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型课程建设促高校转型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应用型课程建设促高校转型发展

作者:李慧娜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8年第05期

摘要:应用型课程建设是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本文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和行业人才需求,以专业主干课“数字媒体后期制作”为例,分析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对课程建设进行分析研究,以推动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关键词:高校转型;应用型课程建设;数字媒体后期制作

作者简介:李慧娜,硕士,许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图象处理。(河南许昌 46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7- JSJYJD- 047)与2017许昌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4-0039-03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生产一线和人才市场急需高级应用型人才来充实。目前,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中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13年11月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指出:目前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存在错位对接,这种错误对接现象也决定了人才培养定位必须向应用技术型人才转型。2014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1]。

转型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因此,在“转型”背景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专业课程的应用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数字媒体后期制作”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完善和加强有助于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一、专业课程进行应用型转型的必要性

1.学校的转型发展立足于应用型课程建设。近年来,许昌学院(下文简称“我校”)抢抓机遇,持续明确“立足地方、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科学地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服务型”的办学定位,制定“以理工为主、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

学校的转型发展离不开学科专业的转型。“数字媒体技术”作为许昌学院众多专业中一个较年轻的专业,积极围绕校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准确地设定为培养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数字媒体的开发与制作、多媒体网络系统开发与设计以及其他计算机、媒体、网络等交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数字媒体后期制作”课程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整个教学过程须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该课程的应用型建设是必要的。

2.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促使教学内容向应用性转型。目前各高校开始的数字媒体专业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媒体艺术”。传统的教学内容规划,前者重技术轻艺术,后者重艺术轻技术。依据传统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数媒人才,和人才市场对技术、艺术双修需求脱节,导致出现人才输出和人才需求错位的怪象[2]。

“数字媒体后期制作”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影视制作的认识,把其创作水平引向更高层次;主要讲授使用影视后期软件After Effects改变影视画面简单、粗陋、单一的落后状态,并能将CG素材或影视片段及声音文件最终编辑、加工成一个完整、画面丰富富于变化的故事序列。该课程所属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不同于传统的学科专业,兼有技术和艺术的特点,属于信息技术和媒体艺术的交叉学科领域[3]。为了培养适合人才市场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单一学科的教学模式,要兼顾两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课程内容的优化。

3.教学环境的多样化促进课程教学过程的转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也是被最新的专业技术知识频繁刷新的专业。我校该专业从成立至今,一直努力跟随专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重构专业培养方案。

以“数字影视后期处理”课程为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较高的实验室硬件配置。但高校实验室设备的,跟不上专业技术和软件的更新,低配置设备只能支撑低版本软件和非前沿实验内容。硬件环境导致的教学内容陈旧已经成为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桎梏。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软件资源的前提下,课程组教师需要引入微课、“慕课”等教学环境实施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单一课堂授课向多样化教学环境转变。多样化教学环境的引入,必然引起教学过程的转型,由传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课外辅导为辅向课外学习为主、课内讨论辅导为辅转型,敦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以致用的自主学习。

二、“数字媒体后期制作”课程的应用型建设

1.立足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内容重构。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数字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内容需兼顾学科的交叉性和前沿性,同时满足市场的应用性需求。

该课程的前沿性要包含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的前沿性,具体是指教学内容即要包含影视后期制作理论和技术的近期成果,又要能体现特效剪辑、栏目包装、微电影制作、动漫复合等行

业的最新进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课程组教师每学期都会更新教学内容,及时把影视后期的最新技术和艺术知识引入课堂。受课时和实验室环境所限,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前沿知识,授课教师会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用推荐课下读物和录制分析视频的方法辅助学生课下学习。与此同时,课程组教师在辅导学生完成案例作品时,会注意用艺术思维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增加学生技术熟练度的同时提升其艺术设计思维能力。

2.立体化教学环境促进应用型建设。当今社会处在一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阶段。鉴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兼具的交叉学科特点,其涉及的专业知识和行业技术相对传统专业不仅更加庞大和复杂,而且更新速度极快。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各个高校都在尽量压缩专业课程的学时。课时少、内容多是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难题之一,尤以跨学科专业的专业课程为甚。以“数字媒体后期合成”课程为例,目前总共64节课时,一节课时的时长是45分钟。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课堂内完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困难的。教学过程中要围绕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然要划拨较多的实践时间,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时进一步压缩,这使得课堂内课时更加捉襟见肘。

幸运的是,近几年线上课程日趋丰富,资源也越来越充实。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微课、慕课、威客等线上教学资源创建出立体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的实施不再局限于课堂,推出泛在学习。授课教师号召和敦促学生从艺术和技术层面、在课堂内外开展自发地即时学习,把课堂教学推广到课下的每时每刻,并能学以致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课程的应用型建设。

3.多维教学方法加强应用型建设。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保障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教学目标完美实现的关键。应用型课程建设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强化。为了提高教育效果,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各理工科专业的高校教师纷纷在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等。

“数字媒体后期制作”课程组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专业学科交叉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多维教学方法。课程组教师首先把课程所包含内容细分为知识点,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建立多个案例,开展全案例式教学;随着课程知识点的积累,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掌握情况,引入行业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和交流探讨。在项目和案例实施中,小组学生在不同的实施阶段轮流体验职业角色,积累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最后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小组间进行作品创意互评,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4.双师型教师队伍护航应用型建设。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通过专业课程的实施来实现,专业课程的实施最终要由相应的师资队伍来完成。在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除了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外,还要加强行业生产的熟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