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设备与运行试卷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电都匀发电公司超临界机组理论知识前期培训班
“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10%)大型汽轮机参数超临界后,最突出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答:1) 超临界汽轮机的喷嘴室、转子、汽缸等高温部件的冷却问题;(3分)
2)SPE即固体颗粒侵蚀问题;(4分)
3)蒸汽激振问题。(3分)
2、(10%)东汽660MW超临界汽轮机汽缸有几个死点,各在何处?转子相对死点在哪里?整个发电机组有几道轴承,各为何种形式?
答:1) 东汽600MW汽轮机组膨胀位移共设3个死点(1分),分别位于 2 号轴承箱下及低压缸 A 、低压缸 B 的中心线附近(3分);东汽600MW超临界汽轮机的转子相对死点在 2 号轴承箱内(1分);共有8道轴承(1分),1、2号轴承为可倾瓦式(2分),3—8号轴承为椭圆型轴承(2分)。
3、(10%)东汽600MW超临界汽轮机是反动式、还是冲动式,用简图说明通流部分的布置特点;说出高、中低压通流部分各有多少级?各级动叶分别采用了怎样的叶根形式?
答:东汽600MW超临界汽轮机是冲动式(0.5分),高压通流部分级数8级(0.5分),中压通流部分转子级数6级(0.5分),低压通流部分级数为2×2×7(0.5分)。
图(2分)
调节级叶片双倒 T 型叶根(1分)、高压缸其余叶片采用外包菌型叶根(1分);中压各级采用轴向装入式枞树形叶根(1分);低压缸第 1 至 5 级为外包菌型叶根(1分);次末级为 5 叉型叶根(1分);末级为 7叉型叶根(1分)。
4、(10%)下图是东汽660MW超临界汽轮机凝汽器所配的水环真空泵,试简述其能够实现凝汽器抽真空的关键结构特点。
答:其关键结构特点是泵轮与泵壳的偏心安装(5分),在工作时能够靠由水环、轮毂表面、叶片弧面及两端盖面构成的一系列泵腔容积的变化来实现吸气、压缩和排气,因此它属于变容式真空泵(5分)。
5、(10%)下图是东汽660MW超临界汽轮机DEH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电液转换器,由于实际配套的是单作用油动机,则下图应作适当修改,如何改?图中的反馈杆起何作用?
答:应将2路“去活塞”油路中左边的1路堵塞(4分);反馈杆的作用是,当断流滑阀在两端油压差作用下产生位移时,产生反作用力矩(2分),与输入电流产生的主动力矩相比较,直到总力矩的代数和等于零,使可动衔铁和挡油板及滑阀均回复到中间位置,即油动机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位置(2分)。这一位置与输入的电流量△ I 成正比,此时一个调节过程结束,油动机便也稳定在新的开度(2分)。
6、(10%)下图是东汽660MW超临界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中的油涡轮增压装置,为什么要设置这个装置?
答:油涡轮增压泵起到注油器的作用(2分),设置这一装置的目的是保证主油泵进口所需的油压(4分),保证有足够的油量向润滑油系统供油(4分)。
7、(10%)下图是东汽660MW超临界汽轮机分别用在润滑油系统及EH系统中的两个装置的结构简图,这两个装置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分别是润滑油系统中的顶轴油泵和EH系统中的供油油泵(或主油泵)(5分),其共同特点是都采用了变量恒压柱塞泵(5分)。
8、(15%)某凝汽式汽轮机的凝汽器在设计工况下排汽压力p c =0.014MPa,对应的
饱和温度t s =52.6℃,每千克蒸汽的凝结放热量(hc-hc ′)=2180kJ/kg ,冷却水进
水温度t w1=30℃,冷却倍率m=60。试计算冷却水在凝汽器中的温升、传热端差。
[水的定压比热c p =4.1868kJ/(kg ·K)]
解:Δt =[hc-hc ’]/c p m=2180/(4.1868*60)=8.68℃ (4分)
ts=tw1+Δt +δt ,δt= ts- tw1-Δt=52-30-8.68=13.32℃ (6分)
9、(15%)已知某纯冲动级喷嘴出口蒸汽速度c 1=665m/s ,出汽角α1=12°,动叶
圆周速度u=322m/s,若动叶进、出口角度相等,喷嘴速度系数ϕ =0.97,动叶速度系数ψ=0.90,通过该级的蒸汽流量G=1.8kg/s 。试求:
(1)蒸汽进入动叶的相对速度w1和角度β1;
(2)蒸汽作用在动叶上的周向力Fu 。
解(1) s
/4m .35621cos 3225662322656cos 20221122
11=⨯⨯⨯-+=-+=αu c u c w (2分)
001111234.36521sin 656arcsin
sin arcsin =⎪⎪⎭⎫ ⎝⎛⨯=⎪⎪⎭⎫
⎝⎛=w c αβ (2
分)
(2) Fu=G(c 1sin α1+ c 1cos α1)=G(w 1cos β1+ w 2cos β2) (1分)
β1=β2,Ωm=0, b h ∆=0 (1分)
s /7m .3204.3569.0w 212
1b 2=⨯==+∆=ψψw h w (1分)
Fu=1123.58N (1分)
图(2分)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