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教学设计-岳韵
如何与同伴相处托班教案
如何与同伴相处-托班教案:一、引言在幼儿园,与同伴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对养成幼儿人格、心理健康、语言交流、社交技能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与同伴相处呢?接下来,带你进入托班,一起了解与同伴相处的技巧与方法。
二、理论1、交往技巧良好的交往能力得益于良好的信息沟通和真诚的关系。
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等方面的交往,需要具备一定的交往技巧,如注意倾听,尊重别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沟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提供帮助等。
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以实践的方式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并建立相关的语境、情境和经验,使幼儿能够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良好交往能力的个体。
2、分享交往幼儿间的交往主要是分享交往。
幼儿在与他人共同目的的玩耍中,能感受到其他幼儿并存在,并能将自己的需要同对方进行交流,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幼儿在分享中体验着自己的情感,感情的分享以及分享中产生的情感共鸣都会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方法1、建立友谊在开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友谊感,让幼儿学会与同伴相处,并关注和理解同伴的感受、需求等。
2、分享在学习活动或游戏环节中,要引导幼儿教学相长,共同分享和沟通。
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简单的课堂活动、互助小组等途径,让幼儿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成就感和情感上的满足。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模拟和体验读者、作者、表演者、听者等角色。
老师可以设立情境,让幼儿互相进行角色倒换,以便增进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合作。
4、游戏幼儿园的游戏环节,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与同伴相处。
比如,玩棋类游戏、彩虹橡皮游戏、手绘制作、小椅子“企鹅步”游戏等,都可以增加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和互动,建立友谊,提高沟通和共同学习的能力。
四、总结以上的内容是如何与同伴相处-托班教案的整体内容。
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游戏、学习、互助等方面为幼儿创造合适的环境。
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发展出良好的交往、认知、语言和情感能力,让幼儿更好地与同伴相处。
主题班会教案——同伴之间如何相处
主题班会教案——同伴之间如何相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同伴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教学内容1. 同伴之间和谐相处的意义。
2. 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具体做法。
3. 处理同伴间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出同伴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同伴之间和谐相处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同伴之间和谐相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生活中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的表现。
3. 学生处理同伴间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
2. 案例素材:实际生活中的同伴相处案例。
3. 讨论素材:关于同伴间矛盾和冲突的处理方法。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同伴相处观念。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校园中遇到的同伴相处情境,通过表演来展示尊重、理解和包容的行为。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角色扮演过程和感受,讨论在表演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3. 情景分析:教师呈现一些复杂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这些情景中运用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原则。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同伴之间和谐相处的日记,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尊重、理解和包容的体验。
2.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分享本次课程的内容,讨论如何在家庭中营造和谐相处的氛围。
幼儿同伴相处教育教案
幼儿同伴相处教育教案幼儿同伴相处教育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正确认识自己与朋友交往中的言行,分享与同伴保持良好关系的策略。
2.喜欢交朋友,感受友谊带给人的积极情感体验。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1.两张大纸,上面贴着每个孩子的照片;2.一些不干胶笑脸贴纸;3.几顶小皇冠;4.录象片段,电视机。
活动过程:一、律动《找朋友》,感受找到朋友的快乐1.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去找找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手牵手坐下来,好吗?2.讨论:什么是好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有什么感觉呢?二、游戏《谁的朋友多》,体验朋友多的乐趣1.朋友大串联:每个小朋友想好自己的好朋友是谁,然后把自己手里的笑脸苹果贴在好朋友的头像旁边。
2.师生共同统计每个人的好朋友人数。
3.找出好朋友最多的几位小朋友,给他们带上小皇冠,恭喜他们成为“好朋友之星”。
4.提问被评为“好朋友之星”的幼儿:交了这么多朋友,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你们大家在一起经常会做些什么事情呢?三、讨论活动:怎样交到好朋友1.引发思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别人欢迎,交很多很多的好朋友。
可是,有的人总是找不到朋友,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看几段录象。
2.组织幼儿观看录象片段,讨论:怎样与小朋友交往提问:你喜欢这个小朋友吗?你愿意跟哪个小朋友做好朋友?为什么?3.教师根据孩子们的理由总结出几条可供大家借鉴的好做法。
4.师小结:朋友多了快乐会更多。
大家在一起很有礼貌,相互关心,互相谦让,就会有更多更多的好朋友。
四、律动《找朋友》,结束活动活动反思:本节课在设计上我是让幼儿在唱唱、看看、说说、玩玩中体验朋友多的乐趣,并乐意、大胆地和别人交朋友。
活动中我引导孩子们积极的参与活动,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幼儿同伴相处教育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学习看书和爱护书本的方法。
教师如何帮助儿童更好的与同伴交往 - 同伴交往
教师如何帮助儿童更好的与同伴交往 - 同伴交往从教师的角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对儿童的同伴交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从教师的角度:(一)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并为他们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经验例如,在幼儿园中营造温暖和谐的环境;对儿童实行民主的管理方式;能够宽容儿童的一些小的错误;对儿童的呵护能发自心底的关爱等。
