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索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b9988348a8956bec0975e369.png)
性 和创造性 。 2. 2 2. 采 用 项 目教 学 法
12 教 学手段 落后 , 学方 法单一 , 乏 工程 实例 . 教 缺
现在多数教 师在教 学过 程 中所 采用 的教 学模 式还 同实施 一个 完 整 的项 目而 进行
14 教 师 队 伍 结 构 不 合 理 .
目前很多 院校 老年教师离 退休人数 日益增多 , 中年教师严 重 并 进行分析解决 。采 用启发式教 学 , 以从 根本上改 变学生被 动 可
匮乏 , 青年教师 队伍 不够稳定 , 师资数量 不足 , 结构不 尽合 理。同 听讲的局 面 , 培养 了学生 的 自学能力 、 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能力 。 分 时 大 多 数 青 年 教 师 毕 业 后 即走 上 教 师 岗位 , 乏 必 要 的 工 程 实 践 尤 其对于公式 的推导 和相关数 学运算 , 缺 先讲思 路 , 后让 学生 自学 ,
绘 事业 的不 断发展 , 新设备 、 新理论 、 新技 术 、 方法 的不 断应用 , 新
范 围。由于现代 测量 学体 系实 际上是 G S GI , S及 其集成 系 P , SR
统为核心 内容 的高新测绘科 学体系 。因此 , 建筑工程 测量课 程教
学 必 须 面 向 现 代 化 、 向 工 程 建 设 。 除 了传 统 的教 学 内容 必 须 引 面
第3 6卷 第 2 7期
20 10 年 9 月
山 西 建 筑
S ANXI ARCHI H TECTI E Ⅱ
V0 . 6 No 2 13 . 7
S p 2 1 e. 00
・2 07 ・
文章编号 :0 96 2 (0 0 2 —2 70 10 —8 5 2 1 )700 —2
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探索
![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8ed2adb76a20029bd642d70.png)
4 . 在考试 成绩 的记录上 , 提高平 时成 绩的分量 。根 据学生 的表现 , 平时成绩 的 比例可 以在 5 %左 右 , 0 期末
笔试成绩也在 5 %左右 。 0 尽管提 出了创新 的模 式 ,但是在 实行上还是 有一 定的 困难 。作 为公共基础课 的高等数 学课程一 般是大
一
段 解决实 际工 程问题奠定 必要 的基础 。课 程的 目的及
任 务是使 学 生掌握 一般 测量 仪器 和工 具 的使 用技 术 , 掌握 工程测量基 本工作 的原理 、 法及注 意事项 , 方 在建
筑施工 中能进行 建筑施工 测量 的工作 ,并能进行 简单 地形 图测 绘工作 。 1 . 知识结构体系 的构建 。 程知识 结构应 从建 课程 课 筑工程测 量 的实 际应用 出发 ,以建筑工 程测量 的主要 任务为切人 点和核心 , 以社会需 求为导 向 , 在测量 教学 中融人新技术 、 新仪器 、 规范 。 新
发挥 其主观能动性 , 给学生锻炼 的机会 , 同时给该组 成
论 知识 并上升为运用能力 。具体能力 目标 为 : 以水 掌握 准仪 、经纬仪 、全站仪 为主 的测 量仪器 的基 本操作方 法, 能对测量仪 器进行检 验和简单 的校正 ; 有进行测 具
合应用数 学知识解决 实际 问题 的能力 ,教学 的重点不
【 教改创新 】
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 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的改革探索
张学仁 ( 鄂东职业技术学 院 , 湖北 黄 冈 480 ) 3 0 0
摘要 : 随着高职 高专建 筑工程测量课程教材 内容、 测绘技 术、 测绘仪器设备 的不 断更新和提 高, 必须对不适应 现阶段 建设工程特点的教 学进行 必要 的改革 。本 文从教 学思路 、 教学 内容 、 学方法和手段 、 教 教学仪器与场地 、 课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65d36cfd7c1cfad6195fa742.png)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初探摘要:随着高职高专类教学改革的进行,项目化教学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就项目化教学提出了几个具有可实施性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项目化岗位能力目前高职高专类高校的教学改革已提上日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综合能力为主线,建立具有职业氛围的教学环境,逐步实现高工专人才的高级性、知识和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和培养手段的多样性,以实现社会对人才需要的综合化和技术化。
建筑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知识,具备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服务于建筑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而《建筑工程测量》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目前的教学中,仍以讲授传统测量方法为主。
故有必要对现有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革新,以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建筑工程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招生规模不断增大的同时,几个问题也凸显出来。
①理论教学环节中普遍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厌学等。
②实践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分组多、指导老师少的现象,指导老师大部分时间忙于解答个别学生提出的疑问。
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③课程结构不合理,内容重复、重点不明确,特别实用的知识往往得不到加强。
④教材及相关知识点陈旧。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应用,在建筑工程出现和应用的施工技术已远远超过了原课程和教材中的内容。
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⑤教学方法落后,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环节具有涉及知识面广、工程方法多、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而学生接触施工现场的机会有限,缺乏必要的现场经验,故学习效果往往欠佳,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⑥教学手段落后,过多依赖于传统的黑板粉笔式课堂教学,可提供的信息量少,因而教学效率低。
以下笔者将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实践经验从几个方面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课改新思路1.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通过大量专业调研和企业的座谈,确定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所需的测量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提炼出学生完成任务应其备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本门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478becdaa00b52acfc7cac4.png)
文化 教育 I{ I ຫໍສະໝຸດ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的探讨
陈 玲
( 湖职 业技 术 学 院 , 苏 昆 山 2 5 3 ) 硅 江 13 2
