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身体状况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身体状况评估
通过身体评估,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可对大多数疾病作出临床诊断。
身体状况评估的内容
◆身体状况评估的准备与基本方法
◆一般状态评估
◆皮肤黏膜及浅表淋巴结评估
◆头面部及颈部评估
◆胸部评估
◆腹部评估
◆脊柱、四肢评估
◆神经反射评估
第一节身体状况评估的准备与基本方法
一、评估前准备
二、评估基本方法
评估前准备
•器材准备
•环境准备:应具有私密性
•知识准备
•态度准备
评估注意事项
•最好以自然光线作为照明,以免因人工光线而影响皮肤、粘膜和巩膜颜色的观察。
•病床或体检床应置于适当的位置,以便评估者可进入患者的两侧,理想的安排是置于检查室的中央。
•评估开始前,评估者应剪短指甲并洗手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如患者为卧位,评估者应站于患者右侧,一般以右手进行检查。
•依次暴露各被检查部位,避免反复翻动患者,尽量做到在一个体位时尽可能作更多的检查。
•可于评估检查时适当和病人谈话,关心其病情,回答一些问题。
•对于某些急、慢性传染病患者(肝炎、肺TB、AIDS),可穿隔离衣、戴口罩和手套,并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评估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视诊
•视诊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夜间在普通灯光下常不易辨别黄疸和发绀,苍白和皮疹也不易看清楚。青霉素皮试
•可观察患者一般状态和许多全身性的体征;局部视诊可了解患者机体各部分的改变如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身体各部外形的异常等。
•有时仅靠视诊即可发现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征象,如甲亢。
•观察患者外表是否清洁干净、头发是否梳理和指甲是否修剪等,可对判断患者自尊和精神状态提供有用的信息。
触诊
☐触诊可进一步补充视诊未能明确的体征,如体温、湿度、震颤、波动、摩擦感,以及包块的位置、大小、轮廓、表面性质、硬度、压痛及移动度等。
☐身体各部均可采用触诊检查,按评估部位和目的不同,可嘱患者采取适当体位予以配合。
浅部触诊法
•应系统有序地对整个腹部进行检查。
•以右手的平展部分或指腹进行触诊,而不用指尖进行;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每个区域后,评估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于整
个腹壁上移动。
•一般于呼气时腹肌松弛变软,否则提示腹肌强直。
深部触诊法
•深触诊时,嘱患者平卧、张口平静呼吸、屈膝以松弛腹肌,与患者谈话常有助于腹肌的松弛。
•评估者的手应温暖,否则冰凉的手可刺激腹壁引起自发性肌痉挛。
•下腹部检查时,最好嘱患者排尿,以免充盈的膀胱影响深部触诊或误认为腹腔包块。
叩诊
•叩诊体位卧位、坐位
•叩诊方法直接叩诊法、间接叩诊法
•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实音
注意事项
•一个叩诊部位,每次只需连续叩击2~3下,如未能获得明确印象,可再连续叩击2~3下。不间断的连续叩击,反而不利于叩诊音的分辨。
•叩诊应自上至下,从一侧至另一侧,并两侧比较。
听诊
•直接听诊法
•间接听诊法
注意事项
•应用钟型体件时,置于皮肤上不应太紧,否则皮肤将发挥鼓型体件膜相似的功能,而将低音调的声音滤掉;相反,应用鼓型体件时,则应紧密地置于皮肤上。
•极度消瘦的患者应用钟型体件更为恰当,因其突出的肋骨置放鼓型体件甚难与皮肤密接。
•不能隔衣听诊,避免体件与皮肤磨擦而产生附加音;但也要避免因寒冷刺激肌束颤动而出现的附加音。
嗅诊
•嗅诊方法
•常见气味及意义
汗液、痰液、脓液、胃内容物、呕吐物、粪便、尿液、呼气。
注意事项
•异常气味大多来自皮肤、粘膜和呼吸道的分泌物,胃肠道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尿液、脓液和血液等。
•嗅诊时用手将患者散发的气味扇向自己的鼻部,然后仔细判断气味的特点和性质。第二节一般状态评估
•生命体征T、P、R、Bp
•意识状态
•面容与表情
•发育与体型
•营养状态
•体位
•步态
体温(T)
☐口测法:使用该法时应嘱患者勿用口腔呼吸,以免影响测量结果。该法结果较为准确,但不能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
☐肛测法:一般较口测法读数高0.3~0.5℃,测值稳定,多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
☐腋测法:使用该法时,注意腋窝处应无保暖及降温物品,并应将腋窝汗液擦干,以免影响测定结果。该法简便、安全,且不易发生交叉感染,为最常用的体温测
定方法。
•参考范围:
口测法36.3~37.2℃
肛测法36.5~37.7℃
腋测法36~37℃
•临床意义:
体温测定的结果,应按时记录于体温记录单上,描绘出的体温曲线称为热型。
①发热:见于感染、创伤、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及各种体腔内出血等
②体温过低:见于休克、严重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过久暴露于低温环境下
脉搏(P)
•脉率:除注意脉率快慢外,还应观察脉率和心率是否一致。
•脉律
•动脉壁状态:常规将三指指腹扪脉后,食指(示指)用力按压使无名指(环指)触不到脉搏。
•强弱
•波形
常见异常脉搏波形
•水冲脉: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握紧患者手腕掌面,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可明显感知,提示脉压增大。
•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又称吸停脉。吸气时由于右心舒张受限,回心血量减少继而影响右心排血量,致使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减少,因而左室
排血也减少,形成脉搏减弱,甚至不能扪及。
•交替脉:指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是早期左心功能不全的重要体征之一。
呼吸(R)
•呼吸运动
•呼吸频率与深度
•呼吸节律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的类型:
①腹式呼吸:正常男性和儿童的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的动度较大。
②胸式呼吸:女性的呼吸以肋间肌的运动为主。
实际上该两种呼吸运动均不同程度同时存在。
常见的呼吸节律改变
•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继而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周而复始。
•间停呼吸:伴长周期呼吸暂停的不规则呼吸。
•发生机制: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使调节呼吸的反馈系统失常。只有缺氧严重,CO2潴留至一定程度时,才能刺激呼吸中枢,促使呼吸恢复和加强;当积
聚的CO2呼出后,呼吸中枢又失去有效的兴奋性,使呼吸又再次减弱而进而暂停。
•叹气样呼吸:在正常呼吸节律中出现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叹息声,多为功能性改变。
血压(Bp)
•血压标准
•血压变化的临床意义
血压变化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的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40mmHg和(或)舒张压达到或超过90mmHg为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标准则称为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者。多见于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极度衰弱等。
•低血压也可有体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