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合集下载

颅内感染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颅内感染是什么有哪些症状

诊断:脑脊液检 查、影像学检查

治疗:抗真菌药 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3
颅内感染的诊断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 有头痛、恶心、 呕吐等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发热、寒战、 乏力等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意识障碍、 言语不清等症 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癫痫发作、 肢体无力等症 状
询问患者是否 有颅内压增高、 脑膜刺激征等 症状
头痛可能是颅内 感染加重的标志 ,需要及时就医
呕吐
颅内感染引起的呕吐 通常为喷射性呕吐, 伴有剧烈头痛和恶心
呕吐可能伴有意识模 糊、嗜睡、昏迷等症

呕吐物可能含有血液 或脑脊液,颜色可能
为红色或淡黄色
呕吐可能是颅内感染 最明显的症状之一,
需要及时就医
发热
发热是颅内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 发热程度与感染程度有关,严重感染可能导致高热 发热可能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可能是颅内感染的首发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保持手部清洁,勤洗手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细菌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避免食用生食,避免食物中毒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环境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动物
避免接触患有颅内感染的患 者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物品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颅内感染 病毒的食物
霉素等
抗寄生虫药物:用 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如吡喹酮、阿苯达 唑等
抗病毒药物:用于 治疗病毒感染,如 阿昔洛韦、利巴韦
林等
免疫调节剂:用于 调节免疫系统,如 糖皮质激素、环孢

颅内感染护理措施

颅内感染护理措施

颅内感染护理措施引言颅内感染是指脑实质、脑膜或脑室内发生的感染性疾病。

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损伤或死亡。

对于颅内感染患者,护理措施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包括预防感染、早期发现和治疗、病情监测和支持治疗等方面。

1. 预防感染颅内感染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应常规洗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减少细菌的传播。

-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在进行任何颅内操作或操作相关器械时,必须使用无菌手套、无菌衣和无菌器械,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控制感染源:及时清除伤口渗出物、引流液和分泌物等,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2. 早期发现和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颅内感染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措施:- 监测体温: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及时发现可能的感染迹象。

一旦发现体温升高,应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

- 观察神经系统状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神经反射、意识状态和症状变化等。

任何异常都应立即报告医生。

- 及时做血液检查:颅内感染常伴随着炎症反应,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感染的存在和炎症的程度。

- 使用抗生素:对于已经明确感染的患者,应及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必须注意选择敏感的药物,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3. 病情监测对于颅内感染患者,定期的病情监测是必要的,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病情监测措施:- 定期监测体温:每日测量体温,如果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应注意可能的感染迹象。

- 观察颅内压力:颅内感染可能导致颅内压力升高,需定期监测颅内压力,及时发现颅内高压,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状态等。

异常生命体征可能表示患者情况恶化,需立即采取措施。

4. 支持治疗在颅内感染的护理中,支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ICU颅内感染护理查房

ICU颅内感染护理查房

抗病毒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使用时机
颅内感染确诊为病毒性感染时,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注意事项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避免过量使用或疗程不足导致病毒 耐药或复发。同时,要密切关注抗病毒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 反应,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等。
脱水剂使用指征和剂量调整方法
使用指征
颅内感染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可考 虑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发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通过血脑屏障或直接侵入颅内,引起脑组织炎症反应 ,导致脑细胞水肿、坏死等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颅内感染患者可出现头痛、发热 、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临床 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 等现象。
分型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颅内感 染可分为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 脑炎、真菌性脑膜炎等类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影 像学检查等结果进行诊断。脑脊液检 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蛋白质含量 增加等异常表现。
鉴别诊断
颅内感染需要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 、颅脑外伤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颅内感染在ICU中的重要性
颅内感染是ICU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 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剂量调整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脱水效果,及 时调整脱水剂的剂量和使用频率。同 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情况,避免脱水过度导致内环境 紊乱。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监测内容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各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 症状等。
报告制度
一旦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颅内感染健康指导

颅内感染健康指导

颅内感染健康教育
1、环境病室光线柔和,减少噪音,避免强光剌激。

2、饮食指导: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

3、日常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规律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4、心理指导:遇事要冷静,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

5、医疗护理措施配合
(1)严格遵医嘱给抗生素,保证血药浓度。

(2)指导病人及家属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原则、疗效及副作用,需要维持药物达到治疗水平,以及持续治疗的时间。

