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影戏起源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皮影的流传与地方特色
中国皮影戏,至宋代已发展成熟。元明以后,流布于全
国各地,呈现出不同的流派与地方特色。但元明以前,影戏
尚未有地区之分,虽早已在长安、汴京及杭州等地普及,却
并没有长安影戏、汴京影戏、杭州影戏等称谓。这大约与当
时皮影戏班只在当地演出有关。元明时期,皮影戏发达,许
多皮影戏班都要跨地区到外埠演出,为了宣传自己的戏班,
展示自己戏班的特色,所以,才出现冠以地区称谓的皮影
戏。例如,明清时期滦州影戏大盛,首先以“滦州影戏”或“乐亭皮影”的名称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皮影戏,此后才渐渐
有了冠以地区之名的影戏之称谓。
山西皮影长期流传于陕西民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形成许多分支。陕西皮影戏的唱腔有十余种,其中较为
普遍的有五大调,即老腔、碗碗腔、阿宫腔、弦板腔、秦腔。此外还有陕北、陕南及关中各种道情等。
陕西皮影造型有东路西路之分。西路皮影形体较大(高
约56厘米),多刻通天鼻形,轮廓简明,图案花纹大方,魁伟壮丽。东路皮影形体较西路皮影略小(高约36厘米),男
性角色多是豹头深眼,装饰严谨;女性形象,极尽委婉妩媚
之态。两路皮影虽有一定差异,但与外省皮影造型相比,都‘显示出陕西皮影特有的成熟性。
陕西皮影造型非常重视观赏性,演出时是“演员”,不
演出时也能作为艺术品欣赏。皮影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
括,线条优美,有势有韵;整体造型以镂空为主,适当留
实,做到繁简相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
部位,都饰满不同的图案花纹,使整幅皮影画面繁丽而不冗沓,简练而不空洞。每一个形象不仅局部美,而且整体配合
也美,既充实,又生动,成为完美的艺术整体,体现着艺人
们的精心构思和天才创造能力。
山西皮影山西皮影主要集中在晋中孝义地区和晋西南
地区,尤以晋西南地区最为普及。秦、晋两地因为历史和地
理的缘故,长期以来,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关系一向极为密
切。明末清初,陕西关中(华阴、华县、渭南等县)影戏班
和晋南影戏班的交流十分频繁。陕西雕刻艺人东渡黄河经营
皮影雕刻行业,为晋南兴盛的影戏班雕刻新箱、补添残缺,
故山西晋南皮影受陕西皮影影响极大。
山西晋南皮影的造型极富装饰特色,图案丰富多彩。“福禄寿”、“五蝠捧寿”、“八仙庆寿”、“麒麟送
子u·、·“莲生贵子”、“双喜迎门”、“鹊星提点”、“五子夺魁”、“招财进宝”、“刘海戏金蟾”等传统图案,都能在皮影造型中看到。建筑、器具上的古老花纹,如“富贵
不断头”、“万字连年”、“万字套梅花”、“花开富贵”、“如意长流”、“雪花连串”等,也都成了皮影人的服饰。在皮影里还可以看到雕刻玲珑、彩绘精致、形象各异
的桌、椅、箱柜和古朴的摆设、器皿等,都富有晋南风格。
晋南皮影的雕刻材料,以精选的母牛皮为主,黑牛皮最
佳(不同于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皮影造型的制作,严
谨而规范,雕刻技法精妙。从艺术风格看,受战国时代的帛
画、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宋代院体画影响很大。形体小
巧,刻工精细,用线刚劲,以古才,、、含蓄著称。在色彩上,
民间艺人多采用矿物质颜料,色泽艳丽,经久不变,纯正大
方。这是形成晋南皮影造型艺术装饰性、夸张性、趣味性和
浓郁的乡土特色的重要因素,甘肃皮影中国西北皮影戏以陕西为中心,向各路发展。如弦板腔,盛行于陕西关中地区西部,一直流布于甘肃
的陇东及天水一带。除了弦板腔外,陕西西路皮影碗碗腔也
直接地影响了甘肃皮影,与甘肃的陇西梆子腔融合,形成了
早年甘肃的皮影戏流派。
皮影在甘肃的分布,一路是由陕西经宝鸡而入甘肃的天
水、陇西,经兰州而入河西走廊,沿旧凉、肃二州直到敦
煌。此外,还曾扩展到少数民族地区。据调查,在五十年前
阿拉善右旗的蒙古族牧区就曾有过皮影戏的演出。另一路是
经咸阳、乾陵而入甘肃,在陇东一带扎根。这一路自清代中
叶就引进了陕西同州府(今大荔县)的皮影工艺,而且有许
多来自于同州的演出班子。这些地区的皮影,无论造型或工
艺,都深受陕西东路皮影的影响。值得指出的足,早在清代
道光’、咸丰年间,甘肃环县、庆阳及武山、漳县一带就已经
有了道情皮影的存在。清末环县的皮影艺人解长春(1843—
1916),对陇东道情的艺术改革曾有过突出的贡献。据此可
知,道情皮影在甘肃流传大约已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了。
西北皮影的头部造型约有干种以上,最为丰富多样。西
部造型截然不同于滦州驴皮影,一般采用“五分脸”,即全
侧面的表示法,“一个眉子,一双眼,大耳垂,半面嘴鼻,
一分脸”,也有不少是半侧面的。一般生、旦类的头茬,均
呈方形轮廓,额头突出,小嘴下颔多呈直角弯曲,弓状眉或
叶状眉,卧鱼眼。旦角均有鬓发通到下巴,有如戏曲旦角的
贴片,看起来十分协调、雅致而合理。皮影的净角、丑角,
种类繁多,而且各种花脸与神头的脸谱都有一定的谱式,共
有一千多种,其中不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脸谱造型。皮影的
身段基本上是侧面表示,但上身多少有些半侧面,腰部则为
全侧面,腿部又采用一前一后的表示法。从整体身段上看,
虽然各部分的透视角度都不一致,但整个组装起来,却又使
人感到非常协调、合理。目前,在甘肃的一些偏远农村,皮
影戏仍然很活跃。每逢年节,除了玩社火、跳春官之外,都
要有皮影戏的演出。
青海皮影青海皮影也是由陕西传入的,主要分布在以
西宁、大通、湟中为中心的东部农业区,迄今已近两百年。
皮影雕刻制作的历史也有百年之久。据传,第一代雕刻艺人
可追溯到陕西人罗氏(名字不详),艺名罗狗熊。清末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