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解题模型(三) 几何中与中点有关的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角三角形中遇到斜边上的中点时,常作斜边上的中线,有时有中点无 直角,要寻找直角,可简记为“直角+中点,等腰必呈现”.此模型作用: ①证明线段相等或求线段长; ②构造角相等进行等量代换.
2.如图,在正方形 ABCD 和正方形 CEFG 中,点 D 在 CG 上,BC= 1,CE=3,H 是 AF 的中点,那么 CH 的长是( B ) A.2.5
9.【问题情境】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 1, 在△ABC 中,若 AB=12,AC=8,求 BC 边上的中线 AD 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 AD 到 E,使 DE=AD,连接 BE. 请根据小明的方法 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依据是 B ;
B. 5 3
C.2 2 D.2
3.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DAB=90°,∠DCB=90°,E,F 分 别是 BD,AC 的中点,AC=6,BD=10,则 EF 的长为(B ) A.3 B.4 C.5
D. 7
模型 3 遇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构造“三线合一”
当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有中点时,常作底边的中线,利用“三线合一”的性 质解决线段相等、平行问题及 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湖北世纪华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数学 中考考点精炼34讲
第四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与三角形
万能解题模型(三) 几何中与中点有关的模型
模型 1 遇边上的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在几何图形中,若已知中点或中线时,可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利用三 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线段之 间的相等或比例关系及平行问题.
=4,则 EH 的长为(C )
7
8
A.8
B.7
9
8
C.8
D.9
模型 5 遇边的中线求面积,构造“中线等分面积”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则 S△ABD=S△ACD =12S△ABC(△ABD 与△ACD 是等底同高的 两个三角形).
7.如图,△ABC 三边上的中线 AD,BE,CF 的公共点为 G,若 S△ABC =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4 .
1.(2018·苏州)如图,在△ABC 中,延长 BC 至点 D,使得 CD=12BC, 过 AC 中点 E 作 EF∥CD(点 F 位于点 E 右侧),且 EF=2CD,连接 DF. 若 AB=8,则 DF 的长为(B ) A.3 B.4 C.2 3 D.3 2
模型 2 遇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构造斜边上的中线
4.如图,在△ABC 中,D 是 BC 上一点,AB=AD,E,F 分别是 AC, BD 的中点,EF=2,则 AC 的长是( B ) A.3 B.4 C.5 D.6
模型 4 遇边的垂线经过边的中点,构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此模型作用:①证明线段相等或求线段长(周长);②构造角相等进行等 量代换.
A.SSS
B.SAS
C.AAS
D.HL
(2)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 AD 的取值范围是 2<AD<10 ;
解后反思:题目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
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初步运用】 如图 2,AD 是△ABC 的中线,BE 交 AC 于点 E,交 AD 于点 F,且 AE=EF.若 EF=3,EC=2,则 BF= 5 ; 【灵活运用】 如图 3,在△ABC 中,∠A=90°,D 为 BC 中点,DE⊥DF,DE 交 AB 于点 E,DF 交 AC 于点 F,连接 EF,试猜想线段 BE,CF,EF 三者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延长 ED 到点 G,使 DG=ED,连接 GF,GC. ∵ED⊥DF,∴EF=GF. ∵D 是 BC 的中点,∴BD=CD. 在△BDE 和△CDG 中,
ED=GD,
∠BDE=∠CDG, BD=CD,
பைடு நூலகம்
∴△BDE≌△CDG(SAS). ∴BE=CG,∠B=∠DCG. ∵∠A=90°,∴∠B+∠ACB=90°. ∴∠GCD+∠ACB=90°,即∠GCF=90°. ∴Rt△CFG 中,CF2+GC2=GF2, 即 BE2+CF2=EF2.
5.如图,在钝角△ABC 中,已知∠A 为钝角,边 AB,AC 的垂直平 分 线 分 别 交 BC 于 点 D, E. 若 BD2+ CE2 = DE2, 则 ∠A 的 度 数 为 135° .
6.如图,在 Rt△ABC 中,∠C=90°,直线 DE 垂直平分 AB,交 AB
于点 D,交 AC 于点 E,过点 D 作 DH⊥AC 于点 H,已知 BC=3,AC
模型 6 遇边的中点或中线(类中线),构造“倍长中线(类中线)”
当遇见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时,可以尝试倍长中线或类中 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间的 数量关系,该类型经常会与中位线 定理一起综合应用.
