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经营战略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化经营战略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14家代表性商业银行2002年至2011年的相关年度数据,研究了多元化经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体现银行综合风险水平的破产风险和经风险调整绩效的角度看,多元化经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主要原因是非利息收入的信贷化现象使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并不利于实现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分散效应。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银行风险风险分散效应

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在近两年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其背后是银行业在经济增长疲软、利差收窄背景下的借机转型,但由于监管层的审慎风险控制,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只能在创新与监管的博弈中迂回前行。因此,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出发,探讨经营多元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有助于各商业银行不断优化银行收入结构和评估其业务风险,同时也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近年来,国外有大量文献对银行收入多元化问题进行研究。Demsetz和Strahan(1997)运用市场为基础的多元化衡量指标考察了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收入多

元化与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更具多元化的大型银行控股公司并不能减少风险。Acharya和Saunders(2001,2006)从银行贷款组合的角度分析收入多元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化不能降低银行风险。Berger等(2010)以中国银行业1996年至2006年88家银行为样本研究了业务多元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发现多元化程度越高,银行收益越小,成本越大。Vallascas等(2011)对意大利银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收入多元化与银行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危机前多元化程度更高的银行在危机中收益下降最大,而那些集中从事以贷款为基础的业务和靠存款资金获利的银行在危机中表现更好。

(二)国内文献国内关于商业银行收入多元化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大部分文献以中间业务为立足点对银行收入多元化进行研究。郭红珍和张卉(2003)认为我国近年来的高利差和中间业务存在比较严重的代理问题是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充分重视中间业务的主要原因之一。江西省城市金融学会课题组(2008)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增收渠道进行了研究,认为拓宽中间业务增收渠道,保持中间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实现经营转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魏鹏(2008)指出随着充分竞争的深入,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将会从持续增长向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趋势发展,因此关注风险防范比期待中间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更重要。杨锦

(2009)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偏大以及全面混业经营受到银行产权制度、内拒制度和金融监管的限制是限制我国商业银行充分发展中间业务的内在动力。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本文选择14家主要的中国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包括5家大型商业银行和9家中小型商业银行。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以及浦发银行。本文所选取的14家样本银行2011年总资产为71.2万亿元,占当年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的80.54%,在2011年全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总额中占比87.44%。因此,本文选取我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进行研究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可行性。随着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内外竞争压力的加大以及2001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出台与实施,我国商业银行开始走上了业务多样化道路,开始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银行收入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基于此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选用2002年至2011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各家商业银行的年报以及《中国金融年鉴》(2003―2011年)。

(二)变量选取本文的研究涉及三种变量:(1)银行风险。本文对银行风险的度量主要考虑银行多元化经营引起

的银行收入波动性风险以及对银行破产风险和盈利能力的

影响。参照Stiroh (2004)、Gamra和Phihon (2011)、张羽和李黎(2010)、周开国和李琳(2011)等的研究,本文选取收入波动性、破产风险和经风险调整的绩效(夏普比率)作为银行风险的度量指标。其中收入波动性和破产风险将作为银行风险的主要度量指标,其他指标则作为备选指标,以便对参数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2)多元化经营。本文对多元化经营的衡量不仅考虑利息净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之

间的多元化,还考虑非利息收入各组成部分之间形成的多元化经营。其中,利息净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多元化程度用Stiroh和Rumble(2003)、张雪兰(2011)等根据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计算的DIV指数表示,DIV值越大,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非利息收入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多元化经营程度用各组成部分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

来表示。(3)控制变量。本文所选取的样本银行在资产规模、业务结构和资本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特征差异可能会对实证结果产生影响。为了有效地分析多元化经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因此本文参照Stiroh(2002)、Stiroh和Rumble (2003)、周开国和李琳(2011)等的研究将银行规模、贷款规模和财务杠杆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的度量指标如表(1)所示。

其中,RISK表示银行风险变量;DIVR为多元化经营指

标;SHFE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SHIN 为投资收益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SHEX为汇兑损益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SHOT是其他非利息收入占非利息收入的比重;SIZE表示银行规模变量;LOAN为贷款规模;EQUITY 表示财务杠杆。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本文模型估计所涉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波动性存在差异,营业收入对数增长率的方差最大为0.059719,最小为0.006696。多元化经营指标DIVR的均值为0.210039,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程度较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的平均值为0.721587,投资收益占比均值仅为

0.08154,这表明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占据主要地位,而投资收益的占比非常小。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贷款规模和财务杠杆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二)波动性分解运用模型(1)通过对银行收入波动性的分解,确定利息净收入、非利息收入以及两者的协方差对银行收入波动性的贡献度。分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变动趋势可以知道非利息收入在2002年至2011年期间的增长趋势并不是连贯的,2006 年之前的变动幅度大体一致,而在2006 年之后呈现另外一种变动幅度。因此,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将样本区间分为2002年至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