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突破--构成物质的微粒

合集下载

专题二 分子运动探究及构成物质的微粒-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核心考点透析(解析版)

专题二 分子运动探究及构成物质的微粒-备战2020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之核心考点透析(解析版)

专题二分子运动现象探究及构成物质的微粒重点突破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1.实验目的:认识分子的运动。

2.实验装置3.实验步骤( 1 )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 2 )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3 )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 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5.实验结论:酚酞遇氨水变红;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6.实验改进基础练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冰与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C.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D.金刚石与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答案】A【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冰与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C、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金刚石与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宏观现象微观解释A 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湿衣服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C 6000mL氮气可以压缩在40mL钢瓶中增大压强可以减小分子间间隔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答案】A【解析】A、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选项解释正确。

中考化学考点:12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中考化学考点:12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构成物质的微粒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1、基本性质:(1)质量、体积都很小;(2)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3)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4)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的应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2)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3)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及形成:阳离子(由于原子失去电子而形成)带正电阴离子(由于原子得到电子而形成)带负电注意: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练习—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含答案解析)考点01构成物质的微粒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H2O2B.NaCl C.Fe D.He【答案】B【解析】A、H2O2表示过氧化氢这种物质,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NaCl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B符合题意;C、Fe表示铁这种物质,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He表示氦气这种物质,是由单原子氦原子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碳酸钾B.液氧C.金刚石D.银【答案】B【解析】A、碳酸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银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氯化钠B.过氧化氢C.汞D.C60【答案】C【解析】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汞是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符合题意;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02微粒的物理共性1.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B.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D.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相同【答案】B【解析】A、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因此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变成冰以后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因此构成H2O和H2O2的分子不相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中考化学重难点考点01—微观示意图及微观粒子专题突破(原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重难点考点01—微观示意图及微观粒子专题突破(原卷解析版)
A.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分子数目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17:(2019北京门头沟模拟试题)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反应是物质燃烧的反应 B、反应物①的化学式是CH2
A. 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NOD.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22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_____,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7:(2020盐山县竞赛试题)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保持不变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例8:(2020年新疆中考)下列符号中的“2”与O2中的“2”所表示的含义相似的是()
A.H2OB.2ZnC.2COD.SO42-
例9:(2019北京中考试题)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丙氨酸中碳、氢、氮、氧原子的质量比为36:7:14:32
9:(2020年黑龙江大庆中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预防病毒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还要做好消毒工作。请按要求填空:
(1)口罩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医用口罩生产中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消毒。环氧乙烷的化学式为C2H4O,环氧乙烷由_____种元素组成,一个环氧乙烷分子中的电子总数为_____个,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系列(PPT)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系列(PPT)

考点突破
【典型例题 1】 (2013•常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钙 C.铝 D. 水
D

【解析】 试题分析: A、氢氧化钠属于碱类,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 误。B、氯化钙属于盐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铝属于 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水是非金属氧化物,是 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应选 D。
考点透视
一、新课标的要求: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 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考情分析: 1、考查情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 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从此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 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各地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也是 中考化学的热点内容。
【典型例题 3】 (2013•苏州)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钠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C、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分子组成 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
C

试题分析: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B、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1 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选项 说法正确。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 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选项说法错 误。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C。
知识梳理

10 构成物质的微粒(解析版)-2021年中考化学(人教版)

10 构成物质的微粒(解析版)-2021年中考化学(人教版)

专题10 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扫描☆聚焦中考构成物质的微粒,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的知识点包括原子的发现史、原子结构和性质等;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概念、分类、书写等。

总体来看,难度系数低,以选择和填空题为主。

结合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构成物质微粒问题的探讨:(1)原子、分子和离子;(2)核外电子排布;(3)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梳理☆温习理解一、原子1、原子发现史(1)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是最小的实心球体。

(2)汤姆森: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电子,认为原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分的。

并设计了一个原子模型,认为原子像葡萄干布丁,其中葡萄干是带负电的电子,布丁是带正电的物质。

(3)卢瑟福: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及分析:①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②部分α粒子方向偏转,带正电的α粒子与带正电的原子核产生斥力,方向偏转。

③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过来说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

结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原子结构原子核(带正电)质子(带正电)(1)原子(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2)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电荷数。

(3)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但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的体积由核外电子决定。

(4)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或分子的基本性质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粒子之间都有间隔;3、粒子总在不断的运动;4、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决定于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什么,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原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铁原子。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一个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的比值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3)理解: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个质量是个比值;②有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③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原子实际质量之比;④引入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书写、记忆和运算方便。

