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省市数据汇交流程(试用稿)
贯彻落实《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服务器托管或数据提交流程
按照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贯彻落实<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共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要求,为切实做好各省测绘部门服务器托管或提交数据的接收工作,制定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服务器托管或数据提交流程
服务器托管或数据提交流程说明
1.由提供单位根据自身实际,确定提供方式,从“服务器托管”、“电子地图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选择一种,并填写附表一《服务器托管或数据提交规格检查成果清单》,提交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数据库部进行规格检查。
2.选择“服务器托管”的,由数据库部会同网络技术部按照实施方案附件三第一点的要求进行硬件检查,若满足要求,再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数据库部按照实施方案附件三第二点的要求对其服务发布基本要求进行检查,若服务发布满足要求,则由数据库部签发接收凭证(附表二),并由网络技术部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机房为其安排运行支持环境。
3.选择“电子地图数据”的,由数据库部按照实施方案附件二的要求,对其电子地图数据规格进行检查,若满足要求,则由档案资料部按规定进行数据归档,并签发接收凭证。
4.选择“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由数据库部按照实施方案附件一的要求,对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格进行检查,若满足要求,则由档案资料部按规定进行数据归档,并签发接收凭证。
附表一:服务器托管或数据提交规格检查成果清单
1
附表二:服务器托管接收凭证
2。
河湖划界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入库
河湖划界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入库摘要:河湖划界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入库,是河湖划界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入库前数据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入库标准,制定数据入库流程及专项方案。
同时,针对数据整合及建库过程中遇到主要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比例尺DLG数据;河湖划界;数据整合;数据建库引言按照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河湖管理划定成果将作为自然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水流确权登记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河湖“清四乱”、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违建别墅清理整治等重点工作的重要支撑。
我们知道,大比例尺基础地形图满足河湖划界管理专题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同时也要求空间数据的准确性及现势性,根据已有1:2000 DLG数据情况,进行分层分结构入库。
因此,本文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对河湖划界1:2000 DLG数据整合及入库的技术与方法进行阐述。
1使用软件介绍1.1软件介绍DLG数据初步处理是基于Cass软件,进行数据分层及线拓扑处理;然后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研发的《信息化测绘生产平台》软件进行数据整合、数据入库及数据质检等。
2数据收集及入库原理、流程2.1数据来源结合项目实际,已有最新1:2000 DLG基础CAD数据,是按照《GB/T2057.1 200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形图图式》制作而成,数据包含地形要素及河湖管理专题,数据现势性高,图层多样,地图要素复杂。
在数据入库前,必须对已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数据整体情况,并知晓最终形成数据库的结构及数据库包含内容,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制作一个完整的数据库。
2.2入库原理原始的DLG数据是在Cass下编辑完成成图的,地物编码采用Cass实体代码,数据库成果数据要素类编码是按照GB/T13923-2006标准执行的。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的内容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
基础地理信息的承载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种比例尺地图,甚至声像资料等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意义通过制定统一的分类代码标准,将多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整理转换进行入库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与交换及数字化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准备,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各部门间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基本流程1)、规范及标准的制定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为了能将它们有机地进行组织,有效地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应用,只有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对它们进行按类别存储,按类别和代码进行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
因此首先必须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编写相应的元数据标准。
根据绍兴项目的实施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1)、《4d产品数据成果入库提交技术规定》(2)、《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7)、《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理及入库数据整理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因其原始的测绘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进展,所以在接收原始数据时必须要了解清楚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状。
