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酶促反应动力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酶促反应动力学第一节化学动力学基础
一、反应速率及其测定
二、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
反应分子数
反应级数
三、各级反应的特征
(一)一级反应
其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dc/dt=kc
lnc=-kt+lnc0
lnc=-kt+B(直线)
K=(1/t)ln(c0/c)
c=(1/2)c0时
k=(ln2)/t1/2
t1/2=(ln2)/k
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无关。

(二)二级反应
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

1.若A和B为同一物质
-dc/dt=kc2,dc/c2=-kdt;
c/c0=1/(1+kc0t);
c/c0=1/2时,k=1/c0t1/2。

2.A和B的初始浓度相同
k=(1/t){x/[a(a−x)] }
3.A和B的初始浓度不同
k=[1/t(a−b)]/ln{[b(a−x)]/[a(b−x)]}
a:反应物A的初始浓度。

b:反应物B的初始浓度。

(a-x):反应时间为t时A的浓度。

(b-x):反应时间为t时B的浓度。

(三)零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dc/dt=k,或dx/dt=k。

X=kt,或k=x/t。

第二节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中间产物学说
中间产物学说的实验依据:(1)核酸和酶的复合物可直接用电镜观察;(2)下图;(3)复合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有所变化;(4)有些复合物可直接分离得到。

酶催化的反应中各成份的变化:
酶反应的速度在不停地变,实验上只有初速度的测定才有意义。

酶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二、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一)米氏方程的推导
米氏方程v=Vmax[S]/(Km+[S])符合v-[S]曲线。

若Km>>[S],v=(Vmax/Km)[S];
若[S]>>Km,v=Vmax;
由v=Vmax[S]/(Km+[S]),得Km=[S][(Vmax/v)-1],为典型的双曲线方程。

(二)动力学参数的意义
1.Km的意义
a.Km值等于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浓度单位,是酶的特征常数,酶对一定的底物只有一个特定的Km:
V/2=V[S]/(Km+[S]),则Km=[S]。

Km越小酶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Km最小的底物为最适底物。

已知[S]=nKm,则v=[n/(1+n)]V;
已知v=nV,则[S]=[n/(1-n )]Km;
Km可用于判断反应的方向及代谢途径的限速步骤。

2.Vmax和k3(K cat)的意义
在一定的酶浓度下,Vmax为常数。

底物浓度很大时,Vmax与酶浓度成正比;
3.K cat/Km的意义
由于K cat=k3;K cat/Km=k3k1/(k2+k3)。

当k2→0时,K cat/Km=k1。

即K cat/Km表示k2→0时的k1,即k1的最大值。

(三)利用作图法测定K m 和V max
三、多底物的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反应的速度在不停地变,实验上只有初速度的测定才有意义。

酶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两种不同模式的双底物反应:
顺次式(sequential)
乒乓式(ping-pong)
双底物反应的米氏方程(乒乓式):
乒乓机制:
顺序机制
第三节酶的抑制作用
一、抑制程度的表示方法
相对活力分数:a=vi/v0。

相对活力百分数:a=(vi/v0)⨯100%。

抑制分数:i=1-a=1-(vi/v0)。

抑制百分数:i=(1-a)⨯100%=[1-(vi/v0)]⨯100%。

二、抑制作用的类型
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可逆的抑制作用
三、可逆抑制作用和不可逆抑制作用的鉴别
透析、超滤、凝胶过滤能否除去抑制剂;
酶浓度对反应速度作图,不可逆抑制剂使直线右移,可逆抑制剂使直线的斜率下降。

四、可逆抑制作用的动力学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混合型抑制
竞争性抑制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不同类型抑制作用的米氏方程。

五、一些重要的抑制剂
(一)不可逆抑制剂
非专一抑制剂:有机磷(作用于羟基酶类,特别是胆碱酯酶,可用肟类解毒)、有机汞和有机砷(作用于巯基,可用过量的巯基化合物解毒)、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可用螯合剂解毒)、氰化物、硫化物和一氧化碳(作用于酶中的金属离子,使酶失活而阻止呼吸)、青霉素(抑制细菌的糖肽转移酶)等;
专一抑制剂:Ks 型抑制剂修饰活性基团,Kcat 型抑制剂为自杀型底物;
(二)可逆抑制剂
磺胺类药物,对氨基苯甲酸的类似物;
一些抗癌药物,碱基类似物,叶酸类似物,谷氨酰胺类似物;
过渡态底物类似物。

第四节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第五节pH 对酶反应的影响
第六节激活剂对酶反应的影响
一些无机离子和有机小分子可提高酶的活性,称作激活剂。

一些酶制剂需加入激活剂才能有较大的活性。

激活剂按照分子大小,可分为三类:
一、无机离子
可分为金属离子、氢离子和阴离子三种。

起激活剂作用的金属离子有钾、钠、钙、镁、锌、铁等,原子序数在11-55 之间。

其中镁是多种激酶及合成酶的激活剂。

阴离子的激活作用一般不明显,较突出的是动物唾液中的α淀粉酶受氯离子激活,溴的激活作用稍弱。

激活剂的作用有选择性,对另一种酶可能起抑制作用。

有些离子还有拮抗作用,如钠抑制钾的激活作用,钙抑制镁。

有些金属离子可互相替代,如激酶的镁离子可用锰取代。

激活剂的浓度也有影响,浓度过高可能起抑制作用。

如对于NADP+合成酶,镁离子浓度在5-10×10-3M 时起激活作用,在30×10-3M 时酶活下降。

二、中等大小有机分子
某些还原剂如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氰化物等能激活某些酶,打开分子中的二硫键,提高酶活,如木瓜蛋白酶、D-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等。

另一种是EDTA,可螯合金属,解除重金属对酶的抑制作用。

三、蛋白质类
指可对某些无活性的酶原起作用的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