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急救技术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946ab5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0.png)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中医急救措施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救治的方法。
中医急救措施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处理中。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1. 中医急救措施之一:止血法止血是中医急救中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中医止血方法有穴位止血、药物止血和中药敷贴止血等。
穴位止血是通过按压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止血的目的,如合谷穴、曲池穴等。
药物止血主要是应用中药内服或外用的方法,如用龙胆草煎汤内服,或将蒲黄粉敷于出血部位等。
中药敷贴止血是将具有止血作用的中药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水混合后敷于出血部位。
2. 中医急救措施之二:急救穴位按摩中医急救中,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措施。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促进病情的好转。
常用的急救穴位按摩包括太冲穴、涌泉穴、曲池穴等。
按摩时可以用拇指或食指适度用力按压穴位,每次按摩约1-2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3. 中医急救措施之三:中药煎汤中药煎汤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将中药配方煎煮后服用,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祛邪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常用的中医急救煎汤包括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等。
煎汤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将中药材加水煎煮,煎煮时间和火候要掌握好,煎好后过滤出药液,温热服用。
4. 中医急救措施之四: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加水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可以起到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常用的中医急救外敷包括蒲黄粉敷贴、红花油外敷等。
外敷时,应将中药糊敷在患处,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好,每天更换一次。
5. 中医急救措施之五: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病情的好转。
常用的中医急救针灸包括三针、五针、七针等。
针灸时,应选择合适的针具,准确找到穴位,适度用力刺激,每次针灸时间约15-30分钟。
以上是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急救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0d4e0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4.png)
中医急救方法引言概述: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急救领域,中医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和理论,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急症情况。
本文将介绍中医急救方法的四个部分,包括中医急救的原则、常用急救技术、药物应用以及针灸救治。
一、中医急救的原则1.1 以辨证为基础中医急救的核心原则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辨证分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通过细致入微的辨证,可以准确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并制定相应的急救方案。
1.2 以调整气血为重点中医急救注重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以保证机体的正常功能。
通过调理气血,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的好转。
1.3 以疏导经络为手段中医急救中,经络疏通被视为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缓解疼痛,改善病情。
二、常用中医急救技术2.1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技术之一。
通过在患者的体表产生负压,使患者的经络气血得到疏通,从而缓解疼痛、消肿止痛,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2.2 刺络疗法刺络疗法是利用针刺经络的方法来调理患者的气血。
通过刺激经络,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促进病情的恢复。
常用的刺络穴位有合谷、三阴交等。
2.3 按摩推拿按摩推拿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手法之一。
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和经络,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缓解疼痛。
常用的按摩推拿手法有拇指推法、揉捏法等。
三、中药在中医急救中的应用3.1 温药救治中医急救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使用温药进行救治。
温药具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缓解疼痛、消肿止痛。
常用的温药有川芎、红花等。
3.2 解毒药物应用在某些急救情况下,中医也会使用解毒药物进行治疗。
解毒药物可以中和毒素、清热解毒,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常用的解毒药物有葛根、连翘等。
3.3 补益药物应用在一些虚弱患者或病情较重的急救情况下,中医会使用补益药物进行治疗。
补益药物可以调理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的好转。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f4253e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e.png)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中医急救措施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急性病情加重时,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紧急救治,以缓解症状、稳定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急救措施。
1. 中医急救措施之拍打法拍打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各种急性疾病和突发病情。
拍打的方式可以是用手掌或者拳头轻拍患者的背部、胸部或者其他部位,以刺激患者的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急救的效果。
例如,在中暑时可以用手掌拍打患者的头部和背部,帮助散热降温。
2. 中医急救措施之按揉法按揉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按压、揉动患者的经络和穴位,以调理气血、舒缓症状。
按揉的力度要适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
例如,在急性胃炎发作时,可以用手指按揉患者的足三里穴和中脘穴,以缓解胃痛和恶心。
3. 中医急救措施之针灸法针灸法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一种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以达到急救的效果。
