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的影响与我国的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宇文皓月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动摇,总得看为上升趋势。

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

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而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发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

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呵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

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

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来源根基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含: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

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更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发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

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出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碳排放的危害和碳减排的对策

碳排放的危害和碳减排的对策

碳排放的危害和碳减排的对策摘要: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变成了限制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关注焦点。

我国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发展,重视企业绿色发展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减排途径,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企业应深入分析碳排放及其危害,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碳减排策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关键词:碳排放;危害;碳减排;对策引言在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群体涌现,对区域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能源的大量消耗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会阻碍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成为当前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我国大力推进企业的绿色发展,对企业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

企业应对自身碳排放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未来发展规划制定碳减排战略,最大限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等其他气体的排放量,为低碳经济创造有利条件。

1碳排放的定义和碳排放的危害1.1碳排放的定义碳排放是指燃烧化石能源燃料活动、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烧产生的气体,还包括使用外包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自然界中的碳主要储存在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中。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碳元素处于动态循环中。

岩石圈中的碳元素的含量很大,而且非常缓慢。

而大气、水圈和生物圈中的碳交换是快速而活跃的。

碳循环的主要过程是大气和水圈中的二氧化碳被生物圈中的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把碳元素固定并转化为有机物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的物质,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消费者的角色,将植物固定的碳转化为它们自己的成分。

动植物通过呼吸等一系列活动,使碳化合物再次转化为二氧化碳,返回大气和水圈。

全球温室效应概况

全球温室效应概况

全球温室效应综述摘要:全球温室效应已经越来越严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我们要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首先,我们要知道温室效应到底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接着,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温室气体和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然后,明白温室效应如果愈演愈烈会造成什么后果;最后,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延续。

关键词:温室效应、定义、成因、主要原因、温室气体、影响、措施1 前言近百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和全球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摄氏度,与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相近,并且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暖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以及80年代以后。

1950年以来,无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冬季气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变暖趋势。

特别是2006年,我国平均气温达到9.92摄氏度,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

1由地球温室效应引起的地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已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的危机感正笼罩着全世界。

不少国家的首脑一致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必须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2 温室效应的简介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加。

23 温室效应的成因来自太阳各种波长的辐射,一部分在到达地面之前被大气反射回外空间或者被大气吸收之后再辐射而返回外空间;一部分直接到达地面或者通过大气而散射到地面。

到达地面的辐射有少量短波长的紫外光、大量可见光和长波红外光。

这些辐射在被地面吸收之后,最终都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又返回外空间,从而维持地球的热平衡。

大气中许多组分对不同波长的辐射都有其特征吸收光谱,其中能够吸收长波长的主要有CO2 和水蒸气分子。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09工商管理类(3)D0*******梁楠楠摘要:是什么原因让气温越来越高,是什么原因让岛国面临失去土地的危机,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提倡低碳生活。

这一切现象的答案就是温室效应。

关键词:温室效应原因措施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0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什么是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二、引起温室效应的因素1.人为因素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类活动,其中人类活动对近年来气候变化作用明显。

一般认为,一半的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建立在燃烧矿物燃料的基础上,不断涌现的各种新产品几乎都是以电力或石油等能源为动力源。

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和植物性燃料(如木材、木炭等)的开采和燃烧在繁荣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又把地质时代积累于地下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进大气,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间接导致全球森林面积减少,降低了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同时被用作燃料的木材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解决措施秸秆

温室效应解决措施秸秆

温室效应解决措施秸秆
温室效应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导致地球温度升高,气候变化加剧,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利用秸秆资源。

秸秆是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残余物,通常被认为是废弃物,但实际上它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首先,秸秆可以用来发电。

通过将秸秆燃烧,可以产生大量的热能,用于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秸秆还可以用来制造生物质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减少碳排放。

秸秆还可以用于农田的有机肥料。

将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对化肥的需求,从而减少化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

此外,秸秆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秸秆还可以用于制造纸浆和纸张。

传统的纸浆和纸张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木材,对森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而利用秸秆生产纸浆和纸张可以减少对木材的需求,保护森林资源,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当然,要实现对秸秆的有效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农民将秸秆进行集中处理和利用。

