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信息化战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

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

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

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

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建立了CI系统,建立了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病毒、黑客这些数字化程序化武器登上舞台并越来越起重要作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也就形成了。

一、基本特征
1.作战力量数字化集成化,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知识化
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经常听到有什么数字化炮兵之类的名词.什么是数字化部队?就是作战单元(武器平台),装备系统,单兵装备和指挥系统高度网络整合的部队。

但这还不是信息化部队.其中还有一个知识化.就是作战和保障人员具有新的科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信息装备和系统。

2.武器系统信息化
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
I.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

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带巡航导弹。

II.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旨在破坏敌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间隔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

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动能电磁武器微机电纳米武器和机器人。

3.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
拥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级别的系统。

可以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化即时化,一体战场控制。

作战命令可直达单兵作战单元.通讯达到近乎无阻碍的标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单兵单元战场定位。

以前那种宝塔式的逐级指挥体制将不附存在。

4.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
涵盖海陆空天电的战术数据链连接直至单兵,及时刷新单兵或基层指挥员作战电脑上的战场资讯,方便明确的更新战场时态。

确保直接指挥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传递。

传统的作战地域概念和习惯已经不管用了。

鉴于信息作战是无缝连接,高立体,大纵深,全维度。

手段是非线形混沌而模糊的。

5.作战方式多样化
心理战,太空战,机动战,电子战乃至虚拟世界的网络战,一开始
就全方位的面临,没什么充裕的准备时间。

而且要打,就贯穿整个战争的始终。

非接触作战和接触作战同等重要。

所以一场这样的信息化战争是极度考验一个国家的战争意志的。

6.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
信息作战不代表伤亡和战损小。

而恰恰比传统战争残酷。

大面积的毁灭性武器被高技术手段改造,作战意图明显.针对性强。

这就是说在战争初期就使用这种武器的可能性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增加了.如三代核武器中的中子弹,三相弹,中子弹当量都很小,但效果是致命的再如电磁脉冲弹,很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被使用.四代的反物质弹和再聚变弹更小效果更凶狠也更方便战术使用.所以我们对战争不断升级之后才会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核武器的认识一定要改,虽然谁都不愿意改。

二、信息武器系统
信息武器不只是停留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功能上,而且扩展成为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硬杀伤和软杀伤武器,主要是信息压制、信息打击和信息截取、信息扰乱等。

如无线电压制反压制、雷达摧毁反摧毁、计算机病毒对抗、黑客扰乱与防止、对武器的精确制导反制导等。

有的信息技术本身也是武器,计算机不但是一种指挥工具,而且也可以成为一种武器。

信息技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

包含有:各种信息作战的作战平台;各种信息化弹体,如各种导弹、雷体等;单兵信息化武器装备,如信息化头盔、服装、通信工具和武器等;信息网络化战场的基础设施,如各种卫星、CISR
系统等;用于计算网络系统作战的数字化程序化武器,如病毒、黑客等。

上述五个方面,构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化武器装备较之常规武器装备是不能等量齐观的。

一架常规的飞机,如果给以安装信息技术的翅膀,增加机载雷达探测距离,加大远战和精确制导能力,敷有隐形涂料,具备夜视功能,则这架飞机的战斗能量是几何级地提高了。

信息与能量相结合,不但使作战平台及时获得信息,发挥效能,赋予弹体正确的方向,而且弹体能自动吸取信息,命中目标。

这就超越了弹体本身的功能和增强了武器原有的功能,形成新型的战斗力。

所以使用信息武器系统是信息战争的重要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在战争中大量使用信息武器,而且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主导武器,才最有力地标志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

在战争中使用武器装备的形式和状态,决定了战争的形式和状态。

正是由于战争中大量使用了高机动性能的机械化武器装备,才能称得上是机械化战争。

同样,只有在战争中使用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并主导战争的进程,才能称之为信息化战争。

三、信息网络化战场
信息网络化战场,主要由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三大系统,在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基础上,联结为网络,整体地(不是单独地)展开工作。

遥感侦察系统从信源处获取信息,通过信道传递系统传递到达信宿(如计算机处理中心),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以利用。

信息处理利用的结果是要做出决策,定下决心,使用哪些部队、哪些武器遂行哪种作战任务,打击或防护哪些目标等。

这就还需
要有一个部队行动和武器打击这样一个庞大系统来遂行作战任务。

有时部队或信息武器系统可以直接获取信息,按预先的方案和总的意图,不需等待专门的行动指令,就可以直接打击敌方目标或抵抗敌方的攻击。

这是信息化战场信息共享的一大优点。

对目标打击或防护情况,又被遥感侦察系统获取,反馈给信息处理中心进行评估。

这就是一项重要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的过程。

战场信息网络,除了一般的由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网络系统外,还需要有保障供应系统来保障上述网络系统正常顺畅地展开工作。

