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练习题
2022年教学教材《生物的生活环境》同步练习2
![2022年教学教材《生物的生活环境》同步练习2](https://img.taocdn.com/s3/m/ca323dd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b.png)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1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缺乏〔〕。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适宜的温度
2生物圈的范围是〔〕。
A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
B海平面以下2021
C海平面以上2021
D全部在岩石圈
3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决定的。
A土壤类型 B温度 C湿度 D以上三项均是
4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上和海洋外表以下各约〔〕厚的范围内。
千米米米米
5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以下哪些条件?〔〕。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与空气
C食物、空间与阳光
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
6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7举例说明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是主要因素是那些?
参考答案:
6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7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生物的生活环境(知识点及答案)
![生物的生活环境(知识点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cb2fd631b765ce0408148c.png)
1.生物圈:(1)、有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和。
(2)、生物圈是和的总称。
(3)、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
(4)、是人类的“立足点”。
(5)、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________,海平面以上约_________,所以生物圈的厚度约为_____________。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_________厚的范围内。
(6)、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和稳定的等。
2.栖息地:(1)决定栖息地特征的环境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速率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问题:地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否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的生存呢?特别关注:土壤不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1.生物圈:(1)、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2)、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生活环境的总称。
(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岩石圈是人类的“立足点”。
(5)、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所以生物圈的厚度约为2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内。
(6)、生物圈中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2.栖息地:(1)决定栖息地特征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土壤类型。
(2)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速率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是黄河三角洲。
(3)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
(4)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同步练习
![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ccba198c8d376eeafaa3166.png)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自主预习:1.生物圈(1)___________ 在地球___________ 的下层、整个和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 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以上至以下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米之间,但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以下各约 _______ 米的范围内。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__、__、__、__、__等基本条件。
2.栖息地(1)生物圈内生物_______ 、______ 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 2)说出你熟悉的生物栖息地类型。
(3)栖息地的_____________ 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例 1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一旦离开水,鱼儿缺少了维持生存的哪些生存条件()。
A.营养物质、氧气B.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C.空气和阳光D。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例 2 刘易斯?斯科特啊《雨林》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雨林以每分钟27 万平方米的速度彻底毁灭。
”造成热带雨林快速毁灭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B.臭氧层破坏不断加剧C.雨林物种的急剧退化D.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1/ 2能力测试: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A.全部的岩石圈、水圈、部分大气圈B.全部土壤圈、小部分大气圈、水圈C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一部分 D.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2.航天员乘坐“神舟九号”宇宙飞船飞向太空前,应当携带的主要物品包括()①咖啡②饮料③啤酒④氧气装置⑤水⑥保暖内衣⑦毛巾⑧营养物质A. ①②③④B. ④⑤⑥⑧ D. ①②③⑦ D. ⑤⑥⑦⑧3.沙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缺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哪种基本条件()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4.对栖息地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A.栖息地是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B.地球上的栖息地是多种多样的C.栖息地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D.各种栖息地的基本特征相同,生物种类也大致一样5.养花时,我们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把他们及时转移到室内,且一个花盆只载一株植物。
苏教版生物测试题 生物的生活环境
![苏教版生物测试题 生物的生活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8c236daa680203d8ce2f24ed.png)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生物的生活环境【课内四基达标】一、填空题1.生物生活在一定的里,生物的种类不同,对的要求也不一样。
生物的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主要还是指。
2.大自然中的生物,它们的生一方面要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别的的影响。
这些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做。
一般可以分为和两类。
3.环境中生物生活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它又可以分为因素和因素两类。
4.人口过度增长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染的环境又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5.在自然界中,生物要受到很多的制约,因此,生物必须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在的同时,也。