6、颅内感染急性期,观察病人神志、体温、脉搏、血压、瞳孔的变化,头痛、呕吐情况,注意观察抽搐发作的次数和时间。

床头抬高15°~30°,降低颅内压,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脱水药,并观察用药后的副作用。

对烦躁不安病人,加强防护措施,以免发生意外,必要时给镇静剂。

颅内感染的个案护理

颅内感染的个案护理

一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的个案护理科室:神经外科姓名(工号):层级:时间:2020年12月17日一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的个案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20年7月我科收治的1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针对这个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糖尿病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住院天数、术前使用激素和术后脑脊液漏等有关,通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康复出院。

结论:通过对1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和总结,并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护理垂体瘤于颅内肿瘤中占比达12% ,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病发率高,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模糊、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压迫等。

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目前作为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具有治愈率良好、康复快等优势。

因垂体瘤周围神经及血管分布复杂,生长部位特殊,加上手术因素等易致使术后出现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损害神经功能[1]。

在2020年7月,我科收治了1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术后脑脊液鼻漏合并颅内感染的患者,经积极治疗,现已康复出院。

现将其病例报告如下:1. 病例回顾患者姓名杨*福,住院号:1234567,性别:男,年龄:54岁,入院日期:2020年07月14日,诊断: 1、垂体腺瘤术后脑脊液鼻漏2、颅内感染,主诉:垂体腺瘤术后12天,鼻腔流液8天,发热6小时。

患者因头痛就诊于金乡县胡集中心医院,行颅脑核磁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瘤并瘤内少量出血,蝶窦炎,于2020年07月02号行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经右单鼻孔),术后给予对症治疗后出院。

2020年07月6日出现左侧鼻腔流液,为透明液体,坐起或站立后,可出现左侧鼻腔流液明显,7月14日患者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急诊门诊,以“垂体瘤术后”收住入院。

颅内感染护理查房课件

颅内感染护理查房课件
预防并发症
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等 。
04
案例四:颅内感染患者的康复护理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减轻焦虑和恐惧。
预防并发症
定期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等。
家庭支持
指导家庭成员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颅内感染护理经验与教训
01
预防措施
总结颅内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 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感染控制方
法。
03
护理操作技巧
总结针对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操 作技巧,如如何降低颅内压、控
制脑水肿、预防并发症等。
02
诊断与治疗
分析颅内感染的诊断方法和治疗 手段,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诊断以及药物治疗等。
感染风险。
病区消毒措施
定期对病房、治疗室、检查室等 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
卫生达标。
医疗废弃物处理
严格按照规定处理医疗废弃物, 防止病原体扩散。
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佩戴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隔离 衣等防护用品,以降低感染风险。
勤洗手和消毒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都要彻底洗 手和消毒。
颅内感染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颅内感 染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真菌 性等。
感染途径与机制
感染途径
主要包括血行播散、直接侵犯、邻近 组织或器官感染的蔓延等。
感染机制
病原微生物通过上述途径进入颅内, 引起颅内炎症反应,导致脑组织损伤 和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
经鼻或耳流出, 即形成脑脊液鼻漏及耳漏。
漏的时间越长, 感染机会越大。
愈合的影响因素:
(1) 漏口情况: 漏口大愈合困难, 漏口小者多能自行愈合 。
(2) 脑脊液对漏口局部的压力: 压力高则其流出的速度 快, 愈合难, 相反则愈合易。颅内压是主要因素; 也与脑脊 液本身重力相关。
(3) 脑表面对伤口的压迫: 可以观察到有些鼻漏病人坐 位或立位时脑脊液漏出明显增加, 仰卧后则减少或停止
1. 静脉抗生素的选用。 2. 脑脊液的引流与置换。 3. 鞘内或脑室内抗生素应用。
静脉抗生素的选用
选用抗菌药物时考虑两点: 一是根据药物的抗菌谱和细菌的药敏结果; 二是根据药物透过血-脑和血-脑脊液屏障能力。 脂溶性好、非离子化以及分子质量较小的药物。 如三代头孢(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 ,美罗培南,拉氧头孢以及某些氟喹诺酮类药物 易透过血-脑屏障。
术中受污染部位的手术区域需彻底消毒;接触污染区域 后的手术器械与清洁区域的器械需分开。关颅前常 规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严格按照规范使用显微镜。
二次手术打开硬脑膜前可用稀释的聚维酮碘冲洗术野。
是否为后颅窝手术?
手术体位复杂。 开颅时间长。 手术显微镜辅助。 术区蛛网膜易粘连,后颅窝手术一般不缝合硬脑膜。 肌肉和头皮间缝合不严,易形成储液囊腔,致脑脊液循环障 碍,为细菌繁殖提供机会。 可能打开乳突气房。
鞘内或脑室内抗生素应用
无论采取何种用药途径,都必须与静脉用药 相结合。 用药的选择以对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小的药 物为宜,否则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如过敏 反应、癫痫发作等。
鞘内注药早期常用庆大霉素,目前多用头孢三嗪( 菌必治2 mg/ml)、头孢他啶(复达欣)、头孢曲松钠 (罗氏芬5 mg/ml)等三代头孢、二性霉素、万古 霉素等.近期亦有使用泰能者。

