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道教
日本神道教
日本古代就有巫女可以接受神的凭依,传达神意志,其中的“卑 弥呼”就是位高“邪马台国”统治者地位的巫女。巫女始自原始 社会中,传达神之旨意者,类似于主祭、先知般。
“巫女”是日本宗教界的传统职业,直到今天,较具规模的神社 及传统庆典中仍可见巫女白衣绯裤的身影;为人消灾解厄及事神 的职务,使她们蒙上神秘的色彩。
• 八坂神社(京都) • 也就是也就是祗园神
社,以其日本最大的 祭典之一的祗园祭而 闻名。
• 日本平安神宫(京都)
• 依照过去天皇宫殿的 样式修建的神社。其 内供奉着在京都在位 的第一位天皇奉桓武 天皇和最后一位天皇 孝明天皇。
• 伊势神宫(三重县伊势市)
• 它是日本神社建筑的活化石。 它位于原始森林之中。它是 如此神圣,以至每二十年都
其他著名神社
• 明治神社(东京) • 春日大社(奈良) • 浅间神社(富士山) • 八幡宫(镰仓) • 靖国神社(……)(东京)
神界的入口——鸟居
一种类似于中国牌坊的日 式建筑,常பைடு நூலகம்于通向神 社的大道上或神社周围 的木栅栏处。主要用以 区分神域与人类所居住 的世俗界,算是一种结 界,代表神域的入口, 可以将它视为一种 “门”。
• 有关安倍晴明生平事迹,在平安时代后期 就已在《大镜》、《今昔物语》中被传述; 在镰仓时代于《宇治拾遗物语》、《古今 着闻集》、《平家物语》、《源平盛衰记》 当中出现。到了江户时代,更有《晴明物 语》、《芦屋道满大内鉴》等书记载他的 轶闻。另外像是人形净琉璃、歌舞伎、落 语等戏曲也经常使用安倍晴明的传奇故事 作为题材。时至今日,甚至还有「安倍晴 明研究会」!
说到阴阳师只要讲一个人就可以了~
安倍晴明
• 安倍晴明(あべのせいめい)(公元921- -公元1005年9月26日),是活跃于平安时 代中期的阴阳师。也是日本最具传奇色彩 的人之一。生前受天皇及权臣器重,79岁 时受“法清院”爵。死后经由几代子孙的 努力竟从一个从四位下的天文博士升至位 极人臣的从一位。以至于江户时代流传着 一句名言“不知源义经,但知晴明公”。 从此安倍晴明便被人们称为“晴明公”, 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日本神道
从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1931年“ 九· 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翌年进攻上海等侵 略行径都作为“追慕”的“光荣史迹”而雕在那 里。在神社一侧的陈列馆里,陈列着当年侵华日 军的武器、战利品、遗物、遗书和照片。神社大 殿里供奉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历次对外战争中2 46万多名战死者的牌位,其中大多是死于对外 侵略战争的军人和战犯。1978年10月,东 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和两千余名乙级、丙级 战犯的牌位也被移进这个神社。
伏见稻荷神社
吉备津神社
日本神道在动漫中的运用
靖国神社 (Yasukuni Shrine) 是日本近代 史上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它建于1869 年(明治维新第二年),最初叫“东京招魂 社”,1879年改称为“靖国神社”。它 把在明治维新以来历次战争中死去的亡灵作 为神来祭祀。靖国神社坐落在日本东京九段 北,占地10万多平方米。神社大门外两侧 各竖一座高约十米的石塔。石塔建于193 5年,塔身上有16块浮雕,反映的都是为 日本侵华战争树碑立传的内容。
神社的参拜程序
1、打从穿过鸟居开始就是神的领域 神社在参道入口处配建“鸟居”(牌坊), 举步踏入鸟居,便意味着辞离凡界进入神域。 所以,参拜者进出鸟居时,都须轻轻致礼。
2、参道不只是给人走,神也要走。
穿过第一个鸟居开始,一直延伸到神社本殿的道 路,日本称作参道。日本人大多走到参道的两旁 ,极少走到参道中央,因为中间是留给神走的。 想到神社求个符什么的人就得牢牢记住了,就算 你不虔诚也得作作样子,要不然买的御守不灵, 只是个装饰品。
朴素的古神道
神佛融合的两部神道
“本地垂迹”中的山王神道
根叶花果混映的吉田神道
反“本地垂迹”的伊势神道
儒学神道的先驱吉川神道
日本神道教
日本神道教日本神道教神道,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包含各种土生妖魔鬼怪),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遗训为内容,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日语写法日语原文神道,惟神の道(随神の道)假名しんとう,かんながらのみ历史神道起初没有正式名称。
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以在《日本书纪》“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现“神道”这个称呼。
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
当时的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神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魂称为“かみ”。
“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
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信徒甚为反对。
由中国渡来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
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反对佛教。
佛教僧侣具有中国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失势。
然至8世纪末,佛教僧兵的权力膨胀,天皇欲制衡佛教的势力,因而神道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
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
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的神社,两者浑然。
例外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
德川家康的儒臣林罗山提出神道即尧舜之道,皇祖皇宗的正道与儒教的精神同一。
至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
本居宣长反对把儒家和神道混同,由此产生了复古神道。
荷田春满及其门人贺茂真渊主张以孝道为先,孝父母、敬神和忠于天皇。
复古神道主张古道即神道,万国都承蒙天照大神的御德;日本是天照大神降生之国,其子孙天皇万世一系,继承三种神器,居于万国之上。
平田笃胤是复古神道的集大成者。
平田笃胤早年在朱子学者中山青莪门下学习汉学,批判太宰春台《辨道书》,著有《古道大意》,提出日本人都是神的后裔。
日本的神道
日本的神道日本的神道民族文化与民族宗教的关系往往很深。
从本质上来说,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的成份。
有不少人认为日本是一个佛教国家,但只需回顾一下日本佛教的历史就会发现,日本的佛只是日本的佛。
使佛教日本化的力量实际上就是民族文化。
可以说日本民族文化就是广意的神道。