一种新GIS数据处理平台——iData数据工厂入库技术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2017年第18期·108·文章编号:2095-6835(2017)18-0108-02一种新GIS 数据处理平台——iData 数据工厂入库技术张菊(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处理大量的基础地理数据需要采用适宜的数据库软件。
简单介绍和分析了iData 数据工厂及其建库过程,通过与传统数据库入库技术相比得出了其在数据的生产和处理过程中的技术特点。
iData 数据工厂实现了数据采集到入库更新过程中数据格式的统一,避免了多次数据的转换,采用数据处理引擎编写数据处理、质检方案,实现了数据的快速自动化处理,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数据处理的影响,提高了数据质量与建库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iData 数据工厂;数据库;数字城市;数据处理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17.18.108自从数字城市的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对其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支持,比如在“数字北京”“上海信息港”等数字城市建设工程中,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目前,各种数字化信息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进存储与管理,因此,在其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如何快速、有效地管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精度和质量是目前各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课题。
国内现阶段的地理信息数据大部分采用CASS 软件,以AutoCAD 的.DWG 数据格式进行数据的存储时,无法实现相应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处理操作等GIS 功能,数据的质量和形式较难满足需求,所以,必须将其数据存储格式转化为适用于.GIS 标准的数据格式后,才能较好地应用于各个项目。
然而,在实际地理数据处理过程中,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工作不仅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还容易出现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的丢失和属性信息的错误。
测绘工作流程汇总
测绘工作流程汇总测绘工作流程汇总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一、坐标转换:1收集、整理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三维坐标)2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
3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
4转换前坐标形式的转换:采用四参数---同一投影带的高斯平面坐标;采用七参数---空间直角坐标。
5初步计算转换参数。
6分析转换残差,剔除粗差。
7重新计算参数并评估参数精度。
8转换二、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1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测量数据处理。
2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
3计算高程异常。
4收集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并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经行整理。
5可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的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
6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7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消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三、水下地形测量基本实施过程1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设备监测和调试、测线设计、多波束校准、动吃水的测定等。
2测量过程:包括水深测量、潮汐测量、声速测量等。
3数据处理:包括多波束数据处理、水深改正、质量控制、归位计算等。
4质量评估:利用主检比对等对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估。
5图形绘制:对测点平面坐标、水深进行转换,获得图形绘制要求的坐标系系统和垂直基准下的成果,用于水下地形图绘制;根据比例尺设计图幅、进行水下地形图绘制。
6成果提交:资料整理、汇编和提交。
四、海图制作----海图总体设计1海图图幅设计: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确定海图图幅规格、图幅数量和对海图的分幅,以及确定每一幅海图的标题、图号及图面配置。
图面配置一般包括标题内容和位置、各种图表、说明文字以及方位圈配置的位置等。
2确定海图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海图比例尺、投影、坐标系统及深度、高程基准。
3构思海图内容及表示方法:包括海图内容的选择,确定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原则和指标、设计和选择表示方法,确定地名的采用原则四、海图制作----海图制作流程1编辑准备阶段:即海图总体设计;2数据输入阶段:将所使用的图形、数字、文字输入计算机的过程。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一、概述(一)项目背景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目的是在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三调”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开展“三调”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
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2)开展“三调”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
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2021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真题:案例分析(文字版)(1)