在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可以选择刺激合谷穴和内关穴,以缓解胸痛和胸闷的症状。
4. 中医急救措施之中药煎剂中药煎剂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煎煮成药汤,让患者口服来缓解症状和病情。
例如,在急性咳嗽发作时,可以用川贝母、杏仁等中药煎剂,以缓解咳嗽和咳痰的症状。
5. 中医急救措施之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通过按压、揉动和推拿患者的身体部位,以调理气血、舒缓症状。
在急性扭伤时,可以用推拿按摩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和肿胀。
6. 中医急救措施之穴位救治穴位救治是指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急救的效果。
例如,在中暑时可以刺激足三里穴和合谷穴,以缓解头晕、恶心等症状。
在急性心梗发作时,可以刺激内关穴和太渊穴,以缓解胸痛和胸闷。
总结:中医急救措施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拍打、按揉、针灸、中药煎剂、推拿按摩和穴位救治等手段,来缓解急性疾病和突发病情。
这些方法可以起到舒缓症状、稳定病情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急救措施。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80910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5.png)
中医急救方法中医急救方法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进行急救的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以平衡和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失衡,以达到缓解症状、稳定病情、挽救生命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急救方法。
1. 中医急救常用穴位按摩法:中医急救中,穴位按摩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中风的急救过程中,可以通过按摩手太阴肺经的“尺泽”穴位来缓解症状。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尺泽穴位,每次按压约10秒钟,每天多次重复按摩。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病情。
2. 中医急救常用草药煎剂:中医草药煎剂在中医急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麦冬、丹参等草药制成煎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缓解心绞痛、心悸等症状。
3. 中医急救常用推拿按摩法:中医推拿按摩法在急救过程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急性腰扭伤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推拿按摩来缓解症状。
具体方法是用手掌按摩腰部,轻柔地揉捏患处,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4. 中医急救常用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急救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例如,在中风急救过程中,可以通过刺激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位来缓解症状。
具体方法是用针刺激合谷穴位,每次刺激约10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病情。
5. 中医急救常用草药外敷法:中医急救中,草药外敷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烧伤的急救过程中,可以使用黄连、黄柏等草药制成外敷药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急救方法是一种独特的急救方式,它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能够从根本上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失衡,对于缓解症状、稳定病情、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医急救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随意尝试。
如果遇到急救情况,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5d60b4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c.png)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意外受伤或突然感觉身体不适,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急救处理。
对于许多人来说,急救通常与西医相关,然而中医也有许多常用急救技术,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穴位按压法穴位按压法是中医的常用急救方法之一。
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重要点位,通过按压可以调节生命体征和身体状况,起到平衡和改善作用。
1. 风池穴按压法风池穴位于头颈交接处,是缓解头痛、颈痛、眩晕、呕吐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按压方法为:•用手掌根在头颈交接处横着放置,双手握拳,用拳头的第二个关节自上而下捶打颈部一分钟左右。
•双手自然垂放在身旁,用手指指腹按揉,每侧按压1分钟。
2. 曲池穴按压法曲池穴位于前胸部,是缓解呼吸不畅、胸痛、心悸等症状的重要穴位。
按压方法为:•双手交叉抱在胸前,然后交替用手掌指压曲池穴,每侧按压1分钟。
•直接用手指指腹按揉曲池穴,每侧按压1分钟。
二、熏法中药熏法是利用中药材的气味及其特性,通过吸入法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药熏法对于缓解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1. 桂枝汤熏法桂枝汤是中医的经典方剂之一,是治疗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的常用方剂。
桂枝汤熏法的制作方法为:•在汤碗里加入热水,将桂枝汤药材放入汤碗中,用勺子推浮在汤面上不断地搅动,同时将口鼻对准汤面靠近吸入热气。
•如果热气过于热,可以加入适量凉水,但要保持热气持续地飘浮。
2. 石膏熏法石膏是能够清热利水、解热毒、凉血止血的药材,在中医中应用广泛。
石膏熏法的制作方法为:•取适量石膏,放入沸水中煮沸,将煮沸后的水,倒入一个小盆中。
•将盆放在地上,将自己的床铺靠近盆,将被子盖住自己的身体至颈项。
三、茶叶敷法茶叶敷法是中医的传统急救方法,用茶叶的特性治疗皮肤、手足等各种部位的疼痛。
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消肿等功效。
1. 绿茶叶敷法绿茶叶敷法是缓解眼部疲劳、眼睛浮肿等症状的常用方法。
操作方法为:•取一些绿茶叶,放入锅中煮开,等到水温适宜后,用被子裹住整个锅身,让茶叶保持温热状态。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0b2264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1.png)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中医急救措施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的救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急救措施,以供参考。
1. 中风急救措施: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医有一些有效的急救措施。
首先,要立即将患者平放,保持呼吸道通畅。
其次,可以用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穴,即两眉之间的凹陷处,每次按压10-20次,可以匡助恢复意识。
同时,可以给患者服用逍遥丸或者清开灵等中药,具有舒筋活络、化瘀通络的作用。
2. 心脏骤停急救措施: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中医有一些急救措施可以提供紧急救治。
首先,要即将进行心肺复苏,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其次,可以用手指按揉涌泉穴,即足底部位,每次按揉1-2分钟,可以刺激心脏,恢复心跳。