摘 要: 分析 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 的现状 , 从课程 结构体 系的构建 、 课程 内容的整合、 课程教 学方法的改革 、 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 系改革等方 面 提 出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 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 筑工程测量 ; 建 教学改革; 问题 ; 系构建 ; 体 内容整合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介绍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发 , 根据知识够用的原则, 以测定和测设作为教学 1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重点培养学生能力。 的切人点和核心 , 将新仪器 、 新技术、 新规范纳入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战场,现代教学应采用启发 测量教学中, 阐述其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 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 , 并配合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 选择那些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进行重点讲 术, 注重培养学生的 自 学能力 、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解, 尽可能与工程实例相结合。 能力,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 如可以在讲解水 2 课程能力 2 结构体系的构建。 课程能力结构 准测量 、 角度测量的原理时, 采用多媒体课件配合 强调测量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的实 际运用能力 , 通 黑板板书的方法 ,可以 过实践将所学测量知识上升为应用能力。具体能 原理 , 提高课堂效率 , 加大一节课教授的知识信息 力结构为: ) ( 掌握经纬仪、 1 水准仪 、 全站仪及部分 量; 讲解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时, 可以采用现场演 精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2 ()具有进行高程测 示教学法; 对于图表多、 计算公式多的情况可结合 量、 角度测量 、 距离测量 、 控制测量及点位坐标求 挂图、 多媒体等等。 多媒体演示讲稿以其图文声像 算的工 作能力 ( ) ; 具有初步的测图、 3 识图和用 图能 并茂等优势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 形象化, 增大 力; ) ( 具有运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民用建筑物的 课堂信息量 , 4 活跃气氛,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定位 、 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 趣,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 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2 课程素质结构体系的构建。 3 课程素屈缔 陶 有条件的还可将课件在校园网上登载 , l 以供学生 是将素质教育融 人课程教学中,根据测量工作的 在网上复习和自学。 这样就可以将有限的4 5分钟 特| 强调科学严谨、 , 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 艰苦 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外, 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奋斗, 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 团结协作, 互帮互助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睛。 的集体观念, 刻苦钻研, 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 4 .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实习质量。建筑 3课程内容的整合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课程 ,实践教 3 课程内容的调整。 . 1 作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 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实践 类专业的学生 ,毕业后主要是到生产一线从事施 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测 工、 监理等工作, 所以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要 量实践教学环节 , 测量实习内容应包括与理论授 以必需 、 实用和够用为原则 , 简化理论推导 , 注重 课相应的课阃实习和期末集中实习两个阶段。 实用性 , 对课程内容做必要的调整, 其内容要点归 学校还应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设施 ,挖掘现有 纳如下 : ) ( 在水准测量中删减微倾式水准仪的内 潜力 , 1 创造实习条件, 建议能设立永久专用的实习 容, 而代之以自 动安平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 场地。每年都在同一地域进行实习这样的做法有 2 在角度测量中删减 D6 J 经纬仪的构造与使用 , 以 如下优点:1 ()便于不同的组进行不同范围的测 J 经纬仪的构造与使用来替代。() 2 3删减地形图测 量, 避免有些学生不进行实测 , 直接抄袭其他组的 绘的控制与绘图的部分内容 , 重点介绍大比例尺 测量成果 , 来应付老师的行为。() 2 连续在同一地 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 )在施工放样的基本方 域完成相同内容的实验实习, 4 指导教师对该地域 法、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及建筑施工测量中, 应结合 的情况比较熟悉 ,可节省下选择确定实习场地的 现代仪器的运用和现行建筑施工规范 , 增讲全站 踏勘时间,把这些时间用于学生实习前的仪器操 仪的应用一章, 以满足生产实际要求。 作练习指导, 能提高学生操作练习的效率。( ) 3方 除了理论教学内 容外 , 同时应安排实习教学 便将教师 自己所测的成果与学生的成果进行 比较; 内容或联系生产单位让学生进行参观实习或生产 也可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测量成果进行—个纵向的 实习。 比 , 较 使学生通过纵 向比较 , 既增强售 , 又看到 3 2教材建设。 教材内容应满足课程内容的教 自己的不足, 找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学需要,但又不能局限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范围之 5 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 内,因为课程内容远远不能达到现代建筑测量知 课程教学质 平 估体系改革应以学生综合能 识的信息量。 所以, 在教材建设中我们应该从现代 力和素质的提高为基准 , 要看最后的考试成绩, 更 建筑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出 要关注平常的教学过程。我们对基本理论和原理 发, 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 应精简已经落伍的 的 掌握程度 , 可以通过课堂提问、 课外作业和理论 传统测量的部分内容, 补充仪器先进技术的使用 , 考试来体现, 而对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水平 , 则可 实习报告和测量操作能 如电子水准仪 、 电子经伟仪 、 全站型电子速测仪 、 以 通过平时实习的抽查 、 计算机成图系统等 , 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 , 这样才 力考试来反映。 设想: 学生质量洋估总成绩按照平 能满足学生日 后工作的需要。 时成绩 占4 %( O 课堂提问、 课外作业占 2 %, 习 0 实 平时抽查 、 实习报告占 2%)理论考试 占5 , 0 , % 0 测 4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新 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更新观念 ,主动运用 量操作能力考试占 19 O 来计算。这样做就能够比 新的教学方法 , 实现能力本位培养 目 标。 测量课程 较科学合理地反映出 学生学习建筑工程测量课程 有它 自 身的牦 : 它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 的综合质量。 部分 。 在实践教学中还可增加测量 l 下转 27页) 7
