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

合集下载

大变革时期政治教育的任务——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

大变革时期政治教育的任务——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

大变革时期政治教育的任务——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郭云【期刊名称】《《天中学刊》》【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新经济政策; 大变革; 政治教育; 任务【作者】郭云【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社科部北京 1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A8《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是列宁在1921年10月17日为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

这一重大转变既是为应对国内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也是从苏俄国情出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尝试。

列宁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新经济政策条件下政治教育应该担当的历史使命,一是要旗帜鲜明地宣传新经济政策,同错误言论作斗争,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二是把政治教育同文化教育相结合,提高群众的参政议政能力,使苏维埃政权的优越性真正发挥出来。

列宁的论述对我们科学把握大变革时期的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政治教育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路线方针,用科学的理论引导群众,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去批驳错误思想,帮助群众提高政治觉悟。

新经济政策实行之际,俄国的社会形势是极其严峻的。

新经济政策允许国家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做法挽救了即将崩溃的国民经济,改善了人们的经济状况,使无产阶级也随之成长起来。

这是新经济政策有利的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无产阶级力求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而资本家则说:‘我们回头吧,这样保险一些,别让他们用什么社会主义来打扰我们了。

’”[1]185这是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因素。

新经济政策体现了这两股力量的角逐,反映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具体表现为“左”和“右”两种错误思想。

“左”倾思想试图继续战时共产主义的办法,反对利用资本主义的策略,认为这是向资本主义投降。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结合苏联当时的状况,你认为谁的说法有理?
提示:生产力水平落后,资本主义的包围
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社会上生活资 源消费品馈缺;僵 硬的计划经济,导 致地方企业毫无积 极性;政治不民主, 导致官僚主义与腐 败现象滋生。
在1934年初召开第十七次党代表大会期间,酝酿 选举基洛夫取代斯大林担任党的总书记职务。在 选举中央委员会时,斯大林是当选委员中得票最 少的一个,缺票270张,而基洛夫只缺3张。斯大 林对此感到十分震惊。但是,基洛夫这位在党内 外深孚众望的领导人在1934年12月1日被暗杀。斯 大林得悉基洛夫被害的消息后,当天赶到列宁格 勒,亲自审讯凶手。他还提议对苏联刑法作了如 下修改:侦察恐怖活动案件不得超过十天;被告 结论于开庭前一天交给被告;判决一经作出,不 得上诉,不得赦免;极刑立即执行。从此,清洗、 镇压的规模迅速扩大。大批党政、军领导人和普 通群众受到迫害,遭枪杀。
苏联实施工业化过程
苏联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5年12月) 主要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开始执行一五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实际终止(1928年)
苏联开始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年) “二五”完成,苏联工业量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7年)
学习思考
这幅图反映了30年代苏 联经济建设中的什么问 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 的问题?
学习探究: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
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 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是不可能 的。用列宁提出的那种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办法,他认 为也难以奏效。
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粮食 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2%以下,但它却提供了国 家商品粮总额的5%,商品率达到47%。斯大林由此得出 的结论就是,必须组织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国营农场道路, 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设计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设计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设计广州市真光中学历史科邓律廷(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1、重点: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2、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导入:十月革命翻开了俄国历史的新篇章,俄国从此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是,社会主义没有形成的模式可以借鉴。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不断地探索。

在这种背景下,列宁、斯大林等人在不同时期进行了探索,当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十月革命发生于何时?推翻了什么政权?建立了什么政权?”2、向学生说明:在正常情况下,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之后,应该马上采取措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但是,当时的苏俄存在着种种困难,并不具备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条件。

学生阅读P136的【历史纵横】,分析十月革命后的苏俄面临着怎么样的困难?学生分析得出苏维埃政权受到威胁。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A、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B、说明其主要内容:“余粮收集制”;C、归纳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征——高度集中、带强制性】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讲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的必要性以及其正负面影响】通过阅读课文P137【学思之窗】,然后互相讨论完成后面的练习。