其次,可以加大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
度,降低其处理成本,并提高利用效率。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秸秆资源利用的认识和技能。

利用秸秆资源是解决温室效应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将秸秆用于发电、制造生物质燃料、农田肥料和纸浆纸张等方面,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秸秆资源的利用,共同应对温室效应带来的挑战,保护地球家园。

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气候变化应对方案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和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的日益严重,必须采取行动来应对这个问题。

以下是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减缓气候变化,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政府应该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鼓励人们使用清洁能源,限制高污染的工业排放,提高车辆尾气排放的标准等。

2.推广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支持,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并制定政策以鼓励人们使用可再生能源。

此外,个人和企业也应该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提高能源效率:能源的高效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

政府可以推动能源效率的研究和开发,鼓励人们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制定法律法规以限制能源浪费行为。

企业和个人在选择使用设备和技术时应关注其能源效率,并采取合理的能源管理措施。

4.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对于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政府应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森林保护政策,限制乱砍滥伐和森林火灾,鼓励森林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此外,可以采取措施进行森林恢复和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提高碳汇的能力。

5.采取适应措施:气候变化已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政府可以加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改善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作物抗旱和抗洪能力等。

此外,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及时预警和应对,也是关键的适应措施之一6.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也应发挥作用,提供支持和协调,加强全球气候治理。

以上是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

每个人和每个国家都应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地球家园,为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八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八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大气的温室效应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温室效应原理如下所示:2.碳循环过程读全球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状态下,碳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提示:①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②自然状态下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2)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全球变暖通过什么途径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影响?提示:全球变暖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2)请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示:①海平面上升→岛屿和沿海低地被淹→造成环境难民问题。

②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高温热浪和旱涝灾害加剧→造成疾病和死亡人数增加。

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判断正误)(1)最严重的影响——丧失生存空间。

(√)(2)减轻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

(√)(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解读减缓措施①方式: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②目的:通过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危险水平适应措施①目标:趋利避害;②方式: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③举例:农业生产中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等国际合作①原则:“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协商解决各国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②方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③领域: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命题视角(一) 碳循环与全球变暖实践性学习碳排放交易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11月12日消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有序。

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摘要: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毁灭森林,使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在百年内增加了25%。

如果按目前CO2浓度的增加速度,到2100年大气中CO2含量将增加一倍。

据联合国发布的评估报告,那时全球平均气温会比现在上升1.0~3.5℃,这将引起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15~95厘米,从而淹没大片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还可能引起其他一系列严重问题。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全球变暖将是我们今后很大的威胁,如何应对全球变暖这将是人类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全球变暖原因危害应对措施一.全球变暖的原因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候日趋变暖。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

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

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

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全球变暖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全球变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之一,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承担着巨大的应对责任。

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在下面,我们将介绍10条关于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

1. 制定和实施国家减排目标: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减排目标,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中。

这些目标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科技等。

2. 推动转型升级:我国正在推动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清洁、低碳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技术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 加强能源管理:我国积极推动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4. 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电等。

通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5. 提高能源效率:我国将能源效率提高作为重要目标。

通过加强能源监测和管理,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6. 实施碳交易市场:我国正在推动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通过碳排放权交易,鼓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碳排放效率。

7. 加强科技研发:我国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低碳科技研发。

通过研究和应用低碳技术,提高工业、农业和交通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

8. 推广可持续农业发展:我国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种植和养殖技术,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

这包括节水灌溉、有机农业和养殖方式的推广,减少农业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

9. 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我国大力推进城市绿化,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通过增加绿化覆盖率、减少机动车污染等方式,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

10. 加强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暖。

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合作减排项目,共同推动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

以上是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一些措施。

我国针对温室效应的措施

我国针对温室效应的措施

我国针对温室效应的措施咱国家对温室效应那可是相当重视啊!你想想,这温室效应要是不管,那咱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呀!先来说说能源方面吧。

咱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就好比那太阳能,那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贝呀!你看那屋顶上、田野里,一片片的太阳能板,就像一个个小卫士,在努力地为我们生产着清洁的电能呢!还有那风能,那大风车一转起来,呼呼的,多带劲呀!这可减少了多少碳排放呀!再看看交通领域,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啦!以前满大街跑的都是烧油的车,排放出好多废气。