2021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真题:案例分析(文字版)2021年度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试卷测绘案例分析第一题(18分)某市的基础控制网,因受城市建设,自然环境、认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持续破坏,减少。
为了博阿正基础控制网的功能,该市决定对基础控制网实行维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普查、补测、观测、计算及成果的坐标转换等。
1 已有资料情况该市基础控制网的观测数据及成果:联测国家高等级三角点5个,基本均匀覆盖整个城市区域,各三角点均有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城市及周边地区的GPS连续运行参考站观测数据及精确坐标;城市及周边地区近期布设的国家GPS点及成果。
2 控制网测量精度指标要求控制网采用三等GPS网,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等级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三等≤10≤51/80 0003 外业资料的检验使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对观测数据实行解算,对同步环闭合数、独立闭合环闭合差、重复基线较差实行检核,各项指标应满足精度要求:A.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B. 独立闭合坐标闭合差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C. 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规范要求项目实施中,测得某一基线长度约10 公里,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95.5毫米,某一由6条边(平均边长约5公里)组成的独立闭合环,其X、Y、Z坐标分量的闭合差分别为60.4毫米、160.3毫米、90.5毫米。
4 GPS控制网平差解算A. 三维无约束平差B. 三维约束平差5 坐标转换该市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了城市独立坐标系,该独立坐标系使用中央子午线为东经×××°××′××",任意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通过平差与严密换算获得城市基础控制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成果后,利用联测的5个高等级三角点成果,采用平面二维四参数转换模型,获得了该基础控制网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范文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案范文一、地籍数据库建设(一)、成果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地籍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库。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内容:1、农村地籍数据库包括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基础地理等数据。
2、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等空间和属性信息;3、土地利用数据包括行政区(含行政村)图斑的权属、地类、面积、界线等;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数学基础、境界、测量控制点、居民地、交通、水系、地理名称等。
(二)成果数据库建设要求1、严格遵循数据库标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以《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为基础,结合《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等新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对相关要素属性结构表进行扩展,以满足农村地籍调查成果管理要求。
2、坐标系统3、面积计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宗地面积按高斯-克吕格投影面面积计算。
4、数据库逻辑结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非空间数据库组成。
空间数据由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组成,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居民地数据、土地权属数据等。
非空间数据由权属信息调查数据组成。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见图1。
(三)地籍数据库的建设、更新与维护1、准备工作:制定建库方案、优选建库软件、搭建硬件环境、培训建库人员、熟悉地籍调查成果和土地登记档案、了解成果质检报告和验收结论等。
3、数据库结构设计:根据地籍数据库标准等标准设计地籍数据库结构。
4、数据采集和编辑处理:图形数据采集和属性数据采集、建立图形数据的拓扑关系、建立图形与属性逻辑关系、图形编辑和属性编辑、拓扑错误的处理、属性数据的检校、图形与属性逻辑一致性的检校等。
5、数据库建设:按照地籍调查数据文件命名规则、空间数据分层要求和属性数据库结构,建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形成标准的数据交换文件、数据字典和元数据文件。
简述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流程
简述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简述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流程在现代社会,空间数据在各种领域,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导航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rcgis数据库建库流程
ArcGIS数据库建库流程一、引言ArcGIS是一个全面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其中包括了数据库建库的功能。
数据库建库是指在ArcGIS平台上创建和管理各种地理数据的过程,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讨论ArcGIS数据库建库的流程。
二、数据准备在进行数据库建库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不同的源头,包括现场采集、影像遥感、矢量图层等等。
在准备数据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数据的格式是否符合ArcGIS的要求。
三、数据库选择ArcGIS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包括文件型数据库(如File Geodatabase)、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以及云数据库(如ArcGIS Online)。
在选择数据库类型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四、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建库的关键步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属性。
