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2.5滕王阁序182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2.5滕王阁序1824

2.5 《滕王阁序》学案(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梳理相关的文言文知识;2.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学习课时】3课时【学习方法】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CAI课件(朗诵视频、PowerPoint课件)【学习过程】【预习导航及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补充):1.作者王勃: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

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

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

今存有《王子安集》。

2.传记评价: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

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亦是老生常谈。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8课咬文嚼字2

高中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8课咬文嚼字2

好句不厌百回改,妙语多从锤炼来;好诗不厌千回改,意境多从推敲出。

看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诗人从推敲中独享一番情趣;看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从斟酌中获得一种体验;读卢延让“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诗人从咬文中看到一种风景。

总览这些诗句,它们无不诠释着美言妙句背后诗人锤炼语言的艰辛,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来,要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佳句,还真得下一番“咬文嚼字”的功夫。

古诗中写叶之名句可谓多矣,有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细叶,有灯下白头人看到的雨中黄叶;有未落时沃若的桑叶,又有红于二月花的枫叶……然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千古名句,在用衰叶纷落表现诗人那忧国忧民的无尽愁思时,为何用“落木萧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在用树叶飘落表现情感的同时,为何用了“黄叶”落地?“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在用寒叶表达复杂感情的同时,为什么用了“霜叶”已醉?古诗中还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等众多名句,为什么最受青睐的是木叶呢?由木叶又可嗅出古代诗歌怎样的气息呢?清新俊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恬静闲适的王维,大江东去的苏轼,晓风残月的柳永,独上兰舟的李清照……或许,行云流水间,沉郁浩渺的情愫已然融化于笔捺纵横之中;抑或,顿挫凝滞的思绪早已化为兵车辘辘行。

那诗,那诗行,承载了千百年的诗史,我们只是莫名地敬仰;这词,这曲牌,婉转长吟了上千载,我们依然是懵懂地崇拜。

当大师旁征博引地诠释“中国诗”时,不知浸染于世俗名利的心灵,还能否回望,停顿,驻足守候呢?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憎.恶()②逻辑.()③锱铢..()④斟酌..() ⑤岑.寂() ⑥意蕴.()⑦付梓.( ) ⑧尺牍.( ) ⑨俗滥.( ) (2)多音字①藉⎩⎪⎨⎪⎧ 狼藉.( )蕴藉.( ) ②晕⎩⎪⎨⎪⎧ 晕.倒( )晕.船( ) ③混⎩⎪⎨⎪⎧ 含混.( )混.水摸鱼( ) ④处⎩⎪⎨⎪⎧住处.( )处.心积虑( ) ⑤嚼⎩⎪⎨⎪⎧ 咬文嚼.字( )咀嚼.( )倒嚼.( ) ⑥解⎩⎪⎨⎪⎧ 了解.( )押解.( )姓解.(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涎 诞筵(2)⎩⎪⎨⎪⎧ 锱 缁 辎 (3)⎩⎪⎨⎪⎧ 牍 椟黩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1)咬文嚼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锱铢必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清沁肺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点铁成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才高八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学富五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端木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推陈翻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9篇】

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9篇】

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9篇】我喜欢语文,因为它永远都使人充满好奇心,我们永远离不开语文,尤其是充满趣味的语文,我更对它充满依恋,充满喜爱,我喜欢你,有趣的、伟大的,充满神奇的语文!本店铺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学案学案博苑01-10 0831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学案重点难点提示1.围绕“木叶”,进行了大量的诗文引用。

要学会站在诗歌鉴赏的高度来挖掘“木叶”文字后面的艺术特征。

2.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融会贯通。

针对本文,学会抓取语言信息,理清文章分析思路,融会贯通地理解的写作观点。

教材内容全解(一)识词释义1.词语认读袅袅(niǎo)照浦(pǔ)褒(bāo)灼灼(zhuó)亭皋(gāo)寒砧(zhēn)涔(cén)阳万能锭(dìng)言筌(quán)窸窣(xī sū)迢(tiáo)远2.词语理解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

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

砧,捣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

亭,平;皋,水旁地。

萧萧——此处形容草木摇落的声音。

无妨——不妨。

万事锭——万能药。

锭,锭药。

疏朗——稀疏透明、通透明亮的意思。

窸窣——象声词。

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歧路——岔路。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翩翩——飞舞的样子。