现在呢,电动汽车静悄悄地在路上跑着,既环保又安静。

这就像是给城市的血管里注入了一股清新的血液,让城市也能畅快地呼吸啦!还有那植树造林,这可是对抗温室效应的一把好手啊!树木就像一个个大自然的空调,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你想想,一片大森林,那得吸收多少温室气体呀!而且植树造林还能让咱的环境变得更美,空气更清新,多好呀!这就好比给地球穿上了一件绿色的外套,既漂亮又实用。

在农业方面,咱国家也有不少举措呢!推广那些低碳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这不仅对环境好,种出来的庄稼还更健康呢!就像咱自己家里做饭,用新鲜的食材,做出来的饭菜才香呀!而且呀,国家还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监管,让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就像是给调皮的孩子立规矩,让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咱老百姓自己也得行动起来呀!平时节约用水用电,少开一天车,多坐几次公交地铁,这都是在为对抗温室效应做贡献呢!别小看这些小小的举动,积少成多呀!就像一颗颗小水滴,汇聚起来就能成为大海。

咱国家针对温室效应的这些措施,那可真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呀!这就像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大战役,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对抗这个可怕的敌人。

咱可不能让地球被温室效应给毁了呀,那是咱共同的家园!咱得好好保护它,让它一直美丽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这美好的地球家园。

难道不是吗?咱都得行动起来呀!。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_完整版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_完整版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_完整版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一)概论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但是有乐观派科学家声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不及火山等地质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他们认为,最近地球处于活跃状态,诸如喀拉喀托火山和圣海伦斯火山接连大爆发就是例证。

地球正在把它腹内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所以温室效应并不全是人类的过错。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无法解释工业革命之后二氧化碳含量的直线上升,难道全是火山喷出的吗,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

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

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影响与我国的应对措施

温室效应的影响与我国的应对措施

温室效应的影响与我国的应对措施夏秀芳(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摘 要]当前温室效应和由此而产生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共同关注的主题。

本文简要阐述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了百年尺度气候变暖对人类的不利影响和我国现阶段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气候;影响;变暖;原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向题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其中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化越来越多的受到各国政府、学者们的关注,对于这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温室效应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就有关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做以简要的阐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正确的认识温室效应并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一点自己的贡献。

1.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1.1温室气体。

大气中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痕量气体主要有水汽(H2O)、二氧化碳(CO2)、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一氧化碳(CO)等,[1]它们产生的温室效应维持着地球适宜的气候。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包括大气中原有的成分(H2O、CO2、CH4、N2O、CO等)和大气中原来没有的氯氟碳化物(CFCS)、氢代氯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等。

1.2温室效应。

农民为了使农作物如蔬菜、花卉等能够在寒冷气候中正常生长,用玻璃(或塑料薄膜)搭建温室。

利用玻璃可以让90%以上的太阳辐射(短波)通过和阻挡90%以上的地面辐射(长波)通过的原理,保持室内适应的温度,维持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大气中的气体如H2O、CO2、O3、CH4、N2O、CO等,能够起到类似玻璃的作用,即大气中的这些微量气体能够让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从而使地球表面升温;与此同时这些气体会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地面长波辐射,从而保持近地面的温度。

因CO2等气体具有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的作用,所以人们把大气中微量气体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并把具有温室效应的微量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反对温室效应的辩论题目

反对温室效应的辩论题目

反对温室效应的辩论题目摘要:一、引言1.温室效应的概念与现象2.温室效应的影响与争议二、温室效应的正面影响1.地球气候稳定2.生物圈平衡3.人类生存与发展三、温室效应的负面影响1.全球气候变暖2.极端气候事件增多3.生态环境恶化4.社会经济损失四、辩论焦点与观点梳理1.人类活动与温室气体排放2.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替代3.国际合作与减排责任4.科学技术创新与应对策略五、我国在温室效应问题上的立场与举措1.政策导向与目标设定2.碳排放权交易制度3.绿色发展战略4.国际合作与南南合作六、结论1.温室效应利弊共存2.共同应对全球气候挑战3.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正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严重,温室效应这一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话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温室效应究竟是人类发展的助力还是阻碍?本文将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的辩论焦点与我国立场,探讨如何理性看待温室效应及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要了解温室效应的基本概念。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能够吸收和反射地球表面散发的红外辐射,使地球大气层中的热量得以保留,从而起到调节地球气候的作用。