数据库的结构通常由各种层级的要素类和表组成,而属性则用于描述和标识要素的特征。
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数据的组织形式、空间索引的建立以及数据的完整性等因素。
4.1 数据库结构设计在数据库结构设计中,需要确定数据库中的要素类和表的组成。
要素类是地理数据的核心,可以包括点、线、面等不同类型的要素。
而表则用于存储非空间属性数据。
在设计数据库结构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层组织,以便于数据的管理和查询。
4.2 属性设计属性设计是确定要素类和表中属性字段的名称、类型和约束条件等。
在属性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属性字段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当的属性分类和分级,以便于数据的分析和查询。
4.3 空间索引设计空间索引是提高地理数据查询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数据库设计中,需要根据数据的种类和规模等因素,合理选择和建立空间索引。
常用的空间索引方法包括网格索引、四叉树索引和R树索引等。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GH/r 1014—2006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Specification for managing and protectingdata&rcl~ves of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2006—1O—O1实施国家测绘局发布前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具有生产成本高、技术含量高、数据量大的特点,是国民经济建设所必需的基础数据,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需求。
本标准根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的管理需要,结合数据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对数据档案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本标准主要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的收集、积累、归档、移交、介质、拷贝、保管、维护、使用、运输与销毁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关于文档材料管理的技术要求,遵循国家、行业或部门现行的有关法规、规范和规定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国家档案局提出,由国家测绘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培、王小平。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的收集、积累、归档、移交、介质、拷贝、保管、维护、使用、运输与销毁等诸方面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管理和形成单位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的管理。
非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档案的管理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标准】DB22T 2229-2014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规程
a) b) c)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相应级别标准数据中的道路、水系、居
不 民地、等高线、行政区划等要素; 得 森林资源分布数据:包括森林经营区划界线(局、场、林班)、小班(或图斑)空间数据和属 翻 性数据等; 印 栅格数据:包括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和其他栅格数据;
对于多尺度空间数据库应设置连接参数,便于不同比例数据的显示。
本 6.5 栅格数据入库 标准 6.5.1 栅格数据检查
仅 按照 LY/T 1662.3 与 DB22/T 1763 的规定执行。 供内 6.5.2 参数输入
据入库
数据处理
数据入库 数据安全设置 系统运行测试
栅格入库 元数据入库
是 不得翻印
本 是否正常 标是 准提交检查与验收
否
数据
错误
仅供图3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入库流程图 内部 6.3 数据库参数设置
使用 主要包括计算面积、计算单位、小数位数等参数设置。
6.4 矢量数据入库 6.4.1 矢量数据检查
4.4.1.5 各要素属性数据正确无误; 4.4.1.6 各要素层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
4.4.2 数学基础
4.4.2.1 坐标系:采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4.4.2.2 高程基准: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 4.4.2.3 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4
DB22/T 2229—2014
[LY/T 1662.10-2008 定义2.2] 3.6
拓扑关系 topological relation
不得翻印
满足拓扑几何学原理的各空间数据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即用结点、弧段和多边形所表示 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中的数据库建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中的数据库建设作者:袁晶晶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6期摘要: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数据库建设是重要的工作内容,是运用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等有关技术手段,构建图形、影像、权属全面一体化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更好地对土地承包权属信息、承包地块空间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为此本文,结合实践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中的数据库建设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数据库建设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就是国家为解决农村三农问题开展的一项重大土地调查工程,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
保护承包农户合法权益,对于承包土地信息数据全面掌握,并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提高调查成果的信息化水平,构建完善的相关制度,科学利用这些信息数据为社会服务。
