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知觉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李小凤学号222011306011005 专业师范心理学年级 2011 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2012/9/12 同组人姓名曲芳莹郑周义成绩
速度知觉阈限实验
李小凤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1级心理学师范专业重庆 400715)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测定速度知觉阈限,了解快速与慢速条件下速度知觉阈限的不同,同时探究距离对速度知觉阈限的影响。实验采用遮挡范式,遮挡移动固定的距离,让被试估计该段距离所用的时间。自变量为移动速度和挡板的宽度,此次实验使用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华东师大科教仪器厂生产),过程是让被试在速度和距离组合的四种条件下看遮挡模式下的速度知觉测试仪上面移动的红灯,估计碰撞发生时刻按键。结果表明,移动速度对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影响显著,速度越大,估计准确性越高;此外移动速度与挡板宽度的交互作用在此次实验中并没有得到体现。
关键词:遮挡范式速度知觉距离快速和慢速碰撞时间
1前言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例如,看到一个苹果,听到一首歌曲,闻到花香等,这些都是知觉现象。知觉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和法则:
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组织性;相似法则、接近法则、闭合法则、连续法则。
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速度知觉是运动知觉的一种,指估计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能力,与时间知觉也有一定关系,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速度知觉反应了每个人对速度感觉的差异,速度知觉也是各项劳动实践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或少的技术指标。驾驶员超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要估计对面来车的速度,要估计前面横越车子、行人的速度;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药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其他运动员跑动的速度做出敏捷快速的判断。因此研究速度知觉是非常有必要的。
郭秀艳等的“遮挡范式下对碰撞时间的估计”实验曾证明了移动速度对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影响显著,速度越大,估计准确性越高;此外移动速度和挡板宽度之间还存在交互作用,即速度快,挡板宽时碰撞时间的估计更准确,速度慢,挡板窄时,碰撞时间估计的准确性降低,也因此得出结论对碰撞时间的估计依赖于全部光线变化率,支持了知觉的生态学理论。同时,文中还提到视觉信息对时间估计的影响有两种理论:一种是计算的或认知的方法,另一种是知觉的生态学理论。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会测定速度知觉阈限,了解快速与慢速条件下速度知觉阈限的不同,同时探究距离对速度知觉阈限的影响。实验假设:速度越快,估计准确性越高,同时,在速度相同的条
件下,挡板越宽,估计准确性越高。本实验采用平均差误法来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被试在不同条件下速度知觉阈限的不同。
2 方法
2.1 被试
心理学院2011级的一名男生,年龄为21岁
2.2 仪器
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华东师大科教仪器厂生产)
仪器正面是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组成,仪器的背面是由控制操作面板、反应键插座和电源插座组成。控制操作面板上有许多按钮:计时器、位置选择开关(近/远)、速度选择开关(快/慢)、启动按钮、复位按钮、电源开关和实验/演示切换开关。
2.3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2的被试内设计,一个自变量为速度,有快和慢两个水平,另外一个自变量为距离,有远和近两个水平。因变量为被试时间估计的误差。
2.4 实验程序
被试坐在仪器正前方,眼睛平视右面光点,注意前面光点的变化,然后主试按下仪器操作面板左下方按键,使仪器工作在演示状态。主试按下“启动”键后,灯光自右向左移动,同时告诉被试:“要仔细观察光点移动速度,当光点进入挡板,则灯光立即被挡住,其移动速度仍然不变,移动到外面标志的终点位置,灯光停止。”主试可以通过快、慢、近、远几种不同组成一一演示,让被试加深理解。主试按“演示”开关使其弹出呈实验状态。让被试端坐在速度知觉仪前,距离1.2米,被试双眼和光点保持同一水平上,右手拿反应键。主试按下“启动”按钮,灯光自右向左移动,当灯光进入挡板,则灯光立即被挡住了,被试应假设灯光以原来的速度仍在挡板后面移动,进而设想,当灯光正好到终点位置,用右手按下反应键。每做完一次,就需要按一下“复位”键,再进行下一次实验。
本实验共有四种条件:2(快速/慢速)×2(远/近)=4(远快、近快、远慢、近慢)。用ABBA法,被挡距离远时,先在快速运动条件下,速度估计10次,再在慢速条件下速度估计20次,最后再在快速条件下速度估计10次,共40次;被挡住距离近时,重复距离远的速度估计40次。整个实验共计80次。每10次实验休息2分钟。
记录每次实验结果,记录显示屏呈现的误差值(仪器上显示负值说明被试滞后反应;正值表示被试提前反应)实验过程中,主试不将实验结果告诉被试。
3 结果
本实验中,自变量为移动速度和挡板宽度,因变量为绝对误差AE,AE=∑|X-S|/N,其中(x-s)为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值。N为不同条件下总的测定次数。统计处理使用SPSS软件包进行了2×2双因素方差分析。
3.1 移动速度对碰撞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影响
如图所示,移动速度对速度知觉具有主效应,速度提高会导致时间估计的准确性提高。
3.2 挡板宽度对碰撞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影响
如图所示,挡板宽度对速度知觉具有主效应,挡板越窄,时间估计的准确性越高。
3.3速度与挡板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表1 不同条件下被试绝对误差的平均值
自变量为移动速度(有快和慢两个水平)和挡板宽度(有远和近两个水平),因变量为被试时间估计的误差。
4.2 理论方面
阈限指外界引起有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这个定义揭示了人感觉系统的一种特性,那就是只有刺激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会引起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指的是刚刚引起有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刚刚感觉到”意味着这种感觉量正处在“感觉到”与“感觉不到”的过渡地带,而且在从“感觉到”到“感觉不到”的转折点上。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作绝对阈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