[建筑工程,测量,实践,其他论文文档]论“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建筑工程,测量,实践,其他论文文档]论“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d87a171284ac850ac024215.png)
论“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仪器和利用仪器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测量实践教学内容的重点。
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实训室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应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践并重,且更加突出技能培养,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
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训两部分。
课内实践教学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熟悉仪器的构造,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步骤,了解测量工作的程序。
综合实训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利用所学的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训练,以巩固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内容。
综合实训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深入,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方式。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重中之重。
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曾说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甚至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重要。
”这句话对高职学生同样适用。
因此,“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适合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进与实践探讨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进与实践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6ec042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5.png)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进与实践探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
结合目前教学模式,为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必须不断改进当前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
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课程改进方法以及实践措施。
标签: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教学改革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为了使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顺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不断改进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实践等内容。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控测量仪器的能力,因此,学校必须要增加实际训练的力度,及时更新相应的测量仪器设施。
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
1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由于建筑工程测量这门学科过于重视知识的积累,从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知识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性,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轻视了应用训练,导致知识越发僵化,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建筑测量技术不能快速反应出最新的科技成果,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缺乏充足的实践培训内容,使工程测量技术无法快速地适应社会发展。
因此,对建筑工程测量这门学科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2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1教学的测量仪器设施较为落后由于学校的经费有限,大多数学校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设施反复使用多年,设备系统较为落后,并且没有及时地引入先进的设备,设备的数量十分有限。
近几年,学校进行扩招,导致测量仪器设备不足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学生的数量比以往更多,并且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改进,无法正确地使用测量仪器设备,往往容易导致测量仪器设备的损坏,严重的甚至直接报废。
即使对测量设备进行维修,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设备的灵敏性[2]。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db06950916fc700abb68fc4d.png)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摘要]:结合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现状,本文从笔者授课的过程经历来对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提出了“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改革1 课程特点“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理论与实践并重,且更加突出技能培养,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并且实践教学还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训。
由于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适应市场需求,许多高职院校新办建筑工程的积极性很高。
其中大多数专业课实际上是以过去的工程测量学科为主,毕业后学生的去向也主要是到工程测量相关的单位。
这也就是说“建筑工程测量”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2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1 师资力量不足我院自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开办以来,教师就严重不足,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建筑工程类专业不断增多、学生数量急剧增长,然而教师的数量十分有限,大部分的教师都得承担两门课程以上的授课任务,但学院又没有安排专职的实训指导老师,在此情况下,笔者必须同时承担理论课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对于课程实践教学的安排带来很大的麻烦。
2.2 实训条件不足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实践教学占主导地位,实现实践教学目的的基本条件是要保证实训测量仪器的满足与实训场地的提供。