本文是结合作者参与的桐城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际,对于数据库建设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1.建库工作目标本文依托桐城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构建完善的数据库,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信息化管理水平。
(1)对于当前的土地登记信息以及地块测量数据分析和整理,在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中,转换现有地块测量数据,并对这些数据展开预处理,同时针对土地登记信息数据进行建库。
(2)利用先进的野外解析测量软件来科学、全面地采集农村承包地块测量数据,并展开相应的编辑和处理工作,确保数据格式符合规定要求。
(3)野外采集的相关数据,根据系统数据格式在接口软件下合理的转换数据,并核查编辑数据采集和当前地块儿测量数据,有效整合土地登记数据,确保构成空间非空间的地块数据库。
2.数据库建库原则构建的数据库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安全稳定和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利用先进可靠的技术保证系统总体构架,科学的选择硬件产品以及网络环境与软件平台等,同时保证其灵活应用,有效地交换数据拓展业务功能,并对相关软件进行升级。
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方法研究
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方法研究摘要:随着基础测绘框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实景三维中国的深入推进,如何利用国家、省市县现有的地理国情普查和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等重大项目的成果数据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库快速更新工作是基础测绘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基于此,对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方法研究引言按照测绘法,国家对基础测绘成果实行定期更新制度,更新的周期可根据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等实际需要以及城市地物更新变化情况来综合确定。
其中,1∶100万至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至少5年更新一次。
各省、市(州)、县(市、区)也会通过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来明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周期,并在实践中通过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年度更新等项目,持续投入经费以开展基础测绘数据的更新工作。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技术路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的主要技术路线如下:(1)对变化区域进行航空摄影和全息测绘,获取该范围的遥感影像、倾斜模型、激光点云等数据。
(2)以采集的全息测绘数据为基础,对范围内房屋建筑、道路、水系、植被要素进行数字化,并由质量检查组对数字化成果进行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数字化完成后,对影像和地形图进行接边。
(4)利用一体化平台对数字化及接边成果进行规范化整理,最终实现数据入库。
1.1已有资料收集收集变化区内原有卫星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图、互联网地图数据或导航路网数据等相关资料,用于参与变化区域智能变化检测分析等工作。
1.2变化检测变化检测即基于AI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对多期遥感影像进行分析,高效快速判断发生变化的地表物理特征和地物变化情况。
尽量选择前后分辨率一致的遥感影像,如,高分系列、资源三号、吉林一号、北京三号等国产遥感卫星拍摄的影像;同时,影像分辨率越高,AI识别的精度越高。
利用常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可完成变化检测工作,此处以ERDAS为例说明整个变化检测流程:(1)将两幅影像数据导入ERDAS中,启动Image Geometric Correction工具进行几何配准。
地形数据采集及入库流程
地形数据采集及入库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数据采集准备:确定采集区域和范围。
收集相关的地图、影像等资料,作为参考。
地理信息实施工作流程
地理信息实施工作流程地理信息实施工作流程1成立项目中心组成立了项目中心组,负责总体协调工作和方案制定工作。
项目总负责人是热力公司指派人选,总协调是热力公司总经理,负责对整体工作的把控,工作的整体安排,开发项目计划的制定,总的工作进程时间的制定,其它各组之间的协调,与外单位的工作协调等。
技术总监:软件系统的技术支持,系统集成。
一网主绘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求主绘人员熟练操作电脑,有耐心和责任心,注重细节。
负责绘制从热源(包括热源)出来的主干管网和进各换热站(包括换热站)的分支管网,同时还有属性信息的填入以及附属文档的上传等。
因为一网以后会涉及到水力计算,所以一定要求绘制情况及属性情况与实际相符;技术人员要求对整个一网中管网位置、走向及换热站位置等较为熟悉,协同绘制人员完成管网的绘制,属性的填写等。
二网及建筑物绘制人员:二网绘制人员要求耐心、细心,可以看懂图纸。
负责各换热站所管辖的二网的绘制、属性信息的填写和资料的上传等。
建筑物绘制人员要求了解辖区内建筑物中楼号、单元号的分布,能够在城市电子地图(包括地形图、卫星影像)中识别出具体的单元。
负责绘制建筑物及属性信息的填写。
因为二网及建筑的工作量很大,所以人员需求较多,可以按区域划分开来。
中心组10人,作为常设工作机构,选择的人员精、素质高,负责系统集成和项目攻关。
2成立攻关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工作的协调统一,为了顺利完成系统建设,按照8各方面工作,成立了10个攻关组。
主要包括:1、系统及硬件建设工作组:主要负责网络系统建设、机房调度室软硬件建设安装、服务器组装、客户端安装、系统维护、办公硬件设备支持等。
2、系统集成和录入工作组:负责地理信息系统各项信息的集成和录入工作。
负责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录入、资料汇总整理、对各组工作协调、录入标准制定、编码规则制定等工作。
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心工作组。
3、系统研发工作组:以系统研发人员为主要成员,主要负责系统的研发工作。
基础地理数据入库操作手册
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基础地理数据入库操作手册1.1.1基础地理数据入库(GEOSTAR)1.1.1.1 功能说明系统运行前,需要将网省的基础地理数据入库,各网省基础地理数据是不一致的,因此该部分数据需要现场人员手动入库。
该部分描述GEOSTAR空间数据管理的入库方法。
注意:为了保证操作的一致性,建议网省购买的基础数据格式为ESRI SHPFILE。