这一现象对地球的气候稳定和生物圈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然而,过度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后果却是不可忽视的。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关于温室效应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正视并寻求解决方案。

当前,关于温室效应的辩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与温室气体排放、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替代、国际合作与减排责任等方面。

人类活动是否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清洁能源能否完全替代传统能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上如何分担?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已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浅谈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及CO2的回收利用

浅谈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及CO2的回收利用

浅谈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及CO2的回收利用一、温室效应的产生1、温室效应的概述大气层中的某些微量组分,能使太阳的短波辐射透过,加热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所放出的热辐射,却被这些组分吸收,使大气增温,这种现象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而这些能使地球大气增温的微量组分,称为温室气体。

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有CO2、CH4、N2O、CFC(氟氯烷烃)等。

80年代研究结果表明,人为造成的各种温室气体对全球的温室效应所起作用的比例不同,其中CO2的作用占55%,CFC占24%,CH4占15%,N2O占6%,因此CO2的增加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某些研究表明,如果大气中CO2浓度增加1倍,全球温度将上升5℃,足以见得CO2在温室效应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那么你可能不禁要问,大气中浓度不断增大的CO2是从何而来的呢?2、温室气体的来源目前,化石燃料的燃烧对CO2的排放已成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2003年全球由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CO2高达250多亿吨,约占全球年CO2排放总量的95%,其余的5%主要来自工业副产以及一些天然的CO2资源。

对我国来说,CO2的排放情况更是不容乐观的。

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和CO2的排放总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强度是0.617kg碳/kg标准煤,居世界首位;GDP的单位能耗和单位CO2排放量也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万美元GDP的CO2排放量是美国的5.3倍、日本的12.8倍。

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CO2排放量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排放量大之外,20世纪以来,人为的破坏使得自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降低,这也是温室气体浓度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比如,大量砍伐林木,草原过度放牧,就减少了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森林和牧草植被数量;海洋上船舶的航行,污染了海面,尤其是将油铺于海面,亦使海水不能正常地吸收二氧化碳等等。

二、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地球的大气本来就存在着温室效应,它使地球保持了一个适于人类生存的正常温度环境。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温室效应的发生:温室效应主若是因为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自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年夜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年夜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年夜气中增多的功效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功效是地球概况变热起来。

是以,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当今科学界、各国政府及公众广泛关注全球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对全球变化的研究是以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变暖最早引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

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

目前对全球变暖的理论解释是所谓的“温室效应”假说。

“温室效应”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瑞典化学家斯万特·阿勒尼斯提出来的。

2.1 温室效应所谓“温室效应”,就是热量进得来,但是出不去。

地球的热能来自于太阳,不过真正到达地球的太阳能有30﹪经由大气、云和地球表面反射回太空中,其余的都被地球表面吸收,然后再以红外线的形式将热放射出去;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臭氧都有吸收红外线的性质,所以热能被保留在大气中再反射回地表使地球温暖,科学家称这种作用为“大气圈效应”或是“温室效应”。

但是,一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原本要辐射到太空中的红外线却被二氧化碳吸收转为热能,使得地球的气温越来越高。

2.2 温室气体大气如同一过滤器可控制地球、太阳及太空间能量交换。

大气中某些气体可让短波辐射以可见光形式照射地表,并且吸收自地表反射的长波辐射,这些可以保留能量的气体,即所谓温室效应气体,包括: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目前人类要减少排放的重点。

为什么?因为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基本认定:地球的温度在升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增加,这二者直接相关。

2.3 造成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逐年增加的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逐年增加的现象,一直到公元1938年才由英国一位气象学家最先发现。

其实,从公元1800年开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便开始缓慢的增加,原因是工业革命后人口增加,为解决粮食不足便大量砍伐森林来增加耕地;而二十世纪后二氧化碳急速增加,则是因为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结果。