(注:应引导学生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将人力、物力集中起来,支援前线、巩固政权起到了关键的、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个政策的弊端是明显的。

利益受损的阶级、阶层在战时为了战胜敌人、挽救祖国,所以能够忍受这种“阵痛”。

但是战后再坚持这种政策是不行的,这种政策的继续施行导致了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在苏俄的爆发,迫使苏俄政府不得不改变治国方针。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向学生说明,随着国内战争的胜利结束,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任务便完成了,苏俄应该为农民减负、给商贸松绑了,但是苏俄并没有及时停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是想通过这个政策使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教学设计

《新经济政策》教学设计

“新经济政策”教学设计“新经济政策”是鲁教版《世界历史》下册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一个知识点,教材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讲解并不详细,只是简单介绍了新经济政策的目的、人物、内容,学生对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意义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多次材料拓展,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学习。

一、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师: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威胁,面临各种困难。

为了摆脱困境,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拓展一:战时共产主义: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业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师:引导学生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将人力、物力集中起来,支援前线、巩固政权起到了关键的、积极的作用。

然而,这个政策的弊端是明显的。

利益受损的阶级、阶层在战时为了战胜敌人、挽救祖国,所以能够忍受这种“阵痛”。

但是战后再坚持这种政策是不行的,这种政策的继续施行导致了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在苏俄的爆发,迫使苏俄政府不得不改变治国方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的概况:该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但理解起来也有一部分难度。

1.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2、时间:1921—1925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拓展二: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等等。

师:引导学生与战时共产主义比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也提高了,经济也逐步恢复了。

(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三、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意义:1、理解“新”在哪里?允许多种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意义:拓展三: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新经济政策有一个直观的、具体的认识,用大屏幕出示数据材料:将1913年、1920年、1925年三个时期俄国工业和粮食生产增长状况进行比较。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列宁新经济政策。

列宁新经济政策(NEP)是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实施的一项经济政策,旨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通过允许私人经济活动和市场机制的重建,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苏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列宁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济活动的恢复和发展。

在此之前,俄国革命后的战争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和小商人的剥削和限制导致了经济的崩溃和社会动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列宁提出了NEP,允许农民自由经营,允许小商人开展商业活动,从而激发了生产积极性,恢复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这一举措为苏联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其次,列宁新经济政策重建了市场机制。

在NEP的实施下,商品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市场逐渐活跃起来。

农产品、工业品等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得到了便利,市场供求关系得到了恢复,价格机制得到了调整。

这为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再次,列宁新经济政策为苏联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NEP,苏联政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阶段,得以有序地调整和发展经济,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物质基础。

可以说,列宁新经济政策为苏联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必要的过渡阶段,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苏联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NEP的指导下,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逐渐走上了正轨。

这为苏联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验积累。

总之,列宁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它允许私人经济活动的恢复和发展,重建了市场机制,为苏联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对苏联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苏联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列宁新经济政策内容

列宁新经济政策内容

列宁新经济政策内容
列宁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在20世纪初期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它标志着苏联经济体制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战后复苏的过渡。

新经济
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以恢复,为苏联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就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行了“农业税收”政策。

这一
政策取消了原先对农民实行的强制征收政策,而是改为向农民征收
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税收。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农民有了更多的
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其次,新经济政策对工业实行了“合作社经营”政策。

在这一
政策下,苏联政府允许私人企业家开办小规模的工厂和商店,同时
鼓励工人组建合作社进行生产经营。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苏联工业
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此外,列宁新经济政策还对对外贸易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苏联政府允许私人商人从事对外贸易,同时也鼓励外国资本进
入苏联进行投资。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苏联的对外贸易带来了更多
的活力,也为苏联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总的来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苏联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也为苏联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苏联经济迅速恢复,并逐渐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战后复苏的转变。

《高频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版考点 教学设计 考点54_《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高频考点》高中历史人教版考点 教学设计 考点54_《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考点54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教学设计中山二中高三历史备课组一、教材分析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苏维埃俄国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政权。