工程测量教学使用的测量仪器种类较多,除了常规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外,还有许多专用的测量仪器,如测深仪、垂准仪、陀螺仪、扫平仪等,一般只在工程单位才有,而学校一般较少或没有。
我院目前只有常规的测量仪器,并且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像全站仪,只能安排15人共同使用一台仪器。
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22975234b73f242336c5f5a.png)
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阶段工程工程建设特点,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仪器与场地、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浅谈对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改革探索,以期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加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就业导向实践教学《建筑工程测量》课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型课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把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建设实际中应用的能力。
同时,高职高专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一种教育体系,招收的大多是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加之建筑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要求进入企业的人才可以很快甚至马上就能承担起岗位责任。
这就要求建筑专业的高职学生应具备非常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在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如果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必将不能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笔者就目前测量教学现状及市场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教学思路改革《建筑工程测量》任务主要是学习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测量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原理、方法,在建筑施工中能满足测量岗位需求。
依照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知识结构应从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结合新技术、新仪器、新规范。
通过课内实训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通过综合实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具有运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能吃苦、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坚守岗位、爱护测量仪器的职业品德。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实施论文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实施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7e531cdaa00b52acfc7ca30.png)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探讨与实施摘要:根据中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测量新技术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再结合多年教学的经验体会,提出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方法与措施,以利于改进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测量;课程改革;方法措施;教学效果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其教学内容没有实质性变化。
一、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体系应打破旧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多而杂,教材内容陈旧,实践内容少,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的现状,以适应建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为目标,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知识结构应从建筑工程测量的具体应用出发,以测定、测设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和核心,将新仪器、新技术、新规范纳入测量教学中,阐述其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强调按技术用途和工程类型来综合运用技术。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项目教学以某一个具体的项目为对象,学生围绕该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实践体验、消化吸收、探索创新获得具体知识,形成专门技能并获得发展的一种学习活动,因此项目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核心载体。
该课程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注式”教学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探索式”学习为导向,根据制订的课程标准对教学进行重新设计,形成几个教学步骤: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测量原理分析与理解;测量方法;工程具体应用。
在此基础上将几个教学步骤进行项目细化,由浅入深,在知识和技能上形成连贯的体系。
一般来说项目活动不能独立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它只是教学中一个不应缺少的部分。
为了最大范围地让学生涉足各种各样的实际工程项目,每个项目的规模不要很大,知识点不要面面俱到,而是应该有明显的主题或突出的重点。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索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652cf11fad6195f312ba6b7.png)
2 0 1 4年 第 2期
建筑 工程 测量教 学改革 的探索 六
马 驰
【 摘
辽 宁省交通 高等专科 学校
要】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职业院校建 筑工程测量课程在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过程 中存在 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该 /
课 程在 教 学 内容 、教 学方 法和教 学 实践 等环 节 的一些 改革 方 法 ,以适 应职 业教 育和 当前 市场 岗位 对接 的要 求 。
程中,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 如投影机 、 多媒体、 录像等 , 将实践性强 、技能训练要求高 、操作难 以掌握的内容直观 、