亚洲的宗教信仰各有特色。
中国为道教、印度为印度教、朝鲜为巫教、日本为神道。
从古代到现代,神道一直是日本文化的中心。
古神道往往同古神话有着不解之缘。
日本的神话比较发达,体系完整,其中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哲理。
本居宣长曾经说过,通过古神话、古传说可以了解日本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探求日本人的精神文化的本质和源泉。
外国人往往注意日本民族的特点以及长处、短处等,对本质性的东西却了解甚少,所以他们的批评往往是印象式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有必要探讨日本精神文化的中心——神道的世界观。
根据日本古神道的理论。
宇宙由三个世界组成。
“上天”即天国,是诸神居住的地方,是一片光明的世界。
“地下”即阴间,是恶鬼们居住的黑暗世界。
处于两者之间的“地上”即人间,是光和暗、野和昼、吉和凶、善与恶相互交错存在的世界。
天国是诸神的世界。
对于古代日本人来说,那里是超越时间的世界,是天神永久居住的地方。
诸神不会消亡,五谷是从神的躯体上生长出来的。
天国是光明世界、诸神的本质是善良的。
日本人将人的世界与神的世界断然分开,主张者始终是人,神始终是神。
广意而言,日本人认为介于天国和阴间之间的广阔世界为人间,这个世界包括陆地和海洋。
具体地说大八洲包括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及附近岛屿。
日本人认为天神生下日本诸岛屿,并且生下统治人间的诸神,如风神、海神、港神、树神、草神、山野神、山神等。
这些主宰自然现象的神的出现,说明日本人开始发现各种自然现象。
日本古神道世界观的中心是,地上万物必须遵循的意志,由神主宰。
日本民间神话“天孙降临”将天国与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
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子孙,手持神圣的稻穗降临人间。
最新 道家思想对日本神道的影响研究-精品
道家思想对日本神道的影响研究神道教(简称神道)是在日本本土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老宗教,作为具有 2000 多年历史的日本民族宗教,神道在日本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至今仍然是日本民族文化和日本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道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大量吸收中国思想文化,佛教、儒家和道家道教都曾对神道产生重要影响。
道家道教思想对神道的影响极为深远,有学者指出,在神道的原始形态中,就已存在道家道教的因素,随着日本神道逐渐理论化,其宗教全面导入中国道教(包括道家)的教。
①神道全面导入道家道教哲学来建立其宗教理论体系,有一个典型的体现,这就是日本中世(12 世纪末—16世纪 70 年代,相当于镰仓、室町时代)兴起的伊势神道。
一、中世神道革新与伊势神道的形成佛教传入日本后,在当政者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
到了奈良时代(710—794),朝廷直接资助、支持和管理佛教,利用其为皇室、国家和贵族祈福,被称为“国家佛教”。
这一时期的各代天皇都热衷于推广佛教,佛教开始国教化。
同时,佛教成为日本天皇制的精神支柱之一,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日本朝廷一方面建立皇室神道,一方面扶植佛教的背景下,出现了神佛融合的动向。
佛教传入时,神道还处于原始神道宗教化的阶段,教理教义不如佛教完备,因而在教义体系上依赖于佛教,9 世纪以来出现了“本地垂迹”说。
“本地垂迹”说是佛教的理论,意为日本的神都是佛菩萨的化身,佛为“本地”,神为佛的“垂迹”(化身)。
“本地垂迹”说利用佛教的释迦现身、普济众生的思想来解释日本神道的诸神,显然,这是一种佛主神从的思想。
直至镰仓时代(12世纪末—14世纪30年代),这种佛主神从的神道观都占有支配地位,而日本固有的神道则被淹没了。
神道的这种屈居从属地位的状况,成为其以后革新教义、摆脱对佛教依附的动因之一。
而伊势神道的形成正是这一教义革新的产物和体现。
伊势神宫(正式名称为神宫)是皇大神宫(内宫)和丰受大神宫(外宫)两宫的总称,始建于4 世纪初,是天皇祖神的宗庙,因而成为日本皇室的圣地,受到至高无上的尊崇,每年都要举行神尝祭等一系列例行的重大祭典。
神道教
靖国神社
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 靖国神社建于1869年8月6日(明治2年6月29日),原称“东京 1869 明治2 29日),原称“ 原称 招魂社” 招魂社”,以纪念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内战戊辰战争中为恢复明治 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 1879年 明治12 ),东京招魂社改名 12年 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在1879年(明治12年),东京招魂社改名 为靖国神社; 靖国”来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 为靖国神社;“靖国”来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意 为使国家安定。靖国神社在明治维新后是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 为使国家安定。靖国神社在明治维新后是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 包括甲午战争(1894),日俄战争 1904日俄战争( ),和 包括甲午战争(1894-5年),日俄战争(1904-5年),和第二次世 界大战。 日本全国神社都由内务省 界大战。,日本全国神社都由内务省管 因此, 内务省管 因此 理,唯独是靖国神社由军方管理。现时 唯独是靖国神社由军方管理。 存放着接近250万名为日本战死者的灵位, 250万名为日本战死者的灵位 存放着接近250万名为日本战死者的灵位, 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包括14 210万死于二战 14名二战甲 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包括14名二战甲 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 2000名乙 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 日本在1945 1945年 15日战败后 日战败后, 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战败后,因为日本 的战后和平宪法第9条说明要分开政府和 的战后和平宪法第9 宗教, 宗教,靖国神社选择了变成一个非政府 旗下的宗教机构。 旗下的宗教机构。
神社与神宫
