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对人格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对人格的影响

21世纪,中国的教育方略,正在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和素质教育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过度。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做事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面临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如何准确找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探索有效方法与途径以实现品学兼优人才培养目标。从艺术教育的目的角度去看问题,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使命并不在掌握艺术技巧之下,尤在其之上。不论是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教育不可能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为书法家、画家、音乐家,却可以使学生的人格不断高尚与完善。当然,人格培养不是只有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完全达到的,还有理想、信念、道德、伦理等教育内容。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自古以来崇尚人品与书品的完美结合。书法教育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更要注重德育为首,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个性发展。

一、至理明心———心正笔正、人书俱佳

教学过程中,书法理论的阐述是至关重要的一课。教师一方面通过古往今来众多人书法实践中得出的结论,阐明书法与人品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感受到“字如其人”的道理。“字如也,如其志、如其才、如其学,总之如其人也”。“字如其人”的“人”字里既包括个人的性情,也包含个人的品质,书法与人品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字也在变化。儿童的字洋溢着天真和幼稚,笔画僵直,结构散乱,毫无修饰。到了青年,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追求美观,气势旺盛,锋芒显露,华而不实,字体多变化不定型。中年以后字体日趋稳定笔锋收敛,遒劲有力。老年人的字,自然而无雕饰,内涵丰富而给人以阅尽沧桑的老成稳重感。书法碑帖之所以能流传千古,一方面在于它们本身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也许是更重要的方面,则在于作者的人品为世人所称颂。“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诸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不朽千古。”慕其人,重其书,我们会敬仰书圣王羲之。他为人旷达、耿直,同情人民疾苦。官至右将军,廉洁勤政,当地连年饥荒,他向朝廷力求减免赋役,并开仓赈济。他的书法如得神功,亳楮间透露出与他人品一致的潇洒、安详、超俗的气势。人品发于笔墨,则刚毅雄强、大气磅礴、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气凛然,临大节而不可夺。颜真卿、岳飞、文天祥等,他们的书法雄伟健拔,酣畅淋漓,人们观赏其书法作品,不能不联想到他们精忠报国,刚正不阿,横扫千军,气壮山河得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

书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更是人格精神的体现。唐代书法

家柳公权就有“心正则笔正”的典故。心正则笔正,立品应为先,人品书品俱佳。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也是修炼人品的过程,选择书法碑帖过程中也包含了道德的价值取向。

二、规范训练———下笔不苟、精益求精

学习书法离不开必要而实用的工具。笔墨纸砚中包含了许多的知识典故。选择并使用好“文房四宝”,需要做好一系列细致的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习书法,选帖、读帖十分重要。在不具备书写条件时,认真读帖,亦会有所收益。学生可自选碑帖,也可由教师帮助选定“。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读帖,

需要“凝神静气”排除心中杂念,对碑帖进行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的体察,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反复品味,感悟其技法特点与规律、风格与神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书法有许多规律与法则。写字姿势、执笔方法、运腕用笔,笔画的提按、顿挫、轻重、徐急、藏露、方圆、曲直,用墨的干湿、浓淡,结构中点画合理搭配、偏旁比例适当、部首迎让向背,独体字的

造型变化、合体字的上下、左右、内外组合规律,章法布局作品格式、分行布白、行款钤印等,都需要长期严格去研习实践。每一过程、每一细节,如果偶有疏忽必然影响书写效果。因此,必须要下笔不苟、精益求精地对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面对如此“枯燥、繁琐、单调、寂寞”的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将磨练出坚韧意志,细致认真,精益求精的作风和优秀品质。“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种优良品质和作风是成就任何事业都必须的。

三、工在书外———滋养学问、增才益智

学习书法与做学问、长才智之间关系是相互依存的。首先,学生必研习法书碑帖。千百年来,法书碑帖得以流传,因多出自古今书法名家,字精文美,既表现了书法家的才情逸趣、成长经历,又折射出当时的人文社会背景。中国书法的产生、演变和发展都是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进步分不开的。从书体的演变、书写工具的改进、书法功能从纯实用到实用与审美相结合,都是社会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其次,中国书法易学难精,书法之功由字内功和字外功构成。为追求更高深的艺术造诣,必须有意识地学习书法之外的文化知识与姊妹艺术。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激情的诗歌、深邃的哲学……。书外

的功夫与学问从来是无止境的,而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所面对的更是无边浩渺的知识海洋,必须投身浩瀚的知识领域,广涉博取,以滋补自身的艺术修养。如书法理论、书史源流;美学、文学、音乐、美术、武术、历史、哲学等。

书法理论知识对于书法技艺的提高至关重要,古今书法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供我们学习与借鉴。如: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自书论》、唐代孙过庭《书谱》、宋代米芾《海岳名言》、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等等。往往学生只注重书法技法的训练,而忽视书法理论的学习,事倍功半、进步缓慢、停止不前。只有在训练中借鉴古人的经验,以理论指导实践,然后在实践中验证这些理论的是非得失,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观念。

了解书史源流,也可以帮助学生鉴古博今,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书法技艺便会得到不断进步,书写水平逐步提高。书法的美丑标准固然因人的好恶而异,也随人的审美能力的高低而有不同。美丑之间,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在这里,美学修养的有无、多寡,起着决定的作用。书法欣赏中风格的“雄浑”、“秀逸”、“古朴”、“潇洒”、“险劲”、“文静”、“老辣”等等,均需要眼界高、视野宽。书法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白“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得其下下也”的道理。

在文学方面,多学一些古今诗词歌赋、楹联警句、格言妙文,不仅是为选定书写内容,而是通过诗词佳句陶冶性情,增进学养,丰富思想,悟得表现美的内涵。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可谓一语中的。

四、创作实践———美润性情、有益身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