缠绵——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难以解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

绵密——柔和紧密的样子。

迢远——遥远。

相去无几——互相间存在的距离不大。

(二)感知内容,剖析结构阅读一篇文章,都离不开先整体阅读,对全文轮廓进行把握。

我们容易忽略的常是有了文章粗线条后该干什么,因此,我们要学会精读。

学会精读,必须首先明确全文的中心,的观点态度;必须善于概括各语段内容,善于找出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段的联系。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这篇文章“融会贯通”。

本文共分为七个自然段,各段的主要信息如下:1.以诗文引出“木叶”话题,导出文章,以设悬念。

2.释“木叶”为“树叶”,同时,对这样单纯的解释产生质疑;并由“木叶”推出“落木”,指出古代诗人们在前人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如此丰富多彩。

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6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学案

喜看稻菽千重浪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2.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

3.学习袁隆平高尚的道德操守与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家作品简历:沈英甲,吉林辉南人。

中共党员。

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

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终极诊断》《生存方式》等。

字词广场★字音识记挽.起(w ǎn ) 签.署(qi ān ) 一蔸.(d ōu ) 淤.泥(y ū) 籼.稻(xi ān ) 捍.卫(h àn ) 茎.秆(j īng ) 粳.米(j īng ) 花蕊.(ru ǐ) 掖⎩⎪⎨⎪⎧ y ē(掖着)y è(奖掖) 屏⎩⎪⎨⎪⎧ b ǐng(屏气)p íng(屏幕) ★字形辨析⎩⎪⎨⎪⎧ 笼(l ǒng)笼罩茏(l óng)葱茏 ⎩⎪⎨⎪⎧署(sh ǔ)签署暑(sh ǔ)暑热★词义辨析探索·摸索两词都有“寻找”义。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通常和领域搭配,即对象是一个领域,而不是具体的事物。

“摸索”,试探,寻求。

在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通过亲身经历试图达到一定目标。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人类永不停息的脚步。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他摸索..出一套学习英语的方法。

蕴藏·蕴含“蕴藏”,蓄积深藏未露,多指具体事物。

“蕴含”,蕴藏,包含,多指抽象事物。

※海洋深处蕴藏..着无数的宝藏。

※台商代表称,大陆“十二五”规划将拉开新一轮的投资,也蕴含..更多的发展机会。

★熟语积累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

※回忆青春时代高中奋斗的那三年,是最辛苦也是最刻骨铭心....的,时过境迁,那种咬牙奋进勇敢拼搏的姿态一去不复返了。

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学案博苑11-06 0544高中语文必修五《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理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学习的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理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简介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

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

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

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

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

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职。

高二语文课本必修5教案

高二语文课本必修5教案

高二语文课本必修5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全集】互助民中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必修五授课教师:国彩虹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全册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5(必修)》,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编写的,也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全套教科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套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坚持“守正出新”,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教科书内容的综合性;突出“过程和方法”,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使这套教科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加符合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实际,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编排体系上,这套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阅读鉴赏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

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两篇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如果教师感到课时不够,所选的课文不一定全都要教,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

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哦,香雪》(铁凝)。

小说作为人生的“百科全书”,深受中学生读者的喜爱。

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因此,这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小说单元。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小说,阅读时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

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_5滕王阁序 学案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_5滕王阁序 学案

《滕王阁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4.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知识背景介绍1.江南三大名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2. 王勃及文章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与()、()、()、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

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3. 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

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全集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全集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全集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案全集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

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指定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要求全班同学标出:“《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然后补充介绍如下:《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精选5篇)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潜力目标1、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讽刺、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德育目标1、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的现实好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1、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2、准确理解文中的概念(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抛来、抛给、送来、送去、拿来、孱头、昏蛋、废物、拿来主义等),明确比喻说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1、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关键问题,如“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是怎样揭露和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后果的”又如“作者是怎样揭示‘拿来主义’的基本涵义和具体涵义的”再如“按照作者的观点,‘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到底持什么态度‘拿来’的条件是什么”等,交给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让学生充分体会*思维的条理性。

2、概念比较法。

可与问题式教学法结合起来,透过概念间的比较,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性和形象性。

3、探究拓展法。

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资料出发向纵横拓展,力求从学习理解向迁移运用转化,从而到达扩大思维含量,提高思维层次,增强学习潜力,完善学习素养的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资料,初步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师生共同研习1~7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2课长亭送别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12课长亭送别学案

