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区国际竞争力(终审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都市区国际竞争力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中国大都市区国际竞争力一中国的九大都市区⒈中国经济区域结构发展趋势
在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较为发达的社会发展阶段,空间集聚与规模经济的存在最终成就了经济的空间分异,促成经济区域的产生。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市场经济发展演变的结果,又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真正的组织载体,它是社会经济客体在区域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客体和现象的空间聚集规模和聚集形态。从经济规定性角度看,区域是在经济结构关系或经济空间的地域分异过程,主要是生产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地方化特点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中国自古就有“九州”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在渐进地突破行政区框架,而逐步走向经济区运行,经济区将会成为未来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空间组织系统。联系现实发展看,当前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基本围绕以下九大经济区运行:
华南地区:这一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广东、福建、海南、广西、湖南南部和江西南部。
长江下游地区: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为中心,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华北地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的中西部。
东北地区:以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为中心,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的呼伦贝尔、通辽、兴安、赤峰等四盟市。
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山东和河南。
中南地区:以武汉为中心,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南部和陕西南部地区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西南地区:以重庆、成都为中心,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
西北地区:以西安、兰州为中心,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台湾地区:指以台北为中心的我国台湾省。
上述各区域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各不相同,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内部的经济联系已经较为紧密。并且,在现实经济运行中,上述经济区也出现了彼此融合的趋势,在拓展中将会逐步走向一体化,譬如,华南的发展将会逐渐和西南、中南和长江下游等经济区相连接,华北经济区则将会逐步南下拥抱山东、河南,和黄河下游经济区相连接。
⒉中国经济区域的核心区:九大都市区
在中国区域结构发生重要变化的同时,中国的都市区开始日渐显性化,中国九大经济区分别产生了自己的核心区,这九大都市区分别是:
大香港都市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包含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惠州、清远、东莞、中山等城市。
大上海都市区: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次中心,包括上海、南京、杭州、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等。
大北京都市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
沈大都市区: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等。
青济都市区:以青岛、济南为中心,包含青岛、济南、淄博、东营、烟台、潍坊、泰安、威海、日照、莱芜等。
大武汉都市区:以武汉为中心,包括武汉、九江、信阳、黄石、十堰、宜昌、襄樊、鄂州、荆门、孝感、荆州、黄冈、咸宁、随州、岳阳等城市。
成渝都市区: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包括成都、重庆、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在内
关中都市区:以西安为中心,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汉中等城市。
大台北都市区是以台北为中心的我国台湾省城市群。
⒊中国大都市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都市区是一种以其高密度的城市和一定门槛规模的人口以及巨大的城市体系,区别于其他地区和其他城市类型的空间组织。都市区内等级体系较为合理,相互分工与合作关系明确,区与区之间经济发展则具有相对独立性。根据城市化、工业化的内在规律组建起来的都市区, 可以为中国未来国民经济分级、分区调控体系的建立提供一种有效的组织载体。
二九大都市区的竞争力比较
事实表明,都市区是城市化最有效率和效益,也是最切合中国实际的模式。据此,在对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分析中,我们必须关注都市区的发展与演进。这里,我们从实证的角度,对于我国当前已初具规模、特征较为明显的九大都市区的发展状况作一简要分
析和评价,以求发现它们发展的潜力与方向,并研究、探明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诸多问题。
图1:中国九大都市区综合竞争力比较
⒈大台北都市区
大台北都市区的经济实力雄厚,综合竞争力高居榜首。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000亿元,经济总量列全国第2位;人均实现元,劳动生产率高达,居全国第一;经济外向度高,出口总量居全国第2位。在较大经济总量的基础上,2002年增速仍达到%,发展势头好。
大台北都市区在人才、资本、开放、区位、基础设施与环境等方面均拥有较大优势,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雄厚。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台北都市区需要在经济结构和拓展发展腹地方面作进一步努力。
在历经几次调整之后,大台北都市区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高级化趋势明显。在第二产业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高科技正快速而强有力地向农业和服务业领域渗透,促进三次产业在高科技主导下的协调发展。目前,该地区已经从传统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转变为以现代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技术密集型为主体的工业结构。但大台北
都市区需要在内生性技术创新、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继续努力,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以维持可持续增长。立足于较高的经济平台,大台北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较重。
其次,大台北经济发展面临本区域市场空间狭小的制约。大台北的人口总量为2252万人,是九大都市区人口规模最小的区域,与其高居第2位的经济总量形成鲜明对照。未来,大台北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拓展本区域的国内市场空间,为经济发展寻求强劲的需求动力。
⒉大香港都市区
大香港都市区的综合竞争力列九大都市区的第2位。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200亿元,出口总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两项指标均高居榜首;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均体现出较高水平,列第二位;在大额经济总量的基础上实现%的快速增长。
大香港都市区是当前我国首屈一指的产业高地:以香港为支撑的金融和国际贸易高地;以广东各城市为依托的加工制造业高地。该地区无论是在人才、资本、制度、结构、开放,还是在区位与基础设施、环境、政府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全国一流水平。早期珠三角的腾飞基本上是由出口型轻工业带动的,目前,珠三角正在发展装备工业、石化工业,力图改变产业结构,提升加工业水平。该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的珠江东岸电子资讯产业走廊、以传统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为主的珠江中部产业带和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及五金制品为主的珠江西部产业带。但目前,该地区的科教、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并不符称,中心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也有待深化。
⒊大上海都市区
大上海都市区的综合竞争力居第三位。近几年,大上海都市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发展后劲的都市地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