视距测量 、 全 圆法观测水平角、大平板测 图等 , 在课时有限 的情况 下 可 以删减 。 建筑 工 程 测 量综 合 实 训 内容 的制 定 应 充 分考 虑 帮 学 生 将 学 校 所 学 的测 量 知识 与走 上 工 作 岗位 后 从 事 的施 工 测 量 有机融合 ,让学生 “ 零距离上岗” 。因此在校内可 以模拟进 行建筑物放样 、 抄平等实训 ,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到 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实践 ,提高实践的效果。 第三, 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进行测量实训的过程 中,引人工程实例项 目 教学法 , 综合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全 站仪等各种测量仪器 ,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 指导学生进行建筑 物的实地放样等工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在校内布设模拟 施 工场地 ,建立控制 网 , 布设各类控制桩 , 建立建 筑施 工测量 实训基地 。 在 实训基地 的帮助下 , 教师可 以指导学 生进行建筑 物测量实验及模拟放样 ,不断提高学生的测量实践技能。 第 四, 积极组织学生测量技能 比赛 。 技能竞赛可以考察 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对培养学生 的团队协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643dfa1c4431b90d6c85c730.png)
3 . 2 多媒体课件 、 仪器 、 操作 、 讲课等方式多方位讲解 目前 , 对 于《 建 筑工程测量》 课程 的教 学改革 , 很多学校 和杂 对于必须要 进行 的内容 复杂 、 枯燥无味 的课 堂教学 , 可根据 志 都推 出了不 同的方案 , 大都 气势 如虹 , 从教 材 、 仪器 到实训 场 讲 课的内容 , 不拘一格 , 采取多媒体课件 、 仪器 、 讲解 、 操作等 多种 地, 都进行 了大换血 。如果 能够按照方案 彻底执行下去 , 效果 必 形 式 , 以吸引学生 的注意力 , 达到授课 目的。 比如经纬仪 、 水 准仪 不 可小觑 , 但对学校的经济实力要求很高 , 并且周期也很长 。 等仪器的检验和校正 , 就可 以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 鉴 于这种情况 , 我校也 推行 了这 门课 程的教学改革 , 我们 的 3 . 3 情 景化 教学 改 革着重在教学 思路 和教学方法上 , 至于仪器设 备和实训 场地则 对于具体的建筑测设部分 , 采取 隋景化 的模式 , 利用 图片 、 录 采 取合理安排 和因势利导 的方法 来解决 。以下 是我校关 于这门 像 、 生活体验相结 合的方法 , 一步 步为学生展现建 筑物 由图纸变 课程教学改革 的几点 内容 : 为现实 的过程 , 在 其过程 中讲解 每部分所使 用的仪器 和方 法 , 深 2 教学思路 化理论 , 加深理解 。 首先 , 我们利用现 有的教材 , 根据测量 的思路把全 书分为三 4 仪器设备 和实习场 地 大部分 : 测定 、 地形 图和测设 。其 中测定 和测设 是测量学 的主要 对于仪器设备数量不足 的问题 , 我们把 每个教 学班分成两部 分, 分别 实习两种 不同的仪器 , 做不 同的任务 , 到一定时间再相互 内容 , 地形 图既是测量 的成果 , 又是 测量 和测设 内容的载体 。 每组人数尽可能 的 测定这部分主要 介绍各种测量 仪器 和工具 的使用 、 测量三要 交换仪器 。当然每部分 同学还要再分若干组 , 素的测定 、 计算方法 、 利用三要 素计算 点的平 面坐标 的方法 , 以及 少一些 , 这样 就可以做 到物尽其用 , 同学也 多了不少实践 的机会 。 实 习场地在我们 学校不成 问题 , 校 园场地宽 阔 , 并 且地势起 仪 器 的构 造 和一 些基 本 的测 绘 知 识 , 培养 学 生 的基 本 测量 能 可 以作 为天 然 的实 习基地 。具体 至某个 任务 的实 力 。 针对其 内容特点 , 采取分模块 教学 , 把本部 分 内容分为 四个 伏 比较 明显 , 模块 : 分别 为高差测量模块 、 角度测量模 块 、 距离和方 向测量模块 训 , 通过老师的设 计和引导就能达到现场实 习的效果 。 及坐标计算 模块 , 然后 以这 四个 模块为载体 , 在其 中设置不 同的 5 课 改 效 果 任务 。 我们 对这学期 按照这种方法 进行教学 的班级与 以往按传统 地形 图部分 内容可 以分为三个模块 : 分别 为地形 图基本 知识 方法教学 的班 级的成绩做 了 比较 : 模块 、 地 形图测绘模块 和地形 图的应用模块 。地形 图作 为测量 的 5 . 1 从课堂效果上来看 成果 和测量 测设 的载体 , 建 筑工程 类的学 生需要 了解其 相关知 原来死气沉沉 的上课状 态改 变了不少 , 尤其是实训 时让学生 识, 要会识 图和看 图, 但是在将来 的工作 中对绘 制地形 图的要求 自己探索 的课 堂 , 有 争论 的, 有动手实验 的 , 也 有问老师 的 , 还有 不高 , 因此该 部分 内容要根 据专业 的需要进行 删减 、 总结和补充 , 自己翻书找答 案的 , 课堂气氛 明显活跃 , 效果 比较明显。 不能 照搬教材 。 5 . 2 从学 习效 果来 看 测设这部分 内容可分为两个模块 , 基本元 素的测设 模块 与各 接受能力 快 、 基 础好 的同学基 本上一个 周期下来 , 就能把 工 种 建筑物和构筑物 的测设模块 。其 中基本元 素的测设模块 可以 作的流程 、 原理 掌握 得 比较透彻 , 还 能指挥一组 的同学完成一 项 不想学 习的学生也 在同学 的带动下 , 知道 分 为角度测设 、 距离测设 、 高程测设 、 坡度测设和点位测设等五项 小 的任务 。基础不好 、 基 本任务 。建筑 物和构筑物 的测 设模块则 可分为 民用建筑 的施 了整个任 务的来龙去脉 。总的来说 , 通过 实践 , 加 深 了对理 论的 工测量 、 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 、 管线 的施工测量等任务 。 理解 、 对公式 的运用 和对数据处理方 法的掌握 。 3 教 学 方 法 5 . 3 从能力的培养方面来看 3 . 1 先实践 , 后体会 , 再总结 的方法 , 以实践深化理论教学 锻炼 了学生 的动手能力 、 协 作能力 、 表达能力 、 思维能力和成 增 强了学生的 自信心。 这种教学方法 是我们针对仪 器多 、 结构复杂 、 实践教学 环节 就感 , 密集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教 学方 法。我们 首先 把学生分组 , 每组学 6 结 束 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工作 , 每个学校也都有 自己的 生一套仪器 , 教师先边示范边讲解 , 让学 生对 仪器 的外 观 、 结构和 使用有一个感性认识 , 然后学生分组开始认识 、 操作、 讨论 、 询问 , 实 际情况 , 但是只要我们有 一颗为 了学生的心 , 多大 的困难都能 教师在旁边监 督 、 聆 听和指导 。这 是实践环节 , 学生通 过该环节 克服。 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 并且激发 了学生求知欲 。接下来是体 会环节 , 实践结束后 , 引导学生 自己来讲实践课的收获 、 困惑 和感 参考文献 : 1 】 谷 春香. 项 目教 学法在 高职 《 建筑 工程测 量》 课 程 中的应 用 . 受, 该环节要采取 各种办法使全班 同学参与 。最后是总结部 分 , 【 2 0 1 1 , ( 2 ) . 学生体会完毕 , 老 师在对学生发言 的总结 、 评价的基础上 , 添加细 职教 论 坛 , 节性 的知识 , 使 学生 的知识更 丰满 。再对知 识进行整理 , 使其条 [ 2 ] 鲁玉芬, 李运成, 开明. 关于提 高《 建 筑工程测量》 实践 教 学质 量 理化 、 系统化 。总结的 内容 除了知识方 面之 外 , 还要 有能力和素 的探 索u l _ 芜湖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2 0 0 8 , 1 0 ( 4 ) . 质培养方 面的 , 比如是否有认 真的态度 、 丢三落 四的毛病等 。这 样才能达到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 。通过这三个环节 的教学 , 起 到 作者简介 : 黑君森 ( 1 9 7 5 一 ) , 女, 河南郑 州人 , 研 究 生, 研 究方向为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郑 州城 市职业 学院, 河 南郑 州 4 5 0 0 0 0 以实践深化U C A Ⅱ0 N
浅议《建筑工程测量》学科的教学改革
![浅议《建筑工程测量》学科的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d9c2be01ba1aa8114431d920.png)
地 掌 握 这 些 工 程 中经 常 使 用 的仪 器 和 工 具 ,才 能 掌 握 测 量 实 用技术 , 积 累一 定 的经 验 。 完成各种复杂条件 、 难 度下的测量 、 测绘任务 , 最大 限度 地 与 岗位 操 作 “ 零” 对接 。 3 . 实训 场 地尽 量 完善 。学 校 要 创造 条 件 , 尽 可 能 营造 必 备 的实 训 条 件 , 使 实 训 效 果 事 半 功倍 。一 是 实 训 室 , 二 是 室 外 场 地 。实 训 窒 尽 可 能 地 模 拟 施 工 现 场 , 使 项 目更 具 有 实 战性 ; 有 些 实 训 项 目在 实 训 室 受 到 空 间 限 制 。 如建筑物定位测设 、 综 合
显 了。 2 . 工程测量施 工 . 主 要 是 通 过 测 量 仪 器 和 其 他 工 具 实现