有研究表明,如果儿童经常遭到同伴拒绝,一些儿童就会感到焦虑和沮丧,甚至表现出害羞、疑虑、哭闹、肌肉紧张、活动性下降、抗拒远离教师等各种情绪症状。
4如果老师能够在此时给他营造一种温暖的、支持性的环境和氛围,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转化这些不良情绪。
另外,对于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老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创造交往的机会。
例如,经常引导他们参加互动性的、需要交往技能的集体活动;带他们参加社区的活动小组和班级中其他儿童的生日晚会,鼓励他们表演节目。
当缺乏社交技能的儿童偶尔主动地和别人交往时,老师就用搂抱、抚摸、微笑或奖励等积极方式来肯定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他就巩固了这种行为。
鼓励儿童多观察成人或同伴的社会行为,有效模仿他人动作、言语,从而学到一些社会化的行为。
当这种社会化行为受到肯定时,就会继续扩大到其它领域。
这种方法能够感染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情境,培养儿童对社会交往的认知为儿童创设一个虚拟的或现实的交往情境,让儿童在虚拟的或现实的情境中去思考如何解决活动中的社会交往问题。
例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分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得与同伴的化交往。
在游戏中要告诉儿童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表演,使他们在模拟的社会交往情景中,认识在人际交往中双方的优点和缺点,并理解心理换位的重要性。
帮助缺乏社会交往技能的儿童创设一种交往情境。
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让缺乏社会交往技能的儿童扮演某一角色,使他们理解角色的理想模型,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认识自己应尽的角色义务。
一年级《在运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在运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运动中要和同伴友好相处?如何才能做到友好相处?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教师总结并强调运动中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3.教师展示一些运动项目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孩子们是如何友好相处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5.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关爱同伴,培养集体荣誉感。
6.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运动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运动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
一年级《在运动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跑、跳、投等,并能够在运动中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遵守运动规则,了解运动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帮助学生学会与同伴进行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倾听他人的意见。
4.引导学生掌握合作与团队精神,学会在运动中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运动项目,讨论如何在运动中与同伴友好相处。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运动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我会交朋友》幼儿园精品教案
《我会交朋友》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掌握交朋友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3.引导幼儿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朋友。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交朋友的方法,主动与他人交往。
2.难点:与不同性格的人友好相处。
三、教学方法
故事导入法、情景模拟法、游戏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讲一个小熊交朋友的故事,引出交朋友的主题。
2.提问幼儿:“小熊是怎么交朋友的呢?”引导幼儿思考交朋友的方
法。
2.学习交朋友的方法
1.教师通过情景表演,教幼儿交朋友的方法,如主动打招呼、微笑、
分享玩具等。
2.让幼儿模仿情景表演,巩固交朋友的方法。
3.游戏巩固
1.玩“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更多的同伴,并学会与
他们交朋友。
4.讨论不同性格的人
1.组织幼儿讨论不同性格的人有哪些特点,如开朗的人、害羞的人、
调皮的人等。
2.引导幼儿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友好相处。
5.总结
1.总结交朋友的方法和重要性,鼓励幼儿多交朋友。
《学会与他人交往》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及导学案
《学会与他人交往》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设计、教案及导学案一、单元教学计划1. 单元主题:学会与他人交往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与他人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3. 教学内容:(1) 交往的基本原则(2) 交往的技巧(3) 交往的艺术(4) 团队协作与沟通(5) 实践演练与感悟4.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往的基本原则、技巧和艺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交往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交往。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交往演练,提高交往能力。
5.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演练:评价学生在实际交往演练中的表现和交往能力。
二、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交往的基本原则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交往的基本原则。
2. 教学内容:(1) 平等尊重(2) 真诚待人(3) 宽容理解(4) 互助合作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往的基本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交往原则。
4. 课堂活动:(1) 讲解交往的基本原则。
(2)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交往原则。
(3) 学生分享自己的交往经验。
5. 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交往基本原则。
(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交往原则。
第2课时:交往的技巧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交往的技巧。
2. 教学内容:(1) 倾听(2) 表达(3) 提问(4) 非语言沟通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往的技巧。