神社与神宫是神道教徒祭祀之 处。最初的神社形式是在树木茂 盛之地建一小屋,中央种一常绿树,信徒们相信神灵居在其中, 盛之地建一小屋,中央种一常绿树,信徒们相信神灵居在其中,遂 开始敬拜,称为「神篱」,以后就渐渐发展成今日的各种神社了。 开始敬拜,称为「神篱」,以后就渐渐发展成今日的各种神社了。 」,以后就渐渐发展成今日的各种神社了 依所祭拜的亡灵种类,神社被区分成六大类:(1)祭祀古代诸 依所祭拜的亡灵种类,神社被区分成六大类:(1)祭祀古代诸 的神社。(2)祭祀历代诸天皇亡灵的神社 又称神宫, 祭祀历代诸天皇亡灵的神社, 神祇的神社。(2)祭祀历代诸天皇亡灵的神社,又称神宫,如祭拜 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宫。(3)祭祀有功勋皇亲的神社 (4)祭祀国家功 祭祀有功勋皇亲的神社。 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宫。(3)祭祀有功勋皇亲的神社。(4)祭祀国家功 臣的神社。(5)祭祀诸氏族祖先的神社 祭祀诸氏族祖先的神社。 臣的神社。(5)祭祀诸氏族祖先的神社。 (6)祭祀国郡乡土功劳者的神社, (6)祭祀国郡乡土功劳者的神社, 祭祀国郡乡土功劳者的神社 如祭拜明治维新一百多年来阵亡 将士之灵的靖国神社。 将士之灵的靖国神社。总计日本 现有神社已超过八万座, 现有神社已超过八万座,其中每 年参拜人数最多的有: 年参拜人数最多的有:镰仓八幡 六百万人) 伊势皇天大宫( 宫(六百万人);伊势皇天大宫(四 百八十二万人) 百八十二万人);东京明治神宫 六百二十五万人)与靖国神社( (六百二十五万人)与靖国神社(三 百万人) 百万人)。
日本的多神信仰
XUN MENG DUN HUANG
第2部分
日本的神道教信仰
日本的神道教信仰
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宗教,强调对自然、祖先和国家的崇拜。神道教信仰的核心是"神 "(Kami)的概念,它代表着自然界中的一切力量和属性。在神道教中,有许多神祇被视为
保护人们的不同方面,如农业、渔业、军事等
其中最著名的神祇之一是"天照"(Amaterasu),她是太阳神和皇室祖先的神祇。在日本神 话中,天照被描述为拥有神奇的力量和智慧,能够驱散黑暗和带来繁荣。此外,还有其他
xxxx
日本的多神信 仰
汇报人:xxx
-
1 2 3 4
日本的多神信仰
日本的多神信仰体现在 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 习俗中
日本的神道教和佛教都 包含了许多神祇,这些 神祇被视为具有不同的 力量和属性,可以保护 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日本的 多神信仰
XUN MENG DUN HUANG
第1部分
祖先崇拜
在日本的多神信仰中,祖先崇拜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人们通 常会向祖先表示敬意,并祈求他们的保佑和庇护
仪式和祭祀
在日本的多神信仰中,仪式和祭祀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人们 通常会举行各种仪式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祇的敬意和祈 求保佑。这些活动包括祭祀祖先、庆祝节日等
包容性
日本的多神信仰具有包容性,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都有自己 的神祇和信仰。这种包容性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交流
神祇被视为保护国家、城市、家庭和祖先的神祇
XUN MENG DUN HUANG
第3部分
日本佛教的信仰
日本佛教的信仰
佛教是日本另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虽然佛教是从中国传入的,但它在日本已经发展成为 一种独特的宗教形式。在日本佛教中,也有许多神祇被视为具有特殊的力量和属性
日本古代宗教信仰与神道教
日本古代宗教信仰与神道教日本历史悠久,其古代宗教信仰与神道教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古代,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拜和信仰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这种信仰体系被称为神道教。
神道教起源于日本古代的原始宗教信仰,它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与尊重。
日本人民相信,每一个自然物体都有灵魂,每一个山川、河流、树木、动物都是神灵的化身。
这种信仰体系使得日本人民对于自然界充满敬畏之情,他们相信通过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可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在古代的日本,神道教的信仰与生活息息相关。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例如,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人们会举行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此外,每个家庭也会在自己的家中设立神龛,供奉神灵,以保护家庭的安宁和幸福。
神道教的信仰也在日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的日本,天皇被视为神灵的后裔,是神道教信仰的象征。
天皇作为国家的精神领袖,承载着神灵的意志和祝福。
因此,神道教成为了日本政治体系的一部分,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社会逐渐受到其他宗教的影响,如佛教和儒教。
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人民开始接受和崇拜佛陀的教义,而儒教的传入则使得日本社会开始注重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这些宗教的影响渗透到了日本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与神道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融合。
在现代的日本,神道教仍然是日本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
虽然佛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也在日本广泛传播,但神道教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许多日本人民仍然会参加神道教的仪式和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意。
总之,日本古代的宗教信仰与神道教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和对神灵的崇拜,日本人民传承了古代的宗教信仰,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的日本社会中。
神道教的信仰不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它体现了日本人民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
关于日本神道教的简单介绍