同时,可以给患者服用丹参等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3. 呼吸窘迫急救措施:呼吸窘迫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有一些有效的急救措施。
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侧卧位或者半坐位,有助于呼吸。
其次,可以用手指按揉太渊穴,即两侧锁骨中点下方凹陷处,每次按揉1-2分钟,可以刺激呼吸道,促进呼吸。
同时,可以给患者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中药,具有解表散寒、温阳化痰的作用。
4. 消化道出血急救措施: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中医有一些有效的急救措施。
首先,要保持患者平卧位,避免剧烈运动。
其次,可以用手指按揉足三里穴,即膝盖外侧髌骨下方凹陷处,每次按揉1-2分钟,可以止血。
同时,可以给患者服用黄连阿胶汤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的作用。
总结:中医急救措施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及时的救治。
常见的中医急救措施包括中风、心脏骤停、呼吸窘迫和消化道出血等情况。
这些急救措施可以通过按压特定穴位、使用中药等方式来匡助患者恢复意识、恢复心跳、促进呼吸和止血。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指导来进行急救,以确保安全有效。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知识培训课件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知识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e53d8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2.png)
对于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室 速等,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对于其他心律失常,可根据情况 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
、利多卡因等。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04 呼吸系统急危重症处理策略
哮喘发作期快速缓解方法
中药吸入
拔罐疗法
使用中药制剂如麻黄碱、细辛脑等, 通过吸入方式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
在背部膀胱经、督脉等区域拔罐,可 减轻气道炎症和水肿。
针灸治疗
选用肺俞、定喘、膻中等穴位进行针 刺,以宣肺平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处理
中药汤剂
辨证使用中药汤剂,如麻杏石甘 汤、小青龙汤等,以清热化痰、
宣肺平喘。
氧疗
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缺氧症 状。
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可考虑使 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04
03
消化系统及其他类型急危重症
06
处理策略
急性胃炎、胃溃疡出血时止血措施
三黄泻心汤
黄连、黄芩、大黄,具有清热泻 火、凉血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
疗急性胃炎、胃溃疡出血。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 痛、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急 性胃炎、胃溃疡出血的辅助治疗
。
针灸治疗
针灸相关穴位如足三里、中脘等 ,可以调和气血、止血止痛。
颅内压增高早期发现和干预
观察患者症状
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 可考虑颅内压增高可能。
紧急处理
测量颅内压
通过腰椎穿刺等方式测量颅内压,评估病情 严重程度。
给予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控制高血压等危险 因素,保持呼吸道通畅。
02
01
寻求医疗帮助
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如 有可能进行手术治疗。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1d408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f.png)
中医急救方法中医急救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技术,旨在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缓解急性疾病和伤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急救方法:1.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身体。
例如,头痛可以通过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和攒竹穴来缓解。
按摩时可以用适当的力量,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
2. 中药煎汤:中药煎汤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病情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中药材。
例如,感冒可以使用薄荷、板蓝根和黄芩等草药煎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作用。
3. 刮痧:刮痧是一种通过刮擦皮肤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的方法。
使用刮痧板或牛角刮,可以在背部、腹部、四肢等部位刮擦。
刮痧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要过度刺激皮肤。
4.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皮肤上制造负压,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的方法。
使用玻璃罐或竹罐,在背部、颈部、肩部等部位进行拔罐。
拔罐后会在皮肤上形成红色的圆形瘀斑,这是正常现象,一般会在几天内消退。
5. 中药敷贴:中药敷贴是将研磨成粉末的中药材敷在患处,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来缓解疼痛和消肿。
例如,扭伤可以使用红花和川芎等草药制成的敷贴,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6.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来调理身体。
例如,呕吐可以通过刺激内关穴和合谷穴来缓解。
针灸时要注意使用消毒的针具,避免交叉感染。
请注意,以上介绍的中医急救方法仅供参考,如果遇到严重的急性疾病或伤害,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中医急救方法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尝试。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0beae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a.png)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中医急救措施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中医的方法和手段来救治病情。
中医急救措施主要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等,下面将详细介绍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1.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急救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中药急救药物有宣肺止咳汤、消食导滞汤、清热解毒汤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等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急性疾病症状。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急救的另一种常用手段。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三针疗法、火针疗法、耳针疗法等。