本文档仅针对格式为ESRI SHPFILE进行操作描述。
1.1.1.2 前提条件1、必须安装Geostar Desktop2、格式为ESRI SHPFILE的基础地理数据文件。
3、平台管理工具已经对数据库做过初始化。
1.1.1.3 操作说明1、准备需要导入的地理数据2、启动GEOSTAR自带的数据管理工具GDCTranslator.exe位于:C:\ProgramFiles\GeoSoft\Common\Bin (geosoft的安装目录)3、创建影射文件a)启动GDCTranslatorb)打开菜单c)设置源数据d)设置目标数据e)设置映射文件存放位置4、编辑影射文件A、进入界面B、配置常用字段C、配置导入属性需要依次按顺序配置的字段有:FEATUREOBJID char(43)SUBTYPEID char (6)SYMBOLID Integer(10) SYMBOLSIZE Integer (10)SYMBOLCOLOR Integer (10) SYMBOLANGLE float (38,8)OUTLINECOLOR Integer (10) ISLABEL Integer (10) LABELSIZE float (38,8)LABELCOLOR Integer (10) LABELALIGN Integer (10) LABELARRANGE Integer (10) ROWCHARNUMS Integer (10) XOFFSET float (38,8)YOFFSET float (38,8)EQUIPOBJID char (43)EPGIS_INC_ID Integer (10)D、配置导入规则5、删除平台管理工具创建的地物类a)启动GEOSTAR Desktop(C:\ProgramFiles\GeoSoft\Geostar)b)配置连接6、导入数据1.1.2基础地理数据入库(SDE)1.1.2.1 功能说明系统运行前,需要将网省的基础地理数据入库,各网省基础地理数据是不一致的,因此该部分数据需要现场人员手动入库。
Idata在1:500基础测绘生产与更新项目中的应用
Idata在1:500基础测绘生产与更新项目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全省推进基础测绘生产更新和1:500地形图更新与汇交工作,今后地形图更新工作将纳入市州局绩效考核,基础测绘生产与更新工作重要性越发凸显。
本文结合项目案例,探讨城镇开发边界内1:500DLG内业生产与更新项目中的方法并分析总结南方数码Idata软件特点。
关键词:Idata;1:500DLG;内业生产;数据更新1概述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地方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开发边界规模不断扩大,城区土地交易日益频繁,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很大变化。
自然资源厅要求今后1:10000、1:500地形图作为全省用地审批、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规划等业务工作底图,与用地审批业务挂钩[1]。
城镇开发边界范围1:500地形图数据生产与更新,为满足城市规划及国土管理工作高精度、数字化、信息化提供了数据基础。
2DLG生产流程2.1外业数据采集本项目外业数据采集通过倾斜摄影测量的方式获取影像数据,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资料准备、倾斜航空摄影、像控测量、空中三角测量、三维模型生成、数据采集编辑及补调补测、数据检查等,采集过程中难以判断的地物采取现场调绘和补测。
2.2内业预处理通过前期资料准备和外业实地踏勘,利用无人机开展倾斜摄影影像采集,全站仪进行像控点测量,利用自动建模软件进行城市实景三维模型建模和纹理自动映射,同时Idata数据工厂软件进行地形要素采集,对内业编辑无法获取的要素进行外业调绘、区域补测,完成1:500地形图数据库[2]。
DLG全要素地形数据采集时,将smart3D进行模型定向后的影像成果直接导入Idata。
内业处理根据模型上地物的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如结构、尺寸、层数和位置关系等,来识别模型地物的各项要素信息[3]。
对被树林遮挡内业无法采集或采集完整的地物,需要标记出来,提供给外业人员进行补调。
2.3外业调绘内业判读各项要素初步成图后,将数字线划图打印输出,打印出的图纸供野外巡视检查,进行居民地、交通、注记名称、水系、植被与土质、管线与地貌有关的内容等属性调绘,并解决处理内业疑点问题。
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数据入库及利用办法27修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数据入库及利用办法(讨论稿)为加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数据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地理信息数据的合理利用,促进规划数据的应用与共享,满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对空间基础信息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数据的分类及入库(一)本办法所称的城市规划地理信息数据主要包括规划业务红线数据、规划编制成果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基础地形数据、影像数据及地下管线数据)。
(二)规划业务红线数据由局相关业务科室负责收集整理并按规划业务数据标准及时入库;规划编制成果数据由规划技术科负责收集后交由信息中心按照相应的数据标准整理及时入库;基础地理数据由城乡测绘院负责收集并按照相应的数据标准整理及时入库。
各部门要确保各自数据的更新速度满足需求。
二、数据的管理及利用(一)局信息中心扎口管理局各类城市规划地理信息数据。
局信息中心须严格执行信息网络安全和保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定期对各类系统平台、软件及硬件设备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排查安全风险和隐患,确保共享数据安全。
依法应当保密或者按照规定应当限制使用的数据,应当注明密级、保密期限、限制范围等内容。
局其他部门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数据,一经发现将严肃问责。
(二)数据的利用1.局内部利用方式和申请流程(1)局内部人员可直接登录内网规管系统,在地图展示(http://10.12.1.2/GHClient/JTDefault.aspx#)中查看数据,或者直接登录内网规划一张图系统(http://10.12.1.2:83/PlanApp/PlanPhotoApp.html)查看数据。
(2)局内部人员因工作需要需电子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提出申请(见附件一),经科室分管领导批准之后,由局城乡测绘院提供数据(电子版数据及与电子版内容一致的签字盖章的纸质数据),一般性项目1-2个工作日内提供,具体流程见图一。
需要委托第三方设计、开发的,须与第三方签订使用许可协议(见附件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流程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的内容基础地理信息主要是指通用性最强,共享需求最大,几乎为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采用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和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等要素构成,另外,还有用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地理坐标系格网,并且其具体内容也同所采用的地图比例尺有关,随着比例尺的增大,基础地理信息的覆盖面应更加广泛。