关于日本神道教的简单介绍什么是神道教:神道是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遗训为内容,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神道教的起源: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的佛法。
是以在《日本书纪》〈用明天皇纪〉中的“天皇信佛法,尊神道。
”句中,首次出现了“神道”这个称呼。
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kami)。
当时的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神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魂称为“かみ”。
“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
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而现在,根据日本文化厅统计在日本国内约有1亿2百万支持者,占日本人口比例近85%。
但日本五大新闻之一的《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指出很多日本人不过是进去寺庙里面求神许愿罢了,并不是真正信仰,与中国大陆类似。
祭祀活动:日本神道祭祀包括了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祭祀分大祀、中祀、小祀。
大祀包括大尝祭。
中祀包括新尝祭、神尝祭、相尝祭、神衣祭、祈年祭。
小祀包括镇花祭、镇火祭、镇魂祭、三枝祭、道享祭、风神祭、祈雨止雨祭、月次祭、星祭、招魂祭、荒神祭、地镇祭。
《古事记》中除了至尊神天照大神以外,神道教的神按职别包括六个辅佐神、五部上祖神、三十二神、五行神、风神、雷神、山神、草神、海神、河神、二十一祓神、六福神、道祖神、和歌神、八大武神、军神、酒造祖神、医术祖神、神乐祖神、服部祖神等等。
神宫里的神官称为祭主、大宫司。
神社的首领称为神主,其下有祢宜(觋)、祝、巫(神子)等等。
神乐舞女称为巫女。
明治二十七年颁布《神官神职服制》敕令,此后修正3次,分为正装、礼装、常装。
正服黑罗冠、略服乌帽子(有位立乌帽子、无位折乌帽子)。
神道教——精选推荐
神道教提到中国的本⼟宗教,许多⼈会想到道教,⽽⽇本的本⼟宗教,则⾃然是神道教了。
神道教的起源⽇本的神道教,是⽇本本⼟的萨满崇拜起源,来⾃于对⾃然界的万物崇拜,属于泛神论宗教,区别于基督教的⼀神论。
认为万物皆有灵,⾃然界的⼭川、森林、太阳、⽕、雷、动物(如狐、蛇)、祖先的灵等都成为他们祭祀崇拜的对象﹐因此有⼭神、⽔神、海神、⽥神、地神、雷神、太阳神(如天照⼤神)等等。
神道教标志虽然这个宗教起源很早,但是却⼀直都没有名字。
直到公元5⾄8世纪,佛教经朝鲜传⼊⽇本,渐渐在当时的⽇本扩张开来,为了与“佛法”⼀词分庭抗礼,于是便创造了“神道”⼀词来区分⽇本固有的“神道”,与从外国传⼊的“佛法”区分开来。
⽇本的神道,按照地域划分⼜分为⼤和神道和琉球神道,⼤和神道最初以⾃然崇拜为主,起源于本州岛和四国岛本地的崇神传统,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祗。
琉球神道以龙宫信仰、御岳信仰为主,起源于琉球群岛。
⽇本的神道教以《古事记》和《⽇本书记》两本书作为经典,曾经因为没有系统的理论和学说⽽⼀度衰微为佛教的附庸。
德川幕府时期,⽇本的神道学者结合了中国的朱熹理学,把神道教内容强调到尊皇忠君,之后的明治维新,明治政府将神道教尊为国教,是为国家神道,⿎吹以⽇本为中⼼,建⽴以神道教为统治思想的世界秩序,成为教导百姓忠贞爱国﹑誓死效忠天皇的⼯具。
战后在盟军的要求下,⽇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宣布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之后神道教才不再成为思想控制⼯具。
神道教的神职⼈员⽇本的神道教,我们最经常能了解到的,⼤概就是什么神官啊,巫⼥啊等等了,那么他们⼜是什么⼈呢?神官,神官头顶的帽⼦和⼿⾥的笏板都是沿袭⾃唐朝巫⼥神官和巫⼥都是神社⾥的神职⼈员,⼤概类似于我们的道⼠和道姑朋友。
古代的神官和巫⼥都是终⾝职业。
神官在神道中是神与⼈之间的媒介,他们也负责替信徒祓除与主持婚礼。
在远古时代因政教合⼀因此⽒族⾸领也是神官,到后来才有专门的神职。
shinto名词解释
shinto名词解释
Shinto是日本的一种原始宗教,也被称为神道。
这个词来源于日语中的“神”(kami,意为神灵)和“道”(tō,意为道路或方法)两个字。
因此,Shinto可以被解释为“神之道”或“神道”。
Shinto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它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与敬畏,以及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拜。
Shinto教义认为神灵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包括山川、河流、树木等。
因此,Shinto信仰者经常会参拜自然中的神灵,并且认为神灵的存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此外,Shinto也强调了对祖先的崇敬,认为祖先的灵魂会继续存在并保护后代。
在Shinto的实践中,信徒们会定期参加神社的活动和仪式,向神灵献上祈祷和供品。
此外,一些重要的日本传统活动,如婚礼和成人礼等,也会融入了Shinto的元素。
Shinto对日本文化和传统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在现代社会,Shinto的价值观和仪式依然保留着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Shinto是一种强调与自然界和祖先的和谐与敬畏的宗教,对日本文化和传统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日本宗教(1)
佛教大学是一所人文、
社会学系的综合大学, 设臵了文学部、教育学部、社会学部、社会学部、社会福祉
学部和保健医疗技术学部共5个学部10个学科。
综观日本佛教,教理上多源自中国 宗派而发展,然在修行实践上则趋于易 行及通俗化,二十世纪后,日本佛教各 大宗派更各自发展法会祝祷、办学教育、 社会慈善、学术研究等,佛教事业欣欣 向荣,尤以佛学研究堪称代表。
本,其间曾引起正反两派不同意见的争执,自此开 展日本佛教史新页。日本佛教的发展、演进,可略 分为: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 室町时代、江户时代、明治维新之 后(1868至现今) 个时期。
七
佛教的宗派
南都六宗 天台宗 真言宗 禅宗 净土宗 净土真宗 日莲宗
日本佛教大学: 1949年在京都府成立, 学生人数:6472人。
神道教大致有三种流派:神社神道 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分有13 个教派。每个教派有自己的创始人;民 俗神道无严密组织,是农民自己祭祀农 事和路神。明治维新后,政府扶持神社 神道,宣布政教合一,将神社神道定为国教,即国家神道,由政府 出资资助。
日本人在出生时去参拜神社,结婚 在神社,祈求升学也去神社。每个神社 门前有一个叫做“鸟居”的日本牌坊, 正殿门楣上挂一铃铛,悬一粗绳,参拜 者先要拉动粗绳,再大声鼓掌以惊动神 灵,然后双手合一默默祈祷。一般不用下跪,但进入殿内须脱鞋。
三.基督教