温室气体的危害及防治

温室气体的危害及防治

温室气体的危害及防治众所周知,世界范围内温室效应日趋严重,那么,到底什么是温室气体,什么是温室效应呢?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

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

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

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不足1%。

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六氟化硫、一氧化二氮、氧化亚氮、氯氟碳化合物、全氟化碳及臭氧。

二氧化碳被认为是效果最显著的温室气体,并且近几十年来人类的工业化活动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导致了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过量聚集,加剧了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温室气体不仅可能导致全球变暖,还可能给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体带来影响联合国下属的一个科学组织——气候变化政府间研讨会2001年7月12日指出,全球变暖问题远比人们想象的严重。

根据计算机模拟全球气候演变所得出的数据,全球平均气温到本世纪末将比现在上升5.8℃。

这一上升幅度几乎是目前所估计的两倍。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渴不容缓,任务艰巨。

温室气体增加到底有哪些危害?1.地球表面变暖,在远离赤道的地方变化最显著,南极冰山熔化,海平面将有明显升高和,过去50年至少有7个大冰架消失;我国长江、黄河上游的高海拔地区的冰川正在加速熔化。

2.某些地区由于蒸发迅速和风型改变会变得更加干燥,如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的持续干旱,造成水资源紧张和农作物歉收;而全球降雨量增加,在另一些地方会造成更多的洪涝灾害,长江流域的连续两年特大洪水,造成生命和财产严重损失,温室效应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3.沿海岸的亚热带出现更潮湿的季风,受热带风暴损害增加,近几年的热带风暴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强度上都有增加趋势,2001年有多则中国大陆和台湾受热带风暴袭击人员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报道,热带风暴“百合”在台湾滞留时间创下新记录,死亡88人,交通、电力和通讯陷入瘫痪,财产损失达300多亿新台币。

关于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防灾对策建议

关于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防灾对策建议

关于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防灾对策建议关键词气候,防灾,对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未来100年全球气候还将持续变暖,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巨大影响。

我国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尤其是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

本报告主要评估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影响,研究并提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防灾对策。

1 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升高、大范围冰雪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等都表明气候系统正在变暖。

近百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约17cm。

近50年来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所上升;热浪变得更为频繁;台风和飓风的强度也呈现增大趋势。

在热带和亚热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观测到了强度更强、持续更长的干旱。

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

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这些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主要源于化石燃料使用、农业和土地利用变化。

温室气体增加使温室效应加剧,所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增暖。

在对大量研究成果综合评估的基础上,IPCC认为,人类活动“很可能”(90%以上的可能性)是造成过去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依据几种可能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气候模式模拟结果预计,到2100年,全球地表平均增温1.1℃-6.4℃,海平面相应上升18-59cm。

同时,高温、热浪、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很可能会增加,台风和飓风的强度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2 我国气候呈明显变暖趋势与全球趋势一致,我国近百年地表气温增暖0.5℃-0.8℃,比全球同期平均增温略高;近50年降水量则表现出微弱增加趋势。

引起我国近50年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全球一致,但我国的气候变化也有自身的区域特征:(1)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增温比全球和北半球明显;(2)7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冬春积雪有增加趋势,与欧亚其他地区情况不同;(3)80年代以来我国东部降水呈现“南涝北旱”,这可能与自然因素引起的年代际变化有关;(4)8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西部降水有明显增加趋势,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了,全球气候每年都在以递增的方式,呈现变暖的情况。

气候变暖会给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带来一些很不好的影响,那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引起这些情况的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1、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2、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1、生态。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变了当前的世界气候格局;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和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带来更为严重的自然恶果。

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过夏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相应变暖,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延后。

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

2、农作物。

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有利有弊。

其一,全球气温变化直接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使某些地区出现旱灾或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且温度过高也不利于种子生长。

其二,降水量增加尤其在干旱地区会积极促进农作物生长。

全球气候变暖伴随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产量。

3、暴风雨和水灾。

专家用气候模型预测出,全球气温上升会对降水造成影响。

但越来越频繁的超大风暴确实谁都不愿见到的:在短短30年里,四级到五级强烈飓风的发生频率几乎增加了一倍。

全球气候变暖怎么预防目前一般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过高,造成温室效应,导致温度升高。