长亭送别学习目标1.了解王实甫的生平和戏曲的有关知识。

2.学习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和富有文采的戏曲语言。

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4.认识王实甫《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自主学习1.[脱布衫]和[一煞]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怎样理解[耍孩儿]中的典故?3.请找出曲词中描写景色的组合意象。

课后作业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泠.泠( ) 余荫.( ) 玉骢.( ) 迍.迍( ) 笑靥.( )玉醅.( ) 金钏.( ) 挣揣.( ) 蹙.眉(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揾(wèn)瘟(wēn)谂(shěn)稔(rěn)霭(ǎi)蔼(ǎi)赓(gēng)庚(gēng)3.辨析下面几组近义词。

(1)荫庇·荫蔽荫庇:树木遮蔽阳光,使人们得以乘凉休息。

比喻子孙后代得到祖宗的保佑庇护。

通常使用比喻义。

荫蔽:树木遮蔽。

辨析:①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就在这片树林后。

②李泽楷虽为富豪之后,却自小性格叛逆,不愿受父亲而执意要自行创业。

(2)融融·溶溶融融:形容欢乐和睦的样子;暖和。

溶溶:形容水流盛大;形容明净洁白。

辨析:古镇居民聚在这廊棚之下,搬出桌椅,边吃饭边用吴音闲谈一天的趣闻,爽朗的笑声不时飘来,好一派其乐的生活。

只是遗憾没能坐船夜游,欣赏这“梨花院落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美景。

(3)徘徊·踟蹰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或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踟蹰: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辨析:①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认为,2014年保费增速依然会在底部。

②望着眼前的十字路口,我茫然无措, 不前。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谂知:(2)栖迟:(3)举案齐眉:(4)蝇头微利:(5)劳燕分飞:(6)凄凄惶惶:(7)杯盘狼藉:能力提升1.试将《长亭送别》[收尾]中的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与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4.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6.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

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

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二、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据说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语文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语文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烛之武是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虽然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

所以,在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

一起看看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欢送查阅!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1一、教材教材简析: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

__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

烛之武临危受命,巧妙利用__矛盾,任凭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离散__盟约,劝退秦师,智走晋师,保卫郑国。

文章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忠义智勇,辞令精妙绝伦,是一篇历史散文佳作。

该课的地位和作用: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学习先秦历史散文,学习本单元,要在重视诵读和背诵上;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能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

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指导学生学好这篇文章,打好根底,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阶段在文言文方面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标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平安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本文确立三个教学重点。

1、理解好把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教学难点:烛之武的劝说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短短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到达了很高的水平。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学案

“六导一得”课堂教学模式结构1、情境导入,激趣激疑2、目标导向,一课一得3、导学导议,自主探究4、重点导思,精讲完善5、迁移导练,课后拓展文言文翻译学案(学生)一、导入情境,激趣激疑二、导向目标,一课一得(知识)1、识记并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和能力)2、掌握并运用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增强文言文翻译能力;(得)(情感态度价值观)3、体会文言之美、文言之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三、导学导思,理解识记文言文翻译“三字”原则:信、达、雅信:,以直译为主达:,以意译为辅雅:,四、导学导议,自主探究文言文翻译“五字”基本方法:留调补删替留( )名调( )序补( )语删( )词替( )义五、导思重点,精讲完善翻译步骤:,。

,留调补删替。

通读全句,。

六、导练迁移,拓展练习☆(2011年广东卷)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

……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2008年湖南卷)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

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鞫之。

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

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

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

”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配套活页卷P321一、二、四文言文翻译学案(学生)一、导入情境,激趣激疑二、导向目标,一课一得(知识)1、识记并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和能力)2、掌握并运用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增强文言文翻译能力;(得)(情感态度价值观)3、体会文言之美、文言之趣,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三、导学导思,理解识记文言文翻译“三字”原则:信、达、雅信:,以直译为主达:,以意译为辅雅:,四、导学导议,自主探究文言文翻译“五字”基本方法:留调补删替留( )名调( )序补( )语删( )词替( )义五、导思重点,精讲完善翻译步骤:,。

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8课 甘地被刺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8课 甘地被刺 学案