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二、选择题6.对于牛来说,下列因素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牛的食物牧草B.同时吃草的羊C.牛群中的其它羊D.新鲜的空气7.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B.生物的生活也影响着环境C.生物都受生态因素的制约D.生物的生活也改造着环境8.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原因是受到生态因素的制约,这生态因素主要是( )A.阳光B.空气C.降雨D.温度9.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叶纷纷飘落,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
这一现象表明( )A.它们都能够适应寒冷的环境B.法国梧桐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C.松树比法思梧桐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D.松树与法国梧桐进行着生存斗争10.热带雨林中,各种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十分优良。
这主要是和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 )A.水分和温度B.水和肥沃的土壤C.水分和空气D.阳光和温度11.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 )A.在海沟的深处没有二氧化碳B.主要是海沟深处的温度太低C.在海沟的深处没有足够的有机物D.在海沟的深处没有阳光照射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鲫鱼的生态因素的是( )A.河流中的水B.河流中水的温度C.河流中同种类的鱼D.河岸上吃草的羔羊13.有关生物的生活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的生存地点是生物的生活环境B.不同种类的生物对环境的要求是不同的C.太阳和水分是影响环境的最主要因素D.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14.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在蒸腾作用的同时又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习题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7fb6c96294dd88d0d26bcb.png)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习题一、选择题1、蝙蝠之所以不属于鸟类,是因为蝙蝠()A、大脑发达B、体温恒定C、胎生哺乳D、心脏有四腔2、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这句话体现了(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3、“山上多植物,胜似修水库。
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A、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B、山上植物多要修水库C、治山要治水D、根的特性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B、树林底下好乘凉C、鸟类迁徙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5、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这说明了()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D、生物适应环境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图为北极狐。
其推测理由是。
(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A B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A4、B5、B二、非选择题1、(1) B 因为B耳小、短,热量不易散失(2)生存环境(3)减少甚至灭绝。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练习(练习)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练习(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83806f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4.png)
《生物的生活环境》练习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C.生物圈是指生物生活所需要的环境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所需要的环境2.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决定的。
A.土壤类型 B.温度C.湿度 D.以上三项均是3.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A.岩石圈 B.水圈C.大气圈 D.生物圈4.下列对栖息地概念理解错误的是()A.栖息地是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B.地球上的栖息地是多种多样的C.栖息地具备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D.各种栖息地基本特征相同,生物种类也大体一致5.下列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是( )A.大气圈的底部 B.地壳的内部C.水圈的大部 D.岩石圈的表面6.下列对生物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B.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生存条件C.生物圈包括地球的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的全部D.生物圈的厚度大约20千米7.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8.生物圈之所以能适合生物的生存,是因为它能为生物生存提供以下基本条件()A.阳光、水分、土壤、稳定的营养供给B.阳光、水分、土壤、空气C.阳光、水分、适宜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D.阳光、温度、土壤、稳定的营养供给9.对栖息地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A.栖息地是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B.地球上的栖息地是多种多样的C.栖息地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D.各种栖息地的基本特征相同,生物种类也大致一样10.湿地资源丰富,具有面积庞大的湿地生态系统。
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B.能有效蓄水、吸污、净化水质C.是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D.能调节区域小气候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11.人类对环境无度的索取将造成生物圈______紧缺,环境受到______,从而对人类产生许多______的影响.12.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的范围从上往下可以分为三部分: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______.1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世界在1980年至1995年间,失去1.8亿公顷的森林;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而森林却日益减少,这个反差,造成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恶化,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1)以上提到的生态系统是“______”之称.(2)该生态系统分布在什么地区?动植物种类怎样?A.较湿润、稀少 B.较干燥、稀少C.较湿润、繁多 D.较干燥、繁多(3)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是______因素造成的.(4)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订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______ A.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B.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C.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D.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5)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会影响其它生态系统.为什么?______.《生物的生活环境》练习答案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答案】D【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惟一家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岩石圈的表面.2.【答案】D3.【答案】A【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陆生动物的立足点.4.【答案】D5.