基督教这个外来宗教在日本的发展 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它既受到过残 酷的镇压,也受到过有力的扶持。 目前,日本国民对这个宗教似乎颇 有亲近感,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愿意 在基督教的教堂举行婚礼就是一个 明证。
日本 的宗教:
在日本主要的宗教有神 道教、佛教、基督教和许多 小宗教。据日本文部科学省 宗教调查统计,日本共有神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一:神道教的形成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一:神道教的形成日本神道教之一:神道教的形成日本是神道教的发源地,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
受佛教的影响,神道教仿照佛教的神社寺庙,建立起由世袭祭司构成的教会制度,奉公元720 年成书的《日本书纪》和712 年成书的《古事记》为宗教要籍,并开始塑神像。
根据《日本书纪》和《古事记》,神道教义的中心是神的" 灵" 和神的"真"。
神和人的交往是通过互相感应来达到的。
神是万物的本源,人们相信通过对神的膜拜祭祀,可以做到有求必应。
" 真" 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主张诚实率真,重视忠、孝、仁、信等美德。
灵和真的关系是人为神子,所以人性神圣。
特别强调尊重自己和别人的人的权利,个人对集体具有天然的责任。
神道教的礼拜比较简单。
人们在规定的日子(如春祭、秋祭)或者在人生重要的时刻(如结婚),需要去神社祭祀,仪式由神社的主持神主负责举行。
通过祭祀,求得神的保护。
神道教对日本天皇进行崇拜,天皇被尊之为神明。
天皇的礼仪制度也往往采用神道教的教仪。
神道教主要有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三大派。
神社神道重视对天、地神和祖先的祭祀,主张" 神皇一体" 、" 祭政一致" ,以各地神社为主要祭祀场所和活动中心,在日本建立了成千上万个神社,供祭祀所用。
由于是民间宗教,祭祀活动也被国家用来为其政治服务,如宣扬天皇为神,通过祭祀神社来进行崇祖忠皇教育。
神道教是由日本先民的原始宗教演变来的。
这种原始宗教属万物有灵论,相信以各种巫术的形式能够沟通神人关系,祈求" 神" 降福免灾。
自公元前3 世纪至3 世纪,在稻禾农业的基础上,原始神道开始逐步形成。
其主要宗教活动是祭祀神灵,包括自然神、人格神、观念神、祖先神等,以维持和繁荣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的农耕生产和生活。
长期、反复的祭祀活动,使祭祀场所、祭拜对象(神的象征物,偶像)、祭祀活动的时间等,逐渐固定下来,神社(祭拜场所)神道的基本特征慢慢成型,神社神道一直是神道教的骨干部分。
浅谈日本的国家神道
当然 , 不 仅 芳 香 沁 人 , 古 代 社 会 更 有 很 好 的药 用价 值 和 香 在 生活 价 值 , 会 受 到贵 族 们 的 追捧 。 淮 南子 》 才 《 曾言 :芸 可 以死 而 “
复 生 ” 虽夸 大 其 词 , 也 足 以 见 得 香 神 奇 的 医 疗 作 用 , 见 , , 但 可 汉
书中 . 概括了神道的基本含 义: 它是古已有之并流传至今的作 ①
为 日本民 族 风 习的 宗 教 信 仰 。② 神 具 有 无 比 的 权 威 、 力量 、 用 作
接 受 外 来 先进 文化 ,并 在 日本 民 族 的 精神 结构 中实 现 着 外 来 文 化 和 落 后 本土 文 化 之 间 的互 动 关 系 。 之 , 遭 教 是 日本 本 土 文 总 神
伦 理 标 准 。 道 教 塑 造 了大 和 民族 的形 象 、 质 、 性 和 特点 , 神 气 秉 深
刻 影 响 了 目本 社 会 各 个 不 同历 史 阶 段 的政 治 、经 济 、文 化 的 发
展 ,对 日本社 会 结 构 各 个 基 本 要 素 的 协调 组 合 和 发 挥 功 能 起 到
化 的 象征 , 日本 国 民 的 一 种 精 神 灵 魂 、 有 信 仰 、 为 准 则 和 是 固 行
和行为。 它是思想上的解 释和说教 。 ③ ④它是特定神社宣传的说
教 。⑤它是作为政 治、 道德 、 规范的“ 神之道” 。⑥神道的派别 。
神 道 教 是 日本 民族 特 有 的宗 教 文 化 现 象 ,它 有别 于作 为 世 界 宗 教 的佛 教 、 督 教 和 伊 斯 兰 教 , 以民 族 宗 教 的 身 份 立 身处 基 是
背景 。在 这 两 种双 重 的 感官 作 用 下 ,营 造 出 一 种 特别 的宗 教 氛 围 , 种特 殊 的氛 围也 就 只 有香 能完 成 了 。 这
第四组神道教
神道教の文化
每个神社门前有一个叫做“鸟居”的日本牌坊,正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 30 至 100 天内,都会被父母带 殿门楣上挂一铃铛,悬一粗绳,参拜者先要拉劢粗 领参拜神社,在3 、5 、7 岁的 11月15日 所谓三 绳,再大声鼓掌以惊劢神灵(源自周礼中的振劢, 亐七节要参拜神社,升学、结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 日本称为御魂),然后双手合一默默祈祷。一般丌 但平时求签,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葬礼也要佛 用下跪,但迚入殿内须脱鞋。因日本大学升学竞争 教呾尚主持。 相当激烈,每年高考时,都有大批学生到神社祈祷。
神道教の历史
“神道”二字虽源自汉字,但实际上对此词的概念 神道起初没有正式的名称,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 在汉语不日语中有所丌同。汉字传入日本后,“神” 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 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kami)。当时的 接受,为了不“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 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 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神道不外国传入的佛法。是 得敬拜的山神及树木、狐狸等劢植物的灵魂称为 以在《日本书纪》〈用明天皇纪〉中的“天皇信佛 “かみ”。“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 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现了“神道”这个称 煞。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 呼。 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 系。
鸟 居
祈 祷
祈 祷
祈 祷
奥特曼为新 电影祈祷
神道教の神社
到日本旅游的人一定会参观神社,幵对这大大小 小的神社留下深刻的印象。神社不神宫是神道教 徒祭祀之处,至亍何时起源已无法考据。最初的 神社形式是在树木茂盛之地建一小屋,中央种一 常绿树,信徒们相信神灵居在其中,遂开始敬拜, 称为「神篱」,以后就渐渐収展成今日的各种神 社了。
浅析神道教与日本文化
浅析神道教与日本文化日本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也是一个以文化为魂的国家。
其中神道教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传播和影响已经深入到了整个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