这些疗法可以迅速缓解急性疼痛、调节人体功能,对于急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3. 按摩疗法按摩疗法是中医急救的另一种常用手段。
按摩疗法通过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病情。
常用的按摩疗法包括推拿按摩、穴位按摩等。
这些疗法可以缓解急性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急性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4. 中医药膳疗法中医药膳疗法是中医急救的一种特殊手段。
中医药膳疗法通过选择适宜的食材,制作成具有特定功效的药膳,来治疗急性疾病。
常用的中医药膳有薏苡仁粥、生姜糖水等。
这些药膳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气等作用,可以缓解急性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总结起来,中医急救措施主要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和中医药膳疗法。
这些措施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病情,对急性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急救措施,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1c74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9.png)
中医急救方法中医急救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技术,旨在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来处理急性疾病和意外伤害。
中医急救方法注重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以寻觅病因和病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急救方法:1. 中医急救的基本原则:中医急救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用的辨证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了解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2. 中医急救的常见疾病:中医急救方法适合于各种急性疾病,如心绞痛、中风、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
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
3. 中医急救的常见技术:中医急救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
针灸是将细针插入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拔罐是利用负压原理,将罐子吸附在患者的皮肤上,以改善气血循环和消除疼痛。
艾灸是将艾绒燃烧,热烟熏灸患者的穴位,以温通经络,驱寒散湿。
4. 中医急救的药物应用:中医急救方法中常用的药物包括中药和中成药。
中药是指由中草药煎煮而成的药物,常用于治疗急性疾病。
中成药是指经过加工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等优点。
常用的中成药有清热解毒片、感冒灵颗粒等。
5. 中医急救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急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其次,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的体位舒适;此外,要避免患者过度活动,以免加重病情;最后,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遵医嘱使用药物。
总结起来,中医急救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技术,适合于各种急性疾病和意外伤害。
通过辨证施治,采取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改善病情。
在进行中医急救时,需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体位舒适,避免过度活动,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4a048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9.png)
中医急救方法中医急救方法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进行急救的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注重整体观察、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差异和因时因地制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急救方法。
1. 中医急救方法之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急救中,针灸可以用于缓解急性疼痛、控制出血、恢复呼吸等。
例如,对于突发性胸痛的患者,可以选择刺激“心俞”、“心包俞”等穴位,缓解疼痛并稳定病情。
2. 中医急救方法之中药疗法:中药疗法在中医急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中药可以通过药物的作用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急救中,中药可以用于缓解急性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等。
例如,对于急性中风患者,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来降低体温、减轻症状,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3. 中医急救方法之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非药物疗法之一。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病痛,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在急救中,推拿按摩可以用于急性扭伤、拉伤等病情的处理。
例如,对于急性腰肌劳损的患者,可以使用推拿按摩来缓解疼痛、消肿止痛。
4. 中医急救方法之气功调理:气功调理是中医急救中的一种特殊疗法。
通过调整呼吸、运动和心理状态,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在急救中,气功调理可以用于缓解急性疼痛、调节心理状态等。
例如,对于急性焦虑症患者,可以通过练习深呼吸、冥想等气功方法来缓解紧张情绪、稳定情绪。
5. 中医急救方法之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急救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在急救中,饮食调理可以用于缓解急性胃炎、腹泻等症状。
例如,对于急性胃炎患者,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综上所述,中医急救方法包括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推拿按摩、气功调理和饮食调理等。
这些方法在急救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中医常用的急救方法
![中医常用的急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3c8d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55.png)
中医常用的急救方法
1. 舌下含片:将一片草药片(如麻黄素片、荆芥片等)放在舌下含服,以快速吸收药物,缓解急性病症。
2. 针灸:对于急性疼痛、呼吸困难、心慌等急救情况,采用针灸疗法可以缓解病症。
3. 神灵宝气:适用于外伤出血、经络受阻、中风等急性病症,该方法是将几味草药研成粉末,加入醋和鱼腥草叶,然后敷贴于患处。
4. 中药内服:常用于急性感冒、胃肠炎、中暑等病症。
如感冒可用荆芥热汤、板蓝根冲剂等中药内服治疗。
5. 推拿按摩:适用于肌肉酸痛、关节扭伤、颈椎病等病症。