甘地被刺导学案学习目标1.提高阅读新闻、筛选信息的能力。

2.把握新闻的文体特征和主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运用细节。

3.感受甘地的伟大人格。

作家作品本文选自《世界著名通讯社百年好文章——合众社百年新闻佳作》。

课文背景:尼赫鲁成立临时政府,回教联盟坚持自组巴基斯坦国,国内暴乱四起。

甘地四处抚慰难民受创的心。

1948年1月30日,印度副总理又带来政府的难题请教甘地,黄昏五点多钟,甘地结束了与副总理的谈话,赶着去主持他最后一场祈祷会,被印度教极右分子开枪暗杀,终年78岁。

杀害甘地的刺客是印度教的一个极端派别的成员,该派别完全拒绝甘地发出的善意、和平与爱的呼声。

字词广场★字音识记噩.耗(è)悲恸.欲绝(tòng)骚.乱(sāo)晚祷.(dǎo)摩肩接踵.(zhǒng)瞻.仰(zhān)忧心忡.忡(chōng)★字形辨析★词义辨析悲恸·悲痛两词都是形容词,皆有伤心、难过之意。

“悲痛”侧重于表示悲伤而痛苦。

“悲恸”侧重于极度的悲哀,兼指痛哭。

※张嘉庆的泪只有向心里流着,说不尽的悲痛..。

(梁斌《红旗谱》)※我曾经和许多同志肃立在一座烈士陵园中,落下了悲恸..的眼泪。

流传·留传“流传”是指传下来或传播开。

“留传”则是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圣雄甘地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

※这个秘方是他祖辈留传..下来的。

★熟语积累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

措,方法,办法。

※砰的一声,老马留下的那支枪响了。

敌人不知哪里来的枪响,顿时惊慌失...措.。

(茹志鹃《三走严庄》)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摩,摩擦。

接,碰。

踵,脚后跟。

※市场里虽然顾客摩肩接踵....,依然可以撑着伞,任由雨水滴到别人的头上。

(梁实秋《雅舍小品·观光》)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虽说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然而凡事应有个尺度,切不可杞人忧天,终日忧心忡忡....、无端悲愁。

高中语文必修5第 2 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5第 2 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学案

第2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方法。

3.学会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金句银段1.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只是一只芦苇,是宇宙间最脆弱的东西。

但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宇宙间任何一件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然而人却成了万物的主宰,这正是因为人有一颗会思想的灵魂,人因为思想而高贵。

然而当人的思想被关在一个笼子里而失去了飞翔的自由时,人还是“人”吗?2.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科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的可悲之处在于,他千方百计地想要隐藏自己,用一层一层的套子,而却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隐藏,反而将他醒目地暴露在了众人的面前,当他已经被异化成套子的时候,使得他在别人眼中成了一个异类,被身边的人所挤压所排斥,直到期最终走向坟墓——一个永远的套子。

3.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被异化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在生命的最后依然充满温情的回想着人间的一切,他知道自己的死对自己和家人都是一种解脱,他对抛弃自己的亲人仍然有着无尽的眷恋,可是别里科夫的世界的尽头弥漫的全是恐惧和绝望。

我们以前看到的只是别里科夫作为沙皇的一名忠实的走狗,对他身边人的思想进行钳制,却忽略了身边的这些人对别里科夫的敌意和冷嘲热讽也是造成别里科夫的死因,正如鲁迅先生的《孔乙已》中那些短衣帮对孔乙已的一次一次的嘲笑最终将其推向死亡的悲惨境地一样。

写作金库《装在套子里的人》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和强烈的对比手法,塑造了一个可悲又可憎的形象——别里科夫,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套上种种有形或无形的套子;更可恨的是,他还用自己的套子式的论调去套别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

但这个生活在套中的可怜人最后却被自己的套子套死,极具讽刺意味。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学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边城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学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边城

3 边城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技能目标1.能依据人物对话来分析人物性格和人物的内心世界2.梳理小说情节,探讨小说主题,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方式情感目标感受人性、人情及真善美,揣摩作者的生命体验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原名沈岳焕,苗族。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是“京派作家群”成员。

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在上海从事文学活动,参加新月社。

1949年后转向文物研究工作,其巨著《中国服饰史》为文化学界所看重。

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文学创作丰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沈从文由于其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中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

《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

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

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出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

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京派作家: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优秀5篇】