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为后来斯大林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打下重要的基础,也为人类经济文明的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本考点分为二部分,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必修(I)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并通过政治课掌握了一定的有关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基本知识;高中学生具备有参与课堂自主、合作的能力。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和作用。

①非常时期国家政策的实行。

②国家政策的创新与保护农民利益。

③中国经济建设改革与借鉴苏俄(联)经验教训。

①分析图表及文字材料②经济政策比较③历史现象联想④问题探究以列宁为首的新政权克服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列宁对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的探索事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新经济政策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与意义。

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难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五、课时设计:1课时六、教法学法:(1)教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2)学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3)学会运用标准:生产力标准(生产关系调整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七、教学用具用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来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㈠复习课导入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期,这是一个前人没走过的道路,在列宁领导下,苏俄(联)在20世纪初是如何探索的?今天让我们来共同来学习高考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问题设计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新经济政策》 导学案

《新经济政策》 导学案

《新经济政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2、掌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租让制等。

(2)新经济政策对苏联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2、难点(1)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和区别。

(2)新经济政策所体现的经济思想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三、知识梳理(一)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极为不满,频繁发生暴动。

3、工业生产也遭受严重破坏,工厂停工,工人失业,经济形势严峻。

(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1、农业方面(1)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2)允许农民在一定范围内自由买卖粮食和农产品。

2、工业方面(1)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2)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

3、商业方面(1)恢复自由贸易,由国家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三)新经济政策的特点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四)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2、工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

3、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4、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有益探索,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四、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哪些不同?为什么要进行政策的转变?2、分析新经济政策对苏联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对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启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PPT课件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PPT课件

国内战争:(三年)1918-1921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1、农业: 余粮收集制 2、工业: 推行工业国有化 3、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激励了无数人的杰作,自问世以来60多年长 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该书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 广阔生活画卷外,还塑造了保尔· 柯察金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其 形象超越时空,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震动着数代人的心弦。 20世纪30年代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作 生活的教科书 执著于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的展现 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俄 积极方面: 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起到了巩固工农联 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 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 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消极方面: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 问题,加之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 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 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小结: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课堂练习
1、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有偿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B、有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惧制 C、纳税后农民剩余粮由国家统一支配 D、用余粮收集制代替固定粮食税 2. 新经济政策中对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采取的政策是 A、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 B、允许本国的资本家经营 C、允许外国的资本家投资经营 D、由国家与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 3、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表述正确的是 A、布尔什维克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目标 B、布尔什维克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实践 C、布尔什维克部分地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4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时最基本的依据是 A、从俄国的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C、加强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必修2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必修2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得苏联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加快工业化进程B. 稳定国内政治局势C.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 削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题干: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关于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B. 创立了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 政治上出现了大清洗运动D. 强化了国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3、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实施的“第一颗原子弹”计划,其最终目的是:A. 提高国际地位B. 加快工业化进程C. 发展军事力量D. 防止核战争威胁4、下列关于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农业集体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农业集体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B. 农业集体化导致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 农业集体化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D. 农业集体化是为了应对国内外反苏势力的压力5、苏联在1928年开始大规模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的是()A、迅速实现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B、大力发展轻工业,提升民生C、优先发展农业,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D、增加商品出口,促进国际贸易6、赫鲁晓夫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最突出的改革成果是()A、经济体制改革,使苏联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B、农业改革,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通过改革改变了斯大林模式,废除了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的名称7、下列关于苏联1936年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B. 确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 删除了关于国家政体的规定D. 规定了党的最高权力8、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但这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教训。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 大力发展重工业,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B. 对农业和轻工业的过度集中投资,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重视科学技术,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D. 推行农业集体化,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9、题干:苏联在斯大林时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是 ______ 。

《新经济政策》历史故事

《新经济政策》历史故事

《新经济政策》历史故事《新经济政策》历史故事俄国的十月革命使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就使帝国主义列强接捺不住愤恨的情绪,要进行干涉了。

