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鱼权威介绍资料

合集下载

石斑鱼简介介绍

石斑鱼简介介绍
02
石斑鱼繁殖季节多在春秋两季, 繁殖方式为卵生,雌鱼产卵后, 雄鱼排精,受精卵在水中孵化。
石斑鱼的生长过程
石斑鱼孵化后进入稚 鱼期,此时鱼体较小 ,活动力较弱。
成年后,石斑鱼体型 达到最大值,繁殖力 最强。
随着生长,石斑鱼进 入稚鱼期,体型渐 增大,活动力增强。03
石斑鱼的经济价值
石斑鱼的食用价值
石斑鱼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石斑鱼的基本信息 • 石斑鱼的生物学特征 • 石斑鱼的经济价值 • 石斑鱼的养殖技术 • 石斑鱼的市场前景
01
石斑鱼的基本信息
石斑鱼的种类
01
02
03
04
石斑鱼属
石斑鱼属是石斑鱼科中种类最 多的一属,包括多种常见的食 用石斑鱼,如红斑、青斑等。
青石斑鱼
青石斑鱼是石斑鱼中的一种,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
丰富。
赤点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又称红点石斑鱼, 其体色鲜艳,身上的红点醒目
美观。
鲑点石斑鱼
鲑点石斑鱼又称鲑斑,其肉质 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石斑鱼的分布范围
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石斑鱼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海域,包括太平洋、印度洋和大 西洋等地区。
石斑鱼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酸、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地防治高 血压、高血脂以及一些心血管疾病。
石斑鱼的文化价值
石斑鱼在港澳地区被视为吉祥、幸福、富贵的象征,是港澳 地区婚宴上的必备之品。
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石斑鱼常作为宴请贵客的首选佳肴, 有“无石斑不成宴”之说。
04
石斑鱼的养殖技术
石斑鱼的养殖技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 石斑鱼,属于鲈形目、石斑鱼亚目、石斑鱼科,是一种大型的 海洋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 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蓝瓜子石斑鱼孵化养殖技术

蓝瓜子石斑鱼孵化养殖技术

蓝瓜子石斑鱼孵化养殖技术一、介绍蓝瓜子石斑鱼蓝瓜子石斑鱼(Lates calcarifer)又称为大黄鱼、石斑鱼、金鳞鲈等,是一种热带海水鱼类,属于鲈形目鲈科石斑鱼属。

该鱼种分布广泛,主要栖息于温暖海域,是一种重要的商业养殖鱼类。

蓝瓜子石斑鱼肉质鲜美,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深受消费者喜爱。

由于其品质优良和养殖利润丰厚,因此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二、蓝瓜子石斑鱼的孵化养殖技术1.选址和设施建设蓝瓜子石斑鱼孵化养殖需要选择水质优良、无污染的海域或人工养殖池塘进行养殖。

同时,需要建立合理的养殖设施,包括保护网、养殖箱、养殖网笼等,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2.种苗选育蓝瓜子石斑鱼的种苗选育是孵化养殖的第一步,需要选择健康、肉眼无异样的鱼苗进行培育。

种苗选育需要注意观察鱼苗的行为和外观,以及适当控制水温和水质,提供充足的饵料和营养。

3.培育管理培育管理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鱼苗的生长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养殖户需要定期清理养殖环境、测量水质、提供适宜的饵料、控制水温和光照等,确保鱼苗的健康生长。

4.预防疾病和治疗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防病防疫是十分重要的。

养殖户需要定期检查鱼苗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鱼苗的疾病,同时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和卫生管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5.生长调控在养殖过程中,生长调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养殖户需要制定科学的饲料投喂计划,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和需求,提供合适的饲料和营养,确保鱼苗的快速生长和健康发育。

6.养殖技术创新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户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探索适合不同地区和水域的蓝瓜子石斑鱼孵化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出品质,降低养殖成本,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蓝瓜子石斑鱼养殖的盈利前景蓝瓜子石斑鱼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经济效益。

随着人们对健康、美食的追求,蓝瓜子石斑鱼作为高蛋白、低脂肪、鲜美可口的海水鱼类,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场需求量大。

探索石斑鱼的奥秘

探索石斑鱼的奥秘

目录探索石斑鱼的奥秘1. 引言石斑鱼(Epinephelus spp.)是一类引人注目的海洋鱼类,以其美丽的斑纹和优质的肉质而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众多渔业和海洋保护项目中的重要对象,石斑鱼因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地位和经济价值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详细描述石斑鱼的特征、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与生育、亚种分化、适应特性、迁徙与季节变化、文化象征、历史研究、保护措施与展望等方面的内容。

2. 动物学史石斑鱼最早在19世纪被欧洲的自然学家所发现并描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石斑鱼的分类、生态学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对于这一物种的了解也在不断丰富。

3. 形态特征与近种区别石斑鱼的外形独特,通常呈现出鲜明的斑点和条纹,这些斑纹在不同种类之间有所不同,有助于区分不同的石斑鱼品种。

它们的体形呈椭圆形,背部稍微凸起,侧扁而丰满。

在头部上,石斑鱼有大而鼓起的眼睛,口部宽大,颌齿发达,适应于捕食其他小鱼和无脊椎动物。

4. 栖息环境石斑鱼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喜欢在珊瑚礁、岩石和海底洞穴中寻找庇护和食物。

它们在不同的生境中分布广泛,既可以在浅海水域中觅食,也可以在深海中寻找栖息地。

5. 生活习性石斑鱼属于夜行性动物,白天通常躲藏在岩石缝隙或珊瑚洞穴中,夜晚则会活跃起来寻找食物。

它们的食性广泛,包括小鱼、甲壳类、头足类等,以其捕食策略的多样性而闻名。

6. 分布范围石斑鱼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包括但不限于红海、东非、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

不同种类的石斑鱼可能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繁衍生息。

7. 繁殖与生育石斑鱼的繁殖方式因不同种类而异,但大多数石斑鱼都是性别分异的,即存在雌雄两性。

它们通过外部受精的方式进行繁殖,雄鱼会释放精子,雌鱼则产卵,卵子受精后在水中孵化成仔鱼。

石斑鱼的繁殖过程在温度、水质和食物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8. 亚种分化与分类信息石斑鱼属于鲈形目鲈科,包含多个种类和亚种。