(2) 角色扮演法:模拟交往场景,引导学生运用交往技巧。
4. 课堂活动:(1) 讲解交往的技巧。
(2) 角色扮演,模拟交往场景,引导学生运用交往技巧。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教案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朋友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朋友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是维系友谊的关键。
2.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
3. 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与朋友沟通交流,解决相处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朋友相处的秘诀: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
2. 口语交际技巧:倾听、表达和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朋友相处的秘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解决朋友相处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口语交际。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课堂活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朋友相处的实例,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朋友相处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朋友相处秘诀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朋友相处的秘诀: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
3.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朋友相处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练习口语交际。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朋友相处中的经验和感悟,讨论如何解决相处中的问题。
5. 案例分析:分析朋友相处的实例,让学生从中吸取经验。
6. 口语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朋友相处秘诀,进行口语练习。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朋友相处的口语交际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9.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朋友相处秘诀的掌握程度。
10.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或教学资源,用于指导和辅助教学。
2. 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投影仪、PPT等教学工具,用于展示和演示教学内容。
3. 情景道具:准备一些情景道具,如角色扮演的道具等,用于情景模拟环节。
4. 练习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或活动材料,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1帮助学生如何与同伴更好地交往心理健康辅导教案
大家一起玩——帮助学生如何与同伴更好地交往背景分析:在二年级学生中,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不合群的现象仍然较为常见。
不少孩子怕和同学交往,拘谨内向,而另一群孩子交往能力强,也往往不愿意和这些孩子玩。
针对这一现象,在本次活动中,设计了《小兔菲菲》,这一故事情景,通过想办法帮助小兔和大家一起玩。
让学生通过推选班级中受欢迎的小朋友,说说喜欢的理由,运用榜样的力量,让孩子们明白一起玩的愉快,要具备主动、谦让、宽容等优秀品质,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与人交往的能力。
主要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与人交往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开朗合群的心理,能主动和伙伴们一起游戏。
2、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开朗合群的心理,能主动和伙伴们一起游戏。
2、怎样使学生主动邀请那些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1、排演童话剧《小兔菲菲》2、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歌曲《拍手歌》。
3、小兔、小猴、小熊、小老虎、蝴蝶头饰。
4、苹果图片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揭示主题:你有朋友吗?他/她是谁?(能告诉我吗?)平时你和好朋友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呢?(指名交流,面广20个左右。
)相机评价二、活动揭示问题:师:今天我们课堂上也来了一群特殊的朋友。
你看,他们来了。
儿童剧表演:《小兔菲菲》。
1、表演结束,师:小朋友们,小兔菲菲为什么没能和大家玩?2、你平时和小朋友一起玩时,有没有遇到过像小兔菲菲一样的情况?学生谈论各自遇到的情况当时你的心情怎样?相机评价(充分肯定)3、过渡:不能和小朋友一起愉快玩耍,真苦恼啊!)不急,相信这节课结束后,你的苦恼一定能得到解决,你肯定会有很多朋友一起开心地玩的。
(贴主题)三、交流方法,解决问题:1、在我们班有很多非常受欢迎的小朋友,谁都乐意和他们一起游戏玩耍。
你最喜欢和我们班哪个小朋友一起玩,为什么愿意和他玩呢?(1)指名推荐最受欢迎的小朋友。
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一起玩啊?(预设:生:他总是帮助我的。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活动指导教案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活动指导教案幼儿期是孩子社交发展的重要阶段,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以下是一份针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指导教案。
一、活动目标通过活动的设计和引导,帮助幼儿:1. 培养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的意愿和行为;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为幼儿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2. 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材料,例如图片、故事书、玩具等;3. 活动前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解和熟悉,做好活动的组织和引导。
三、活动过程第一步:认识同伴(10分钟)通过游戏和问答的形式,帮助幼儿互相认识和了解。
1. 游戏:同伴对对碰,在房间中贴满照片或图片,每个幼儿轮流站在一个图片前,然后一边数数,一边找到与自己的图片相匹配的同伴。
当找到后,两个同伴互相问候并说出对方的名字。
2. 问答: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家庭和喜欢的事物等,同时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互相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步:合作游戏(20分钟)通过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 搬运比赛: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在给定的时间内,每个小组用勺子将水果从一个容器搬运到另一个容器。
比赛结束后,观察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鼓励幼儿互相表扬和鼓励。
2. 故事拼图:将一幅完整的故事图片分成若干小块,每个小组分配一部分,通过合作拼凑出完整的故事图片。