神道教已经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内在精神,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种生命力和活力。
因此我们有必要浅析神道教与日本文化的关系,探究神道教在整个日本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
1. 建筑文化神道教与日本的建筑文化密不可分。
在日本的建筑中,神道教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日式神社建筑。
日本的神社建筑要求建筑物的材料必须是天然的,而且必须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建筑中的每一块木头都必须有自己的意义和特色。
这种精神是神道教教义的体现,也被运用到了日本的建筑当中,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格。
2. 艺术文化神道教对日本的艺术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的传统绘画风格和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中都能够看到神道教的影子。
在日本的绘画中,自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而且经常用神话、传说的故事或元素作为图像的表达。
在神道教的教义中,自然是一个至高的存在,起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种神道教的信仰被运用到了日本的艺术创作当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3. 社会文化神道教对日本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神道教的教义中强调的是敬畏自然和神格之法,则体现在日本的社会文化当中就是向自然和神格报恩、尊敬和顺从。
日本的社会中大家都十分重视礼仪和规范,这和神道教的教义是密不可分的。
而日本的传统节日以及各种仪式大多都是以神道教的信仰为依据,是神道教文化的体现。
4. 思想文化神道教对日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神道教的教义中强调的是回归自然、尊重自然的信仰,这种思想对于日本的文化形成造成了巨大影响,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例如,日本人以为“清而无忧,安而无虑”的生活理念,以及“孔子之三墨”,即人要温顺、勇敢和节制。
这些思想都源于神道教的教义,体现了神道教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5. 音乐文化神道教还对日本的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神道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它是在日本固有信仰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外来文化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民族宗教。
神道教首先是一个历史产物,按其发展阶段,可以大致分为自发的原始神道、神佛接触的神社神道、国家神道、现代神道四个阶段。
同时,神道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日本历史上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神道教是大和民族成长的要求,是日本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神道教是构建近代日本民族国家的文化基因;神道教是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摒弃政教合一,回归神道本性的现代神道教是现代日本精神生活的主要支柱之一。
探讨神道教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对于正确认识日本独特的思想、文化、民族心理将大有裨益。
比起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宗教来,神道缺乏很多重要的要素,比如没有教祖、没有教义、没有戒律。
它甚至压根就没有所谓的“入教”,所有的日本人,从生下来那一天开始天然就是“氏子”、即作为神灵的子孙自动进入神教,而所有外国人,不管多么愿意,也不为神道所接纳。
神道没有教义,也没有戒律,因此,又名没有经卷的宗教。
日本人并不特别拒绝外来干涉的思想、文化,但日本人也不会全体臣服于某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
一方面,日本非常地开放,从大家熟悉“遣隋使”、“遣唐使”到佛教信徒不断地东渡取经,再到明治后的“半个政府出国学习”的使节团,再到战后大规模地接受美欧文化,可资证明;另一方面,日本也很顽固,它从古至今全面接受的所有外来的文化、思想和宗教,没有一样可以在日本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没有一样可以改变日本人骨子里的东西。
在精神上、文化上,日本比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更少羁绊、更少包袱,对新生的事物更宽容、更大胆、更进取。
一般来说,神道是一个宗教。
但是它自己没有教典,理论也没有确立,而且日本人对神的看法非常模糊,常说“八百万之神”,意味着到处都有神,甚至有些神不是尊敬的对象,有可怕的,也有可爱的,和妖怪的界限也暧昧。
所以接受外来的神理论也不难,很自然。
日本神道教管窥
日本神道教管窥在东京有上百人以非常与众不同的方式庆祝新年:沐浴。
男男女女穿着传统的白色服饰,在泡进冰水之前,绕着神社边慢跑边反复呼喊,该净化仪式是神道教的核心信条,这一日本宗教与日本有着同样长的历史。
那么神道教到底是什么?神道教是日本最大的宗教,约80%的日本人信奉神道教。
回到公元6世纪,日本原住民创造了“神道教”一词,以区分它和已经存在的佛教。
当时佛教正在日本广为传播,久而久之,神道教和佛教和平共存。
神道教更像是一种养生之道,而不是一套特定的信仰观念或对神明的崇拜,多数日本人同时信奉佛教和神道教。
那么一个人如何能同时拥有两种信仰呢?其实神道教的特征与宗教没有太多关联。
与基督教和佛教不同,神道教没有官方创立者和圣典,他不会试图用非黑即白来阐释世界,因此神道教没有传道士。
神道教的唯一目标是,通过神圣的仪式以接触神灵或得到“灵性力量”。
这些仪式包括婚葬仪式以及在神社或家中的供奉仪式和大型节日仪式。
“神道教”的字面意思是“Kami的方式”,“Kami”的定义十分复杂,简而言之,“Kami”就是神圣的灵魂。
它存在于山和树等地球万物之中,从概念而言,就是孕灵之物。
“Kami”是宗代相传的,因为人们死后会变成“Kami”。
太阳女神“天照大神”是神道教中最重要的Kami。
在日本神学中,相传皇室为天照大神的后裔,自第一代天皇神武开始传起。
人们认为在神社和节庆上,举行的祈福仪式和进献的供品,能够洗除恶灵,使人和物得到净化,这个仪式是神道教活动生命力的所在。
它包括日祭、周祭、季祭、阴祭和年祭。
事实上,参加例行敬奉和净化仪式,就是神道教信仰的全部。
有人对此表示批评,认为对神道教的敬奉更像是一场作秀,而不是基于对价值观和信仰理念的虔诚表现。