温室效应简述及其应对策略

温室效应简述及其应对策略

课程:环境化学论文题目:温室效应简述及其应对策略班级:应用化学1001班学号:2010310200103姓名:张自强温室效应简述及其应对策略张自强(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摘要: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如何对温室气体进行合理回收与利用已成为关键环节。

关键词: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回收利用吸收吸附分离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Analysis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coping strategiesZhang Ziqiang(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430070,China) Abstract: The impact of the greenhouse effect on human life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even to the point of having to governance. Now, a reasonable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has become a key link.Key Words:greenhouse effect, greenhouse gas, recovery, utilization, absorption, adsorption , separation, global warming,rising sea levels0. 引言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又名“花房效应”,是对大气保温作用的一种通俗的命名。

太阳光的短波辐射可以经过大气到达地面,而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却被低层大气吸收引起低层大气的温度升高,因其作用效果与农耕所用温室相似,故得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消耗日益加剧,同时也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如二氧化碳一样能够吸收热量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的累积引起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近年来,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危机之一,引起了全球各国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室效应的影响与我国的应对措施夏秀芳(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摘 要]当前温室效应和由此而产生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共同关注的主题。

本文简要阐述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了百年尺度气候变暖对人类的不利影响和我国现阶段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气候;影响;变暖;原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向题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其中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化越来越多的受到各国政府、学者们的关注,对于这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的温室效应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就有关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做以简要的阐述,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正确的认识温室效应并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一点自己的贡献。

1.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1.1温室气体。

大气中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痕量气体主要有水汽(H2O)、二氧化碳(CO2)、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亚氮(N2O)、一氧化碳(CO)等,[1]它们产生的温室效应维持着地球适宜的气候。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包括大气中原有的成分(H2O、CO2、CH4、N2O、CO等)和大气中原来没有的氯氟碳化物(CFCS)、氢代氯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等。

1.2温室效应。

农民为了使农作物如蔬菜、花卉等能够在寒冷气候中正常生长,用玻璃(或塑料薄膜)搭建温室。

利用玻璃可以让90%以上的太阳辐射(短波)通过和阻挡90%以上的地面辐射(长波)通过的原理,保持室内适应的温度,维持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大气中的气体如H2O、CO2、O3、CH4、N2O、CO等,能够起到类似玻璃的作用,即大气中的这些微量气体能够让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从而使地球表面升温;与此同时这些气体会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地面长波辐射,从而保持近地面的温度。

因CO2等气体具有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的作用,所以人们把大气中微量气体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并把具有温室效应的微量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研究表明:随着地球演化的进程,大气中的微量气体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由-23℃上升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已适应的15℃,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38℃左右。

[2]2.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类。

2.1自然原因。

主要包括海洋、陆地、火山活动、太阳活动、自然变率等,不少科学家还把气候变暖归结为大气候条件。

地球逐渐变暖是地球大气自身调节的结果。

[2]自地球形成以后,不同地质时期气候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一定幅度的气温波动是正常的,目前地球正处于“增温期”。

如中国海南岛小东海礁区的滨珊瑚岩心长3m,反映近百年(1890~1990年)的温度变化,即20世纪50年代前升温,50~80年代降温,80年代后升温。

太阳本身提供的能量变化或者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丹麦国家太空中心认为,由于帮助形成云层的部分宇宙射线被太阳的较强磁场阻挡,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升高。

[3]从十年至百年的长时间尺度分析,影响气候长期波动的主要因子是太阳辐射。

俄罗斯天文学家Habibullo Abdussamatov还认为长期上升的太阳辐射是造成地球变暖的原因。

[3]再就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全球气候异常。

中高纬地区冬季气温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具有一致性,即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当年冬季气温低、翌年也低。

2.2人为原因。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排放有害气体。

“温室效应”是目前大气增温的根源。

人类进步、经济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大量焦烧矿物能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如CH4、氮氧化合物、氯氟烃化合物等)有害气体逐年增加。