【答案】B【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惟一家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岩石圈的表面.6.【答案】C7.【答案】A【解析】因为岩石圈上有绿色植物,所以是绿色的,大气圈有白云,所以是白色的,水圈是蓝色的.8.【答案】C9.【答案】D【解析】在生物圈内,栖息地是指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群.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C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11.【答案】资源紧缺;破坏;负面12.【答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岩石圈13.【答案】(1)绿色水库;(2)C;(3)人为;(4)A;(5)因为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圈不同区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研究,并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圈及其资源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人类本身的影响.“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5)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生态系统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_《生物的生活环境》例题解析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_《生物的生活环境》例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0c142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a.png)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1.197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
A.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B.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
C.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D.防止生物圈受到破坏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的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既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协调好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是保护生物栖息地的有效途径。
因此,此题应选择 A。
2.生物圈就是()
A.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
B.地球上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统一体
C.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D.地球上全部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答案:B。
此题考察的是学生对生物圈概念的理解,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实际就是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形成的统一体。
此题容易出错的是选择C 是对生物圈范围的不理解,A 选项只有生物没有环境。
D选项只有环境没有生物故都是错的。
只有B 符合题意。
1/ 1。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课后作业-2023-2024学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课后作业-2023-2024学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4975ad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c.png)
生物的生活环境学校:班级:姓名:自我评价:教师评价:【A层】1、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是。
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
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和的上层。
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米厚的范围内。
2、养花时,我们要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把花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转移到室内,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
与上述顺序相对应的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依次是()①营养物质②空气③阳光④适宜温度⑤一定生存空间⑥水A. ⑤⑥③②①④ B ①②③④⑥⑤ C ④③②①⑥⑤ D ⑥①②③④⑤3、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物生存的圈层B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生物圈是指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D 如把地球比作足球大小,生物圈就如同一张薄纸的一个圈层4、人类的立足点是生物圈的()A水圈B大气圈C岩石圈的表面D在生物圈的任何地方5、下列各种生物,不生活在我国海南省热带雨林的是()A云南兔 B穿山甲 C白豚叶猴 D大熊猫【B层】6、据报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和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栖息地的丧失 B自然灾害 C天敌过多 D外来物种的入侵7、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出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是()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8、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沙漠上到处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水分对植物的分布有影响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环境C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有阳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9、下列古诗中关于“环境影响生物”的表述,与其它三个选项明显不同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近水楼台先得后,向阳花木早逢春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层】10、某同学将甲、乙两盆相同的天竺葵放在阳台上,甲盆每天大量浇水,乙盆4~5天浇水一次。
生物的生活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生物的生活环境(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e2d4c4af1ffc4fff47ac8f.png)
1、人们在移栽植物幼苗时,常常对幼苗进行遮阳处理,这主要是保持哪种生活条件不受影响()A 空气B 温度C 水D 光照2、“春兰秋菊”,影响它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阳光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分D.湿度4、海洋中的绿藻分布在上层,褐藻在中下层,红藻则分布在底层。
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阳光5、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血液中的红细胞数会增多。
与此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A.空气 B.水分 C.温度 D.阳光6、海洋深处没有绿色植物的生存,是因为那里缺少()A.阳光 B.空气 C.水D.温度7、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黄山松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影响黄山松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水 B.阳光C.空气D.温度8、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 B.空气 C.温带 D.水分9、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水分 B.空气 C.温度 D.阳光10、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11、“锄禾日当午”,农民给庄稼松土的目的是给农作物提供()A.水B.氧气C.生活空间D.营养物质12.资料分析:不同种类的植物都有不同的开花规律,这种规律既受自身内在因素的控制也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温度与每天的光照时间的长短是影响植物开花的重要外界条件。