不同的亚种在形态、生态和遗传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保持了石斑鱼的基本特征。

淡水石斑鱼形态特征

淡水石斑鱼形态特征

头骨呈弓形
淡水石斑鱼的头部骨骼形态呈弓形,这种形态有助于它们在 水中游动。
头骨前端钝圆
头骨的前端部位呈现出钝圆的形态,这种形态使它们在游动 时能够减少水的阻力。
头部颜色与形状
淡水石斑鱼的头部颜色通常为灰褐色或黄褐色,有时在头部边缘会出现深色斑点 。
头部形状相对较大,略呈椭圆形,与身体比例协调。
鳃裂与鳃盖
颜色
淡水石斑鱼的颜色通常为浅灰色或浅褐色, 躯干的两侧通常具有一些深色的垂直条纹或 斑点。
图案
淡水石斑鱼的躯干图案因品种而异,有些品 种的图案较为复杂,包括斑点、条纹和斑块
等。
04
鳍的特征
背鳍与胸鳍
背鳍
淡水石斑鱼的背鳍通常位于身体中部偏后,呈连续或断续状,有的品种背鳍呈硬棘状,有的则呈软条状。背鳍的 高度和形状可以因品种而异。
形态特征简介
外形特征
身体修长,头部略尖,口端位 ,有须4对;体表有粘液,背 部灰黄色,腹部白色;尾鳍上 下叶延长,中间圆形,末端尖

鳞片
淡水石斑鱼的鳞片数量较少,侧线 鳞片数约为38-42片。
生长特点
淡水石斑鱼生长较慢,一般个体长 度在30-60厘米之间,最大个体可 达1米以上。
02
头部特征
头骨构造
胸鳍
淡水石斑鱼的胸鳍位于头部下方,通常呈扇形或圆形,胸鳍的长度和形状也因品种而异。
腹鳍与尾鳍
要点一
腹鳍
淡水石斑鱼的腹鳍位于腹部,通常呈软条状,有的品 种腹鳍边缘会有锯齿状突起。
要点二
尾鳍
淡水石斑鱼的尾鳍通常呈扇形或圆形,尾鳍的大小和 形状因品种而异。尾鳍上通常会有深色或浅色的条纹 或斑点。
鳍的颜色与形状
繁殖期通常在春末夏初,水温2428℃时进行。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石斑鱼的功效与作用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石斑鱼的功效与作用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石斑鱼的功效与作用石斑鱼是一种常见的海鱼,它不仅味美,而且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被广大人们所喜爱。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石斑鱼的营养价值、功效与作用。

2.脂肪含量低:相比于一些肥肉,石斑鱼的脂肪含量相对较低,而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益。

不饱和脂肪酸可帮助调节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脏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

3.维生素含量丰富:石斑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维生素E等。

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和生长;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参与能量代谢,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

4.矿物质含量丰富:石斑鱼富含钾、钙、镁、铁、锰等矿物质。

钾是维持酸碱平衡、调节心脏、神经肌肉功能的重要矿物质;钙和镁对于骨骼的健康和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具有重要作用;铁和锰参与血液的运输和氧气的合成。

5. 对皮肤有益:石斑鱼中的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改善皮肤问题,如湿疹和痤疮等。

同时,石斑鱼所含的维生素D也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健康和抵抗感染。

6. 改善心血管健康:石斑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和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石斑鱼中的钾含量也有助于控制高血压和心律失常。

7.增强抗疾病能力:石斑鱼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和硒等,可以有效抵御自由基的伤害,提高机体的抗疾病能力。

总之,石斑鱼作为一种美味的海鲜,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

它是一种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对于保持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慢性疾病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饮食中适量食用石斑鱼,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和促进全面的营养摄入。

石斑鱼是海鱼还是淡水 简介石斑鱼的生长习性

石斑鱼是海鱼还是淡水 简介石斑鱼的生长习性

石斑鱼是海鱼还是淡水简介石斑鱼的生长习性石斑鱼并不是某一种鱼类,它是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里的各种鱼类的总称。

但你知道石斑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吗?下面我们介绍与之相关的话题,供参考。

一、石斑鱼是海鱼还是淡水鱼石斑鱼大部分都是海鱼,它是鲈形目石斑鱼亚科鱼类的统称,包含很多个品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点带石斑鱼、青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等等。

石斑鱼大多数都生长在热带地区或者温带地区的海洋中,但也有一种石斑鱼可以在淡水里面生长,它就是淡水石斑鱼,在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区都有分布。

二、石斑鱼的生长习性石斑鱼是肉食性凶猛鱼类,主要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它比较喜静怕浪,喜暖怕冷,喜清怕浊,在10-15米深的海底尤其是多岩礁洞穴和珊瑚地带经常可以看到。

一般不成群,栖息水层会随水温变化而升降。

石斑鱼比较喜欢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夏季主要分布在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它就会游向40-80米较深的水域。

三、石斑鱼可以人工养殖1、石斑鱼可以进行人工养殖,目前人工养殖石斑鱼主要采用网箱养殖的方法,也就是借助大海的纯天然资源进行海区网箱养殖,这种养殖方法不仅简单高效,而且还能节省养殖成本。

石斑鱼还可采用池塘养殖,可在低中潮区挖池,但池塘底质一定要模拟海区环境,水质必须无污染、透明度高,池水深度在1米以上。

2、在选择石斑鱼鱼苗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所有鱼苗大小相同,太大的鱼苗一定要淘汰,虽然这种鱼苗以后会长得很大,但很有可能出现损坏其他鱼正常发育的情况。

3、放养石斑鱼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消毒工作,如果传统的鱼类要提前1个月进行消毒,那么石斑鱼就需要提前2个月进行消毒。

消毒时可以在池子里面撒上白石灰,晾晒1个星期左右,然后再将池塘进行暴晒。

等消毒工作做完后,注水时一定要添加有机肥料,这样能保证浮游生物生长,使整个池塘变成一个有机空间。

石斑鱼功效与作用

石斑鱼功效与作用

石斑鱼功效与作用石斑鱼,又称石斑、龙将、红斑、金枪鱼、藏獒鱼等,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珍贵海洋鱼类。

它的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多种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斑鱼的功效与作用,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这一宝贵的海鲜资源。