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第三步:倾听与表达(15分钟)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幼儿学会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1.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友谊和合作的故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角色扮演:教师分发角色牌,幼儿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表演。
通过角色扮演,鼓励幼儿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四、活动总结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学习交朋友》心理健康教案
《学习交朋友》心理健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交朋友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交朋友的方法和技巧。
3.增强学生与他人交往的信心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交朋友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主动与他人交往。
三、教学方法:
游戏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 分钟):
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友谊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优点和希望结交的朋友类型,然后互相交换卡片。
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们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2.讨论(10 分钟):
1.为什么我们需要朋友?
2.好朋友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3.交朋友的方法(15 分钟):
1.展示一些交朋友的方法,如主动打招呼、分享兴趣爱好等。
2.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交友经验。
4.角色扮演(10 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交友场景,练习交友技巧。
5.总结(5 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交朋友。
五、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交友知识的掌握程度。
社交技巧教案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社交能力
社交技巧教案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良好社交能力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社交技巧,孩子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以及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本教案将介绍一些基础的社交技巧,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逐渐培养出良好的社交能力。
第一部分: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常还没有完全适应社交环境,往往会显得害羞和内向。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与人交往,增强他们的社交信心。
1.互相认识在课堂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介绍。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相互认识的方法,例如一起玩游戏、一起讲故事等。
通过互相认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增强友谊。
2.学会问候教师可以示范如何礼貌地向别人问好,并要求学生模仿。
在课堂环节中,切勿忽视与学生的问候。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友好,从而学会向别人微笑、问好。
3.交流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增强自信。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别人的兴趣爱好,增加对他人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部分: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交往中,不仅需要尊重他人的观点,还需要学习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1.尊重他人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立游戏等环节,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任务,从而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到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作法的必要性。
2.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措辞得当、表达清晰的语言方法,并让学生在课堂环节中进行模仿。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培养友谊,处理冲突友谊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培养和维护友谊。
1.培养友谊在聚会、游戏等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并组织小组活动。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了解,建立友谊。
2.处理冲突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
同伴交往心理辅导课教案设计
同伴交往心理辅导课教案设计引言:同伴交往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处于处于思维开放、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同伴关系也是他们建立自我身份和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为了帮助青少年学会良好的与他人交往,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设置同伴交往心理辅导课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目标通过同伴交往心理辅导课,促进学生发展积极主动、友善互助的交往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帮助学生认识到同伴交往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2. 提供必要的社会技巧和行为指导,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交流能力;3.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同伴交往认知:了解同伴关系的定义、特点和意义;2. 良好沟通技巧:学习掌握主动倾听、表达自己观点和尊重他人等基本沟通技巧;3. 冲突管理与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冲突的成因,并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4. 增强自我认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树立积极自信的人际形象。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互动、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支持与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2. 动手实践法: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以及游戏活动等方式,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模拟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交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 讨论引导法: 通过针对不同场景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分享彼此的看法与经验。
