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发展路径探讨_张奕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265期
2015年第11期Serial No .265
No .11,2015引言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四川盆地巴蜀两地的发展再次紧密起来。《规划》中明确指出:“成渝经济区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自2001年“成渝经济走廊”的提出到如今“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成渝经济区已从一个地方合作协议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的建设重点。而如何把握好机遇,寻找适当的发展路径,从而更加高效地实现成渝地区相互融合,是成渝经济区在未来几年内发展的重点任务。
本文将从评价成渝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出发,借鉴国外知名都市圈的成功经验,寻找成渝城市群未来发展可参考的对策。
一、成渝城市群的发展状况
(一)成渝城市群的基本情况
成渝城市群位于我国的长江上游地带,地处四川盆地,其北部连接陕西甘肃,南部紧邻云贵两省,西部通向青藏高原地区,东部则与湖北湖南接壤。根据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涵盖重庆的31个县区和四川的15个市,总面积约20.6万平方公里,是带动西部地区迅猛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其优势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约占西部地区的33.11%,天然气及多种矿产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而凭借良好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成渝城市群成为我国农业畜禽的重要生产基地。其次,成渝城市群是国家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研发、生产基地,国防行业遍及核工业、汽车制造、飞机设计与制造等十大军工集团,其投资力度和科研实力处于全国领
先水平。再者,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最为发达的地区,其在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均有绝对优势。截至2012年年底,成渝经济区的GDP约为3万亿元,约占西部地区GDP总量的28%,占全国GDP的6%。
(二)成渝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城市群对资源吸附、配置、整合、增值和辐射的能力是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编辑编委会,2010)。具体而言,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可通过4个指标来评价:发展规模竞争力、发展实力竞争力、发展速度竞争力和发展强度竞争力(朱英明,童毛弟,2010)。其中,发展规模竞争力表达了城市群的空间整合能力与获取红利的能力,发展实力和发展速度则是评价城市群的经济效率,而发展强度则从教育和环境的角度评价了城市群发展的潜力。本文参照《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提供的“多维乘数法则”对成渝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将成渝城市群与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做了比较,以便较直观地分析“第四大增长极”与三大经济增长极之间的差距,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整体竞争力来看,成渝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得分只有14.12,明显低于发展比较迅速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说明成渝城市群和三大经济增长极之间还存在很大差异。此外,从评价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各项指标上看,成渝城市群在发展规模、发展实力、发展速度和发展强度上都处于劣势,而影响其整体竞争力比较弱的最主要因素是城市群的发展规模,得分只有8.4,远远低于其他各项指标的得分。
(三)成渝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成渝城市群整体竞争力较低的得分意味着成渝城市群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较低的发展规模竞争力得分表明成渝城市群在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区域的产业结构趋同度逐渐偏高,出现多个城市将同一产业或几
收稿日期:2015-03-06
作者简介:张奕芳(1990-),女,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国民经济学研究。成渝城市群发展路径探讨
张奕芳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昆明650221)
摘要:成渝城市群的建设对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从城市群的规模、实力、发展速度及发展潜力来看,成渝城市群的竞争力远低于东部的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因此,在建设成渝城市群的过程中,应借鉴国外都市圈的成功经验,结合成渝城市群的特点,寻找一条最优的城市群发展路径。
关键词:成渝城市群;城市群竞争力;社会协调机制;特色产业带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1-0100-02
城市群发展规模竞争力发展实力竞争力发展速度竞争力发展强度竞争力整体竞争力珠三角28.8526.2482.0044.5640.78
长三角11.3251.5973.9338.0435.82
环渤海10.9237.8037.7329.1425.95
成渝城市群8.4021.4613.1914.6614.12
个产业同时列为重点产业,城市职能专业度不高,产业间的协作能力比较差。其二,区域的交通状况有待改善,目前成渝城市群的交通干道主要依赖于公路,缺乏高效的城际高铁,地区与地区的交流由于交通不便受到阻碍。