第10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周期表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10讲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周期表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讲义(人教版)(解析版)

第十讲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周期表一、考点梳理知识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3)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4)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探究a.实验装置:b.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的溶液变红c.解释:烧杯B中浓氨水有挥发性,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反应生成了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d.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2.原子(1)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性质: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原子间有间隔;(4)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原子为例):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

(5)最外层电子数的应用: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的是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易失电子,活泼;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易得电子,活泼。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3.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分类: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阴离子(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电性,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若离子带的电荷数是1,则“1”省略不写;如O 2-; 0H - (4)原子和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知识点二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元素(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2)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2022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天津专用)(附答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2022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详解(天津专用)(附答案)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天津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
【答案】A
【解析】A、地壳中含量由高到低的前四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故选项正确;B、海洋中含量由高到低的前四种元素依次是氧、氢、氯、钠,故选项不正确;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故选项不正确;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故选项不正确;故选A。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B.铕的 原子序数是63
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
【答案】A
【解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左上方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方为元素符号,中间为元素名称,下方为相对原子质量。A、金属元素的名称,除了金、汞外,偏旁都是“钅”,该元素的名称是铕,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故选项说法正确;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7.(2018天津市)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用洗洁精洗去餐盘上的油渍

专题02 构成物质的微粒、微观示意图(精讲讲义)(解析版)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02  构成物质的微粒、微观示意图(精讲讲义)(解析版)中考化学复习

专题02 构成物质的微粒、微观示意图(精讲讲义)核心考点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⑴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常见气体单质(稀有气体除外); ②非金属氧化物(如CO 2、P 2O 5等); ③酸(如HCl 、H 2SO 4、HN03等); ④有机物(如CH 4、C 2H 6O 等)。

⑵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如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⑶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①NaCl 、KCl 、Na 2CO 3、Na 2SO 4等盐; ②NaOH 、Ca(OH)2、Al(OH)3等碱; ③Fe 2O 3、CuO 、Al 2O 3等金属氧化物。

【答案】④⑤核心考点二 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的特性(原子、离子也具有) ①质量、体积都很小;【注意】虽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但是分子的质量并不是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考点排查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刚石是由碳分子构成的 ②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③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④任何化学物质都是由极小的微粒构成的 ⑤金刚石、石墨和C 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⑥H2O 2中含有O 2分子②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③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3.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离子是带电的微粒。

4.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转化为离子【答案】I; ABF; CDEGJKL; H M【补充】考题中常见的与花香有关的诗句或成语:①花香四溢;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③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④满架蔷薇一院香;⑤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⑥斗南鲜花论斤卖,花香吸引宾客来;⑦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⑧墙内开花墙外香。

中考化学专题31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02期)-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

中考化学专题31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02期)-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

一、选择题目(本题包括23个小题,每题2分,共46分)1、【2016年北京市】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A.Cl2B.2Cl2C.2Cl D.2Cl-【答案】C【解析】A选项表示氯气物质和1个氯气分子;B选项表示2个氯气分子;C选项表示2个氯原子;D选项表示2个氯离子;故答案选择C2、【2016年广东省南宁市】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答案】D3、【2016年四川省宜宾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原因是水分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加快C.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原因是物质的气态分子小而液态分子大D.过氧化氢分子能分解成水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答案】B【解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与原子的实际质量的单位为“g”故不同;B选项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原因是水分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加快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原因是物质的气态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液态分子的大;D 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过氧化氢分子能分解成水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具有可分性;故答案选择B 4、【2016年新疆】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 .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B .2OH ﹣:“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C .:“+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D .NO 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答案】A5、【2016年天津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B .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因为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C .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D .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答案】B【解析】A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正确;B 、化学反应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故错误;C 、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故正确;D 、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硬度大,抗腐蚀性强,故正确。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微粒知识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微粒知识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微粒知识例1 以下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坚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议元素的种类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D.分子间有一定距离,原子间没有距离解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坚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而不是氧原子;决议元素的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议元素的化学性质;氯化钠是由Na+与Cl-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距离。

答案 C点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和原子的基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离子。

例2 以下对相应现象或理想的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的缘由是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陈列方式不同;能闻到酒的香味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时运动的结果;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由于受热(遇冷)汞原子运动加快(减慢),原子距离变大(小),而不是汞原子大小发作改动;于冰用于人工降雨、铜用作导线都没有发作化学变化,因此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答案 C点评此题应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理想。