4. 辅导指导法: 给予个别或小组辅导,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指导或群体引导。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团队合作的小游戏,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力。
2. 引入同伴交往概念:通过故事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同伴关系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3. 学习沟通技巧:通过示范、模拟情境等方式,教授倾听技巧、表达技巧以及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
父母课堂《引导孩子和同伴友好交往》教学设计
父母课堂《引导孩子和同伴友好交往》教学设计以下是一份父母课堂《引导孩子和同伴友好交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孩子与同伴友好交往的重要性。
2.掌握引导孩子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3.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社交生活,促进家校合作。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友好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
(2)引导孩子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3)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教学方法:(1)讲述课:介绍友好交往的概念、重要性和引导孩子友好交往方法和技巧。
(2)互动讨论:邀请家长就自己的经验和观点进行分享和讨论。
家长可以将自己的故事和案例分享给其他家长。
(3)小组活动:将家长分成小组,并练习如何引导孩子友好交往。
三、教学过程:1.导入:家长分享孩子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2.讲授:介绍友好交往的概念和重要性。
3.分组练习:家长分成小组,分享自己的教育模式,并进行互动讨论。
4.学校与家长的合作:介绍学校如何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5.总结:回顾本次课程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四、教学评价:1.通过家长的分享,了解家长对于孩子友好交往的看法和方法。
2.通过小组活动,检测家长是否掌握了引导孩子友好交往的方法。
3.通过课后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于本次课程的反馈和建议。
以上是一份简单的父母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成长需求,并与学校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024学年小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多交好朋友班会教学设计
2024学年小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多交好朋友班会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2024学年小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多交好朋友》的班会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识朋友的重要性。
通过课本中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朋友。
2. 学习如何与人交往。
通过课本中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打招呼、如何与人交谈、如何与人合作等基本的社交技能。
3. 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通过课本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并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如守时、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4. 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通过课本中的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如如何化解冲突、如何处理被拒绝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1.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技能,如与人打招呼、交谈等,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化这些技能的学习。
2.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遇到了一些人际关系的问题,如被拒绝、冲突等,本节课将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 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社交习惯,如守时、尊重他人等,本节课将进一步巩固这些习惯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通过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时更好地自我调节和解决。
4.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通过学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朋友和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技能,如与人打招呼、交谈等。
-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遇到了一些人际关系的问题,如被拒绝、冲突等。
心理辅导教案同伴交往
心理辅导教案同伴交往第一节:了解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同伴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同伴关系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增强自我认知和理解他人能力,并提供支持与安全感。
1.1 同伴关系对个体的影响同伴关系是指个体与周围其他人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包括朋友、同学、社交圈等。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以下几方面积极影响:- 减轻孤独感:在孤独感强烈时,与其他人建立联系能够帮助个体摆脱孤独,并获得情感支持。
- 提供支持与依赖:良好的友谊可以提供情感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使个体感到被接纳、受到鼓励,并从中获取帮助和激励。
- 促进自我认知与学习:与不同背景、观点和兴趣爱好的人交往能够拓宽视野,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学习成长。
1.2 探究同伴关系问题在心理辅导中,也会面临与同伴关系相关的问题。
例如:- 孤独感:学生可能感到孤立无援,缺乏亲密友谊,需要倾诉和连接他人。
- 冲突处理:同伴之间常有冲突和分歧,个体需要学会良好的沟通、妥善解决冲突的方式。
- 社交焦虑:某些学生社交能力欠佳,对与他人交往感到紧张和不安。