神道教的信徒则认为仪式是一种宗教体验,通过仪式能团结为一体,甚至比共同的信仰理念更重要。
尽管神道教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至今仍可在日本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神道教祭司“净化”新建筑,还有许多日本制造的汽车,在装配时都被赐福。
日本神道教的传统在现代社 会中扮演什么角色
日本神道教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在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格局中,日本神道教这一古老的宗教传统依旧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要深入理解其在当下的作用,我们需要先对神道教的核心教义和历史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神道教起源于日本的远古时代,其最初的形式与对自然力量的崇拜紧密相连。
从山川、河流到日月星辰,大自然的种种元素都被视为神灵的显现。
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崇,深深烙印在了神道教的基因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神道教与日本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相互交织。
在古代,天皇被视为神的后裔,神道教为天皇的统治提供了神圣的合法性。
这种政教合一的传统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日本的社会秩序和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进入现代社会后,神道教的角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政治领域,政教分离的原则得以确立,神道教不再直接为政治权力背书。
但它依然在塑造国民精神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作用。
神道教强调对祖先的敬仰和家族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尽管家庭结构和社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种对家族的重视仍然保留了下来。
许多重要的节日和仪式,如盂兰盆节,成为家庭成员团聚、缅怀先人的时刻。
通过这些传统,人们强化了家庭的纽带,传承了家族的记忆和价值观。
在文化方面,神道教为日本的艺术、文学和传统工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日本的传统建筑、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中,常常能看到神道教元素的影子。
例如,神社的建筑风格独特,其精美的构造和装饰体现了日本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神灵的敬意。
同时,神道教的一些仪式和习俗也成为了日本旅游业的重要吸引力。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纷纷前往日本的神社,感受其独特的氛围和文化魅力。
这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教育领域,神道教的一些理念和价值观也被融入到了学校教育中。
例如,对自然的尊重、对社区的责任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都通过教育的方式传递给了年轻一代。
然而,神道教在现代社会的角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一些年轻人对传统宗教的兴趣逐渐淡薄,神道教的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日本神道教与靖国神社的由来
神道教的教义
神道教徒不像基督徒有每周的固定礼拜,信徒可在每月一日和十五日或 是祭 日至神社参拜,也可按照个人需要随时到神社膜拜,虔诚的神道教徒则 每日早晨前往神社敬拜。新生儿出生后30~100天内需参拜保护神,3﹑5﹑7 岁的儿童则于11月15日七五三节参拜神社,感谢神祇保佑之恩,并祈祝儿童 能健康成长。日本人同时信奉神﹑佛两教,婚礼多从神道教习俗,而丧殡则 多从佛教葬仪。传统日宅兼有神道神龛与佛教祀位,神道神龛多是供奉保护 神与天照大神,佛教祀位则是敬拜祖先亡灵。 神道教的重要祭典有(1)新年祭(2)神尝祭(3)新尝祭(4)月次祭。新年祭又 称春祭,每年二月四日举行,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为主;神尝祭与新 尝祭于每年新谷成熟时举行,每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由天皇亲自向神明供献新 谷;月次祭则于每年的六月与十二月的十一日举行。
政治人物参拜 靖国神社
第一次因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而引来外交危机的是中曾根康弘在1985年 8月15日用日本首相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中曾根是第一个战后首相用日 本政府首脑的身份来参拜。自此11年内再没有日本首相前往参拜,直到 1996年的桥本龙太郎。对于这次参拜,日本社会的反对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国家首脑的 参拜,“日本国民将会因自己的手正式抹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和 战争犯罪而遭到来自世界的谴责。” 在2001年的竞选活动中,小泉纯一郎保证他会在“终战纪念日”参拜 靖国神社。但是由于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外交压力,最终当选的小泉首相结 果提前在8月13日参拜了靖国神社,以免显得对反对声音不敏感和轻视。 但是由于中国的反日情绪还是很强,小泉在2001年10月8日到北京向中国 表示他“衷心的歉意”。 此次参拜,有639名日本人和韩国人向大阪地方 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判决首相参拜的行为违宪,并且要求停止参拜,并向 原告受到侵害的宗教人格权支付赔偿。而支持者则也提起了诉讼,认为对 靖国神社的侮辱使死者的遗属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神道教
神道,日本原始宗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包含各种土生妖魔鬼怪),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遗训为内容,属于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神道,惟神の道(随神の道)
假名しんとう,かんながらのみ
历史
神道起初没有正式名称。
一直到公元5世纪至8世纪,汉传佛教经朝鲜半岛百济传入日本,渐渐被日本人接受,为了与“佛法”一词分庭抗礼创造“神道”一词来区分日本固有的传统信仰与外国传入
的佛法。