保障供应系统主要是能源供应系统、故障维修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病毒处理系统以及人员生活供应系统等。

其中电子对抗和病毒系统是攻防兼备的,对己是防,对敌是攻。

这样就有五大系统组成了战场信息网络。

即:信息获取系统、传递系统、处理和利用系统、部队行动系统、保障供应系统。

连接五大系统的中心环节是CI系统(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

有了完善的CI系统,就构成了完整的信息网络化战场。

四、信息化战争是一场全时空的制信息权的斗争
一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信息斗争在战前就开始了,并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即使战争结束后,信息斗争仍在继续。

在战争中的信息斗争,从时间上讲,从战争爆发到终结,全部时间都在进行着;从空间上讲,从前沿到纵深到后方,有关参战国的陆、海、空、天的全部空间以及电磁领域和计算机网络空间都在进行较量着。

这种信息斗争,在时间和空间上随着战略的需要和战场情况的差异,虽然也有轻
重缓急之分,但总的是无处不在。

所谓制信息权,就是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握有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才能获取战场行动的主动权和自由权,才能运用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的各种手段打败敌人取得胜利。

而这种制信息权又主要表现在:三大基本链环,即: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利用。

只有获取了信息,才能耳聪目明;只有顺畅的信息传递,才能指挥自如;只有及时正确的信息处理和利用,才能运筹帷幄,争取时间,组织力量,压制、打击和消灭敌人。

严格地说,所谓信息斗争,主要的就是在这三个链环上的斗争。

三个基本链环上的信息斗争又可以归结为侦察反侦察、干扰反干扰、破坏反破坏、摧毁反摧毁、控制反控制五种基本手段。

要在信息斗争中获取胜利,就要在创建上述五种基本手段的物质基础,并在实践中巧妙灵活地运用之。

谁能在上述三个基本链环和五种基本手段上握有优势,谁就能掌握制信息权,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些基本特征还可以衍生出一系列其它特征:如空间扩大,战争进程缩短,战场空前透明,远距离精确打击、非线式作战、天地一体作战、网络空间作战、战争消耗大等等。

五、信息化战争≠信息战
信息化战争和信息战是两个不同的称谓,反映的是两个互相区别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战争形态,是交战双方在信息化战场上,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手段、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以信息主导权为主要争夺对象的
一种战争和战争形态。

它是继以士兵体能为基础的冷兵器战争、以机械能和化学能为主导的热兵器战争之后出现的以信息能为重点的新的战争形态。

而信息战则是信息化战争中的一种作战形式,是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信息化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核心是夺取制信息权。

当然,战争形态与作战形式虽然不同,但也不能截然分开。

一种作战形式可用于不同的战争形态,在不同的战争形态中,同样的作战形式在内容上也不尽相同。

一般地说,战争形态是与作战形式密切联系的。

信息化战争与信息战,都是以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为其物质和技术基础的,都是以信息与物质和能量的结合为其力量要素的,都是以信息化战场为活动舞台的。

可以说,信息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的作战形式和手段,离开了信息战,信息化战争也就无从表现。

因而,信息化战争与信息战是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两者既不能简单画等号,但也不能截然分开。

六、如何建设军队信息化和打赢信息化战争
军队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军队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提高统筹兼顾的驾驭能力,要以宏观的视野,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规划信息建设。

一方面要着眼于把军队信息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努力形成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局面。

1、军队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吸纳和利用国民经济建设取得的丰硕
成果,积极主动地谋求新发展。

要充分利用国家的科技和人才的优势,加强军队科技人才的培养;利用社会信息化资源和经验,为实现军队跨越式发展服务;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利用依法治国方略,提高军队正规化建设水平;利用改革中的先进观念,促进军队建设更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服务。

2、坚持以清晰的思路统筹军队建设信息化转型。

要跻身于世界新军事世界的潮头,就必须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大思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为重点,普及信息技术,强化信息观念,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用整体转型的思路统筹军队信息化建设。

3、必须努力提高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效应。

军队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并非完全是大炮与燃油的关系,特别在和平时期,军队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国民经济的建设。

随着国防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防投入与科技、工业等相关领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也不断增加。

只要能够建立起军民结合、利军利民的建设,注重军事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军队信息化建设必将取得维护国家安全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双重效益。

4、必须保持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军队发展的不竭动力,不能寄希望于其他国家。

世界军事变革的竞争性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

5、正确处理好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要深化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周密制定远、中、近期相衔接的规划计划,保
证军队建设的连贯性,避免各个发展阶段脱节,要加强技术储备与人才储备,不断完善军队信息化建设高效运行机制,为军队转型提供源源不断地后备力量,努力形成以当前建设促进长远发展,以长远发展统领当前建设的良性循环态势。

总之,二十一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

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军队信息化建设,正确认识和对待信息化战争,争取早日完成军队转型。

为将来打赢信息化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