首先,石斑鱼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优质脂肪。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器官必不可少的基本营养物质,而脂肪则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增强免疫力,维持身体健康。

其次,石斑鱼具有养血补肾的功效。

传统中医认为,石斑鱼性平味甘,具有滋补肾阳、扶正固本、养血补精的作用。

长期食用石斑鱼可以改善人体的肾功能,增加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石斑鱼富含丰富的欧米茄-3脂肪酸。

欧米茄-3脂肪酸是一种必需的脂肪酸,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能够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减少血栓的发生。

此外,欧米茄-3脂肪酸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保健作用。

石斑鱼还具有提高记忆力和智力发展的功效。

石斑鱼富含丰富的DHA和EPA,这两种物质是构成大脑神经细胞的重要成分。

适量补充DHA和EPA有助于改善大脑功能,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增强智力发展,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石斑鱼还具有滋补肝肺、强身健体的功效。

石斑鱼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D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力,保持身体健康和活力。

此外,石斑鱼还具有健脾益胃、补虚益气、调理气血等功效。

中医认为,石斑鱼能够健脾益胃,帮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缓解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同时,它还能够补虚益气,调理气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最后,石斑鱼还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石斑鱼中富含的胶原蛋白和氨基酸等物质能够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增加皮肤的弹性和光泽,减少皱纹和色斑的产生。

石斑鱼及其钓法

石斑鱼及其钓法

喜欢藏身和觅食的地方。一是这里海水平静,少大浪;二是伸
缩缝较深,隐藏方便也容易逃避天敌。
在礁石群等处垂钓,由于地形复杂,抛竿沉底钓和手线钓都易挂钩, 笔者经过多次试验,认为较理想的钓法为轻矶钓中的浮游矶钓,现介 绍给大家。1.4.5米长的硬调碳素矶竿。2.轻便可快速收线的绕线轮如( 传动比为1:5.5以上的),轮上缠直径0.37毫米左右的强力钓线100米。 3.5B左右圆形的阿波滑动漂一枚。4.B号的水中漂一枚。5.大号8字转环, 一端结主线,转环上一米处结一太空豆,装好阿波漂后在其下再结一 太空豆,后装水中漂、挡豆(如图)。6.脑线。石斑鱼有两排密集的细牙, 极易咬断钓线,而装细钢丝又易引起它的凝虑,所以应选用火线(反咬 线)。0.35毫米左右的火线长约1米,它柔软到可直接绑钩又不怕咬断,
石斑鱼钓法石斑鱼又称绘鱼为底层定居鱼类喜欢栖息在海岛礁洞出没于岩礁丛生的砂砾性水底能随水暖变化作深浅垂直移动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常以突袭方式捕食怕风浪喜欢在清水里嬉戏
石斑鱼简介
石斑鱼钓法石斑鱼又称绘鱼,为底层定居鱼类,喜欢栖息在海岛礁洞,
出没于岩礁丛生的砂砾性水底,能随水暖变化作深浅垂直移动,为肉食
性凶猛鱼类,常以突袭方式捕食,怕风浪、喜欢在清水里嬉戏。主要分 布在我国南海,种类较多,其中的优良品种大青斑、芝麻斑等又以南海
产量最多,是南方沿海垂钓者十分喜爱垂钓的名贵鱼种之一。
石斑鱼的习性
石斑鱼属暖水性底层鱼类,喜欢定居,不做长距离洄游,只是随潮水 和温度的变化做深浅移动,一般不离开它所栖息和捕食的海域。它口大,
牙细尖,性情凶狠,喜吃活食,但惧风,怕浪,喜静,喜暖。4~6月为
繁殖期,较少觅食,难钓到,7~9月为产卵后的索饵季节,这时近岸、 岸边只要钓法得当,到处都可以钓到它。

蓝瓜子石斑鱼养殖技术

蓝瓜子石斑鱼养殖技术

蓝瓜子石斑鱼养殖技术蓝瓜子石斑鱼是一种高档水产,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等特点,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现代养殖业中,蓝瓜子石斑鱼养殖技术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蓝瓜子石斑鱼养殖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蓝瓜子石斑鱼的特点蓝瓜子石斑鱼,又称鲈鱼、鸭嘴鱼,是一种体型较大的石斑鱼。

其体长可达1米,体重可达50公斤。

蓝瓜子石斑鱼的身体呈长椭圆形,头部较大,口大而突出,鳞片较小,体表呈淡蓝色,有许多深蓝色的斑点,因此得名蓝瓜子石斑鱼。

蓝瓜子石斑鱼是一种深海鱼类,生活在水深100-300米的海域中。

其主要食物为小鱼、虾、蟹等,是一种肉食性鱼类。

蓝瓜子石斑鱼肉质细嫩、口感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高档水产。

二、蓝瓜子石斑鱼的养殖条件蓝瓜子石斑鱼对养殖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一些特殊的养殖条件: 1.水质:蓝瓜子石斑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清澈、透明、富含氧气的水体。

水温控制在20-28℃之间,PH值在7.5-8.5之间,盐度在30-33‰之间。

2.养殖池:蓝瓜子石斑鱼养殖池应该是宽敞、深度适中的圆形或长方形池塘。

池塘底部应铺设深度为10-15厘米的沙子或石子,以便蓝瓜子石斑鱼在池塘中自由活动。

3.饲料:蓝瓜子石斑鱼是肉食性鱼类,需要以小鱼、虾、蟹等为主要饲料。

饲料应该新鲜、干净、无污染,并且要根据蓝瓜子石斑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体重进行调配。

4.光照:蓝瓜子石斑鱼需要充足的光照,光照时间应该控制在10-12小时之间。

光照不足会影响蓝瓜子石斑鱼的生长和健康。

三、蓝瓜子石斑鱼的养殖技术1.选种:选种是蓝瓜子石斑鱼养殖的关键。

选种时要选择体型健壮、无病无虫的幼鱼,以保证后期的生长和产量。

2.孵化:蓝瓜子石斑鱼的孵化期为5-7天,孵化箱内水温应控制在25-28℃之间。

孵化后的幼鱼应该及时转移到养殖池中。

3.饲养:蓝瓜子石斑鱼的饲养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体重进行调配,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干净、无污染。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

