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七章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基本概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根据。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指不依附于任何国家,不允许任何外来力量对本国的侵犯、控制、干涉和威胁,坚持主权的安全第一,尊重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一切事物的权利。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3、对外开放:是指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下,打破闭关锁国状态。
大胆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等一切进步的东西,不断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把坚持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积极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利用国内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同利用国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结合起来,加入世界发展的行列。
以促进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重点分析: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社会主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给以高度的评价,同时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对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问题上的理论贡献,主要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敌我矛盾要用镇压的方法,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说服的方法。
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从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提出背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
当时,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
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
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
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领人民踏上了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征程。
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第二,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三,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四,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3、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胡锦涛指出,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
必须把“促进
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
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
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第二,改革是动力。
要发展就必须改革。
所以,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
目的。
第三,稳定是前提。
中国目前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
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
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第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
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第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五,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邓小平把改革称之为“第二次革命”。
如何理解呢?
从本来的意义上说,所谓革命,就是用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取代旧的、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
革命是解决对抗性矛盾的手段,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急风暴雨式的暴力行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而改革是在不改革社会制度基本性的基础上的改良行动。
它不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经济关系,不是经过急风暴雨式的暴力行动,而是经过自上而下的有领导有步骤的行动予以实现,通常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1)邓小平把我国的改革称为革命,是就其起着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的。
革命打破并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同样起着打破和消除生产力发展桎梏的作用,所以改革也是革命。
邓小平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
(2)把改革称为革命,还可以从它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理解。
改革虽然不是对社会基本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不可能也不需要采取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激烈方式。
但它也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地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新的探索和制度的创新。
从广度上来讲,改革要解放生产力,就必须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所有障碍,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所以是全面的改革。
从深度来看,改革是重新调整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过程,它必然会涉及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必然给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化。
(3)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本来是两次性质不同的革命。
为什么不说是第三次革命?
邓小平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把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个意义上,将它们合在一起,看作是第一次革命。
他说:“过去我们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国后完成了土地革命,又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主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那是一个伟大的革命。
那个革命搞了三十几年。
”
第一次革命是对旧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深刻变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
改革开放——第二次革命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原来的经济体制和与之相联系的政治、文化体制等方面进行又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第一次革命为社会主义的改革提供了基础;第二次革命是使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它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意义和作用与第一次革命一样重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可能是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