅴ-7 南梁说唱庆阳市华池县
44 Ⅴ-8 甘南"则肉"演唱甘南州
六、民间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
45 Ⅵ-1 高抬平凉市庄浪县
46 Ⅵ-2 万人扯绳赛甘南州临潭县
七、民间美术(共计8项)
47 Ⅶ-1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敦煌研究院
48 Ⅶ-2 夜光杯雕(酒泉夜光杯雕武山夜光杯雕)酒泉市天水市武山县
49 Ⅶ-3 藏族唐卡甘南州
50 Ⅶ-4 砖雕临夏州临夏县
51 Ⅶ-5 庆阳香包绣制庆阳市
52 Ⅶ-6 木版窗花年画定西市岷县
53 Ⅶ-7 剪纸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天水市、白银市、张掖市、兰州市
54 Ⅶ-8 马尾编荷包平凉市庄浪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3项)
55 Ⅷ-1 敦煌古乐器制作技艺研承敦煌研究院
56 Ⅷ-2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天水市秦州区
57 Ⅷ-3 洮砚制作技艺(岷县洮砚制作技艺卓尼县洮砚制作技艺临潭县洮砚制作技艺)定西市岷县甘南州卓尼县甘南州临潭县
58 Ⅷ-4 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临夏州积石山县
59 Ⅷ-5 东乡族擀毡技艺临夏州东乡县
60 Ⅷ-6 刻葫芦(临夏刻葫芦兰州刻葫芦)临夏州临夏市兰州市
61 Ⅷ-7 甘谷脊兽制作技艺天水市甘谷县
62 Ⅷ-8 肃北县蒙古族马头琴制作技艺酒泉市肃北县
63 Ⅷ-9 肃北雪山蒙古族马上用具制作技艺酒泉市肃北县
64 Ⅷ-10 舟曲县织锦带甘南州舟曲县
65 Ⅷ-11 夏河金属饰品制作技艺甘南州夏河县
66 Ⅷ-12 兰州青城水烟制作技艺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
67 Ⅷ-13 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兰州市
九、传统医药(共计2项)
68 Ⅸ-1 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平凉市灵台县
69 Ⅸ-2 藏医药甘南州
十、民俗(共计16项)
70 Ⅹ-1 博峪采花节甘南州舟曲县
71 Ⅹ-2 夏河县香浪节甘南州夏河县
72 Ⅹ-3 乞巧节陇南市西和县
73 Ⅹ-4 合水面塑风俗庆阳市合水县
74 Ⅹ-5 兰州羊皮筏子兰州市
75 Ⅹ-6 陇东窑洞民居文化庆阳市
76 Ⅹ-7 肃北雪山蒙古族服饰酒泉市肃北县
77 Ⅹ-8 裕固族人生礼仪张掖市肃南县
78 Ⅹ-9 太昊伏羲祭典天水市
79 Ⅹ-10 十八路湫神祭典定西市岷县
80 Ⅹ-11 西王母祭典平凉市泾川县
81 Ⅹ-12 公刘祭典庆阳市西峰区
82 Ⅹ-13 插箭节甘南州
83 Ⅹ-14 "※"字灯会金昌市
84 Ⅹ-15 周祖祭典庆阳市庆城县
85 Ⅹ-16 拉扎节定西市临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