石斑鱼的营养价值与功效作用石斑鱼,被沿海当地居民成为黑猫鱼,有海中鲤鱼之称,石斑鱼生活在海边石头的缝隙中,营养价值与食用价值较高,价格也比较贵石斑鱼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中鸡肉之称,石斑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用鱼类。

每100克石斑鱼可食用部分的营养介绍:硫胺素(毫克)85.00钙(毫克)0.20蛋白质(克)152.00核黄素(毫克)18.50镁(毫克)0.14脂肪(克)33.00烟酸(毫克)1.20铁(毫克)2.50碳水化合物(克)0.70膳食纤维(克)0.06锌(毫克)0.97维生素A(微克)0.80胆固醇(毫克)26.00铜(毫克)91胡萝卜素(微克)0.05钾(毫克)1.60磷(毫克)1.60视黄醇当量(微克)232.00钠(毫克)78.70硒(微克)48.80石斑鱼营养丰富功效也不少:中医认为石斑鱼味甘性温,能养血安神,具有健脾、益气功效。

对于血虚头晕,健忘失眠者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石斑鱼的蛋白质含量丰富,是人体补充蛋白质的优质来源。

蛋白质是人体组成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并且鱼肉中的蛋白质消化率好,吸收率高,是儿童成长,老人养生的好食物。

石斑鱼中的脂肪含量很低,食用后并不用担心肥胖问题。

石斑鱼中除了蛋白质外,维生素含量也很高,石斑鱼中含有的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能帮助人体快速补充营养,有效的缓解疲劳,加快新陈代谢,使人体快速恢复正常状态。

石斑鱼中还富含虾青素,这是由于石斑鱼的生活习性。

石斑鱼经常捕食虾,蟹等富含虾青素的海产品,经过累积作用,石斑鱼中也富含有虾青素。

虾青素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能帮助延缓器官与组织的衰老,促进胶原细胞的形成。

石斑鱼的鱼皮中富含胶质,胶质能有效的增强上皮细胞的完整生长,并且促进胶原细胞的合成,石斑鱼又被爱美的女士称为:美容护肤之鱼。

正因为石斑鱼功效功效多,营养丰富,故而石斑鱼老少咸宜,特别适合产后女性恢复食用。

但是痛风患者建议不要食用。

四种常见石斑鱼

四种常见石斑鱼

四种常见石斑鱼石斑鱼(Epinephelussp.)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

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

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

背鳍和臀鳍棘发达。

尾鳍圆形或凹形。

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

下面介绍常见的四种石斑鱼特征:(1)点带石斑鱼吻短钝,背鳍8-11根棘,基底无黑斑,体侧有5条不明显横带,体侧及各鳍上分散着斑点。

为热带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底质海区,为南海名贵鱼类。

性凶猛,肉食为主,喜食鱼、虾、蟹,饥饿时自相残杀。

可生活在盐度11-41‰水域,最适水温22-28℃,18℃以下食欲减退,15℃以下鱼体失去平衡。

可进行网箱养殖。

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等海域。

(2)赤点石斑鱼背鳍Ⅺ,16条,背鳍基底具一黑斑,体棕褐色,头、体、奇鳍有许多橙黄色斑(浸制标本变白色)。

暖温性中、下层鱼类。

成鱼摄食鱼、虾、蟹。

雌雄同体,雌性先成熟,大部分3龄性成熟,体长231-295毫米时,从雌性转变为雄性。

大部分6龄鱼(个别为5龄鱼)体长340-400毫米,绝对生殖力为10万―25万粒,产卵期为5-9月,盛期为5-6月。

肉鲜美,可供出口,是名贵鱼类,现已进行人工繁殖,是网箱及浅海养殖对象。

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印度和日本。

(3)青石斑鱼体下部具若干橙红色斑点,体侧具6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3与第4带间隔最宽;仅尾鳍具斑点。

暖水性中、下层鱼类。

仔稚鱼摄食浮游生物,成鱼摄食鱼、虾、蟹。

雌、雄同体,雌鱼先性成熟,体长250-400毫米时性逆转,雄鱼6龄(个别5龄)全部性成熟。

绝对生殖力为8万―25万粒,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7月,20℃开始产卵,22-24℃盛期,产浮性卵。

水温22-25℃,需23-30小时孵出仔鱼。

肉味鲜美,为名贵鱼类,活鱼大量销往香港及澳门。

为我国及东南亚浅海养殖对象,可以用网箱养殖。

分布于我国台湾,东海、南海,以及日本。

(4)斜带石斑鱼身体延长,在头和身体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呈白色;无数橙褐色或是红褐色的小点分布于头、身体和鳍条的中部;身体上有5大不规则的、间断的、向腹部分叉的黑斑;第一个黑斑在前背鳍棘的下方,最后的黑斑在尾柄上;2个黑斑在中鳃盖,而另外的1-2个在次鳃盖和中鳃盖的边接处。

石斑种类介绍

石斑种类介绍

石斑鱼的种类及介召,你能认全几种?看到大家在坛子里讨论石斑,我从网上花几个钟查找到一些资料,现拿出来分享,大家看能认全几种,当然不是全部斑的种类,还有好多。

石斑鱼(Epinephelussp.)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

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

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

背鳍和臀鳍棘发达。

尾鳍圆形或凹形。

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

石斑鱼性凶猛,肉食为主,喜食鱼、虾、蟹类,不喜欢结群,饥饿时有自相残杀现象。

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可生活在11―41%的盐度范围内,最适水温为22―28℃,18℃以下时食欲减退,15℃以下鱼体就失去平衡。

石斑鱼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

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

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

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

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

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1、东星斑(海南常见)俗称:星斑东星斑英文名:Miniatus Grouper学名:Cephalopholis miniata种属:海水鱼类,辐鳍亚纲,鲈形目,姥鲈科东星斑的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斑鱼瘦长,头部细小。

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称为“星斑”,至于“东”字,是因为它产自中国东部的.东.沙群岛。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东星斑.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东星斑2.jpg2、青石斑鱼俗名: 青斑、青鳍、泥斑、石斑鱼。

纲目: 鮨科体呈长椭圆形,稍侧扁,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重350~750克。

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鳃盖骨有两个扁平棘。

体被细栉鳞,侧线与背缘平行、体背棕褐色,腹侧浅褐色全身均散布着橙黄色斑点,体侧有5条暗褐色横带,1和2带紧相连、3和4带位于背鳝鳍条部与臀鳍鳍条部之间,5带位于尾柄上,背鳍鳍条强硬,臀鳍位于背鳍鳍条部下方;腹鳍胸位;尾鳍圆形。