采用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快速缓解疼痛。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e3d575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6.png)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关键信息项:1、中医急救措施的适用范围2、不同中医急救措施的操作方法3、实施中医急救措施的注意事项4、急救效果的评估标准5、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方法11 中医急救措施的适用范围111 昏迷:对于突然昏迷不醒的情况,中医急救可能适用于因气血逆乱、痰浊蒙蔽等原因导致的昏迷。
112 中风:包括突然出现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
113 急性心痛: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引起的胸痛。
114 高热惊厥:儿童因高热引发的抽搐惊厥。
115 中毒:某些特定的中毒情况,在等待专业医疗救援时,可采取中医急救措施作为辅助。
12 不同中医急救措施的操作方法121 针灸急救选择合适的穴位,如人中、内关、涌泉等。
采用正确的针刺手法,如提插、捻转等,刺激穴位以达到醒神开窍、调和气血的作用。
注意针刺的深度和角度,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器官。
122 推拿按摩急救运用按、揉、推、拿等手法,对头部、颈部、胸部等部位进行按摩。
例如,对于昏迷患者,可按摩头部的百会、风池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苏醒神志。
按摩时要掌握力度和节奏,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123 放血疗法急救选取特定的穴位或部位,如十宣穴、耳尖等。
使用三棱针或采血针进行点刺放血,放出适量血液,以达到泻热解毒、开窍醒神的目的。
严格消毒操作,防止感染。
124 中药急救随身携带或家中常备一些急救中药,如安宫牛黄丸、速效救心丸等。
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服用,以缓解病情。
13 实施中医急救措施的注意事项131 准确判断病情在实施中医急救措施之前,要尽可能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避免因误诊而延误治疗。
对于病情复杂或不明原因的急症,应谨慎使用中医急救方法,同时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132 操作规范无论是针灸、推拿还是放血等操作,都要遵循中医的理论和规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中医知识和技能,未经专业培训者不得擅自操作。
133 卫生与消毒涉及到针刺、放血等有创操作时,要严格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使用一次性针具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械。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35fb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0.png)
中医急救方法中医急救方法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技术,旨在通过中医理论和经验来处理紧急情况下的疾病和伤害。
中医急救方法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以恢复人体的平衡和自愈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急救方法: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恢复身体功能。
例如,对于急性扭伤或拉伤,可以选择针灸穴位来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
2.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通过内服或外用的方式,调理身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以加速康复和缓解急性症状。
例如,对于急性胃炎,可以使用中药来减轻胃部疼痛和消炎。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中医急救方法,通过按摩和推拿特定的穴位和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舒缓紧张。
例如,对于急性头痛,可以进行头部按摩来缓解症状。
4.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中医急救方法,通过在特定的部位上使用罐子产生负压效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和消除淤血。
例如,对于急性肌肉疼痛,可以使用拔罐疗法来缓解症状。
5. 水疗法:水疗法是一种中医急救方法,通过使用热水或冷水来刺激身体的反应,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疼痛。
例如,对于急性关节扭伤,可以使用冷水敷或热水浸泡来减轻疼痛和消肿。
6. 气功调理:气功调理是一种中医急救方法,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平衡身体的能量和气血循环,以促进康复和缓解急性症状。
例如,对于急性焦虑症,可以进行深呼吸和冥想来缓解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急救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技术,通过针灸、中药、推拿按摩、拔罐疗法、水疗法和气功调理等方法,来处理紧急情况下的疾病和伤害。
这些方法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以恢复身体的平衡和自愈能力。
在应急情况下,及时采取适当的中医急救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中医怎么正确急救方法
![中医怎么正确急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51c5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1.png)
中医怎么正确急救方法急救是指在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发生时,以最快的速度给予初步的紧急处理,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中医急救方法是指在急症救治中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技术,配合现代医疗手段,迅速有效地处理急病病症,防止病情恶化。
一、中医急救的原则1.快速施救:急症发生后应立即施救,争取每分每秒对患者进行救治。
2.视症状辨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辨证施救。
不同的急症病情需要采取不同的中医急救措施。
3.个体化施救: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病情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急救方法,因人而异。
4.综合治疗:中医急救不仅仅包括中药治疗,还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同时可以结合现代医疗手段进行治疗。
二、常见急症处理方法1.急救意外事故:如交通事故、溺水等。
-停止出血:利用中药止血敷料或采用中医膏方施救。
-疏风化痰:对于溺水意外,可采用中药通窍化痰的方法,缓解症状。
-快速推拿:对骨折、关节脱位等问题,采用中医推拿疗法进行治疗。
2.急救急性疾病:-心脏病急救:可采用中药健心丸、川心石散等药物治疗,同时结合心脏按摩、针灸等方法。
-中风急救:可以选用中药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的药物治疗,同时可结合针灸、拔罐等方法。
3.急救中毒事件:-化学中毒:根据中毒物质的性质选择中药进行解毒。
-药物中毒:可采用中药利水消肿的药物治疗,同时饮服中药清热解毒汤剂。
4.急救孩童常见病症:-发热抽搐:可采用中药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例如服用银翘片等药物。
-腹泻脱水:可采用中药调停脾胃、止泻涩肠的方法,例如服用板蓝根、黄连。
三、中医常用急救药物1.五子衍宗丸:用于急性中风、痰淤阻络、气血亏虚等病症。
2.逍遥丸:用于心脏病急救,可缓解心绞痛、心悸等症状。
3.川芎嗪胶囊:用于中风急救,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4.止血散:用于止血,可用于各种出血情况。
总之,中医急救方法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手段,进行救治的方法。