从__年3月起,还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法、美、日各国,以及他们的对手德国,都派军队直接入侵苏维埃俄国,进行直接的武装进攻,企图推翻苏维埃政权。

国内的反动势力也纷纷叛乱。

内外敌人从各地发动进攻,很快占领了乌克兰、乌拉尔、西伯利亚和顿河流域等重要地区,列宁也在这年的8月被刺客暗害,中了两弹。

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布尔什维克和苏维埃政府号召全国人民投入战争,打退敌人的进攻。

经过近3年反对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到_20年10月,红军终于打败了国内外敌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但是,治理战争的创伤是更加艰巨的事。

在战争中,苏维埃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城市实行供给制,把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在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

农民除了留下口粮,剩余的粮食全部上缴国家。

大部分农民是拥护苏维埃政府的,因为是这个政府把他们从地主手中解放出来,给了他们土地。

可现在白匪被打垮了,农民迫切需要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要求城市供给他们布匹、鞋子、钉子、犁和其他工业品,要求改善生活。

可是,当时苏联的工业并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连年的战祸同样使工业衰败不堪。

工业生产还没有恢复到战前的四分之一。

千百个工厂都处于半毁坏状态,大多数工厂和作坊的设备都破旧得成了一堆废铜烂铁。

企业倒闭使一部分工人失业,跑到了农村。

几个最重要的工业区,如顿巴斯、乌拉尔、巴库等,刚刚被苏维埃政权接管,而它们在白匪手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铁路运输几乎停顿,几百座铁路桥被炸毁,几千公里长的铁轨成了废料,大部分机车和车厢已经超过使用期限。

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还在暗地里组织匪帮和富农暴动,企图颠覆苏维埃政权。

面对严峻的形势,列宁认识到,党的政策必须立刻来个重大的转变,必须让农民有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在改进农业的基础上,使工业恢复起来,必须把机器和货物供给农村,从经济上加强工农联盟。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汇总一、新经济政策1、时间:1921—1925年2、背景(1)苏俄国内战争结束,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2)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3、目的: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工农联盟4、内容(1)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2)商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3)工业: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4)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5、作用: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6、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7、启示:政策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二、苏联建立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最初由4个加盟共和国组成,后发展到15个,1991年苏联解体。

2、苏联名称的更替:16世纪中期——1917年:沙俄▲1917年——1922年:苏俄▲1922年——1991年:苏联▲1991年——至今:俄罗斯三、苏联的工业化1、背景:(1) 1922年低,苏联成立;(2)1924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提出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2、开始:1926年起,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措施:五年计划: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4、成果:苏联的工业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5、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6、评价: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特征)(1)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2)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四、农业集体化1、目的:解决粮食问题。

2、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3、措施:(1)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 (2)特点: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关 键是发展生产力。联系: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
经验。
活动建议 探讨: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高度集中 的经济体制对我国后来经济政策的变化
有何影响?
2.简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将它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加以比较。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9、(2000全国3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10、(1996全国25)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 政策( )
力,发展生产力。——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究?成效怎样? 邓小平的建设观有什么突出特点?这表明,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探究:战时共 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 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但是苏联后来又废除了新经济政
高 尔