石斑鱼的养殖与人工繁殖介绍

石斑鱼的养殖与人工繁殖介绍

石斑鱼的养殖与人工繁殖介绍石斑鱼(Epinephelussp.)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属于高档优质鱼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越来越大。

目前市场销售的石斑鱼有养殖(鲜活)和钓捕渔获(鲜活、冷冻)两种类。

石斑鱼的养殖主要集中在亚洲,进行养殖的国家和地区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等。

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和海区增殖放流等;养殖的主要品种有青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斜带石斑鱼、鳃棘鲈、巨石斑鱼、驼背鲈(老鼠斑)、宽额鲈(龙趸)等。

台湾省对养殖斑节对虾的池塘进行适当改造,开展养殖青石斑鱼,产量很高,每公顷达30吨。

我国南方沿海网箱养殖石斑鱼的产量一般为每立方米水体65公斤左右。

日本于1964年把赤点石斑鱼作为增殖放流的对象品种,进行种苗生产开发研究,技术较成熟,但近几年来由于受到神经性病毒病(VNN)的影响,生产量不稳定。

此外进行人工种苗生产的品种有点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鳃棘鲈等。

生产方式主要以室内水泥池为主。

一般每立方米育苗水体可培育2.5-3厘米的鱼苗500-800尾,最好时可达2400多尾。

台湾省目前培育最成功的为点带石斑鱼(台湾称马拉巴斑),且社会分工较细,民间有出售受精卵、鱼苗生产(2.5-3厘米)、鱼苗标粗(2.5-8厘米)、养成及生物饵料、配合饲料生产专业户。

种苗生产方式主要以池塘培育为主,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一般1公顷可培育2.5-3厘米的鱼苗150-180万尾左右。

近两年来,还培育出驼背鲈、宽额鲈,为石斑鱼养殖添加了新品种。

我国南方沿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石斑鱼进行人工种苗生产研究,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水平。

近两年来,广东省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对赤点石斑鱼和斜带石斑鱼(俗称青斑)的人工种苗生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开始进入批量生产。

此外,海南省利用池塘培育青斑鱼苗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1、经济价值简介石斑鱼不但肉质鲜美,而且营养极为丰富,售价一向较稳定,目前广东养殖的石斑鱼售价,青斑、芝麻斑每公斤120元左右;赤点石斑鱼、龙趸每公斤210左右;老鼠斑每公斤为1000元左右。

石斑鱼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 它的产地是哪里?

石斑鱼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 它的产地是哪里?

石斑鱼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它的产地是哪里?
石斑鱼别称龙趸、鲈滑石斑、猪羔斑等,一般见于热带地区的海洋之中。

那么,石斑鱼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它的主要产地是哪里呢?下面我们介绍一下。

1、石斑鱼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
石斑鱼大部分都是海鱼。

它是鲈形目石斑鱼亚科鱼类的统称,包含多个品种。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点带石斑鱼、青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等等。

它们多生长在热带地区或者温带地区的海洋之中。

不过,也有一种石斑鱼能够在淡水之中生长,它就是淡水石斑鱼,在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区均有分布。

2、石斑鱼的主要产地
石斑鱼大多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的珊瑚礁海区。

除了在我国西沙、南沙群岛及海南岛南部外,国外在红海、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南至澳大利亚,北达日本南部等海域也有分布。

它们在大海中不轻易露面,有经验的渔民往往用延绳钓、手钓或底拖网捕获它。

3、石斑鱼的形态特征
石斑鱼体型呈长椭圆形,侧扁而粗壮,标准体长为体高之3.0-3.6倍,头背部斜直,眶间区微凸,眼小,短于吻长,口大,鱼头部、体侧及各鳍均散布着很多青黑色斑点,上下颌前端具小犬齿或无,两侧齿细尖,下颌约2-5列,前鳃盖骨后缘微具锯齿,下缘光滑,体被细小栉鳞,背鳍鳍棘部与软条部相连。

巨型石斑鱼体长一般为100厘米左右,最长达200厘米,重达200千克,腹鳍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且长于腹鳍,但短于后眼眶长,尾鳍圆形,体侧及头部呈淡灰绿色或褐色,散布者暗橘红色或深褐色的圆形深色斑点,斑点中央色泽较周围深,体侧另有一大型的暗色斑块位于背鳍最后四根硬棘之基部上,有些鱼会有5条暗色垂直斑纹。

石斑鱼的介绍

石斑鱼的介绍

一种奇妙的海洋鱼类——石斑鱼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31班姓名:富雨琪学号:2013012135 石斑鱼,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

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

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

背鳍和臀鳍棘发达。

尾鳍圆形或凹形。

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

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

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中国四大名鱼之一。

一、形态特征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

体大,侧扁。

体被细栉鳞,侧线完全。

口大,稍倾斜。

有发达的辅上颌骨。

两颌前端有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

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

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

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

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石斑鱼为雌雄同体,具有性别转换特征。

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

二、生活习性石斑鱼体形特征,大同小异.一般体中长,侧扁,色彩艳丽,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有条纹和斑点.口大.,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背鳍和臀鳍硬棘,很是发达,肉质细嫩,香甜可口,多蛋白,少脂肪:营养价值极高。

多栖息于热带及温带海洋,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

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

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

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

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

石斑鱼性凶猛,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喜食鱼、虾、蟹类,不喜欢结群,饥饿时有自相残杀现象。

石斑鱼权威介绍资料

石斑鱼权威介绍资料

权威石斑鱼介绍资料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drummondhayi)是硬骨鱼纲鲈形目(Pe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类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温水海域,喜欢在珊瑚或岩礁间生活。

肉食性凶猛,成鱼不集群,属于典型暖水性近海礁栖鱼类。

因其身上遍布如石头一样美丽的花纹斑驳陆离,故得名石斑鱼。

石斑鱼的种类较多,全世界已记录的有100多种,我国已记录的有10属67种,从浙江到海南、北部湾直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分布。

全球90%以上石斑鱼产量来自亚洲,目前仅亚洲有石斑鱼类的养殖。

石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于活体运输和暂养,是名贵的海水经济鱼类,跻身高档水产品主流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石斑鱼饮誉亚洲乃至世界,价格不菲列港澳四大名鱼之首,奉为上等佳肴。