无论是对于突发疾病还是意外事故的急救,中医急救方法都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656dd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1.png)
催吐:使用药物或物理方法促使患者呕吐
洗胃:使用洗胃液清洗胃部,减少毒物吸收
导泻:使用泻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毒物排出
血液净化:通过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等方式清除血液中的毒物
药物治疗:根据中毒类型选择合适的解毒药物进行治疗
休克急救
草药治疗:使用人参、附子、干姜等草药煎煮饮用
穴位按摩:按压人中、内关、足三里等穴位
a.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b. 观察伤口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c. 止血后应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处理和治疗
a. 直接压迫法:用手指、手掌或纱布直接按压伤口,直到止血b. 间接压迫法:用绷带、止血带等工具压迫伤口,直到止血c. 结扎法:用绷带、止血带等工具结扎伤口,直到止血
包扎术
目的:保护伤口,防止感染
操作步骤: a. 清理呼吸道:将患者头部后仰,抬起下颌,清除口腔异物 b. 捏住鼻子:用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 c. 吹气:用另一只手托起患者的下颌,深吸一口气,然后吹入患者的口中 d. 松开鼻子:吹气后松开患者的鼻子,让气体自然排出
a. 保持呼吸道通畅b. 避免过度通气c. 保持患者温暖
注意事项: a. 保持呼吸道通畅 b. 避免过度通气 c. 保持患者温暖
配合其他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保持冷静,判断病情
遵循中医急救原则,如救急、救轻、救缓
注意急救技术的适用范围和禁忌症
中医急救技术的预防措施
保持冷静,判断病情
避免盲目施救,以免加重病情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中医急救技术的培训与普及
培训方式:线上课程、线下讲座、实践操作
急救方法:立即平卧,抬高下肢,保暖
症状: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呼吸急促
中医急救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7f80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b.png)
中医急救方法中医急救方法是指在紧急情况下,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进行救治的一种方法。
中医急救方法注重整体观察,辨证施治,以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中医急救的基本原则中医急救的基本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即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迅速采取措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然后再通过调理整体机能,治疗病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急救的常用方法1. 刺激穴位中医急救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症状。
例如,对于突发心绞痛的患者,可以按摩“内关”、“神门”等穴位,以舒缓疼痛感。
对于中暑的患者,可以按摩“太阳穴”、“涌泉穴”等穴位,以散热降温。
2. 使用中药在中医急救过程中,使用中药也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例如,对于急性胃炎的患者,可以使用中药黄连、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以使用中药板蓝根、连翘等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来治疗。
3. 运用针灸针灸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对于急性腰扭伤的患者,可以通过针灸来缓解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
4. 运用推拿推拿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和推拿患者的特定部位,调理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对于急性腰肌劳损的患者,可以通过推拿来缓解疼痛,促进肌肉的恢复。
5. 运用艾灸艾灸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燃烧艾条,将热量传导到患者特定的穴位上,以调理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对于急性肠胃炎的患者,可以通过艾灸来缓解腹痛,促进胃肠蠕动。
三、中医急救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急救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安全第一在进行急救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例如,在进行针灸或艾灸时,要注意消毒,避免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推拿时,要注意力度的掌握,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2. 个体化治疗中医急救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f951b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32.png)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中医急救措施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处理急性疾病和突发状况。
这些措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的帮助和缓解,但并不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1. 按压止血:在出血部位用纱布或干净的布料轻轻按压,以减少出血。
可以使用中医经络穴位按摩来促进止血,如合谷穴(在手背上,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2. 烧烫伤处理:首先用凉水冲洗烧烫伤部位,以降低温度。
然后使用中医草药外敷,如黄连粉或黄连水,具有消炎和止痛的作用。
避免使用冰块直接敷在烧烫伤上,以免引起更严重的损伤。
3. 中暑处理:中暑是因体温调节失常而引起的热应激症状。
在中暑时,应将患者移到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或冷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和手腕等处。
同时,可以使用中药降温,如黄连汤或薄荷油。
4. 心脏病急救:如果怀疑患者出现心脏病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使用中医急救措施来缓解症状。
例如,可以用手指按压太冲穴(在脚背上,第一和第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以减轻胸闷和心悸。
5. 呼吸急救:如果遇到突发的呼吸困难,可以采取中医急救措施来帮助患者。
例如,可以用手指按压涌泉穴(在脚底部,足跟前凹陷处),以促进呼吸畅通。
同时,可以使用中药来缓解呼吸困难,如麻黄汤或紫苏叶。
6. 中毒处理:如果怀疑中毒,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采取一些中医急救措施来减轻中毒症状。
例如,如果中毒是由食物引起的,可以使用中药解毒,如竹叶汤或连翘汤。
如果中毒是由药物引起的,可以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如银翘散或板蓝根。
总之,中医急救措施是一种快速缓解急性疾病和突发状况的方法。
但是,这些措施仅供参考,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中医草药和按摩等疗法。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bcec19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3.png)