颅内感染的护理ppt课件

颅内感染的护理ppt课件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 能训练,如穿衣、进食、 洗漱等,提高生活自理能 力。
预防措施与建议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 适度的运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 感染源,降低感染风险。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 基础疾病,降低颅内感染的风险。
健康教育与随访
02
颅内感染的护理评估
评估内容与方法
01
02
03
04
生命体征
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等指标,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
状况。
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意 识清晰度、定向力、反应能力 等,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
颅内压
通过腰椎穿刺或颅内压监测仪 评估颅内压情况,了解颅内感
染的严重程度。
神经功能
评估患者的肢体活动、感觉、 语言、视觉等神经功能,判断
对于脑水肿的患者,应注意控制液体摄入量,遵医嘱给予脱水药物治疗,同时 加强病情监测和护理。
04
颅内感染的康复与预防
康复训练指导
认知训练
针对记忆力、注意力、语 言和思维能力进行训练, 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
运动康复
针对偏瘫、肌肉萎缩等运 动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包 括物理治疗、按摩和运动 疗法等。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颅内感染的护理
目 录
• 颅内感染概述 • 颅内感染的护理评估 • 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 • 颅内感染的康复与预防 • 颅内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
01
颅内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内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犯脑 实质、脑膜及血管等引起的颅内 炎症反应。
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不同,颅内感 染可分为病毒性、细菌性、真菌 性等类型。

颅内感染教学查房护理课件

颅内感染教学查房护理课件
2023-2026
ONE
KEEP VIEW
颅内感染教学查房护 理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颅内感染概述 • 颅内感染治疗与护理 • 颅内感染并发症与预防 • 颅内感染患者护理实践 • 颅内感染护理研究进展
PART 01颅内感染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
颅内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犯脑 实质、脑膜和脑血管而引起的炎 性疾病。
制定护理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 理计划,包括病情监测、基础护 理、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措施。
调整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确保护
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护理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工 作,包括病情监测、基础护理、
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操作。
临床研究与实践进展
新型护理模式
如快速康复护理、个体化护理等,在 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 ,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实践经验分享
总结临床实践中成功案例的经验和教 训,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颅内感染的发病机制和 病理生理过程,为制定更加有效
的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癫痫发作
意识障碍
感染可能引起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 癫痫发作。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癫痫药物 、控制感染等。
感染可能引起脑部功能紊乱,导致意识障 碍。处理方法包括加强护理、控制感染等 。
并发症预防措施
控制感染源
及时诊断和治疗原发感 染病灶,防止感染扩散
至颅内。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 止因缺氧导致脑水肿。