市场上常见的石斑鱼品种1.珍珠龙胆(虎龙斑)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为肉食性鱼类。

是以鞍带石斑(俗称龙趸)为父本(♂),棕点石斑(俗称老虎斑)为母本(♀),进行杂交而产生的子一代,因其体表布满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

2006年由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及其渔业发展机构联同日本近畿大学利用鱼类远缘杂交技术,首次成功培育出这一具有明显养殖优势的新品种。

珍珠龙胆体形硕壮美观、色彩斑斓,早期很像老虎斑;但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向龙趸偏移,包括胸鳍、腹鳍、背鳍及尾鳍酷似龙趸,体侧的花纹和斑点则是两者的综合,体型也越来越接近龙趸;有老虎斑头、龙趸尾的外型,显现杂交优势。

其肉质细嫩厚实,富有弹性,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口感比起老虎斑和龙趸更好吃。

该鱼最适水温24-30℃,因其杂交优势,遗传继承了老虎斑抗异性强和龙胆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可在池塘、网箱、工厂化等模式养殖,是目前国内人工育苗和养殖量最大的石斑鱼品种,约占石斑鱼产量的70%左右。

2.青斑(斜带石斑)斜带石斑又称点带石斑,与马拉巴石斑的色泽和外形相似,常被混为同一种鱼,因其体色都呈青褐色俗称青斑。

石斑鱼百科

石斑鱼百科

石斑鱼百科石斑鱼百科名片石斑鱼石斑鱼(Epinephelussp.)属鲈形目,体长椭圆形稍侧扁。

口大,具辅上颌骨,牙细尖,有的扩大成犬牙。

体被小栉鳞,有时常埋于皮下。

背鳍和臀鳍棘发达。

尾鳍圆形或凹形。

体色变异甚多,常呈褐色或红色,并具条纹和斑点,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

石斑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洁白,类似鸡肉,素有“海鸡肉”之称。

石斑鱼又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鱼,被港澳地区推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是高档筵席必备之佳肴。

石斑鱼烧芋艿,原本是嵊泗渔区一道家常菜,如今却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珍贵菜。

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drummondhayi.别名:石斑、鲙鱼。

形态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

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

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

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隐居礁洞的石斑鱼石斑鱼为雄雌同体,具有性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

一周龄性可成熟,怀卵量随鱼体大小而异,如青石斑鱼怀卵量约15-20万粒,分批产卵,产浮性卵,圆形,具油球。

孵化后,幼鱼就在沿岸索饵生长。

石斑鱼生长迅速,如鲑点石斑鱼,一年可长到250-300克,二龄鱼体重可达500-600克,三龄鱼体重达800-900克;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一龄鱼体重达200-250克,二龄鱼体重400-500克,三龄鱼体重达700-800克。

生存环境石斑鱼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

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

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

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

四种常见的石斑鱼

四种常见的石斑鱼
四种常见的石斑鱼
2023-11-08
目录
• 引言 • 赤点石斑鱼 • 青石斑鱼 • 鞍带石斑鱼 • 龙趸石斑鱼
01
引言
石斑鱼简介
• 石斑鱼是一种常见的海洋鱼类,具有独特的美丽和丰富的色彩。它们通常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珊瑚礁和 浅海中。石斑鱼种类繁多,其中一些种类因为其美丽的外表和稀有性而备受追捧。
青石斑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常被 渔民捕捞。捕捞方式包括拖网、围网、刺网 等。在一些地区,青石斑鱼还被用于休闲渔 业活动。
利用
青石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合多种烹 饪方式。它们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很受欢迎 ,价格也比较昂贵。除了鲜食外,青石斑鱼 还可加工成鱼排、鱼片、鱼丸等食品。
04
鞍带石斑鱼
繁殖与生长
繁殖
青石斑鱼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季和夏季, 雌鱼会产下200-300粒浮性卵,直径约 1.2-1.5毫米,刚孵化出的仔鱼全长约为4 毫米。
VS
生长
青石斑鱼生长速度较快,幼鱼在孵化后第 一年即可达到性成熟。它们的寿命一般在 10年以上,最大个体可达90厘米长,体 重可达45千克。
捕捞与利用
捕捞
捕捞与利用
捕捞
鞍带石斑鱼的捕捞方式包括拖网、围网、刺网等。在捕 捞过程中,通常会根据它们的栖息地和活动习性进行选 择。例如,使用拖网捕捞时,需选择在它们栖息的珊瑚 礁边缘地带进行作业。
利用
鞍带石斑鱼是一种经济价值高的鱼类,其肉质细嫩,味 道鲜美,适合多种烹饪方式。在亚洲市场,尤其是日本 和*,鞍带石斑鱼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材。除了鲜食外 ,它们也被加工成鱼干、鱼丸等食品。
石斑鱼分类
01
02
03
04
05
根据生活习性和身体特 征,石斑鱼主要分为以 下四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威石斑鱼介绍资料石斑鱼(学名:Epinephelus drummondhayi)是硬骨鱼纲鲈形目(Pe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鮨科(Serra ni dae)石斑鱼亚科(Epinep heli nae )石斑鱼属(Epinep helus)类的统称,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温水海域,喜欢在珊瑚或岩礁间生活。

肉食性凶猛,成鱼不集群,属于典型暖水性近海礁栖鱼类。

因其身上遍布如石头一样美丽的花纹斑驳陆离,故得名石斑鱼。

石斑鱼的种类较多,全世界已记录的有100多种,我国已记录的有10属67种,从浙江到海南、北部湾直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分布。

全球90%以上石斑鱼产量来自亚洲,目前仅亚洲有石斑鱼类的养殖。

石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于活体运输和暂养,是名贵的海水经济鱼类,跻身高档水产品主流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石斑鱼饮誉亚洲乃至世界,价格不菲列港澳四大名鱼之首,奉为上等佳肴。

市场上常见的石斑鱼品种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为肉食性鱼类。

是以鞍带石斑(俗称龙趸)为父本($),棕点石斑(俗称老虎斑)为母本(?),进行杂交而产生的子一代,因其体表布满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

2006年由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及其渔业发展机构联同日本近畿大学利用鱼类远缘杂交技术,首次成功培育出这一具有明显养殖优势的新品种。

