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1)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鲜明特征。

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并为后继承者所不断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鲜明特征:

(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观察当代世界的宏大视野,给予我们透视时代风云的锐利目光,给予我们展望未来世界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世界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从资本注意走向社会主义的大时代,人类的未来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启迪和指引。

自觉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第三,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4.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联系的含义、特点;发展的含义、实质等)

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发展的含义: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5.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即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

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反映事物的一对范畴。

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现象与本质:这是揭示事物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

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原因与结果:这是揭示事物引起和被引起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因果关系就是包括时间先后顺序在内的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普遍联系

必然与偶然:这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偶然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

现实与可能:这是反映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关系的一对范畴。

现实是指相互联系着的实际存在的事物的综合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中、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6.如何理解“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包括: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树立大局意识,放眼未来。善于观大势,把握工作主权。开阔视野,紧跟时代步伐。)

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知道现实工作的能力。(善于运用历史智慧推进**的思想观点。加强对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学习,总结历史经验,把握认清规律,更好的走向未来。)

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卖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要勇于进取,稳扎稳打。发展的眼光,全面,普遍联系)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勇于创新,不因循守旧,满足现状。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断积累经验。)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锋线上,做好对策,争取最好结果。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7. 实践的本质,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决定作用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真理的检验标准

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时间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8.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答:①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实践创新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理论创新应建立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之上。

②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统一,理论创新不仅要以实践创新为基础,还要发挥科学的指导作用“反哺”实践。

③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之间存在良好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9.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答: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1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答: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应。

(3)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11.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答:(1)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12.商品的二因素及其辩证关系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关于使用价值:

①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

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由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离开了商品它就不复存在。

②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关于价值:

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②价值是商品所特有地位社会属性。

③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辩证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其对立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

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③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

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13.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实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表现,原因和实质。

表现: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由私人资本所有制转向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再转向法人资本所有制。

②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③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④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⑤政治制度的变化。

原因:①首先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②其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

③再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④最后,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质: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③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科学性。

1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本质变化是什么?

答: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7.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答: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根本依据。②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③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④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⑤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⑥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的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⑦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⑧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⑨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极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18.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②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③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19.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③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④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经济问题,还带来政治、文化问题,比如国家分裂,政局动荡,种族冲突,国际难民潮等。

⑤经济全球化不仅危及到不发达国家,也危及到发达国家本身。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了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确定和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小作文)

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一个社会不能没有理想,一个人也不能没有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现阶段,这是历史的使然。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通晓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真正有效的抵制和克服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从而在思想上牢固的树立起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党和人民对大学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的为实现党在某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的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谈远大理想就是脱离实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个人理想必须同社会理想相一致。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践履笃行,奋发有为,甘于奉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祖国、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