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1 3 方 法 .
搏异 常 , 现异 常及 时提 示 医生 , 患者情 况决定 发 视 是否继 续进 行操 作 ; 中患者 如有 咳嗽时 , 术 先通知 医生暂 停 操作 , 免 损 伤 组 织 或 移 动穿 刺 位 置 。 避 密切观 察有 无 因为鞘 内注 射药 物而 引起 的脊髓损 伤 、 经 肌 肉接 头 阻 滞 、 痹 而 出现 的不 良反 应 , 神 麻 如排尿 困难 、 尿潴 留、 二便 失禁 、 反射消失 、 腱 双下 肢肌力 下 降 、 双下 肢截 瘫 、 四肢瘫 软 、 吸抑 制等 。 呼
刺过程 中 , 注意 观察 患者 有无 面色 苍 白及 呼吸 、 脉
② 脑脊 液 中 自细 胞数 > 110×1 L 脑 脊 液 中 8 0/ 、 糖定 量 <19m lL, 白定 量 >220mg L . mo/ 蛋 0 / ;
③ 脑脊 液或颅 内引 流管 头细菌 培 养 阳性 。
作持续 腰大池 引流 感染 的脑 脊 液 , 流速 度 控 制 引 4 ~6滴 / r , 流量 10 3 0mL d mi 引 a 5 - 0 /。
素 的种 类 、 浓度 、 度 、 速 累积 剂 量 等有 关 ; 外 另 少数 与药 物所致 的局 部蛛 网膜 炎和 神经根 刺激征 有关 。术程 中发 现上 述不 良反应应 立 即与 医生沟
腔分流术 5例 。
12 入 组条件 .
2 护

2 1 术 中观 察 及 护 理 .
符合 Haro 内感染 诊 断标 准 标 准【 :① ri n颅 s l J
临床表 现有 高 热 、 痛 、 吐 、 膜 刺 激 征 阳 性 ; 头 呕 脑
术 中嘱患者 与 医生配 合好 , 保持 体位 固定 , 穿

颅内感染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颅内感染患儿标准护理计划

一颅内感染患儿标准护理计划颅内感染系指由多种病原体所致的颅腔内的感染。

临床常表现为脑膜刺激片、颅内压增高、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颅神经受损等一系列症状或体征。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舒适的改变:头痛;(2)体温升高;(3)有体液不足的危险;(4)营养不足;(5)潜在并发症---脑疝。

问题一、舒适的改变:头痛相关因素:颅内压增高。

主要表现:患儿头痛、恶心、呕吐;婴幼儿前囟隆起,脑性尖叫。

护理目标:患儿头痛减轻或消失,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1 保持病室安静、整齐、清洁,减少噪声,室内光线柔和,工作人员操作轻柔。

2 限制陪伴与探视,减少外界刺激与干扰。

3 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

4 遵医嘱给予脱水、止痛、镇静剂。

5 使用脱水剂后,注意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6 对于年长患儿,应多与其交流,特别是疼痛时应作好患儿安抚工作,如讲故事、听音乐、看电视等,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疼痛。

重点评价:1 患儿头痛是否减轻。

2 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

问题二、体温升高相关因素:与感染有关。

主要表现:患儿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护理目标:1 体温维持在38度以下,并逐渐恢复正常。

2 家属能叙述物理降温的方法。

护理措施: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维持室温18-22度、湿度50%-60%。

2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3 遵医嘱静脉补液。

4 保持衣着及盖被适中,出汗后及时更换内衣,注意保暖。

5 物理降温: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袋或采用32-34度的温水擦浴,年长儿可用30%-50%酒精擦浴。

6 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如口服一休退热灵、泰诺滴剂,安乃近滴鼻,柴胡注射液、复方冬眠灵肌内注射等,并密切观察病情,防止虚脱。

7 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同时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

8 严重者给予氧气吸入0.5-1L/min。

9 口腔护理每天2次,鼓励多漱口;唇干裂者,涂甘油、石蜡油或护唇膏。

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素及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

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素及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

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素及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详细探究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素及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情况,希望可以在有效护理干预的前提下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时间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象为本院收治的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组后得到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患者为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为针对性护理,统计临床疗效、死亡情况、再感染率、脑脊液漏率等数值,得出最终结论。

结果随访30 d后统计各项数值,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P<0.05。

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再感染率、脑脊液漏率等数据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其中P<0.05。

结论对ICU 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临床上适宜广泛推广。

关键词: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护理要素;针对性护理;效果观察在针对性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监测,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通过详细分析对ICU重症脑外伤病颅内感染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的方法,希望可以改善临床护理的水平,也能够探究护理要素,对患者展开有效的护理操作,改善患者的病情[1]。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数据情况时间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象为本院收治的ICU重症脑外伤并颅内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组后得到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对照组患者30例,男、女为17例、13例,患者的年龄为14~5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数值为33.61±6.57岁。