其次,成渝城市群在发展实力竞争力和发展速度竞争力方面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这两方面指标的落后说明成渝城市群的经济效率偏低,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渝城市群创新能力比较弱,地区技术水平不发达的特点。从目前的成渝城市群交通规划来看,成渝城市群缺乏与外界交流的主要交通要道,这种闭塞的环境不利于当地与外界交流,从而致使地区创新能力较弱,阻碍成渝城市群的发展,而要改善成渝城市群创新能力偏低的局面,则需要有相关部门和相关制度的支持。
最后,从发展强度竞争力指标来看,成渝城市群的得分也明显低于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依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相关指标的解释,城市群发展强度竞争力的指标主要从地区环境和教育投资两方面来评价,通常用于描述城市群未来发展的潜力。表1中,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强度竞争力得分只有14.66,意味着该地区在环境保护和教育支出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如果不重视环境保护及教育的开发投资,那么地区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限制。
二、世界著名都市圈的成功经验
世界上所谓的都市圈类似于我国常常提到的城市群,虽然两个名词之间有细微的差别,但其大致特点均相同,都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城市间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群落。目前国际上著名的都市圈主要有以伦敦、纽约、巴黎、东京、芝加哥为中心的五大都市圈,而这些大都市圈的崛起,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高效的资源整合
高效的资源整合意味着都市圈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地对公共设施建设进行空间布局优化。通常而言,都市圈跨越的地域范围越广,资源整合就变得越困难,尤其在我国境内,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使得城市群的建设遇到诸多阻碍。国际上著名的都市圈在资源整合方面就有其突出的一面,比如北美五大湖都市圈,其在空间上显得非常松散,涉及的范围从芝加哥向东,经过克利夫兰、底特律、匹兹堡,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多伦多,一共包含了近20多个大城市。在近几十年中,五大湖都市圈不断壮大,享有“美国钢铁城”、“汽车城”美誉的地区均分布在其中,其汽车的产量和销售量约占美国总数的80%,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工厂。此外,五大湖都市圈和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沿海城市群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其制造业约占美国总量的70%。五大湖发展如此之好,其最值得我们借鉴的就是构建多层次、跨区域的社会协调机制。由于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涉及多个行政区域,2003年五大湖都市圈内的51个城市共同构建了一个社会协调机制,来自不同地区的代表们定期会面,跨越行政的界限,共同商讨都市圈的公共建设问题。在这种机制下,都市圈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城市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他们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构建了一个特大工业化区域,使得五大湖都市圈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城市群之一。
(二)因地制宜,集中式的产业结构
因地制宜,能够最大限度上的减少政府和企业的成本,而集中式的产业结构则有利于发挥地区优势,降低产业之间的趋同度,实现产业间的协调互补。世界范围内,以纽约和东京为代表。纽约作为美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周边各中心城市与核心城市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产业,是纽约都市圈永葆活力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该城市群内,以纽约为核心,形成专门的金融服务中心,为整个都市圈提供高端的服务;同时,凭借波士顿聚集多所世界高校的优势,沿128号公路形成了与“硅谷”齐名的“高科技走廊”;依华盛顿的政治地位,聚集了一批全球性的金融机构;对于费城则借助其地理优势,发展成为纽约都市圈主要的交通枢纽。同样,日本在其产业空间结构布局上也显示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如将池袋规划为文化性的综合性商业中心,涩谷设为信息服务和时装设计中心,大崎建为尖端科技和情报交流为主的中心等,正是这种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功能区的建设,使得东京迅速成为世界级大都市。
(三)以创新保持活力
各大都市圈的持久稳定发展均离不开创新。例如纽约都市圈以纽约为中心,其金融创新和服务创新非常活跃,故提出了“数字化纽约”;伦敦都市圈也曾提出构建创新性城市的口号,试图通过创新带动整个城市群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东京都市圈则通过建立筑波科学园来提升城市群的创新竞争力,而巴黎都市圈也不乏具有竞争力的索菲亚科学园。各大都市圈的实践表明,发挥中心城市的创新功能确实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成渝城市群的发展路径
我们在探索成渝城市群的发展路径时,不能照搬其他城市群的发展模式,而应根据其地区特征,借鉴其他城市群的成功经验,从而找到最有利于成渝城市群发展的模式,成功将成渝城市群打造成为我国的第四大经济增长(下转137页)
表1
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整理
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和成渝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得分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