如大气中CO2的浓度从上世纪中叶到现在递增了10%左右;氟烃气体在排放的温室气体中已占到20%以上。

CH4含量已达六亿多吨,比300年前高出一倍多。

[4]这些气体具有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形成“温室效应”,造成低层大气增温。

第二,改变地表状况。

人类盲目开荒,过度放牧、滥砍森林,造成了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

当前全世界森林正在以600万-80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3]森林急剧减少不仅使大片土地开始荒漠化,而且削弱了光合作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CO2的有增无减,从而间接的起到了增温的作用。

第三,释放大量的废热。

自然状态下,大气中热量收支基本是平衡的,其均温保持稳定,而人类活动却破坏了这一平衡。

化石燃料所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和大量人为热排放到大气中,日积月累,气温就会因此而升高。

根据熵增的原理,人类的一切工业生产活动都是不可逆的过程,其中产生的废热也是难以再回收利用的,并且这一部分热量就是造成系统熵增的那部分废热。

3.温室效应的影响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将给地球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保障范围。

在实现起点公平的基础之上,收入差距才可能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公正才可能实现。

(三)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但市场经济本身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公平公正。

由强势资本和行业垄断所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正,仅靠收入再分配来调节难以奏效,需要大力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健全利润上缴财政制度以及资源占用税制度,打破垄断,公平竞争。

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要减免税费,建立起劳资双方平等协商制度,形成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促进员工工资合理适度增长。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需要通过法律来保驾护航。

健全的法律制度,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经济公正。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成份不断出现,经济实体呈现多元化,这必然导致经济利益的多元化。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分散竞争格局下,必然需要法律界定各自产权,明确各自的动规范,引导经济主体以合法的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

对于那些违反法律法规的竞争行为,法律应给与严厉打击,以净化市场空气,实现经济的公平公正。

此外,政府部门也应该在法律框架内对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监管管理,维护好经济秩序,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市场主体,不存在任何偏私。

参考文献:[1]张小平.转型期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P48.[2]袁春晖.和谐与分配[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P124.[3]吴忠民.走向公正的中国社会[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P79.[4]丛晓峰等.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若干问题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P314.[5]高霖宇.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效应研究[M].经济科协出版社,2009,P196-197.A detailed analysis of china’s Economic justice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Chinese economic have being developed by leaps and bounds. Meanwhile, the problem of justice in the economic field have surfaced. there are many reasons that result in the problems of economic justice. For example, historical reasons,practical reasons and so on. Economic justice issues have connection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s well as the all-round prosperous society. We should take necessary measures to promote economic justice as soon as possible.Keywords: economic justice; income and distribution; measures作者简介:田晓慧(1985-),女,山西高平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收稿日期:2011-01-123.1海水受热膨胀,冰盖融解,海平面上升。

如果地球表面温度按现在的速度持续升高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面积融化,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沙滩的海水冲蚀速率将加快、地下淡水也会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更严重的后果是整个城市将被淹没,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即使海平面只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导致5600万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沦为难民。

预期由1900-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0.88米之间。

[5]3.2地球上病虫害增加,史前致命病毒将重新出现。

温室效应引起或加剧了一些传染病的流行。

以痰疾为例,过去5年中世界痰疾发病率已翻一两番,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5亿人得痰疾,其中200多万人因此丧命。

[6]同时,全球气温上升令极地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由于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所以人类生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3.3地球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许多人看过美国电影《后天》,对其中所描绘的全球气候异常所带来的灭顶之灾感到恐慌,然而近几年地球上所出现的天灾似乎预示这一天的来临并不遥远。

如2008年我国就出现了罕见的雪灾,20个省份受到不同程度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

五百年一遇的热带风暴“纳尔吉斯”5月初重创缅甸,风灾共夺走逾13万条人命。

几乎全球所有地域都遭到气候反常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重新分配,引起洪涝灾害、干旱和沙漠面积的不断增大。

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目前的2倍将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大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二是低气压的频度和范围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降雨量发生变化。

这就意味这部分地区会暴雨成灾,洪水泛滥。

像北美的中部、中国的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等地区,另一方面会出现严重缺水的危险,如亚热带地区降雨量减少。

[6]此外,温度的升高会增加水分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作带来了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