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中医急救措施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特定的中药、针灸、按摩等手段来缓解疾病的症状,提供紧急的救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急救措施。
1. 温针灸温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急救方法,适合于急性疼痛、呼吸难点等症状。
操作时,将针灸针加热至适宜温度,然后迅速插入病人的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缓疼痛的效果。
2.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理身体,缓解疼痛或者不适。
例如,对于头痛、眩晕等症状,可以按摩太阳穴,以舒缓症状。
3. 中药煎剂中药煎剂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合于急性感冒、发热等症状。
根据病情,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患者将药材煮成煎剂后饮用,以达到清热解毒、祛寒散邪的效果。
4. 刺络放血刺络放血是中医急救中的一种疗法,适合于急性中风、高热等症状。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使血液循环畅通,促进体内湿邪的排出,以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5.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急救中的一种方法,适合于急性腰痛、肩周炎等症状。
通过燃烧艾绒,将热量传导到特定的穴位上,以温通经络、舒缓疼痛的效果。
6.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急救中的一种方法,适合于急性肌肉疼痛、感冒等症状。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放置罐子,形成负压,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舒筋活络、祛寒散邪的效果。
7. 急救按摩急救按摩是中医急救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适合于急性心绞痛、呼吸难点等症状。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以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急救措施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在应急情况下,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不同人群的体质和病情也会对中医急救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急救方法。
总结起来,中医急救措施包括温针灸、穴位按摩、中药煎剂、刺络放血、艾灸疗法、拔罐疗法和急救按摩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疾病和症状下有不同的应用,但都旨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概述急救?谈到急救,一百个人中,至少会有九十九个心中可能都会想到救护车、氧气瓶、止血袋、注射针等现代西医急救得一系列工具与器材。
就是否会有一个人心中想到针灸、中药?这恐怕有很大得疑问。
其实,在中国数千年得历史中,中医学就是惟一得医学,因此,中医学必然有很多急救得理论与方法,否则中国古代得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岂非就要等死?非常可惜得就是,中医急救学现在差不多快要失传了,除了在我们农村,真正用中医来急救人得生命得,真得就是凤毛麟角、其实急救,中医不输西医ﻭ认为中医救缓不救急得观念完全就是误解。
为什么现代中医得急救功能消失或者说萎缩了呢其中得原因很复杂。
最主要得原因可能在于:西药服用较方便,西药得原理非常明确。
相对得,中医得理论较模糊,中药服用非常不方便、在同样疗效得情况下,人们当然愿意选择用方便且原理明确得西医来急救性命。
这就就是中医急救日渐没落得主要原因。
ﻭ但没落归没落,中医可以急救病人得这个事实,就是无可否认得。
中医急救方法ﻫ1. 针灸2、刮痧3。
放血4 、中医急救方剂ﻭ针灸急救针灸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具有可靠得急救作用、早在几千年前就有用针灸进行急救、治疗突发疾病得记载。
临床上针灸急救范围较广,具有方法简便,起效迅速,经济实用等特点。
针灸最常用于晕厥、抽搐、胃痛、腹痛、胆绞痛、头痛等急症得治疗。
ﻭ十大急救穴位人中、合谷、内关、公孙、足三里、神阙、太冲、风池、定喘、肩井。
晕厥一、诊断要点: 就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颜面苍白、汗出肢冷为主要特点得病症。
一般病情轻者晕厥时间较短,苏醒后无后遗症;病情严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死亡。
常见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得休克、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中暑、低血糖昏迷以及癔病性昏迷等疾病。
ﻭ二、针灸治疗ﻭ1、治则:苏厥开窍,实证只针不灸,泻法;虚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
ﻭ2、主穴:以督脉腧穴为主。
人中百会内关合谷ﻭ加减:气厥实证配太冲、行间;虚证配足三里、气海;血厥实证配行间或涌泉;虚证配关元、膈俞、足三里;痰厥配中脘、丰隆;热厥配大椎、中冲;寒厥灸神阙、关元;牙关紧闭加颊车、下关。
穴位定位人中: 在面部,当人中沟得上1/3与中1/3交点处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得中点处。
内关:当曲泽与大陵得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合谷:在手背第1。
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得中点处。
操作:实证、热证诸穴强刺激泻法,百会可点刺出血,再开“四关”(合谷向后溪透刺,太冲向涌泉透刺),或同时针刺“五心穴"(即百会、双劳官、双涌泉);虚证、寒证针灸并用,重灸,补法,神阙、关元可用隔盐灸,或重灸“五心穴”。
ﻭ其她疗法:①指针:紧急情况下用拇指重力掐按水沟、合谷、内关穴,以病人出现疼痛反应并苏醒为度。
②三棱针:适用于实证晕厥,取穴大椎、百会、太阳、委中、十宣。
点刺出血、ﻭ注意事项:①晕厥就是临床上常见得危重病症,应紧急救治、针灸急救能收立竿见影之效。
但患者苏醒后要特别注意查找病因,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贻误病情。
ﻭ②急救时患者应去枕平卧、注意保暖、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得地方立即给以上氧;医生应动作迅速、沉着冷静、不慌不乱;应嘱咐患者家属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胃痛一、诊断要点:又称“胃脘痛”,就是指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得病症,常伴有胃脘部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吞酸嘈杂等症状。
ﻭ常见于西医学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扭转、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症、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
ﻭ二、针灸治疗治则:消食化滞、通调腑气、温中散寒、理气镇痛,以针刺为主,泻法。
ﻭ主穴:以足阳明胃经腧穴及相应募穴、郄穴为主。
中脘天枢梁丘足三里内关公孙ﻭ加减:饮食积滞加建里;寒客胃肠加灸神阙、关元;胃痉挛加梁门;肠痉挛加上巨虚、下巨虚;恶心呕吐加膈俞;腹皮挛急加筋缩、阳陵泉。
ﻭ穴位定位ﻭ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ﻭ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得连线上,髌底上2寸、ﻭ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ﻭ内关:当曲泽与大陵得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地得前下方。
ﻭ建里:在上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梁门:在上腹部,脐上4寸,旁开2寸。
ﻭ上巨虚: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ﻭ下巨虚:在上巨虚穴下3寸。