的 。教 材 主 要 对 D S 3 微 倾 式 水 准 仪 和D J 6 级 光 学 经 纬 仪 进 行 了 详 细 阐述 。遇 到 大 型 、 高层 、 超 高层 建 筑 物 或 者施 工 场 地 非 常 复 杂的情 况 , D J 6 级 光 学 经 纬 仪 根 本 无 法 完 成 施 工 放 线 的 任 务 。仅 仅 通 过 教 材 的 学 习 很 难 胜任 建筑 施 工 岗位 。 3 . 实训 条 件 。在 学 生 掌 握 了 一 定 的 理 论 和 方 法 后 . 通 过 实 训、 动手操 作等方式消化 、 吸收 、 提 高 。 动 手 操 作 是 检 验 学 生 “ 学” 和教师 “ 教” 最 有 效 的途 径 . 也 是 将 来 学 生 胜 任 工 作 岗 位 的最 终 表 现 方 式 。实 训 室 、 实训 场地 简 陋 , 不规 范 、 不完善 , 导 致实训方式单一 。 限制 实 训 项 目的 深 度 开 展 。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075d1c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d.png)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本课题为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课题名称: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GXZZJG2020A033摘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经济的飞速增长已经对我国各个行业邻域产生影响,其中也包含有教育行业。
为了满足当前时代的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逐步提出了新的教育模式,这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效率,但此种情况下传统的教材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院校的教育模式。
因此教育行业针对教材也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将传统教材转变为活页式教材,以此来推进我国教育模式的创新步伐,进而满足当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
基于此,本文以中职院校《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为例,探究新型活页式教材的优势,并对该课程传统教材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同时针对目前《建筑工程测量》教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路径,以推动教育改革措施的落实,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能力、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新型活页式教材;优势;问题;开发路径引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我国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部也在进行着或大或小的改革,以此来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在实际的创新改革过程中,教材的转变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效率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测量作为我国中职院校当中的重要学科,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目前,关于《建筑工程测量》的活页式教材开发较少,这也难以实现建筑类人才的综合发展。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将活页式教材应用于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当中,这对于我国社会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活页式教材的有点活页式教材的纸张是分开的,因此,相比纸页粘连在一起的普通教材,活页式教材具有如下优点:①选择性好。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探讨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d6c6e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a.png)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探讨摘要:在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建筑工程测量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探究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此,本文就结合《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特点,探讨了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教学设备;工程测量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中职学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并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教师可以将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常用仪器实物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使他们更直观地认识到仪器的结构和原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播放一些相关的建筑工程测量视频、图片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的知识。
例如:在讲到水准仪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水准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视频等内容,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的知识。
总之,教师要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取更多的知识[1]。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说,由于其缺乏专业的建筑工程测量知识,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例如,在进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对各类仪器设备都有一定的了解,如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
此外,还要对建筑物的形状结构、施工工艺以及工程材料有一定了解。
只有对建筑工程测量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类测量难题。
为此,教师可以将测量知识与建筑工程施工案例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2]。
浅谈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谈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467eff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3.png)
浅谈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布时间:2021-05-06T14:31:17.06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第3期作者:王曙平[导读] 本文根据中职土建类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测量新技术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并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讨,以帮助同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