以在《日本书纪》“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句中,首次出现“神道”这个称呼。
汉字传入日本后,“神”字被用来表示日语中的“かみ”。
当时的日本人称已逝的人之亡灵为“かみ”,亦将认为值得敬拜的山神及树木、狐狸等动植物的灵魂称为“かみ”。
“かみ”还包括一些令人骇闻的凶神恶煞。
其后,人物神的历任天皇、幕府将军、功臣、武士等也渐渐被作为膜拜对象,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佛教初传入日本时,神道信徒甚为反对。
由中国渡来氏族,例如苏我氏,支持佛教。
日本本土的氏族,物部氏和中臣氏拥护神道,反对佛教。
佛教僧侣具有中国先进的知识,天皇因此支持佛教,一时神道失势。
然至8世纪末,佛教僧兵的权力膨胀,天皇欲制衡佛教的势力,
因而神道再度得势,两种宗教逐渐互相混合。
至明治时期,百姓等信仰两宗教。
于是佛教寺院和神道的神社,两者浑然。
例外的是伊势神宫,供奉天皇的祖先,属于古神社。
德川家康的儒臣林罗山提出神道即尧舜之道,皇祖皇宗的正道与儒教的精神同一。
至江户时代末期,国粹的神道理论家宣称,两者不能相混。
本居宣长反对把儒家和神道混同,由此产生了复古神道。
荷田春满及其门人贺茂真渊主张以孝道为先,孝父母、敬神和忠于天皇。
复古神道主张古道即神道,万国都承蒙天照大神的御德;日本是天照大神降生之国,其子孙天皇万世一系,继承三种神器,居于万国之上。
平田笃胤是复古神道的集大成者。
平田笃胤早年在朱子学者中山青莪门下学习汉学,批判太宰春台《辨道书》,著有《古道大意》,提出日本人都是神的后裔。
他以中国自古革命不断、乱臣贼子众多为根据,论证日本输入儒道以来也战乱不断。
他在《赤县太古传》、《三五本纪考》中提出,中国才是日本神祇渡海所经营的,三皇五帝是从日本渡海去的神;他著《俗神道大意》排斥其他神道派别为俗神道。
明治元年正月,明治天皇下诏宣布太政复古。
明治元年十月十七日,明治天皇亲祭冰川神社并下诏宣布祭政一致:
明治二年12月,宫内建成新神殿,供奉八神、天神地祇和历代皇灵。
1870在新神殿中举行天皇亲祭,并发布《镇祭诏》:
明治3年1月3日(1870年2月3日),明治天皇作大教宣布诏书:随后神道成为国家的宗教。
虽然明治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但崇拜
神道成为日本国民的义务,成为统治国民的手段。
当时在日语中称为“国家神道”。
明治维新执行王政复古、祭政一致,再次确立王朝时代以来的神社制度,展开神祇官复兴运动。
明治五年三月创立教部省,确立政教合一,在国家层面设大教院,主祭造化三神和天照大神。
在地方上设立中教院、小教院。
祭仪
日本神道祭祀包括了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礼。
祭祀分大祀、中祀、小祀。
大祀包括大尝祭。
中祀包括新尝祭、神尝祭、相尝祭、神衣祭、祈年祭。
小祀包括镇花祭、镇火祭、镇魂祭、三枝祭、道享祭、风神祭、祈雨止雨祭、招魂祭、荒神祭、地镇祭。
《古事记》中除了至尊神天照大神以外,神道教的神按职别包括六个辅佐神、五部上祖神、三十二神、五行神、风神、雷神、山神、草神、海神、河神、道祖神、军神、酒造祖神、医术祖神、神乐祖神、等等。
神宫里的神官称为祭主、大宫司。
神社的首领称为神主,其下有祢宜(觋)、祝、巫(神子)等等。
神乐舞女称为巫女。
明治二十七年颁布《神官神职服制》敕令,此后修正3次,分为正装、礼装、常装。
正服黑罗冠、略服乌帽子(有位立乌帽子、无位折乌帽子)。
正服衣冠,四位以上缝腋位袍黑唐草纹、五位赤唐草纹、六位以下绿无纹、无位黄平绢无纹。
礼装斋服服制与位袍同,用白绢。
中单短帷子,有位者为红绫,无位者红绢。
下着指贯,三位以上紫底藤丸纹,四位五位紫平绢,六位以下浅黄平绢。
此外有衣冠代用布衣,即无襕狩衣。
常装包括狩衣和净衣。
中祭、小祭的祭服为常服,即狩衣。
别官以下
仆从服白张。
供品称为神馔,包括饭、饼、白米、黑米、野鸟、水鸟、海鱼、川鱼、海菜、野菜、果实、盐、酒。
神道祭祀
一月四方拜、元始祭
二月皇霊殿祈年祭、春日祭、新年祭、御田植祭
三月春季皇霊殿并神殿祭(三月春分日)、春日祭(三月十三日)四月神武天皇御例祭、贺茂祭、神衣祭
五月端午祭(五月五日)、贺茂祭(五月十五日)
六月神今食大祓、神宫月次祭币帛発遣(六月四日)
七月乞巧奠
八月
九月伊势例币、重阳宴、秋季皇霊殿并神殿祭(九月秋分)
十月神尝祭(十月十七日)
十一月新尝祭(十一月廿三日)、相尝祭、镇魂祭(十一月廿二日)、靖国神社例祭(五月六日、十一月六日)
十二月大祓(十二月卅一日)、除夜祭(十二月卅一日)、追傩、后桃园院天皇御例祭(十二月六日)
皇祖天照大神
日本神道教以天照大神祭祀为中心。
天照大神是天皇一系的祖宗神,天皇所郊祀的天神太乙,即日神,为高天原八百万神的君王。
天照大神赐给其子孙三神器,即八咫镜、草薙剑、八阪琼曲玉,作为统治的凭证神玺,保佑子孙永远统治日本。
14世纪北畠亲房著《神皇
正统记》,上起于神代,终兴国初。
《神皇正统记》中的天皇世系经德川光圀《大日本史》采纳成为官方史家定说。
分类
神道依信仰形态可分成: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
教派神道分有13个教派,每派有自己的创始人;民俗神道无严密组织,是农民自己祭祀农事和路神。
明治维新后,政府扶持神社神道,宣布政教合一,将神社神道定为国教,即国家神道,由政府出资资助。
古来神道的祭祀神职人员、神主(神道的祭司)以及下级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世袭。
明治政府不采传统的制度,废止世袭职。
设置内务省中一部局来管辖全国神社,而神职皆成内务省的职员。
又将古社中多数小者,由政府统筹到大社中。
1945年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投降后,在盟军要求下,日本政府宣布政教分离,裕仁天皇发布诏书,宣布自己是人不是神,废除国家神道,政府不得资助神社,但神社神道已经成为日本神道信仰的主流。
文化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内,都会被父母带领参拜神社,在3、5、7岁的11月15日所谓七五三节要参拜神社,升学、结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
但平时求签,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葬礼也要佛教和尚主持。
每个神社门前有一个叫做“鸟居”的日本牌坊,正殿门楣上挂一铃铛,悬一粗绳,参拜者先要拉动粗绳,再大声鼓掌以惊动神灵(源自周礼中的振动,日本称为御魂),然后双手合一默默祈祷。
一般不用下跪,但进入殿内须脱鞋。
日本大学升学竞争相当激烈,每年高考时,都有大批学生到神社祈祷。
神社
神社不设立灵牌(较重要的神社有一青铜镜)。
有一些具有重要任务的神社称为神宫。
比较重要的神道神社有:
天照大神伊势神宫
天皇宗庙石清水八幡宫、香椎宫、气比神宫、鹤冈八幡宫、宇佐神宫、宇治上神社、赤间神宫、近江神宫、白峯神宫、橿原神宫、筥崎宫、宫崎神宫、宇佐神宫、水无濑神宫、吉野神宫、平安神宫、明治神宫
名神古事记出云大社、热田神宫、伏见稻荷大社、熊野本宫大社、春日大社、石上神宫、龙田大社、广濑大社、八坂神社、鹿岛神宫、多贺大社、日前宫、丹生都比卖神社、伊弉诺神宫、鹿儿岛神宫、南宫大社、多度大社
山神大神神社、松尾大社、日吉大社、大山祇神社、三嶋大社、鸟海山大物忌神社、日枝神社、富士山本宫浅间大社
水神严岛神社、丹生川上神社、贵船神社
贺茂氏宗庙贺茂神社
橘氏宗庙梅宫大社
德川氏宗庙日光东照宫、上野东照宫、久能山东照宫
人神太宰府天满宫、北野天满宫、上杉神社、丰国神社、照国神社、
常磐神社、凑川神社、四条畷神社、镰仓宫、晴明神社、中正神社国社靖国神社、大国魂神社、北海道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