如果能在这两方面给予满足,常能诱导植物开花。
例如,美国科学家加纳尔观察到美洲烟草在夏季长日照下,株高达3~5米也不能开花,但生长在冬季温室中,株高不到1米即可开花。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练习题1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练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39ac3b14fe4733687f21aa0a.png)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练习题一.选择题.1.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黄山松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影响黄山松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水B.阳光C.空气D.温度2.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阳光B.空气C.温带D.水分3.葱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水分B.空气C.温度D.阳光4.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A.候鸟迁徙B.山顶的旗形树C.蛾类夜间活动D.仙人掌叶特化成刺5.同一块田里同一品种的小麦,生长在遮阴处的比阳光处的杆细、穗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水分不足B.阳光不足C.遗传物质的改变D.肥料不足6.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两句诗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A.水分B.阳光C.空气D.温度7.春天连翘和紫荆争相斗艳,而秋天又是菊花绽放的季节,造成这种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8.当前,某些地方的个别官员为了打造所谓的“城市名片”,不惜重金移栽一些南方树种,但因“水土不服”,成活率较低.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一些南方树种在北方成活率低主要是受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A.温度B.空气C.水分D.阳光9.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D.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的范围内10.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11.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12.保护生物圈刻不容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新一代的“绿色使者”,为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良好的环境道德观.()A.用纸袋代替塑料袋B.用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C.图方便让电脑一直处于开机状态D.用普遍木筷代替一次性木筷13. 今年进入七、八月份以来,连绵的秋雨导致小枣裂开,出现霉变浆烂的现象,致使我县小枣损失严重。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9d48ee0ba1aa8114431d9eb.png)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夏为灰色.下列现象中与此类似的是()A。
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针形 B.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C。
过度放牧使草原沙漠化D。
池水污染使鱼儿死亡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生物的生活存的是复杂多变的,只有适应得了环境,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才能继续。
【分析】:雷鸟根据周围的环境更改羽毛的颜色,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能更好地躲避敌害,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针形能减少水分蒸发,是适应沙漠环境的表现.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为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牛羊过多会使草原退化,池水污染会使鱼儿死亡,这两项说明的是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
2、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
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多B。
青蛙有适应水陆两栖的呼吸系统C。
枯叶蝶的翅膀像枯萎的叶片D。
植树造林能美化环境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在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有适应得了复杂多变的世界,才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许多生物能够通过保护色和拟态适应环境。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在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桦尺蠖能通过改变自己的体色使之更接近环境的颜色,以此来躲避追捕。
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生活在水里能够用皮肤获取水中的氧气,生活在陆地上时能通过肺部获得氧气,以此来适应水陆两栖的习性。
枯叶蝶的翅膀就像枯萎的叶子,这是它利用拟态来躲避天敌,是对环境的适应。
而植树造林能美化环境是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的表现.3、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
生物依赖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改变环境D。
生物适应环境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
生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例如对鱼来说,它所在的这个池塘里面,水位的高低、水质的好坏、水温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等,都会影响到它是生活。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同步练习2(无答案) 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生物的生活环境》同步练习2(无答案) 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637d82a6c30c2258019e07.png)
生物的生活环境一.选择题1. 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缺乏( )A. 空气B. 水分C. 阳光D. 适宜的温度2. 生物圈的范围是( )。
A. 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之间B. 海平面以下20千米C. 海平面以上20千米D. 全部在岩石圈3. 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是由( )决定的。
A. 土壤类型B. 温度C. 湿度D. 以上三项均是4. 下列各种动物中,不生活在我国海南省热带雨林的是( )。
A. 云南兔B. 穿山甲C. 白臀叶猴D. 大熊猫5. 柑橘在北方生长不好,影响柑橘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阳光B. 空气C. 水分D. 温度6. 下列各项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 食草动物B. 阳光C. 空气D. 温度7. 一块农田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A. 阳光B. 温度C. 田间杂草D. 水分8. 同种生物之间( )。
A. 有互助、有斗争B. 无互助、无斗争C. 只互助不斗争D. 只斗争不互助9.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B.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不利的C.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D.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10. 各种动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野鸭趾间有蹼是对( )生活的适应。
A. 沙漠B. 水中C. 陆地D. 空中11.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的是( )。
A. 可生殖范围B. 可生存范围C. 可生长范围D. 一样大12. 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A. 生物不能改变环境B. 生物能改变环境C.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D. 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13. 猫头鹰有利爪与( )生活相适用。
A. 飞行B. 草食性C. 肉食性D. 陆地14. 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