观察组患者30例,男、女为16例、14例,患者的年龄为14~5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数值为33.59±6.39岁。

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试验调查。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诊断确诊为重症颅脑外伤并颅内感染病症;所有患者均经过脑脊液细菌培养,其培养结果显示为呈阳性。

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

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

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导言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护理措施在颅内感染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颅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旨在提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遵循的指南和建议。

护理措施1. 观察病情颅内感染具有严重的潜在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观察的要点包括体温、意识状态、神经系统表现、局部症状等。

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展。

2. 给予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一般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因此抗生素通常是治疗的首选。

在给予抗生素治疗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注意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3. 控制颅内压力颅内感染引起的颅内压力升高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压力。

这包括提高床头高度、控制液体摄入量、给予利尿剂等。

4.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颅内感染患者往往会出现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并及时进行干预。

这包括给予补液、调整输入输出比例等。

5. 保持气道通畅颅内感染患者可能由于水肿或其他原因导致气道受阻,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情况,并采取措施保持气道畅通。

这包括翻身、清洁口腔等。

6. 注意感染控制颅内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定期更换患者的床上用品等。

7. 提供心理支持颅内感染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这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护理人员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咨询。

结语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措施在颅内感染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给予抗生素治疗、控制颅内压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气道通畅、注意感染控制并提供心理支持。

通过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颅内感染护理查房新版

颅内感染护理查房新版

护理问题
1 体温过高:与上呼吸道感染有 关
2 有体液不足旳危险:与发烧出 汗有关
3 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热 性惊厥
4 营养失调:与腹泻摄入量不足 有关
5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旳危险:与 大便次数增 加刺激臀部皮肤有
预期目的
1 住院期间患儿旳体温维持至正 常范围。
2 维持体液平衡 3 皮肤无破损 4 患儿营养能够满足机体需要 5 疼痛缓解,出现症状和体征及
局部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 咳嗽、咽痛等。
全身症状:发烧、头痛、乏力、 呕吐、腹泻、腹痛等。
体征:咽充血、扁桃体肿大、颌 下淋巴结肿大。
一般治疗和护理
1.环境要清洁、平静、光线充分, 定时开窗通风,防止对流风直接 吹患儿。
2.高热时卧床休息 3.予以易消化饮食,应给足够水
分 4.注意口腔、鼻、眼局部清洁。 5.并有佝偻病患儿,补充维生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疗措施
1.补充水和电解质如口服补液盐 溶液,哺乳期患儿应继续哺乳, 假如腹泻连续时间较长或有严重 脱水者,有必要进行静脉补液。
2.因为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腹泻或 增进耐药菌生长,虽然肠炎旳致 病菌已经明确,抗生素一般也不 提议使用。但是某些病原菌感染, 可使用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所 致旳肠炎,抗生素并无效果;寄 生虫感染所致肠炎使用抗寄生虫 药物。
状 3 患儿经补液及处理在住院期间
未发生营养失调 4 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皮肤破损
上呼吸道感染旳有关知识
病因(1)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 染90%左右。(2)细菌感染多为激 发,因为病毒感染损害了上呼吸道局 部防御机能,致使上呼吸道潜伏菌乘 机侵入。常见细胞为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 等。亦可见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

常规护理 高热的护理 抽搐的护理 并发症的观察 抢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 药物治疗的护理
常规护理

1.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思想 及生活情况,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 理和悲观情绪,耐心解释用药目的,使 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活动指导 (1)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活动量,烦躁不安 的患者要加强防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2)保持肢体功能位,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降低致残率。

3.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必要 时给予营养支持疗法。保证足够热量摄入,按患者热 量需要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 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预防呕吐发生。注意 食物的调配,增加患者食欲。 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观察呕吐情况并静脉输 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患者每日热卡摄入量, 及时给予适当调整。
谢谢!
抢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

做好氧气、吸引器、人工呼吸机、脱水剂、 呼吸兴奋剂、硬脑膜下穿刺包及侧脑室引流包 的准备。
药物治疗的护理

了解各种用药的使用要求及不良反应。如 静脉用药的配伍禁忌;青霉素稀释后应在1小 时内输完,防止破坏,影响疗效;高浓度的青 霉素须避免渗出血管外,防组织坏死;注意观 察氯霉素的骨髓抑制作用,定期作血象检查; 静脉输液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加重脑水肿;保 护好血管,保证静脉输液通畅;记录24小时的 入水量。

