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七章教学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obust [发音]“乐百氏” [词义]强壮的(头脑简单的那种)
4、循序渐进原则
• 含义: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 识发展的顺序进行,“学不躐等”。
• 要求:1、按照教材的系统逻辑性教学 2、分主次难易,突出重点难点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
繁,处理好“两个序”(知识的逻辑顺序 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统一
1、直观性原则
• 含义:通过直观教具、观察和教师形象的语言描 述,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感性认识,使左右脑 协同工作,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 直观教具: 1实物直观 2模象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影视、幻灯、电脑) 3语言直观
直观性原则
• 要求: 1、正确选择和运用直观教具 2、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语言直观
“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 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 的。” ——乌申斯基
直观性原则的例子
• 右脑加工声音、形象:“团身—球”(前滚 翻)
• 生动形象的语言:“一大二小三跳”“青蛙” • 利用错觉
跳高
2、启发性原则
• 含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 极探索等。
三、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且呈现多样 综合的特点。
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 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为: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5、因材施教原则
含义:从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出发,进行差异教 学,有的放矢,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最大限度 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求:1、面对全体,针对个别,了解学生的特点 2、班级授课,有效发挥学生的特长、专长,
培养特殊人才(会磨玻璃的“差生”) 3、开展课外活动,第二课堂,课内课外结
合,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因材施教的最佳途径
• 教学原则——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规律 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 的基本要求。
• 要点: 1、教学原则是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2、教学原则是对教学规律的反映 3、教学原则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二)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及运用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 何其闻斯行之?”
法(以意义记忆、长时记忆为主)
谐音记忆法
ponderous [发音] “胖得要死”[词义]笨重的
赵丽词汇
boff [发音]“暴富”[词义]狂喜
quaff [发音] “夸父”[词义]痛饮 sting [发音]“死叮” [词义]蜇,咬
scowl [发音]“思考” [词义]皱眉头 exhaust [发音]“一个早死的他” [词义]耗尽,弄空
• 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
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其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 含义:教学要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长久 地保持、迅速地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达 到运用的目的。
• 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有:(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 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 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 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 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孔子把学习过程 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后来的儒家思孟学派进一 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其重点在说明学习过程。
第七章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的内涵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
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等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 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教学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
教学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根本目 的。教学的一般任务如下: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基础 4.关过程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
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 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 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杜威则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 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
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 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