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优秀5篇】

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优秀5篇】第一篇:《除灵》阅读教案教学目标•通过阅读《除灵》一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并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能力;教学内容1.阅读《除灵》一文,了解故事情节;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并归纳人物特点;3.探讨作者运用的写作技巧,并思考作者所传达的信息;4.进行小组讨论,就故事中所涉及的人生价值观进行探讨;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幅插图和问题引入故事情境;2.阅读理解:师生共同阅读《除灵》一文,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问题;3.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小组合作,归纳书中所出现的人物形象,并讨论其特点;4.探讨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观察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对白等技巧,思考作者通过这些手法传达的信息;5.探讨人生价值观:进行小组讨论,就故事中涉及的人生问题进行深入探讨;6.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并进行回顾和复习;教学评价•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合作,促进互相学习;•讨论环节是教学的重点,能够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第二篇:《生活·努力·值得》读后感教案教学目标•阅读并理解《生活·努力·值得》一文;•分析文章中的主题和观点;•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和写作能力;教学内容1.阅读并理解《生活·努力·值得》一文;2.分析文章的主题和关键观点;3.讨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4.练习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努力的态度;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努力的思考;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生活·努力·值得》一文,并回答问题;3.分析主题: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并进行讨论;4.个人感悟:学生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思考,并与同学分享;5.写读后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读后感;6.互相交流:学生之间交换读后感,并进行互相评价和指导;教学评价•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把握;•通过写读后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三篇:文言文《论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分析《论语》中的思想观点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古代文化素养;教学内容1.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2.了解《论语》中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3.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分析《论语》中的思想观点和人物形象;5.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2.了解背景和作者:介绍《论语》的起源和作者孔子;3.学习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4.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论语》中的篇章,理解其中的思想观点和人物形象;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就《论语》中的观点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探讨;6.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并对古代文化的启示进行思考;教学评价•学生通过学习《论语》,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思辨能力和应用能力;•阅读和理解《论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第四篇:作文写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学习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教学内容1.学习不同类型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2.分析优秀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3.进行写作实践,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4.互相交流和评价作文,提供改进建议;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篇优秀作文引导学生对写作的思考;2.学习作文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3.分析优秀作文:学生分组阅读并分析优秀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4.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的写作技巧,写一篇指定的作文;5.互相交流和改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文,并提供改进建议;6.改进和完善: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学生通过学习优秀作文,了解作文的写作技巧;•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互助,提高语言表达和改进能力;第五篇:阅读策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和掌握不同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和阅读对人的影响;2.学习不同阅读策略,如扫读、略读、详读等;3.进行实际例子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策略;4.进行阅读实践和评价,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要性;2.学习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阅读策略,并讲解其应用方法;3.实例讲解: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策略;4.阅读实践: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并进行评价和反思;5.改进和完善:学生根据评价和反思,改进自己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教学评价•学生通过学习阅读策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学生通过实际训练,改进阅读策略和提高阅读质量;•学生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以上是五篇优秀的高二语文必修五教案,每篇教案都涵盖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5课 滕王阁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5课 滕王阁序

一、词语理解 1.通假字(1)俨.骖于上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销.雨霁: 2.一词多义(1)舍⎩⎪⎨⎪⎧舍.簪笏于百龄: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退三舍.而避之: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2)故⎩⎪⎨⎪⎧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桓侯故.使人问之: 既克,公问其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3)尽⎩⎪⎨⎪⎧宾主尽.东南之美: 潦水尽.而寒潭清: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4)属⎩⎪⎨⎪⎧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3.古今异义 (1)家君作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海虽赊.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逢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俨骖于上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4.虚词归纳(1)与⎩⎨⎧落霞与.孤鹜齐飞: 则与.一生彘肩: 失其所与.,不知:(2)于⎩⎪⎨⎪⎧极娱游于.暇日: 窜梁鸿于.海曲:虽才高于.世: 故燕王欲结于.君: 况于.将相乎:(3)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4)矣⎩⎪⎨⎪⎧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太后曰:“敬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

由于它取材广泛,摇曳多姿,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同五彩斑斓的风景画,让人陶醉,让人喜爱。

那么我们怎样来写散文呢?写散文要牢牢掌握它的五个特点:
(1)时间跨度大
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可以穿越时空的限制,把相关的历史典故活用,增强了文章的深度,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从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被蜜蜂蜇了一口,写到现在的参观蜜蜂场。