基础地理信息的承载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数据、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各种比例尺地图,甚至声像资料等等。
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意义通过制定统一的分类代码标准,将多格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统一整理转换进行入库形成统一的数据库,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建共享与交换及数字化城市建设奠定良好的准备,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避免各部门间的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的基本流程1)、规范及标准的制定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为了能将它们有机地进行组织,有效地进行存储、管理和检索应用,只有将所有的地理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对它们进行按类别存储,按类别和代码进行检索,以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
因此首先必须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编写相应的元数据标准。
根据绍兴项目的实施其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内容:(1)、《4d产品数据成果入库提交技术规定》(2)、《基础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规定》(4)、《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属性》(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7)、《基础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理及入库数据整理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入库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因其原始的测绘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进展,所以在接收原始数据时必须要了解清楚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状。
在接收到原始数据后就可以根据其数据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及数据转换程序的开发。
结合绍兴项目的实施情况在数据整理过程中主要采用将原始测绘数据统一转换为MapGIS数据利用MapGIS平台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编辑,然后利用数据转换程序将编辑整理好的MapGIS成果数据批量转换为ArcGIS的GDB文件。
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检查数据整理及入库后必需对入库后的数据进行检查,即对数据进行监理。
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所以必需利用数据监理软件结合人工检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检查。
其中数据监理软件主要对数据的拓扑关系、逻辑关系等有规律可循的方面进行检查,同时必需对数据进行人工检查,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比对原始数据检查地物是否变形、遗漏及表示是否合理等方面。
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一般都有测绘主管部门进行负责。
所以主要客户群体是各政府部门,如规划局、测绘局、国土局、安全局、公安部门等。
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400万地形数据库,1∶100万地形数据库,1∶1 00万数字高程模型库,1∶25万地形数据库,1∶25万地名数据库,1∶25万数字高程模型库,这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已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些基础数据库的建成为促进我国信息化进程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基础地理信息是各类地理信息用户的统一空间载体,数字地球的基础信息,面向社会,应用面宽,具有极高的共享性和社会公益性,其数字化信息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关系到国家的信息自主权,是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和实力的重要标志。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编制说明(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西安710054)摘要:《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是在当前采用的多种分类编码标准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对其修订背景、编制原则,以及与相关标准的关系和修订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该标准的制定解决了当前实际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基本内容问题和矛盾。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基础标准;比较随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各省市都在积极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在省级数据库建设中可供1:10 000 DLG要素使用的分类编码标准或方案多达4种,而各省自订演变的版本则更多,在横向上明显地表现出1:10 000 DLG 数据的不一致性。
与此同时,国家1:1 000 000、1:250 000 DLG数据库已经建成,1:50 000 DLG数据正在采集,并即将完成。
目前1:10 000、1:50 000、1:250 000、1:1 000 000以及1:500~1:2 000 DLG的要素内容、分类代码各自独立,从纵向上体现出不同尺度地理空间数据的不一致性。
除分类代码外,DLG数据还在其他更多方面体现了各省数据的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DLG数据的用途定位不一致(制图,建库,制图与建库);2)DLG数据选择的要素内容不一致;3)DLG数据的要素数学模型不一致(面向制图,面向对象);4)DLG数据的结构体系不一致;5)DLG数据的取舍原则不一致。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DLG的标准化问题,国家测绘局于2003年6月立项,形成了以上述1:10 000 DLG要素分类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的全系列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