车 制

厂 制

出 第
10 万 辆

明斯克拖拉机厂

(成立于1946年)
斯大林在地球上第一次建成了强 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使得全 世界对它刮目相看,这件事是个 创举。
当资本主义经济被一次又 一次的经济危机所震撼时, 在苏联,工业以前所未有 的高速度发展。例如,法 国、英国、德国、美国的 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 年分别增长1%、10.4%、 19.4%、54.3%,而苏联 同期工业增长7.5倍,到 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比 1913年增长11倍左右,工 业产量超过德、英、法, 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大国
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富农 消灭富农
方式 强制推行
影响 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但导
致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 态。
在集体农庄务农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宣传画)
群众消费的增 长是社会经济
发展的 直接动力
布 哈 林
阶级斗争是 社会主义 前进的 动力
斯 大 林
结合布哈林和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存在 的分歧,谈谈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 生活重排斥商品关系,用军 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 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 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 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 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过渡 到社会主义。这是新经济政 策“新”之处
高度评价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制定 和完善的,是从苏俄的实际国情出发,利用 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 善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决 策。是一次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探索,是对 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它的一些原则和方 法,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 经验。
7、(2002上海16)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
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
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8、( 2002上海2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
的是( )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恢复和 发展农业,巩固了工农联盟; 2.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在恢复国民经济的 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取得了显著成果,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人民 生活有所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典型例题探究』
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项目
粮食作物耕 9446 6620 7860 8730
在列宁画像的指引下,一名布尔什维 克事业的支持者正在为农民讲解宣传 新经济政策思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 经济政策转变的意义在 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 道路。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
联共(布)中央发布讣告: “……无产阶级所固有的一切真正伟大和英勇的品质——大无 畏的智慧,不屈不扰的、顽强的、战胜一切的钢铁意志,对奴 役和压迫的深恶痛绝,移山填海的革命热情,对群众创造力量 无限信任,巨大的组织天才,都由列宁卓越地体现了出来,他 的名字成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新世界的象征……
⒉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制订新经济政策的基本依据是:
A、俄国的国情
B、允许私人经济成分存在
C、巩固工农联盟
D、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⒊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C、工业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促进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他们包围着我们;要获取生存,就必 需有强大的重工业,奠定国防建设。 斯大林
战争即将爆发,所 以必须尽早实现工 业化 (宣传画)
钢铁工人们生产钢铁 (宣传画)
集体农庄的一组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农业集体化运动
农业集体化运动
时间 1929--1937 背景 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
列宁的逝世后,代之而起 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
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形成了高 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 式”。它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 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在党中央的最高层。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 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对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 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 们。请分析: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选择的依 据是什么?
经验教训: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生 产力发展的规律,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 系,符合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注重调动广大人 民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精神。
四、巩固练习
⒈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无偿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B、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农民的实际负担大大减轻 D、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材料与问答题
1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 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既存方法,……我不知道 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
作面积
(万公顷) (万公顷) (万公顷) (万公顷)
粮食作物产 39.79 22.13 34.55 44.24

(亿普特) (亿普特) (亿普特) (亿普特)
1、为什么会在1923年粮食产量会飞速增长? 2、分析说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所造成的不同结果说明什么?
从本质上看,这种退却表 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能够超 越,资本主义生产力和商品 经济不能超越。落后国家对 资本主义的超越是有限度的, 它不能离开对资本主义创造 的一切“肯定成果”的吸收, 也不能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完 全排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 有制关系,更不能简单依靠 政治力量建立一个纯而又纯 的社会主义制度,以便直接 向共产主义阶段过渡。
断……——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 年也未必全弄清楚。可能是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 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意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 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
苏联社会主 义改革的经 验教训:社
会主义制度 要在发展中 自我完善, 社会主
义改革势在 必行。
『借古鉴今』
从苏联在探究中不断的改革,给我们 什么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怎 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
启示:我们在制定政策是必须要符合国情,从 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政策是否符合生产 力水平,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 还要注重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

情 境
业 化 宣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农 业 集 体 化 宣 传 画 第聂伯河发电站
斯大林经济体制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这一体制下,苏联取得了怎样的经济成就?
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是当时欧洲最大 的水电站)
1.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转化成工业国。
充满激情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真理报》报道:斯达汉诺夫同 志创造了风镐劳动的全苏新纪录。在 六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里,他采煤 102吨,超过了普通定额的13倍。在 他的带领下苏联掀起劳动竞赛的热潮。
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提供了一 套带电话的住房,两个电影院的永久 专座──这是斯达汉诺夫获得的全部物 质奖励。但其他热情的劳动者并没有 得到太多的回报。尤其是农民每天都 得面对严重的物质匮乏。 ——劳动者 的积极性能持久吗?
5(2000.广东.32)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 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
6(2003.上海.15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 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 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 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