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手法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手法分析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造景手法艺术设计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古色古香,其优美的景色和高超的造园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造园者通过各种不同的造景艺术手法使园林具有了不一样的风景,使游览者在游园时享受到了美景与身心的愉悦,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建筑方面的宝贵遗产与旅游资源,也为后人建造园林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入手,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进行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集中于江南一带,尤其是在苏州一带,更是有众多的私家园林留存至今。从时间来看,古典园林在明清时期较为繁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尤其是皇家园林,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笔。而苏州园林作为古典园林集大成者,更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与代表。包括苏州园林在内的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借景、障景、隔景、移景等造景手法使有限的空间具有了无限的风景,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资源,同时也为我们后世建造园林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筑与设计方面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一切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天人合一,倡导“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哲学观。因此,古典园林在建造时,并没有急功近利,与自然抗衡,而是遵照自然法则,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辅之以人工的亭台楼榭,并通过借景、障景、隔景、移景等造景手法丰富了园林内部景观,透视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思想与人文思想,营造了良好的意境。由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些艺术特色,虽已历经几百、上千年的风雨,古典园林依然是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纵观整个古典园林的构造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造园者通常会采用固定的几种造景方式来对古典园林的景色进行深化。常见的几种造景手法包括借景、障景、隔景、移景等。(一)借景

古典园林的空间一般都是比较狭小的,有时候设计太多的风景反而会使空间更为狭小,令人压抑,而借景则可以巧妙地避免这一缺陷,并使风景层次更为丰富。所谓借景,就是将本来不属于园内的风景通过一定的叠合、引入等方式来组合到园内,从而弥补古典园林空间小的不足之处,使园林通过引入其他风景而更为丰富,更富魅力。如颐和园内的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等。

1.借景的方法

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借景手法通常会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开辟赏景透视线、提升景点高度、借虚景。

(1)开辟赏景透视线

在景物观赏过程中,会有一些障碍物阻挡人们赏景的视线,如树木的枝叶,因此,在借景方法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去除赏景的阻碍物,修剪树木枝叶,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使人能够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

人们观赏园林时会受到园林界限的限制,所以看到的仅仅是园内的一些景物,而提升视景点的高度,则可以使人们观赏到俯视或者平视远景的效果。如此一来,观赏者便可以观赏到更多的风景,使园林内的假山、池筑、亭台楼榭一览入目,达到良好的借景效果。(3)借虚景

所谓虚景,就是天象,或者声音之类的景色。如可以借助傍晚的晚霞,借助于深夜的

弯月与圆月,借助于雨后的朝霞与彩虹,借助于日出日落、春风冬雪等景象,使得园林具有更为别致之美。而声音也可以作为虚景的一种,丰富园林内的实景。如鸟唱蝉鸣可以增添园林内部的幽静与恬然,残荷夜雨则更使园林具有别致之美。

2.借景的内容

(1)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

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2)借人为景物

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

(二)障景

所谓障景(也可称为抑景),是造景中的一种特别的手法,主要是针对比较宽阔的园林,为了使园林避免“一览无余”这一大忌,而通过各种手法(如设计假山、建筑、峰林等)来隐藏园中景色,使其伴随着游客的游览而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给游客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许多的园林都采用了障景这一手法,使得园林的美含蓄地表达出来。如留园,一进入大门,就有漫长而曲折的走廊,这走廊巧妙地隔开了园内的风景,使游客缓步其间,享受着对美景的期待与想象。而走廊的另一头,山绕池水,古木参天,游客游览至此,会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眼前豁然开朗,不禁被园内的美景而打动。

古典园林中的很多建筑具有双重作用和功能——既是风景,又是障景的工具。拿拙政园来说,其中有一座见山楼,造型别致而华丽,是古典园林中的杰作,它本身就是一个风景。但是由于见山楼的宏伟壮观,阻挡了后面的景色,使游客无法看到后面的美景,因此这时见山楼又起到了障景的作用。当游客从西部出来,绕至见山楼之后,可以看到清流汩汩,线条美丽的爬山廊与楼体相衔接,粉墙黛瓦,窗棂古朴,绝不亚于楼前的景致,不由停住脚步,细细品味。

此外,那些山丘、丛林更能起到障景的作用。如果进了拙政园,过兰雪堂,从西面小路入园,近则见到小溪石桥,抬头却见山林如屏,当游客过石桥,继续北行,绕过小河,方能见到刚才被山丘、林木遮掩的天泉亭和秫香馆等建筑,惊喜也随之油生。

当然,有些建筑内部的装折也有障景的功能,当游客的眼光穿越室内的飞罩、圆光罩、落地罩、挂落等等的建筑“附件”时,无形中强化了景深的层次,亦藏亦露,耐人寻味。(三)隔景

所谓隔景,与障景类似,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些建筑物或者山石来将空间分隔开来,阻碍人们的视线,避免相邻景区之间人们的干扰。隔景可以氛围实隔和虚隔两种,实隔一般是利用山石、建筑、墙壁等来分隔,而虚隔则是利用小桥、岸堤、水面等来分隔景观,使景观更为纵深与丰富。

(四)移景

我们这里所说的移景,实质上指的是仿建,将景物移植或者仿建在园林内,带给人们更多的审美感受。比如,圆明园、颐和园和避暑山庄内,许多景色都是移植仿建而来,如清漪园的昆明湖就完全是模仿杭州西湖展拓定型的,昆明湖与西湖有着十分相似的水上堤岛分布以及水面平面形状。又如,圆明园与避暑山庄都是仿建自江南名园,颐和园内的谐趣园是移景自无锡的寄畅园,虽然两园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变迁,但是至今观来,二园仍颇为神似。古代的交通不便,人们的出行也受到限制,所以将江南园中之景移植至北方皇家园林,则可以使人们在北方也可以感受到江南园林之美,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