此外,国家测绘局于1998年立项对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进行修订,该项目于2003年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并形成了2套方案(方案一和方案二),而该项标准的分类代码也是立足于全系列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
鉴于以上2个项目的确立和2个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为了加强标准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杜绝以往标准的重复性和不协调性,国家测绘局确定以2个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1+3的模式,即顶层为科学、合理和系统的要素分类(大类和中类),并保持在相当时间内稳定;向下以顶层分类为基础形成大、中、小3个比例尺段的分类代码执行规范,保持大、中、小比例尺执行规范之间在要素名称、分类及编码等方面的一致性,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扩充性,同时保持与目前正在制定的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图式、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之间的充分协调。
1 本标准的编制原则1.1 科学性和系统性要素分类要符合科学性与系统性的基本原则。
分类的科学性体现在能反映各类要素最主要、最稳定的信息特征;分类的系统性则体现在既要完整地反映基础地理信息的层次结构,又要反映要素类之间的相关性、继承性和行业之间的协调性。
1.2 面向实体对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面向对象技术是目前计算机领域中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为此,本标准打破以往面向地图(符号)对象的要素分类方法,引入面向实体对象的概念,以人们长期以来所认识和共识的、性质最为稳定的实体要素为研究对象,保持实体对象要素名称和代码的唯一性,从而解决了以往不同比例尺之间要素分类、名称以及代码的不稳定性和不协调性问题。
1.3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持顶层的分类和代码结构在长时间内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同时使底层的分类和要素可根据行业或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及要求在此基础上具有可扩充性。
1.4 基础性和实用性要素的分类和代码充分体现其基础性,以满足各个行业和不同地区的使用。
各个行业和地方可根据此要素分类与代码增加其相关的信息要素,本标准不过多体现各专业的信息内容。
1.5 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概念模型确定要素的具体内容(即标准中所包含或选取的要素对象),要素的选择取决于对现实世界抽象原则的确定。
本标准是从基础地理信息角度去选择要素的,所选择的要素应具备语义上的准确性与内容上的完整性。
1.6 扩展性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及要素代码内部留有足够的空码位,以便能够满足其他专业对各类专题要素的扩充需求。
2 本标准的目标确立我国基础地理信息的要素内容,解决长期以来有关地理信息分类代码标准的多样性,以及相互独立、不一致等矛盾,适应当前新技术的发展需要,统一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保持各比例尺之间要素名称和代码的唯一性、科学性和稳定性,具有科学的分类体系,代码有足够的可扩充空间以满足其他行业或专业的扩展需求。
充分加强与相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字典”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标准的协调,达到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目的。
3 标准编制的依据及资料1)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2)GB/T 15660―95 1:5 000 1:10 000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3)GB 917.1―2000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命名、编号和编码。
4)GB 917.2―2000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
5)GB/T 919―2002 公路等级代码。
6)GB/T 17730―1999 国、省道主要控制点编码规则。
7)SL 213―98 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
8)JT/T 307―1997 公路及主要构筑物、管理养护单位代码、省干线(公路、桥梁、隧道、渡口)代码。
9)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更新与建库技术设计指南。
10)1:10 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与建库总体技术纲要。
11)1:5万矢量地形要素(DLG)内容及分类代码表(暂行规定)。
1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征求意见稿)(方案一)。
1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征求意见稿)(方案二)。
14)土地分类法。
4 有关内容的说明4.1 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本标准是在我国现有1:500~1:1 000 000地形图图式及其相关的地形要素分类与代码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类体系,从基础地理信息角度对地理信息要素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整理、归类与补充,通过要素的分类和编码确定类别、等级明确的代码结构,最终形成了我国统一和协调一致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标准,以满足我国当前大、中、小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建库以及数据交换、应用等需求。
通过制定本标准代替现有的标准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 14804―93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和GB/T 15660―1995 1:5 000 1:10 000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所替代的3个标准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引入了面向实体对象而非地形图的对象概念;2)各级比例尺地形要素统一考虑,并对原3个标准中要素分类以及同一要素名称进行了统一;3)要素的分类及其代码具有唯一性;4)对要素重新进行6位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