4.环境 病室光线柔和,减少噪音,避免强光 刺激,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高热的护理

1.头置冰袋,物理降温。 2.体温超过39℃给予乙醇擦浴。 3.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绝对卧床休息。 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 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出汗后及 时更衣,注意保暖。体温超过38.5℃时,及时 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减少大脑对氧的 消耗,防止高热惊厥,并记录降温效果 。
治疗原则

选择杀菌剂 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 局部给药应尽量避免 选择恰当的给药方案 疗程因不同的病原菌而不同 阳性菌首选万古霉素,阴性菌首选美罗培南
鞘内注射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全身静脉使用对致病菌敏感、透血脑屏 障好的抗生素的基础上进行腰大池置管,行脑 脊液引流、置换。同时结合鞘内注射抗生素, 能使蛛网膜下腔的药物浓度高而疗效显著,能 降低脑脊液内细菌及蛋白质含量,减少蛛网膜 下腔粘连,既可迅速达到脑脊液有效药物浓度, 又可避免大剂量静脉用药带来的副作用
颅内感染的观察及护理
朱志坚
概念

颅内感染是指病毒或者细菌通过血脑屏 障进入脑中,从而造成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是指由化脓性细菌所致的感染 。 颅内感染主要有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病 原体可能是细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衣 原体、霉菌、立克次体等。
神经外科领域的颅内感染多由外伤和手术 后引起

抽搐的护理

1.加床档,防止坠床。对烦躁不安的患者,要加强 防护措施,以免发生意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要时给镇静剂。 2.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 阻塞。 3.平卧位,头侧向一方,以利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 排出,防止吸入性肺炎。 4.保护患者,四肢大关节处用约束带,防止骨折。
并发症的观察

如患者在治疗中发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前 囟饱满、颅缝裂开、呕吐不止、频繁惊厥,应 考虑有并发症存在。可作颅骨透照法、头颅 CT扫描检查等,以期早确诊,及时处理。
感染的途径

血行感染 直接感染 逆行感染
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

发热 头痛 颅内高压综合征 抽搐 意识改变 局灶性神经症状
脑脊液生化

白细胞正常值0-8*10^6/L 临床意义 脑脊液内白细胞的增高是感染的表现 糖正常值2.5-4.5mmol/L 临床意义 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 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 早产儿或新生儿等。 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 血糖等。 糖的酵解加速之故。
腰大池置管护理

放置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4 d,否则逆行感染的 发生率较高。放管后行引流管加固缝合,加压包扎, 有利于防止引流管脱落,特别对于部分有精神症状的 病人尤其需要。置管后及时地调整每天脑脊液的引流 量,注意引流管高度及流速,一般引流量控制在 100—250 ml/d,引流过快者可出现低颅压及脑内血肿。 置管后时刻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导管扭曲,位置过深 或过浅以及组织蛋白含量过高,均易导致引流管的堵 塞。必要时可通过引流管进行鞘内给药。注意药物浓 度、注入速度和温度适当。

蛋白正常值150-450mg/L 蛋白的增高也表现 为感染 氯化物正常值120-132mmol/L 在细菌性(特别是结核性)和霉菌性脑膜炎和 血液氯化物含量有减少时减少,血液氯化物含 量增高(如尿毒症 、脱水等)时增高。


开颅手术后凡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和( 或) 脑膜 刺激征阳性者, 经腰穿发现脑脊液混浊; 脑脊液 常规化验中白细胞> 10 ×106 / L , 白细胞分类 中多核细胞> 55 %, 潘氏试验阳性,则诊断颅内 感染。黄金诊断是脑脊液培养阳性。


原因包括: (1) 部分抗生素难以通过血脑屏障。 (2) 脑脊液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但细胞免疫和体 液免疫功能低,手术使脑脊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感染。 (3) 手术后颅内存在骨蜡等异物,脑内挫碎液化坏死的 脑组织等成为细菌繁殖良好的培养基。 (4) 术后引流管的放置,颅内与外界相通。 (5) 颅内占位疾病、脑水肿、手术创伤破坏正常血脑屏 障,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能下降,抗感染能力降低。 (6) 老年人、高血压、长期患病者抵抗力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