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论文——自我调节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心理学期末论文
自我调节能力
——概念、作用部分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自我调节的概念和关于自我调节的三种不同观点以及自我调节的作用表现。同时在对自我调节及其与自我调节相关的概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自我调节的过程。
[关键词]: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班杜拉社会认知观三元模式情绪管理弗洛伊德自我效能感
在所有物种之中,人具有最强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不仅表现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上,更表现为改造自我。人改造自我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适应自身素质、资源或条件的变化。在这里,人的这种自我改造就是现代心理学中所研究的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是一种使个体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引导自己目标定向的内部处理机制,调节意味着个体能精细地、自动地使用特定的机制和机能来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动。广义的自我调节,是指人改造自我的一切行为和意图,可以大致把它划分为目标选择、行动准备和行为控制三个过程①。包括心态调整、个性引导、知识更新、信息收集、方法优化、思想品德再造、修养提高、自我完善、体育锻炼、治疗补宜等。狭义的自我调节,研究者将其范围缩小为自我强化或者自我心理调节,以便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由于自我调节的复杂性,研究者对其解释一直没有达成一致见解。目前,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把自我调节看作是一种图式,持该观点的研究者认为自我调节是一种知识结构,该图式的功能是控制自我和调节自身反应;并且进一步假定连续的活动可以改善自我调节,如果自我调节像图式或其他的知识结构那样起作用,那么自我调节的激活会有利于后来的自我调节。
二是把自我调节看作一种技能,该观点认为自我调节主要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一种控制自我的能力。尽管技能是通过实践逐步形成的,但通过不断的实践,这种技能是趋向于稳定的。一旦这种技能稳定下来,它对个体以后管理自我活动的影响就会变弱,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自我调节活动上的成功很少或不会受到以前自我控制活动的影响。
第三种观点把自我调节看作一种资源,而这种资源是有限的。该观点认为所有形式的自我调节都需要一些资源;最初的自我调节任务会消耗人们的调节资源,从而对随后的自我调节行为产生不利影响;自我调节的成功与否依赖于资源的可得性,可利用的自我调节资源越多,自我调节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样的资源可用于各不相同的自我调节任务,包括认知和思想的调节、情感调节、冲动行为和欲望行为的调节以及外在表现的调节。上述三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实验支持,但
①
是大部分的实验研究倾向于支持第三种观点①。
自我调节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所以还有很多研究者在其他的工具书中对自我调节的解释进行了一些心得描述:
比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体受到环境的作用而促进原有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他从生物学、物理学和控制论中借用这一词汇, 以说明有机体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再比如:庞发现在他所著的《人的自我开发》一书中把自我调节解释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围绕成长目标对自身以及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其目的是及时排除各种干扰,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沿着正确方向迅速前进。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要想适应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需要,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等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应用美国心理学家、认知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来解释人的这种自我改造的行为。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他指出,个体总是以内在行为标准和期望结果来解释判断自己的行为,并由此不断的强化或惩罚自己。他认为自我调节不仅需要自我控制行为技能, 还需要在相关情境中操作这些技能的知识与个体动因,所谓自我调节就是为了设置并逐渐达到个体的目标,自我生成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过程。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体、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并且具有循环性。因此,自我调节就包括了三个过程,如图1所示。
②
内隐的自我调节就是自我观察的过程,行为的自我调节就是自我控制的过程,环境的自我调节就是自我反省的过程。对应到社会认知观,自我调节过程及
①引自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2期(2008-03)《自我调节研究进展》
②资料来源B.J.Zimmerman,”A social cognitive view of self-regulated academic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1,1989
其伴随的信念就是这三个循环的阶段:预测、操作或意志控制和自我反省。①预测指行为操作之前的准备与确定行动阶段的过程,包括目标的设置和自我动机信念。在人们能够有效地调节他们的行为之前,他们必须选择一个目标,确定他们想要做什么。在最普遍的水平上,人们的目标总是围绕他们想要成为的人来设定的。
操作或意志控制指发生在行为操作期间并影响注意和行为表现的过程,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观察。人们收集信息,根据可能的结果来构建情景,计划和预演多种行为过程,然后实施行为。
自我反省指发生在行为操作之后并影响个体对该行为操作经验反应的过程,包括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个体在这一过程中会形成一种认知期望,他会因为他的成绩而体验到一种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能以多种形式出现,从骄傲和自我满足到失望和绝望,最后,基于他所形成的期望和他所体验到的情绪,个体将会相应地对他的行为做出调整,反过来影响对后继行为的预测。这样便完成了一个自我调节循环。
心身和谐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其关键就是自我调节作用。它作用于躯体时,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体内动态平衡,有利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和协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比如:对情绪的控制、对意识的控制、对行动力的控制、对欲望的控制等等。
举例来说明一下:首先是对情绪的控制。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情绪的调节。情绪和心身健康关系密切,任何情绪活动总伴随着生理、生化的变化,控制和调节情绪状态对心身健康影响很大。情绪影响心理活动效率的典型例子是焦虑对学习效率的影响。一般而言,平时情绪稳定,不易过分焦虑的人比那些容易激动焦虑的人学习成绩好;稳定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高焦虑情境下的学习效率低下;适中的焦虑程度对大多数人可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再拿“冲动”来说。一些脾气暴躁或者易怒的人做事情一旦受外界不良影响,很容易造成情绪的波动,进而引起行为上的冲动,而冲动往往容易坏事,这也是一种自我障碍。自我调节在这时就起到很大的作用了:调节的好,这些人会慢慢恢复理智,冷静下来,冲动的行为会消失,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导事情的正常发展。这其实就是自我判断和自我控制的作用。
其次是对意识的控制,体现为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体验对自己能力程度的焦虑带来的不安全感,这便是一种自我意识障碍。有大批散漫的学生,对课堂参与或完成家庭作业表现出淡漠或无兴趣。因为这些学生对学习具有较低的自信心,并对其缺乏内在的兴趣,或者说是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不强导致他们对学习这一目标的低追求,一旦由于学习结果会受到过于严厉的惩罚时,他们就会很容易自暴自弃。这时,就需要采取积极的自我调节方法了。自我调节的好,就会积极主动学习,把学习设为主动追求的目标;反之,调节的不好,学习就会成为一项负担,随之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差,就更不能积极主动学习了。这不仅是意识上的障碍也会造成态度问题。一个渴望自我发展的人必须主动克服这些自我障碍,进行积极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尝试。
①资料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