8.(2019·临沂)如图,在△ABC 中,∠ACB=120°,BC=4,D 为 AB 的中点,DC⊥BC,则△ABC 的面积是 8 3 .
2.如图,在正方形 ABCD 和正方形 CEFG 中,点 D 在 CG 上,BC= 1,CE=3,H 是 AF 的中点,那么 CH 的长是( B ) A.2.5
9.【问题情境】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 1, 在△ABC 中,若 AB=12,AC=8,求 BC 边上的中线 AD 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 AD 到 E,使 DE=AD,连接 BE. 请根据小明的方法 思考:
(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依据是 B ;
B. 5 3
C.2 2 D.2
3.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DAB=90°,∠DCB=90°,E,F 分 别是 BD,AC 的中点,AC=6,BD=10,则 EF 的长为(B ) A.3 B.4 C.5
D. 7
模型 3 遇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构造“三线合一”
当等腰三角形中底边有中点时,常作底边的中线,利用“三线合一”的性 质解决线段相等、平行问题及 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湖北世纪华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数学 中考考点精炼34讲
第四单元 图形的初步认识与三角形
万能解题模型(三) 几何中与中点有关的模型
模型 1 遇边上的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
在几何图形中,若已知中点或中线时,可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利用三 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解决线段之 间的相等或比例关系及平行问题.
=4,则 EH 的长为(C )
7
8
A.8
B.7
9
8
C.8
D.9
模型 5 遇边的中线求面积,构造“中线等分面积”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则 S△ABD=S△ACD =12S△ABC(△ABD 与△ACD 是等底同高的 两个三角形).
7.如图,△ABC 三边上的中线 AD,BE,CF 的公共点为 G,若 S△ABC =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4 .
1.(2018·苏州)如图,在△ABC 中,延长 BC 至点 D,使得 CD=12BC, 过 AC 中点 E 作 EF∥CD(点 F 位于点 E 右侧),且 EF=2CD,连接 DF. 若 AB=8,则 DF 的长为(B ) A.3 B.4 C.2 3 D.3 2
模型 2 遇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点,构造斜边上的中线
4.如图,在△ABC 中,D 是 BC 上一点,AB=AD,E,F 分别是 AC, BD 的中点,EF=2,则 AC 的长是( B ) A.3 B.4 C.5 D.6
模型 4 遇边的垂线经过边的中点,构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此模型作用:①证明线段相等或求线段长(周长);②构造角相等进行等 量代换.
A.SSS
B.SAS
C.AAS
D.HL
(2)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 AD 的取值范围是 2<AD<10 ;
解后反思:题目中出现“中点”“中线”等条件,可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
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初步运用】 如图 2,AD 是△ABC 的中线,BE 交 AC 于点 E,交 AD 于点 F,且 AE=EF.若 EF=3,EC=2,则 BF= 5 ; 【灵活运用】 如图 3,在△ABC 中,∠A=90°,D 为 BC 中点,DE⊥DF,DE 交 AB 于点 E,DF 交 AC 于点 F,连接 EF,试猜想线段 BE,CF,EF 三者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延长 ED 到点 G,使 DG=ED,连接 GF,GC. ∵ED⊥DF,∴EF=GF. ∵D 是 BC 的中点,∴BD=CD. 在△BDE 和△CDG 中,
ED=GD,
∠BDE=∠CDG, BD=CD,
பைடு நூலகம்
∴△BDE≌△CDG(SAS). ∴BE=CG,∠B=∠DCG. ∵∠A=90°,∴∠B+∠ACB=90°. ∴∠GCD+∠ACB=90°,即∠GCF=90°. ∴Rt△CFG 中,CF2+GC2=GF2, 即 BE2+CF2=EF2.
5.如图,在钝角△ABC 中,已知∠A 为钝角,边 AB,AC 的垂直平 分 线 分 别 交 BC 于 点 D, E. 若 BD2+ CE2 = DE2, 则 ∠A 的 度 数 为 135° .
6.如图,在 Rt△ABC 中,∠C=90°,直线 DE 垂直平分 AB,交 AB
于点 D,交 AC 于点 E,过点 D 作 DH⊥AC 于点 H,已知 BC=3,AC
模型 6 遇边的中点或中线(类中线),构造“倍长中线(类中线)”
当遇见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时,可以尝试倍长中线或类中 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间的 数量关系,该类型经常会与中位线 定理一起综合应用.
8.(2019·临沂)如图,在△ABC 中,∠ACB=120°,BC=4,D 为 AB 的中点,DC⊥BC,则△ABC 的面积是 8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