在剖析微观现象的缘由时,要与分子、原子的性质相联络,也可用分子、原子的性质来验证现象和理想。

例3参考以下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解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而氯化钠那么是由阴离子(Cl-)和阳离子(Na+)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答案 C点评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经过静电作用而构成的不带电反响化合物。

例4以下粒子结构表示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中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B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C、D中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

答案 B点评依据结构表示图判别原子或离子,关键是看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能否相等。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微粒知识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微粒知识

中考化学专项突破:微粒知识例1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解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而不是氧原子;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氯化钠是由Na+与Cl-构成的离子化合物;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

答案 C点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子和原子的全然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得失电子会变成离子。

例2 下列对相应现象或事实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的缘故是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能闻到酒的香味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是由于受热(遇冷)汞原子运动加快(减慢),原子间隔变大(小),而不是汞原子大小发生改变;于冰用于人工降雨、铜用作导线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差不多上物质的物理性质。

答案C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我提供的观看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看,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看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关心幼儿学习正确的观看方法,即按顺序观看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重点观看,观看与说话相结合,在观看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看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模样的,有的小孩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小孩说“乌云跑得飞速。

”我加以确信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确实是雷声隆隆。

专题12+构成物质的微粒-【学以致用】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专题12+构成物质的微粒-【学以致用】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专题12 构成物质的微粒 九年级化学 一轮复习
一、考点梳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① 的最小粒子
化学性质
1.构成物质的微粒(必考)
分子

间隔

例题精讲
1.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C.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D.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的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 分子体积变小
30.97
非金属
O2-
甲烷
Na2SO4(合理即可)
例题精讲
6.2021年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它应用的新型镁锂合金材料是由西安四方超轻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回答下列问题: (1)镁锂合金硬度比其纯金属的硬度 (填“大”或“小”)。

(2)图2为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图3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与镁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3)锂原子(Li)在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锂离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 。
24.31
①④

Li+
例题精讲
7.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1至18号元素如下表,下图是38号元素锶(元素符号为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上表中,x= 。
17
例题精讲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3)你还能发现的规律是:同一周期(横行)从左往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依次递增。

中考化学备考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中考化学备考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

专题05 构成物质的微粒一、新课标的要求: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考情分析:1、考查情况: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

从此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微粒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各地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也是中考化学的热点内容。

2、考查形式:纵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该知识点考查形式有:物质的微粒性、微粒基本性质、原子的构成、三种微粒的联系与区别等。

从题型上来说,可主要有选择和填空题。

从题目形式上说,有识记形、理解形、判断正误形和推断推理形。

3、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可以去考查学生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4、试题难度:由于该知识点涉及微观知识,比较抽象且琐碎,是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使得分的难度增加。

试题难度一般为中等或难等的题目。

☆知识梳理☆一、: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

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种类示例构成微粒物质符号符号书写特点①金属单质铜铁铜原子铁原子CuFe元素符号②大多数的固态非金属单质(常温)石墨红磷碳原子磷原子CP③稀有气体氦气氩气氦原子氩原子HeAr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种类示例构成微粒物质符号①大多数的气态单质(常温)氧气氧分子O2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注意:1、上述规律对初中的大多数物质起作用。

2、混合物的构成微粒要按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来分析。

二、微粒的基本性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以下性质:1、微粒很小(质量小、体积小)2、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3、微粒间有间隔(间隔与温度成正比,与压强成反比)4、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注意:1、微粒时刻不停地做规则运动,温度高时运动速率快;温度低时运动速率慢,但不是不运动。

中考化学专题31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01期)-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原卷版)

中考化学专题31 构成物质的微粒(第01期)-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原卷版)

一、选择题目1.【2018年江西省】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体积变大 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2.【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下列物质由分子组成的是A.铁 B.氯化钠 C.水 D.硝酸钾3.【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咏梅诗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诗人间到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轻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体积小 D.分子间有间隙4.【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2个氢原子: H2 B.2个氮分子: 2N C.氧化铁: FeO D.氯酸钾: KClO35.【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二氧化碳 B.氯化钾 C.铜 D.氧气6.【2018年四川省乐山市】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十分坚硬,则石墨也十分坚硬D.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 7.【2018年四川省乐山市】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8.【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H2O——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 B.4H——4个氢元素C.Ca+2——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 D.2CO2——两个二氧化碳分子9.【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铜 B.氧气 C.水 D.氯化钾10.【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11.【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客现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结构不同12.【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B.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3.【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14.【2018年甘肃省平凉市】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