时间跨度很大,但却紧紧围绕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没有让人感到丝毫的散乱。

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富感染力。

写散文时可以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多充实一些有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来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多姿多彩,知识性强。

(2)空间转换广
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

例如《逍遥游》,作者通过天空、地面的转换,描绘了追求“自由”的逍遥之乐。

又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空间跨度从中国到日本,再从东京到仙台,又从仙台回到北京,接着又写走到厦门,空间跨度大,空间转换之多让人目不暇接,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如果我们在写散文时注意到这个特点,就不大会犯单薄、贫乏的毛病。

(3)事件牵涉多
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

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他事件。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
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记叙为官的无奈经历,抒发归去的迫切之情,描绘美丽的田园生活,把作者压抑已久的情感抒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一个伟大而纯洁的灵魂。

这些方式的运用,有力地表达了主题,使文章气势浩大,摄人心魄。

我们在写散文时,特别要注意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富有波澜。

(5)勾连全文巧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

既使散文思路开阔,包容量大,又使散文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

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

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作“红线穿珠”了。

例如《陈情表》中一个“孝”字红线,贯穿全文,或叙事,或言情,或描写,尽围绕“孝”展开,突出了“尽孝”的主旨。

2.散文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自古以来就很受人们欢迎,古代散文在文学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现代、当代也有很多擅长写散文的行家里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高考写作文体的开放,散文类应试作文频频亮相,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那么写作散文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独到的立意意识
散文立意的特点与价值,散文立意要素的基本构成,散文的立意方法。

(2)灵动的意象描画
散文的意象类别及美学特征,如再现性意象、表现性意象、象征性意象。

散文意象的组合艺术,如有序的逻辑性组合、自然的感觉性组合等。

(3)新颖的意境创设
散文意境的构成要素。

意境是以物境、情意这两个实体因素作为基础,以感应、孕育、激变这些变体因素为主导,经过适时、适机的化合而生成的。

散文的意境创设。

一种是真挚而又深蕴于心的情意偶然被特定的物、景、境触发而产生悸动,于是发生强烈的感应,发生一种奇妙的激变;另一种是触境而生意生情,再经过孕育、感悟而使物境变为意境。

(4)文本的建构方式
精心设计型,如园林建构式、线索串珠式、情节摹写与拼贴剪辑式等。

自然流走型,如行云流水式、意象纷呈与镜头组合式、散点铺排式等。

(5)行文的表现艺术
灵活多变的叙述技巧。

首先是巧妙的视角设置和叙述视角的变换;其次是叙述方式的确定;第三,叙述技巧的运用。

丰富多样的描写技巧。

第一种是呈现型的表达目的与再现性的客观化描写;第二种是描写对象的客观性与主观化的描写;第三种是间接性描写;第四种方式是比较描写。

描写技巧的运用也是极为灵活而又富于创意的。

用写真的工描,用简约的白描,用极富创造性的细节化、具象化描写,运用虚拟性想象进行的再现性描写,着意于具象化。

多种多样的抒情手段,如运用传统的抒情手段、新创的抒情手段、内力充盈的直抒胸臆。

诗化与意化,如用诗性激情写散文;诗文融和;打破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笔法局限,用一种全新的语体来创造诗境;抽象的理念意象化。

独具匠心的议论方式,如作可感可触的形象化议论、作含蓄蕴藉式的议论。

寻找云梦泽
我有个诗人朋友叫日寻,他和我一样从小生活在这个内陆的钢铁城市,看不见大海,看不见草原,看不见雪山。

每天只是忙碌或无聊地穿梭在这乌烟瘴气的堡垒里。

分论点1
以叙述方式娓娓道来,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诗人姓俞,但不是飞鱼的鱼,诗人介绍自己时常这样说。

有一天,诗人真的像鱼潜入深海一般,在这座城市消失时,诗人给我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座发达但肮脏的城市不适合诗意栖居,所以我走,我要寻找云梦泽。

当我把出走这事忘得差不多时,诗人突然来信了。

里面只有五个字:气蒸云梦泽。

这不是孟浩然写的诗么?我这才注意到,特地去查资料——云梦泽:在今湖北湖南境内。

古为二泽,云泽在长江北,梦泽在长江南。

唉,都几千年了,不知那小子运气好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