王曙平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省定西市,748400摘要:本文根据中职土建类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测量新技术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并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探讨,以帮助同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实训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认识最基本的测量工具,掌握其用途,掌握理论知识,并在实际中合理运用理论知识。
但部分建筑测量教学并未适应市场发展,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单纯的学习测量理论知识。
因此要推动教学改革,大幅度提升的提升工程测量教学质量。
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材内容陈旧现行中职教学中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中依旧以讲述传统的光学仪器的测量方法为主。
对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以选学内容或知识拓展板块出现在教材中,校园教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很难适应。
(二)教学仪器设备落后学校教学仪器以传统三大件为主,而且数量有限,加上学生多水平局限,不能严格按照正确方法操作,导致仪器经常被维修,甚至报废,也未能得到日常的养护和检定,致使仪器磨损灵敏度大大下降。
对于现行工地广泛应用的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GPS等先进仪器配备极少,有些甚至没有。
使得实训课上,学生多仪器少,虽然分组,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无法使用仪器,课堂出现扎堆、聊天现象,长此下去会打击学生学习测量仪器的热情。
(三)测量实训场地单一大部分中职学校没有专业的实训场地,都是教师在校园随意指一个地方让学生实训。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高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9cce804844769eae009ed2d.png)
Note B in o a o a euainistt, e ig 11 0 , hn r m e igv ct n ld ct t e B in , 0 4 0 C ia h j i o ni u j
Abs a t t c:Th ril anl n l e h rn i lp o e si ui n n i ei u e e c ig a h c s i fta hngr f r r e atce m ̄ y a ays st e p icpa r blm n b l g e gne rng s  ̄ y ta hn ndt ene e st o e c i e o m i di y
,
i e t t sa r c ie h x e inc s o eo m e t ok ,o tm ii h e c i o e t,e ih n h e c i g mod la d nv si e nd p a tc st e e p re e n r f r oft xbo s p i zng t e ta hng c ntn s nrc i g t e ta h n ga e n
遍 应用 的 自动安平 水准仪在 教材 中只是简 单介绍, 大
多数 教 材 还 是 重 点 介 绍 已经 基 本 不使 用 的微 倾 式 水 准 仪 ;现 在 使 用 较 多 的全 站 仪 和 测 量绘 图 软件 在 教 材 中 没有 体 现 出来 , 大 比例尺 地 形 图 部 分仍 然 以经 纬仪 测 在
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配备 不足, 甚至
没有 。现 有 的 仪器 由于 维 修保 养 不 够 , 存 在 仪 器误 差 也 较大 、落 后 老化 的 严重 问题 。
例析《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学
![例析《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a07fc9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1.png)
例析《建筑工程测量》工学一体化教学1.引言随着城镇化战略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与建筑施工相关的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都离不开测量。
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技术、城镇规划、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建筑学与测量学交叉的学科,主要以测量实验为主,实验数量较多,数据处理较难,基础性较强等特点,是建筑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为此对其工学一体化进行探索。
2.工学一体化课程的特征工学一体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一体化。
在工学结合课程中,学生的身份发生转变,在“半工半读”中更加明确自身专业的定位,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1]。
2.1课程设置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工学一体化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本门课程的设置上,理论与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应达到1:1。
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紧接着学生就可以进行实践操作训练,有时也可以边理论边实践,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理论性的知识只有在实践教学中得到验证,同时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2-4]。
2.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将案例教学、多媒体、实操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入到教学中,同时将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与教学实践要求相结合,形成“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2.3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工学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这就教导我们在教学中要合理的引导学生。
3.目前教改存在的问题当前《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1实践性教学比重偏低在《建筑工程测量》这样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极其重要,但是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比重不高,仍然是1:1,需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形势喜人,但高职教育的繁荣背后实在存在很多困难,这就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面向就业岗位培养高素质人才。
本文通过总结5年来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使《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教学适应建筑企业的需要,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1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我校建筑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土建施工员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内容,是一门技术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测量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所以该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专业工作能力,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掌握测量的原理及方法,熟练掌握进行建筑工程测量的各种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技能,适应建筑工程人才市场的需求,是我们目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主要目标。