第二节:开展同伴交往心理辅导了解了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后,在进行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2.1 建立信任与积极支持为了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心理辅导师需要建立起与被辅导者之间的信任,在支持上给予积极的肯定。
具体措施包括:- 倾听并理解:尊重被辅导者讲述自身困扰和难题,并提供恰当的反馈。
- 鼓励并赞赏:对被辅导者的积极行为、努力和进步进行赞扬和肯定,增强其自信心。
2.2 提供有效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对于加强同伴关系至关重要。
在心理辅导中,帮助个体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可以解决同伴问题,例如:- 主动倾听:学习如何聆听他人,并通过适时的回应来表达理解与接纳。
- 表达需要:鼓励被辅导者直接而非攻击性地表达内心需求与感受。
- 解决冲突:教导个体如何妥善处理同伴之间的冲突,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社交技巧教学教案教导孩子基本的社交交往技巧
小学一年级社交技巧教学教案教导孩子基本的社交交往技巧教案标题:小学一年级社交技巧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交交往技巧。
2. 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礼貌和尊重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1. 互相问候和打招呼的方式。
2. 学习如何主动与他人建立对话。
3. 培养学生分享和合作的意识。
4. 学习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社交技巧教学材料和图片。
2. 社交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道具。
3. 小组活动材料和工具。
教学步骤:引入:1. 以一个小故事或短视频引入社交技巧的重要性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活动一:互相问候和打招呼的方式1. 展示不同的问候方式,如握手、问好、微笑等。
2. 学生们模仿老师演示,并互相练习。
活动二:主动与他人建立对话1. 学生们分成小组,两两搭档进行练习对话。
2. 引导学生问一些开放性问题,如“你今天过得怎么样?”或“你喜欢做什么活动?”。
3. 学生们互相交流后,进行反馈和分享。
活动三:培养分享和合作的意识1.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如共同完成一个拼图游戏或制作手工作品。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以及帮助他人完成任务。
活动四: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1. 引导学生讨论可能发生的冲突和问题,并共同找出解决方法。
2. 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模拟情境中解决冲突和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活动,强调社交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所学社交技巧,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拓展活动:1. 邀请家长参加班级社交技巧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所学的社交技巧。
2. 组织学生进行社交活动,如参观社区机构、与其他班级进行交流等。
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情况。
3. 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解决冲突和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
社交能力提升主题教案:大班宝宝一起学习社交技巧,做好小小礼仪带
社交能力提升主题教案:大班宝宝一起学习社交技巧,做好小小礼仪带一、教学目标1. 帮助大班宝宝提升社交能力,学会与他人交往和沟通,增强自信心和竞争力;2. 培养大班宝宝的礼仪意识,养成优雅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3. 提高宝宝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情商和智商。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社交技巧的学习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内容:(1)语言表达技巧:如话题的选择,语调的掌握,言语的逻辑性等;(2)面对面沟通技巧:如注视对方的眼睛、微笑、倾听、提问等;(3)写作交流技巧:如批评、赞许、感谢的表达方式等;(4)数字化交流技巧:如社交账号的管理、微信聊天的技巧等。
2. 礼仪意识的培养方法:案例分析法、示范引导法、互动式教学法。
内容:(1)正确的穿着:如认识正式场合和休闲场合的着装区别;(2)正式场合的表现:如认识用餐礼仪、座位礼仪、致辞礼仪等;(3)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如上课迟到时应该怎么做、回家要问候家人等;(4)人际交往的礼仪:如正确的握手礼节、面对面交流中的态度和仪态等。
三、教学流程1. 热身环节(5分钟):教师让宝宝互相认识,了解他们的名字、爱好、特长等信息,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2. 社交技巧学习(30分钟)(1)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模拟一些场景,引导宝宝们进行语言和面对面沟通训练。
(2)角色扮演法:教师分别安排宝宝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客服、顾客等,进行交流练习。
(3)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宝宝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看法,学习数字化交流技巧。
3. 礼仪意识培养(30分钟)(1)案例分析法:教师给宝宝们一些案例,如教室里的情景,让他们自己分析该如何做才能体现礼仪。
(2)示范引导法:教师演示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礼仪习惯,让宝宝们模仿。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安排小组活动,让宝宝们互相交流,学习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4. 结束环节(5分钟)教师和宝宝们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醒宝宝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所学到的技能,争取更好的表现。
同伴交往礼仪大班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了解同伴交往的基本礼仪,知道如何礼貌地与同伴交流。
2. 培养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尊重他人、友好相处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1. 理解同伴交往礼仪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同伴交往礼仪。
教学难点:1. 在实际交往中运用同伴交往礼仪。
2. 培养幼儿在交往中尊重他人、友好相处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同伴交往礼仪》2. 小卡片若干,上面写有同伴交往的礼仪要点3. 小组讨论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张欢乐的幼儿园集体活动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是不是很快乐?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快乐吗?”2.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因为大家都是好朋友,相互之间友好相处,所以幼儿园的生活很快乐。
”二、讲授同伴交往礼仪1. 教师讲解同伴交往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幼儿认识到礼貌交往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2. 教师展示小卡片,上面写有同伴交往的礼仪要点,如:“说谢谢第2篇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了解同伴交往的基本礼仪,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掌握同伴交往的基本礼仪。