珍珠龙胆体形硕壮美观、色彩斑斓,早期很像老虎斑;但在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向龙趸偏移,包括胸鳍、腹鳍、背鳍及尾鳍酷似龙趸,体侧的花纹和斑点则是两者的综合,体型也越来越接近龙趸;有老虎斑头、龙趸尾的外型,显现杂交优势。

其肉质细嫩厚实,富有弹性,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口感比起老虎斑和龙趸更好吃。

该鱼最适水温遗传继承了老虎斑抗异性强和龙胆生长速度快的优点,可在池塘、是目前国内人工育苗和养殖量最大的石斑鱼品种,约占石斑鱼产量的24-30 C,因其杂交优势,网箱、工厂化等模式养殖, 70%左右。

1.珍珠龙胆(虎龙斑)2.青斑(斜带石斑)斜带石斑又称点带石斑,与马拉巴石斑的色泽和外形相似,常被混为同一种鱼,因其体色都呈青褐色俗称青斑。

两者区别之处是前者斑点为红色,后者斑点为黑色,在台湾养殖界斜带石斑称为红点青斑,马拉巴石斑称为黑点青斑。

只要水温等生态条件适宜,斜带石斑一年四季均能产卵,而马拉巴石斑产卵期较短,因此近年斜带石斑已取代马拉巴石斑成为福建和台湾最主要养殖品种。

斜带石斑的头和身体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纹呈白色;无数橙褐色或红褐色的小点分布于头、身体和鳍条的中部。

体表有5条不规则的、间断的、向腹部分叉的斜带,头部上方出现一斜带和一黑斑,眼前方和下方可看到斜带;当暴露于空气中时橙色的点变为褐色。

其生长适宜水温16〜32 C,最适宜水温20〜29C ;随着温度的上升,摄食明显增加。

3.老虎斑(棕点石斑)棕点石斑也称褐点石斑,身体黄色至浅褐色,以金黄色最靓。

其眼后方脑部凹陷,口大具发达的辅上颌骨;上下颌前端具少数大犬牙,两侧牙细尖,可向内倒伏似虎口,因此叫老虎斑。

其身体两侧各有五块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垂直排列,全身布满密集的细小褐色斑点,在斑纹上的斑点颜色较深,尾柄的后半部有黑色鞍形小斑纹。

棕点石斑较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5-32 C,生命力强易于包装运输。

老虎斑肉质鲜美,口感优于青斑,市场价格是青斑的二I,! I .V 於;乍卜说*八鞍带石斑俗称龙胆石斑, 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者,斑之王”。

据史料记载,目前发现最大的龙胆 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海洋生物之一。

龙胆标准体长为体高的 2.4〜3.4倍,除腹鳍外,各鳍呈黄色,并布满黑色小圆点。

其幼鱼也 呈黄色,身体上有三块不规则的黑色斑纹; 随着鱼的生长,黑色斑纹内会出现白色或黄色的 斑点,各鳍分布黑色斑点;大型成鱼身体变暗褐色,各鳍颜色更深些,其生长适宜水温为 22-30 C 。

5. 东星斑(豹纹鳃棘鲈)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石斑鱼瘦长,头部细小。

身体及 头、身及奇鳍布满细小蓝点。

倍以上。

4.龙胆(鞍带石斑)可谓大哥大和巨无霸, 故也被称为“石2.7m 长,600kg 重,在澳洲昆士兰,鞍带石斑豹纹鳃棘鲈色泽有蓝色、 头部自橄榄色至红褐色,y%.爭•5X"厂1 h胸鳍红色,尾鳍后缘有不明显深色带。

其颜色鲜艳,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 身上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 故俗称“星斑”,“东”因它产自南海东部的东沙群岛。

东星斑肉质白而鲜嫩,营养丰富,价格昂贵,属名贵高档食用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其适宜生长水温为 22-29 C 。

6. 老鼠斑(驼背鲈)加: :•尹 7^?®?* * • ,f.K •头顶凹入,背部高耸隆起,头小口大;体表和各鳍从白色至褐色呈可变体体侧具有 8个从无色至深褐色可变色的大斑块。

因头长嘴尖,形状酷似老头部、身体和各鳍布满黑色圆点,尾鳍圆形,各鳍与体同色。

幼鱼体呈白 身上散布黑色斑点,如同斑点狗。

其胸鳍较大,游泳时前后飘摆,形似蝴老鼠斑(驼背鲂)驼背鲈身体扁平, 色,通常为褐色。

鼠而得名老鼠斑。

色,无褐色斑块,• ■* ■蝶在舞蹈。

随着生长,体色逐渐加深,黑色斑点变小变密。

老鼠斑体长最大可达70cm,重量大约3.5kg。

幼鱼体型优美,色彩靓丽,可作为观赏鱼。

长成后味道鲜美,是售价最高的石斑鱼,有“斑中之皇”的美誉。

其生长适宜水温为21-30 C, 自鱼卵孵化至长到500g上市约需2年时间。

7.红斑(赤点石斑)赤点石斑体呈红褐色或棕褐色, 头和背部颜色较深,腹部较浅。

其体侧无纵带和横带, 头部及体表密布橙红色斑点; 背鳍最后数棘下方有一大型黑斑, 其余各鳍棕褐色无显著斑点。

尾 鳍圆形,上半部黄色,下半部褐色。

因鱼身具有象征中国文化的吉祥红色, 红斑是中式喜宴中颇受欢迎的高价位石斑鱼; 在日本濑户地区有“梦幻之鱼”的美称,香港筵席上“清蒸海红斑”为名菜佳肴。

赤点石斑生长水 温适应范围15-32 C,适宜的生长水温为云纹石斑的油脂含量相比其它种类石斑鱼略高, 所以得名油斑,因日本相扑选手喜欢吃油斑 火锅而闻名于世。

油斑比较耐寒,适应水温10-32 Co 9•假油斑(褐石斑)22-28 C 。

;A8.油斑(云纹石斑)云纹石斑体呈浅褐色或棕色,身上布满了云状的白色斑纹,标准体长为体高 2.6-3.0倍。

体侧有6条蟒蛇状暗棕色斜横带,第一与第二条斜向头部;其余各条横带均自背部伸向腹缘, 并于腹部下方分叉; 横带内具有淡色斑, 体侧和各鳍上皆无斑点。

尾鳍圆形,头部于眼下方 具有3条暗色细纹。

褐石斑头部及体侧呈灰褐色,体侧横带及斑块常不明显,仅有淡灰色小点呈线状或斑驳状散 布,臀鳍下缘和尾鳍下角具有白色裙边。

幼鱼淡黄褐色,体侧具有6条不规则的暗棕色横带, 横带中另分布淡色斑块。

褐石斑(假油斑)和云纹石斑(油斑)的市场价格差异很大,但在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上却 非常相似;不仅在渔业生产上经常出现混淆,学术界也对两种石斑鱼的分类存在分歧。