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ﻭ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操作:寒邪犯胃与脾胃虚寒者,中脘、气海、神阙、足三里、脾俞、胃俞、阿就是穴等施行一般灸法或隔姜灸(中脘、气海还可施行温针灸),并可加拔火罐;期门、膈俞等穴不可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其她腧穴常规针刺,强刺激泻法,动留针20~30分钟;针后加灸或用温针灸。
急性胃痛每日治疗1~2次、ﻭ其她疗法:ﻭ①指针:取中脘、至阳、内关、足三里等穴,以双手拇指或中指点压、按揉,力度以患者能耐受并感觉舒适为度、同时令病人行缓慢腹式呼吸。
连续按揉3~5分钟即可止痛。
间歇5分钟,再重复操作1次。
②热熨法:将食盐与吴茱萸混合炒热,装人布袋中,热熨脘腹部,至脘腹疼痛消失为止。
③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④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ﻭ注意事项:①针灸具有良好得镇痛作用。
若经治疗疼痛不能缓解者,应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得处理。
急性胃痛往往针灸l次或数次即有明显止痛效果,但慢性胃痛需坚持治疗才能取得较好得远期疗效、②饮食调理、生活规律与精神调节对胃痛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养成良好得饮食习惯,进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食多餐;多吃含纤维丰富得食物,少食易产气得食物;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饱食后不宜立即剧烈运动。
力戒烟酒;保持心情舒畅。
③胃痛证候有时可与肝胆疾患、胰腺炎、心肌梗塞等相似,须注意鉴别,以免延误病情。
④对溃疡出血、胃穿孔等重症胃痛,应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或转外科治疗、胆绞痛ﻭ就是一种常见得急腹症,以突发性右上腹剧痛、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为主要特征,疼痛部位拒按、压痛或叩击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
常见于西医学得多种胆道疾患如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等。
ﻭ治则: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针刺为主,泻法、ﻭ主穴:以足少阳胆经腧穴与相应募穴、背俞穴为主。
中脘日月胆俞阳陵泉胆囊穴加减:肝胆气滞加太冲、侠溪;肝胆湿热加三阴交、阴陵泉;蛔虫妄动加百虫窝、迎香透四白;发热寒战加曲池、支沟、外关;恶心呕吐加内关、足三里;湿热发黄加至阳、肝俞、阴陵泉。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ﻭ日月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ﻭ胆俞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ﻭ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ﻭ胆囊穴正坐或侧卧位,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直下2 寸。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得后方凹陷处、侠溪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ﻭ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ﻭ百虫窝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3 寸,即血海上1 寸。
ﻭ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支沟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得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外关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得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ﻭ至阳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肝俞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操作:日月沿肋间隙由内向外斜刺;胆俞向下或朝脊柱方向斜刺,勿深刺,以免刺伤内脏;肝俞、胆俞可用大艾炷灸至皮肤灼热;余穴常规针刺,宜强刺激,久留针(可根据病情留针1~2小时),间歇行针以保持较强得针感。
每日2次。
ﻭ其她疗法:①指针:取胆俞或其附近得阳性反应点;以拇指重力点压10~20分钟。
注意事项:ﻭ①针灸对胆绞痛止痛效果较好,对急性发作、病程短、无严重并发症者疗效更佳。
但在治疗中应查明原因,结合病因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ﻭ②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肥甘厚味。
注意保暖。
ﻭ刮痧疗法“刮痧”就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复刮动,摩擦患者某处皮肤,以治疗疾病得一种方法。
工具选择ﻭ刮痧板“就是临床首选得刮痧工具,民间常将一些边缘圆滑得生活用具可用来刮痧,如光滑得铜钱、铜勺柄、瓷汤匙等。
ﻭ刮痧之前,为了防止划破皮肤,务必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首选得就是由天然中药经科学配方与方法提炼加工而成得刮痧专用油剂;也可就地取材用香油、色拉油等作为皮肤润滑剂。
操作方法①操作方法:先将准备刮痧得部位擦净,用刮痧板得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用手掌握着刮痧板,治疗时刮板厚得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得一面对手掌,再确定部位进行刮痧、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②刮拭方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③刮痧时间:用较重刺激手法进行刮痧,每个部位一般要刮3~5分钟。
用轻刺激手法,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为5~1 0分钟。
对于保健刮痧无严格得时间限制,以自我感觉满意、舒服为原则、注意事项①注意室内保暖,尤其就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拭部位;ﻭ②刮痧出痧后1小时以内忌洗澡;ﻭ③前一次刮痧部位得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
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ﻭ④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 0分钟。
ﻭ适应症感冒、发热、头痛、中暑、哮喘、心绞痛、颈椎病、高血压、神经性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乳腺增生、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
ﻭ禁忌证①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禁用刮痧疗法;ﻭ②孕妇得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疗法;③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与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ﻭ④急性扭伤、创伤得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ﻭ⑤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ﻭ⑥有出血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严重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与血小板减少患者不可行刮痧疗法;ﻭ⑦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ﻭ⑧眼睛、口唇、舌体、耳孔、鼻孔、乳头、肚脐等部位禁止刮痧;ﻭ⑨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为刮痧会刺激这类患者发病。
放血疗法ﻭ放血疗法就就是指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得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