2. 培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1. 将同伴交往礼仪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同伴交往礼仪图片3. 小组讨论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同伴交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张图片中的同伴交往有什么特点?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教师总结:同伴交往需要尊重他人、关爱他人,讲究礼仪。
二、同伴交往礼仪的学习1. 教师展示同伴交往礼仪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种礼仪:(1)问候礼仪:问好、打招呼;(2)倾听礼仪:认真倾听他人讲话,不打断;(3)道歉礼仪:做错事时,主动向他人道歉;(4)感谢礼仪:得到他人帮助时,表示感谢;(5)分享礼仪: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教学设计安徽省凤台县岳张集镇中心学校岳韵教学话题: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教学依据:《家庭教育》(一年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
教学内容:本话题是《家庭教育》教材的第四章第五课内容。
本部分内容是: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
具体内容:一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二是怎样指导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
教学分析:同伴交往是孩子人际交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孩子平等、合作、互助、分享等品德形成的重要途径,更是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基础,能帮助孩子学会合作,懂得宽容,学会自我管理。
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
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呢?家长们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帮助家长明确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能力目标:帮助家长分析具体原因,掌握帮助孩子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
3、情感目标:帮助家长改变观念,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着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尽快学会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帮助家长明确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
教学难点:帮助家长分析具体原因,掌握帮助孩子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
教学时间:1.5小时教学年级: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教学方法:1、教法:案例分析法、集中讲授法、媒体辅助法、情景教学法、问答引导法2、学法:合作交流法,探究学习法、小组谈论法教学准备:1、多媒体平台 2、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一)【导入话语】: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前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我代表一年一班的孩子和全体任课教师对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是: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
(多媒体展示话题板书: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围绕这一话题,我将和大家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二是作为家长,怎样指导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
首先,让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一、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多媒体展示标题)(二)【设计理念】: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二、情景展示:请大家先看下面的案例:(一)【情景显示】案例(课件展示)家长看到课件展示的案例时,老师提问。
1、老师提问:各位家长,看了上面这位家长的表现,请大家讨论三个问题:(1)家长这样的行为表现好吗?(2)为什么?(3)你也有过这种行为吗?2、家长回答。
3、教师小结:(1)当然不好。
(2)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 3)部分家长有这样的问题。
(二)【归纳总结】:各位家长,看了以上案例,你认为这种情况对孩子有什么影响?1、家长回答。
2、老师小结:同伴交往是孩子人际交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孩子平等、合作、互助、分享等品德形成的重要途径,更是孩子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基础,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合作,懂得宽容,学会自我管理。
如不及时引导,将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及个性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设计理念】:引起注意,认清形势三、问题探究(一)【老师过渡】各位家长,你知道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吗?(多媒体展示标题板书:一、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二)【问题谈论】请各位家长思考谈论一下,你们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老师巡视)(三)【家长回答】家长1:独生子女天性内向,不善于交流。
家长2: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太溺爱,养成了孩子骄纵的性格,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
家长3:小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没有接受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
(四)【老师总结】刚才,各位家长就为什么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与同伴交往说了许多原因,说得非常好,其实孩子有些孩子不能融入集体时候,不仅有孩子自身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家长的教育方法。
1、自身因素。
有的孩子家里是个独子,天性内向的他不善与同伴交流,不愿与同龄人交往。
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也变得比较孤僻。
2、家庭因素。
由于爸爸妈妈上班没有时间陪在孩子的身边,缺乏对孩子交往技巧的指导。
有些父母在孩子受到委屈时,没有做出正确处理。
包办代替,为自己的孩子出头。
使孩子对家长有依赖性。
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会同伴交往。
(五)【设计理念】:激发兴趣,引起关注。
