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桂林山水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为核心,分成五个单元,每单元有四篇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第一至
第四单元安排了读写例话,四则读写例话分别是《理清课文的调理》《练
习编写作文提纲》《分清课文的主次》《详写和略写》。“桂林山水”是本教
材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属于讲读课文,训练的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
以读写训练为核心。
1、学生目前处于高年级阶段,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能力,但不能抓住 重点字、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
景象?
①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样的静、清、绿,山是那样的奇、秀、险,而且
山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清水秀,一片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
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观赏桂林
山水,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的美景,所以说“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2、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能力在这个阶段(除了两个没有语言能力的),有了 一定的发展,能够阅读。
3、不能够完全理清课文条理,准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会用“观赏”、“形态万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
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3、复习比喻句,初步认识排比句。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 二、读课文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并要求学生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三、教生字词 1、学会 6 个生字。 lí lán kuó wù lín xún 漓澜 扩兀嶙 峋 2、认读 4 个。 xiá fěi luán fá 瑕翡 峦筏 4、教新词,解释意思,齐读词语。
②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
(游人乘船在漓江观赏桂林山水,就好象在风景优美的画中游览,景色太
美了,使人忘了自己在江上游览。)
四、作业。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形态万千”造句。
第四课时
一、复习。
提问桂林山水的特点。
二、学习写作特点。
学生读课文,思考后讨论:课文第二、三、四段的内容和课文开头的“桂
我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
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 )啊,一座座( ),( ),像
( ),像( ),像( ),( ),( );桂林的山真( )
啊,像(
),像(
),( ),( );桂林的山真( )
啊,( ),(
),好象(
)。
这样的山( )这样的水,这样的水( )着这样的山,再加
línxún 怪石 嶙 峋
xiá 无瑕
甲天下 观赏 攀登 游览 屏障 色彩明丽 形态万千 连绵不断
绿树红花 云雾迷蒙
三、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
1、指读课文第一段
提问:“甲天下”和“观赏”的意思
“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这就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于是
来观赏。“观赏” 是观看和欣赏的意思。
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什么联系?
(总起——分述——总结) 前后照应
三、齐读全文。
五、 课堂练习(填空)
我看见过(
)的大海,欣赏过(
)的西湖,
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 )啊,静得(
);
漓江的水真( )啊,清得(
);漓江的水真( )啊,
绿得( 到( ),(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 )。
攀登 观赏 欣赏 游览 漓江 屏障 明丽 形态万千
波澜壮阔 连绵
甲天下:天下第一。 观赏:观看和欣赏。 无瑕的翡翠:没有一点斑点的绿色的玉。 拔地而起:指从地面突然高出。 奇峰罗列:指千奇百怪的山峰一座挨着一座。 屏障:像屏风起遮挡作用的东西。 危峰兀立:指高峰耸立。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叠的样子。 四、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 思考:人们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再次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 2、指导分段。 课文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写桂林的水。
3、提问:概括第一段写了什么?
教师边读课文边讲解课文意思,引导学生总结:因为美,因为天下第一,
所以人们去欣赏。所以作者第一段主要写了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总共有几句话?这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段总共有 3 句话,主要写了漓江的水。
2、第一句话写了什么?是如何描写大海和西湖的?(看着图片找)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5、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本课先总起后分述最后总结的叙述方式和前后 照应的写作特点。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第三段。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老师:桂林山水的图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阅读课文
第一句话将漓江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进行比较,强调了
漓江的水有它的独特之处。
3、第二句话讲了什么?(漓江的水的特点)
(1)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一找,并读出来。边讨论边写
板书。
静 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水 清 可看见江底的沙
绿 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
(2)齐读第二句话,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特点
第三段:写桂林的山。
第四段:总写桂林山水。
3、集体读课文。
体会为什么这样分段。
五、 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生字词。
读生字词,每个读 3 遍。
lí 漓江
fěi 翡翠
lán 波 澜 壮阔
luán 峰峦
kuó 扩散
wù 兀立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 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2、课文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第一句用桂林的山与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作比较,突出桂林 的与众不同。 3、指导朗读。 4、课文第二句讲了什么?(大家讨论) 板书:
奇 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山
秀 像……像……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
说说下面一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1) 我攀登过泰山,游览过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2)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
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形态万千”是什么意思?用“形态万千”造句。
5、指导朗读。
(3)初步认识排比句,指明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所运用的句式为排
比句。
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而感悟排比句的特点。
如:
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生:“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4、读第三句话,读后思考:这句话讲了什么?(讲人们荡舟漓江的感觉,
“船桨激起……岸在后移”这句话说明了漓江水的静,正是由于静,所以人
4.分组读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这句话。 七、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八、布置作业。 1、课后读课文,感悟作者表达的感情。 2、背诵课文第二段。
教学反思 优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的内容在课堂上全部完成。根据总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学生了解漓江水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赞美之情;初步 认识排比句。这两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都实现了。 缺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点紧张,手语有点跟不上;听说读的训练较 多,写的训练比重比较少,本单元的重点是训练读写;在提问问题时,有 的问题表述不清,对时间把握好,部分内容并没有完全根据教学设计的顺 序来讲。
授课人 教材
授课主题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何子涵
Baidu Nhomakorabea
授课对象
聋校八年级学生
聋校第十五册
授课人数
12 人
桂林山水
授课地点
八年级(1)班
本教材是全日制聋校教材第十五册,本册教材共有 20 篇,其中讲读课
文 15 篇,阅读课文 5 篇。另外阅读材料 5 篇。课文编排以每单元的读写
在船上几乎感觉不到船在前进。)
5、总结桂林山水的特点,以及先描写大海和西湖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六、巩固练习。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第二段。
2、发放提前准备好的关于漓江水的练习卡片,让学生填写,比比谁填的
快。
漓江的水真( )啊,静得(
);
漓江的水真( )啊,清得(
);
漓江的水真( )啊,绿得(
)。
3、同桌互换检查。
上空中( ),山间( ),江上(
),让你感到(
),
真是(“
”)。
板书设计:
静 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水
清 可看见江底的沙
绿 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
桂林山水 山
奇 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秀 像······像······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险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