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

姓名:杜浩学号:09432206 班级:材化二班

摘要:

综述了光致发光材料的大致研究进展,阐述了光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常见的发光材料,并对未来光致发光材料发展趋势作了展望。荧光稀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稀土发光材料在一些方面已得到普遍应用并在

关键字光至发光材料荧光

【Abstract】It is summarize the investigation of 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And tell us about the theory of 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And familiar 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Future development aspects of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s about the material are proposed Keyword 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fluorescence

前言

在各种类型激发作用下能产生光发射的材料。主要由基质和激活剂组成,此外还添加一些助溶剂、共激活剂和敏化剂。发光材料分永久性发光材料(放射性辐射激发)和外加能量激发而发光如光激发、电场激发、阴极射线激发、X射线激发等的材料。

光致发光材料又称超余辉的蓄光材料。它是一种性能优良,无需任何电源就能自行发光的材料。

1发展历史

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866 年法国人Sidot 制备的ZnS :Cu 上,它是第一个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长余辉蓄光材料。20 世纪初,Lenard 制备出了ZnS :M (M = Cu ,Ag ,Bi ,Mg 等) 发光材料,并研究了荧光衰减曲线,提出了“中心论”。但该类发光材料由于发光亮度不高,寿命短等缺点,人们往其中引入了放射性物质,虽然能解决以上问题,但又会危害人体安全、损害环境,因而人们将目光又投向了其他基质的发光材料领域。1934 年,Haberlandt 在研究天然CaF2 结构时发现,痕量Eu2+ 占据矿石中Ca2+ 的位置时,引起矿石发出蓝光。1964 年, Y2O3 : Eu , Y2O2S : Eu3+发光材料的研制发明,使彩色电视机得到迅速的推广。20 世纪80年代,石春山等对复合氟化物中的光谱特性进行研究,得出Eu2+ 的f - f 跃迁出现的若干判据,推进了我国发光材料的发展。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一些制备发光材料的新工艺及一系列超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成功,为发光材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2发光机理

2.1.反光与发光的区别

在生活中人眼睛能看看到的发光的材料分成两大类。1. 反光材料这种材料

可以将照在其表面上的光迅速地反射回来。材料不同,反射的光的波长范围也就不同。反射光的颜色取决于材料吸收何种波长的光并反射何种波长的光,,因此

必须要有光照在材料表面,材料表面才能反射光,如各种执照牌、交通标志牌等。

光致发光材料是向外发光,而不是反射光。2.荧光材料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立刻向外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称为荧光,当入射光消失时,荧光材料就会立刻停止发光。更确切地讲,荧光是指在外界光照下,人眼见到的一些相当亮的颜色光,如绿色、橘黄色、黄色,人们也常称它们为霓虹光。所以反光材料和发光材料有很大的不同,发光机理不一样:光致发光材料是向外发光,而不是反射光。

一:稀土发光材料简介

我国是世界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元素周期表中,从原子序数57~71的15个镧系元素加上钪和钇共17个稀土元素,无论它们被用作发光(荧光)材料的基质成分,还是被用作激活剂、共激活剂、敏化剂或掺杂剂的发光材料,一般统称为稀土发光材料或稀土荧光材料。

二: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

1960 年首次发现用掺衫的氟化物 CaF

2

: Sm2+可以输出激光脉冲,这是稀土发光材的问世。在 1964 年,国际上稀土分离技术得到突破,导致了高效红色荧光

粉 YVO

4: Eu3+和 Y

2

O

3

: Eu3+的发明,同年美国用 YVO

4

: Eu3+作红色荧光材料的新型

彩色电视机问世。紧接着,1968 年又发明另一种高效的 Y

2O

2

S: Eu3+红色荧光粉。

尽管它们昂贵,但很快被应用于 CTR 彩色电视中,使彩电发生了质的变化。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进行着三价稀土离子的 4f - 4f 能级跃迁、4f 和 5d 能态及电荷转移态的基础研究工作:完成了三价稀土离子位于5000 cm-1以下的4f电子组态能级的能量位置的基础研究工作,所有三价稀土离子的发光和激光均起源于这些能级。因此可以说上世纪是 60 年代是稀土离子发光及其发光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发展的划时代和转折点。有了 60 年代的研究基础和工业基础,步入 70 年代,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新材料研制及其开发应用多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期。如70 年代初,由 Koedam M等人通过对人眼色觉的研究,从理论上推出: 如果将蓝、绿、红(波长分别为 440nm、545 nm、610 nm)三种窄波长范围发射的荧光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成高效率、高显色性荧光灯。1974 年,荷兰菲利蒲公司的

Jversgetn JM 等先后合成了稀土绿粉(Ce,Tb)MgAl

11O

9

、蓝粉(Ba,Mg,Eu)

3

Al

16

O27

和红粉 YO3: Eu3+,并将它们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了三基色粉,首次研制成了稀土三基色荧光灯随后投放市场[1]。

三: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5]

以无机和有机两大系统来了解发光现象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普遍而完整的发光作用机理,对于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而言同样如此。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是指稀土固体发光材料受到紫外线、X 射线、电子轰击等激发方式的作用时,产生辐射的一种物理过程,即是发光物质去激活的一种方式。不论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发光,都包含了激发、能量传递和发光三个过程。其中发光过程又把它分为激活剂发光和非辐射回到基态,后一过程常会降低物质的发光效率。能量传递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类,即辐射传递过程和无辐射传递过程,辐射传递是一个离子的辐射光被另一个离子再吸收的过程,要求发射的能量谱带和吸收带相重益,在稀土离子间这种方式不是主要的,因为 f - f 跃迁较弱,无论是发射和吸收都不会很强。而无辐射传递过程是稀土离子的主要过程。激发是通过激活剂、敏化剂或基质吸收能量的过程,而发光则是处于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并把吸收的一部分能量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过程。因此其发光过程可以描述如下: 激活剂吸收激发光的能量(或其它形式的能量)变为激发态,然后又回到基态(以辐射和非辐射方式)并发出光。对于稀土发光材料而言重要的是稀土离子,使较高能量的相反宇称的组态混入到 4fn组态,引起 J 混效应导致组态状态的混合,这种禁戒会被部分解除或完全解除,使电子跃迁有可能实现,通常把这种跃迁称为诱导电偶极跃迁或强迫电偶极跃迁,它比 fn组态内的磁偶极跃迁强 1 ~ 2 个数量极。对磁偶极子而言,其宇称选择定则正好相反,磁偶极跃迁的选择定则为: △l= 0,△ S = O,△ L = 0,△J = 0, 士 1 ( J= 0 一 J = 0),即只有基态光谱项的 J 能级之间的跃迁才是允许的,或者说跃迁只能发生在宇称性相同的状态之间,4f能级间的跃迁就是磁偶极子的跃迁。这类跃迁虽然可能,但都很弱,和电偶极子相比有几个数量级的差别。在稀土三价离子中存在较强的自旋一轨道偶合,使按L 和 S 的选择定则不再是很严格的。由于 f 能级受外层电子轨道的屏蔽,使 f - f跃迁的光谱受外界晶体场影响较小,谱线表现为尖锐的吸收峰。f - d 跃迁是因为 4f 激发态能级的下限高于 5d 能级的下限而使电子跃迁到较高的 5d 能级而产生的电子跃迁,根据光谱选择定则,f - d 电子跃迁是允许跃迁,吸收强度比 f - f 跃迁大四个数量级。由于 d 电子因裸露与离子表面,其能级分裂受到外在晶体场强烈影响,因而其电子跃迁往往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