四、教材感悟(一)【老师过渡】各位家长,请打开课本,请大家快速浏览教材第95-98页,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二)【家长阅读】(三)【问题谈论】通过阅读,请大家谈谈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与同伴交流?(四)【家长回答】(五)【老师总结】对于孩子人际交往适应问题,我们应予以重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主要指导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1.改变自我中心的交往观念改变孩子自我中心的、片面的人际交往观念,使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正确的认知,这是改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首先,老师和家长在实施教育时,要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转换角色的方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再次,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交往冲突的例子,引导孩子转换角色,体会对方的感受,冷静地进行自我批评等,使他们不仅仅把人际交往看成是自己单方面的作用,而是同学和伙伴之间的双向互动。
2.正确调控情绪,避免人际冲突积极健康的情绪能促进孩子更好的人际交往。
对于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按照当时的情境,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控。
即通过让他们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估来认识交往中不良情绪反应的不良后果,避免在人际交往中与同学产生冲突。
同时,指导他们在遇到人际冲突情境时,如何运用克制、忍让、注意力迁移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自我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3.学习交往技能,注意灵活运用处理人际关系是能力,也是技巧,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
因此,老师和家长应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首先,增加与同学的交往频率是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因为人只有通过接触,才能了解;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建立友谊。
而交往频率的增加,是增加接触、了解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学会真诚关心同学,真正为他人着想。
只有对人真诚,才能获得真诚。
教育学生不虚伪,不做作,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与他人坦诚相处,进行真正的交流。
第三,要讲究褒贬的方式。
人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应注意尊重他人。
批评他人的缺点时要含蓄委婉,不夸大,不使他人难堪;在与别人讨论问题、陈述看法时则要注意谦逊,切忌好为人师,动不动就教训别人;而在赞美别人时,应诚心诚意,实事求是。
第四,要学会聆听。
耐心、虚心、会心的聆听,会使人有心领神会之感,而东张西望,心不在焉,不等别人讲完就打断,甚至他说他的你做你的,则使人有“话不投机半句多”之感。
如果在交往中还能注意运用一些身体语言,注意交往距离等,则可收到更好的交往效果。
(六)【设计理念】:促使学习,领悟话题五、知识讲授(一)老师过渡各位家长,教材中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原因?(二)学习新知两个角度:1、多媒体展示标题板书:(1)站在孩子角度看。
(2)从家长的角度看。
2、共同研习指导家长阅读书上相关内容。
教师小结: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今后,如果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遇到了难题,或者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您及时与我们沟通联系共同解决。
我想,老师和家长有着共同的心愿,共同的出发点,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相信有各位家长和我们老师的共同努力,每个孩子都会在岳张集镇中心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快乐的成长。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情景模拟,巩固一下今天所学习的内容。
(三)【设计理念】:更新理念,提升水平六、体验拓展(一)情景模拟如果你的孩子今天放学回家,告诉你在学校被别人打了。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将如何处理这件事。
(二)【家长谈论】(三)【老师总结】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善良真诚、乐于助人等与人相处时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同时要学会欣赏别人、善解人意,这样,孩子的心胸才会变得开阔,朋友也会越来越多。
孩子们在交往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困难,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支持孩子帮助其他的朋友克服困难,如朋友摔到了应急忙扶起来,同伴的玩具不见了应帮着去寻找等等。
要让孩子知道乐于助人的人就会有很多的朋友。
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合作,懂得宽容,学会自我管理。
如果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交往愿望,教给他们的交往技能,对孩子来说将是终身受益的。
(四)【设计理念】:学以致用,加深理解七、课后作业(一)【布置作业】各位家长,经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这个话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下面,给大家留一个作业:请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不当之处,写出你的改进计划。
作业完成后发到我的邮箱:****************(二)【设计理念】:体验践行,完善自我八、本课总结(一)老师总结家长朋友们,今天我们就《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这个话题和大家交流谈论了两个问题:一、孩子为什么不会与同伴交流?二、如何帮助孩子掌握同伴间交往的技巧?我给大家一些建议,请你们做参考:1、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
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阿姨好”、“叔叔好”、“伯伯好”等,告诉孩子只有懂得礼貌的人,别人才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也才肯把心爱的玩具给他玩。
对孩子在活动中礼貌语言用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强化孩子的礼貌行为,形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懂礼貌的孩子人见人爱,更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愿意与之交往。
2、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人与人是不同的,不同的生活经历决定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想法,需要站在同伴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同伴的心情和感受,而不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最好。
自己不愿干的事情一定不要强加给别人,多为他人着想,别人才会更乐于为你做事。
3、帮助孩子树立同学都是平等的意识。
使孩子认识到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但作为同伴,大家都是平等的,需要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互相理解。
只有平等待人的人,才是人们最喜欢的人。
4、培养孩子倾听同伴讲话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