国外和台湾一些学者认为云纹石斑是褐石斑的同种异名,误将云纹石斑视作褐石斑鱼的幼鱼。

褐石斑和云纹石斑的体侧都具有 6条暗棕色横带,其形态也几乎一致,前部的横带同样延伸到头部。

差别在于云纹石斑体侧分布云状白色斑块, 褐石斑则布满细小白色斑点。

综合两者外部特征和解剖骨骼系统研究等方面差异,结论认为褐石斑和云纹石斑是两个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不同物种。

假油斑和油斑一样比较耐寒,适应水温10-32 Co10. 土斑(青石斑)青石斑俗称土斑,体背棕褐色,腹侧浅褐色, 其余部位分布灰白色小点。

体侧有5条深褐色垂直条纹,第 1和2条紧相邻,第3和4条位于背鳍与臀鳍之间,第 5 条位于尾柄上。

各鳍均为灰褐色,背鳍和臀鳍边缘及尾鳍后缘有明显黄边。

青石斑鱼头和鱼肉中 DHA 的含量分别为6.49%和14.14%。

土斑适温范围15-34 C,最适水青石斑常被误认为是青斑, 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头部及体侧下半部散布着橘黄色斑点, Za3温为 22-28 Co11.杉斑(清水石斑)“杉”是香港渔民对珊瑚的俗称,杉斑即珊瑚中的石斑。

及身上花纹与老虎斑非常相似,一般很难分辨。

主要区别,杉斑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左右对称,老虎斑的一对眼睛则位于头顶。

另外,杉斑体型较小,最大 6-7斤,而老虎斑可以长到40多斤。

杉斑喜欢水清的环境,适宜水温 23-29 Co 每年两次从珊瑚礁不同区域游至某一个固定地点集结,成千上万的鱼群进行集体交配非常壮观,犹如鲑鱼溯河洄游产卵繁殖传宗接代。

12.金钱斑(蓝身大斑石斑)蓝身大斑石斑标准体长为体高 2.9-3.5倍,体色由淡灰色至淡褐色;身上分布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头部则有黑色的小点斑及不规则的窄纹。

各鳍也具有黑褐色的斑纹,偶鳍上斑纹比奇鳍上的小。

幼鱼特征与成鱼相似,但体色较淡。

金钱斑为大型石斑鱼,已捕获记录 2m 长,180kg 重。

其性情温和不怕人,在世界著名的澳洲大堡礁是潜水员的宠儿。

其生长适宜水温为 22-30 C, 6cm 鱼苗养殖一年可长至1.5kg ,极具发展潜力。

清水石斑俗称杉斑,其外形和颜色■ .er'0g玳瑁石斑呈黄棕色,各鳍灰白色;全身密布如玳瑁般不规则的六角形或圆形深棕色龟裂斑纹,斑点红棕色或黑色。

灰白色间隔区狭窄形成网状图案,腹部的斑点独立且边缘分散;胸部有两条深棕色带,于胸鳍的基底下方融合,在腹侧形成一块灰白色区域。

臀鳍和尾鳍的边缘与腹鳍的前沿有白色线状条纹及较宽的黑色带;胸鳍颜色较暗,带有深色不明显的斑点,花头梅适宜水温23-29 C。

布氏石斑头部及体侧由淡褐色、红褐色或紫灰色组成,金黄色或黄色斑点;背鳍及尾鳍上方也具有斑点,鳍的边缘有鲜明的白边。

幼鱼有7条不明显的暗带,前2条在颈部,最后1条在尾柄上,芝麻斑适宜的生长水温为24-30 Co 15.泰星斑(斑鳃棘鲈)其上密集布满了如芝麻般的橘红色、尾鳍下方则呈暗色。

胸鳍上有小黑点,尾13.花头梅(玳瑁石斑)___ -L■片 At I 14.芝麻斑(布氏石斑)斑鳃棘鲈早期由泰国进口,即来自泰国的星斑,故得名泰星斑。

其外形与东星斑相似, 上斑点明显大于后者;头部和鳃盖处甚至有长条型斑点易区分。

七带石斑主要分布在日本、 布的品种,能够耐受 7〜8 C 的低温,又称为“冷水石斑” 。

七带斑呈浅褐至灰褐色,体侧具有 7〜8条褐色横带;头部第 1条色较浅不明显,一般只看 到7条,其中第6带分成2条,因此也可视为8条横带。

体侧褐色横带具有不规则的白色斑 纹,并与白色横带相间排列;各横带不分叉,白色横带共 7〜9条。

各鳍深褐色,边缘白色, 在灯光下反射出浅蓝色光泽; 背鳍鳍棘部褐色和白色横带相间, 鳍条部具有由白色横带延伸 而成的3个白斑。

七带斑生存水温范围 9-34C ,适宜生长水温 11-30Co 17.黑石斑(条纹锯鮨)但身 泰星斑头部和身体及奇鳍呈红色、 橘红色或棕色至灰绿色, 布满蓝色黑边圆点; 斑点,后半身和鳍上的斑点较细,显正圆形且更多;头和鱼体腹部没有蓝色斑点, 和腋处有一个蓝点; 腹鳍上没有蓝点,鳍膜深褐色至黑色;尾鳍后缘白色, 色纵带,泰星斑适宜水温 头部有少量胸鳍底部 接近后缘处有黑 25-32 Co韩国、中国的黄海和东海沿岸浅水区域, 是石斑鱼在黄海唯一分 F r r16•七带斑(七带石斑)条纹锯鮨周身排列整齐的栉鳞,体表呈烟灰色、褐色或蓝黑色,皮肤上有显著的菱形白色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