2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材内容落后
现行教材内容陈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对于新仪器、新技术的知识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很难适应当今测绘形式发展的需
要。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选用合理的教材,创设工作情景,从工作任务着手,学会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寻找产生的原因。
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使学生明白教学的目的,并为之而努力,完成知识的正迁移,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2 教学仪器设备落后
学校测量仪器设备落后而且数量有限。
在近年生源扩招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实际需要。
加上学生多且水平有限,不能严格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经常损坏,有的甚至报废。
即使修好,仪器的灵敏度却大大下降。
2.3 教师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从事工程测量教学的青年教师缺乏工程背景,讲授课程内容缺少实践案例背景,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很难掌握施工单位对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需要程度。
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实践课程的积极性有待提高,我们的实践课程内容有待更新,实践教学方法有待改革,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切实推进。
这就需要向施工企业了解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以便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3 教学改革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师应依照施工员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有针对性开发学习情景,实施“课堂+实习”、“课堂+实训”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的选取按照满足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原则,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3.2 教学方法的改进
3.2.1 改进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和课间实习相结合是工程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在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引导的角度讲授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讲授中要留出适宜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手段不能一味的以板书为主,要适当的引进现代教学手段,授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方法,确保学生达到既定的技能目标,采取由校内主讲教师或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特聘教师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实习指导和管理。
还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环境;在
测量仪器品种甚多,发展迅猛,使得现在的教学设备陈旧和老化严重,落后于生产;而且现在大多数院校的经费紧张,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各种品牌的测量仪器、新仪器和设备,但是现在教学又需要,在这种供需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从网上和仪器厂家收集相关的新仪器的图片和介绍,使学生对新仪器有一定的认识。
3.2.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应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走“学校与企业结合——项目驱动和实训结合——顶岗实习和就业结合”的专业建设路子。
计划实施“核心案例教学,模拟上岗仿真训练,实修环境适应性训练,顶岗实习过渡性训练”等技能和素质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应地构建就业适应化的实训实施体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本课程自身条件,通过企业特聘教师、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增强实务能力或本校专业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上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的合作和互动,形成企业与学校教学平台合一的独创性模式:“基础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校企结合和工学结合。
3.2.3 工程测量综合实践考核的改革
工程测量综合实践协同作战特点突出,这对培养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考核以能力考核为主,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形式多样,考核内容层次化:有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有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
(表1)
3.2.4 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
有必要定期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去施工单位进修,以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专任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又有一线工作经验,成为“双师”型教师。
又要聘请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训及顶岗实习。
4 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课程的教学改革非常重要,十分迫切是一项综合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以上只是我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和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测量工作的重视,促进《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发展,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 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3] 王汉雄,王嘉慧.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2007(3).
[4] 李艳,焦泽昌.工程测量教学方法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5(11).
[5] 任伟.工程测量实训课设计实施与考核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7).
[6] 胡伍生,潘庆林.土木工程测量[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