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浅谈

德阳五中历史组唐永富

著乞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而对当前历史教学的状况曾尖锐地指出:“当前课改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可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当前历史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宗旨。而要提髙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深化历史教学改革,针对当前课改的实际、学情的实际、高考改革的实际,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笔者不揣浅薄,就十余年一线历史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浅谈中学历史教学几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注迂“本”与“纲”、“题”的结合教学

俗话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课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高考试题”作细致、深入研究,把“本”与“纲”、“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此,才能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凭借。充分钻研教材,合理组织教材,巧妙运用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是教学改革研究的课题之一。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钻研教材,逐步掌握教材。教师要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懂”、“透”、“化”。“懂”就是认真弄淸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领会编辑意图,熟悉知识范帀:明确各个单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掌握重点,分淸主次,做出课时划分。“透”就是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教材,并能运用自如,对上课充满信心:“化”就是把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达到精通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让课本中的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从而提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大纲”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泄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它规泄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它对教学工作有直接指导意义。只有钻研教学大纲,才能了弄淸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和"三基”内容及要求:才能掌握本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要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弱点;才能从总体上明确在“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注重实践"上达到什么程度,合乎什么规格。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依然被框过在考试的范围之内,髙考仍是很重要的一种评价体系。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仍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考试大纲"是髙考出题的最重要依据,权威的高考研究专家不会不研读历年“考纲”,资深的一线髙三教师也不会不反复咀嚼“考纲“,优秀的应届髙三考生更不会不磨习当年“考纲“。教师要对近三年考试大纲作一对比、总结,明确近三年考试大纲的变与不变及变化的趋势与特点:同时应将考试大纲划左的知识点如实地落实到教材中去,并在备课时将课本与考纲进行有效地结合。

高考试题是对“考试大纲"最直接最充分的诠释。教师应对近五年高考试题进行归纳与总结,明确髙考命题的题型、重点、趋势、难易度,并总结出英变与不变的规律:如有必要可以把近五年高考涉及到的考点一一落实到课本相应的位置,以利于备课、授课时有的放矢,同时也有利于授课时创设高考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髙考试题的特点,消除对高考的畏难情绪,增貝自信心。

二、注重“总I—分一总2”的教学模式

“总1——分一一总2”的教学模式其实质仍然是知识结构的建立。此种模式以先入为主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及英内在联系,再以此为基础学习、理解具体的知识点,最后通过学习的实践,上升为概括性的知识网络。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构建起系统、严密的、层次不同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总I一一分一一总2”的教学模式首先适用一本书的开始。“总I”是指学习一本书,我们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本书主要讲的是什么。如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我们首先应让学生明确以下四点:(一)时限:远古

-1840前;(二)分期及历史阶段特征:此部分可指导学生结合教材目录及每一章的标题来进行理解: (三)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每一章(或时期),一般需要掌握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 等五个方而的内容及特点;(四)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的变化。“分”则指对每章、每节的具体内 容、具体讲解。“总2”是指学习一本书结束时,教师应同学生一起对全书进行总结、梳理,英方法可按总 1的模式进行。但在具体内容上应根拯本书的线索形成几个专题。如《中国古代史》可就政治、经济、民 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五个方而形成五个大的专题,《中国近代史》可就屈辱史、抗争与探索史、中 国近代化等三个方面形成专题,《世界近代现代史》可就资本主义发展使、社会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运 动史、国际关系史等四个方而形成专题,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明晰其发展脉络、趋势及特点。

“总I 一一分一一总2”的教学模式在每一章的应用。'‘总I”是指学习一章的内容,我们首先应明确本 章要讲什么,学生要学什么,以先入为主的方式明确本章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学习重点。以《中国古代史》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一一隋唐为例,在本章第一节课时,应对本章作一槪况,应包括以下五点:(一) 隋唐时限(包括隋和唐的具体时间);(二)隋虜时期的总体阶段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三)隋唐时期 的具体阶段特征(主要内容):1、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出现了多年的大一统局而;

2、经济上,封建经济全面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民族关系上,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影响和管理加 强,封建化继续向周边地区推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4、对外关系上,唐朝是一个对外开 放的朝代,当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5、文化上,全而繁荣、世界领先、兼收并蓄、 影响深远,形成"中华文化圈”。(四)隋唐时期的外部世界。此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以利于 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1、欧洲,欧洲正处于中世纪,国家分裂、政局混乱、工商业衰落。 文化低潮的黑暗时期:2、亚洲,当时处于先进行列,(1)阿拉伯大帝国:(2)东亚、日本、朝鲜向封建 社会过渡。(五)考情分析。

1、本章命题的规律:(1)隋朝的历史越来越受重视,尤苴是隋统一的历史条 件和隋炀帝政绩。(2)全方位考查唐朝历史,(3)试题的重复率明显,隋唐科举制度,几乎年年考到,苴 他如隋朝的统一和集政,唐初政策的调整,腐代的民族关系,唐朝的对外交往事例,唐朝的具体文化成就, 高考试题中频频岀现。

2、与现实热点相结合的主要考点:(1)从执政能力髙度理解隋亡唐兴的历史原因;

(2)从''三农”问题的角度,认识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变革:(3)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理解隋唐 王朝对政治、经济制度的革新:(4)从发展经济的角度,理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史实;(5)从经济布 局变化的角度,认识唐朝重要工商业城市的分布。“分”则为每一节内容的具体讲解,"总2”则为每一章 学完之后,应用总1的结构进行总结、理解和复习,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I 一一分一一总2”教学模式在每一小节的应用。“总是指学习一节的内容,我们还是应该让学 生首先明确这一节讲什么,讲几个历史事件,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关系,本节与前后小节又有何联系。“总 I”往往可从分析盯标题入手,再分析本节的小标题,从而引导学生明确总I 的主要内容。以《中国古代史》 第五章第五节《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为例。通过对肖标题的分析,我们明确本节主要讲两个问题。少 数民族(女貞•族)政权金的建立和金政权与北宋、南宋的和战关系,通过对小标题的分析,我们明确第一 个标题讲第一个问题,第二、三、四个标题讲第二个问题,由此指导学生建立本节的知识结构如下:

■一.金的建立

金的建立与

宋金的和战[二宋金关系 “分”则指教师对本节内容的具体处理。“总2”则指本节结朿后应用“总的结构对本节内容进行 小结。

三、注畫历史理论,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对这些发展规律的总结就形成了历史理论,对历史理论的深透理解是 掌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环节。普颯髙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历史的基本规律, 进而形成历史理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历史理论教学,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 的金钥匙。掌握了这些金钥匙,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能强化比较,归纳和概括的意识与能力, 就能提髙运用能

和 金与北宋]: 战

金与南宋严 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