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尤其是文本的阅读,历来被看作是语文教学的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向来被忽略,甚至在不少公开课教学中,有时候根本就没有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课本这一环节。以至于,早读时间,学生往往捧起的不是数学课本,因为数学课本中可读的文字确实有限。其实,不光语文教学需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教学更离不开文本的阅读,没有对文本的理解,就没有清晰的数学思维。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苏霍姆林斯基用这样的话道出了阅读对思维的重要性。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文本的阅读呢?

一、概念教学中的文本阅读

数学上的很多定义、定理在小学阶段常笼统地称之为概念,这些概念的学习,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强调学生去读、去背,而没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而理解,久而久之必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甚至是思维紊乱。

例如,在概念中经常出现通常这个词:

1.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3.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这里的三段话中出现了四个通常,教师完全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概念做进一步的阅读、理解。

第一句话中之所以用通常而不用一定、必须,是表示这种算法并非唯一的方法。例如,计算185|2/3,既可以采用

185+18(2/3)进行计算,也可以采用1817/3进行计算,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算法一比算法二来得简单。

第二句话中的通常就是为了强调百分数与分数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它的分母固定为100,但不是指某个确定的具体数,而是指特定含义的比值。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值,也可以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值,例如,我们可以说把一条绳子剪去它的1/4,也可以说把一条绳子剪去它的25%,我们可以说一条绳子长1/4米,却不能说一条绳子长25%米。

第三句话中前一个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下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例如:3/8=0.375=37.5%。但有些特殊情况,比如遇到分母是100的约数或倍数的分数时,我们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这些分数先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例如:3/4=75/100=75%。后一个通常则是一种一般规定和要求,这样在计算中既不会过于繁杂,又可使结果较为精确,而如果题目对保留的位数有明确规定,我们就应按规定计算。

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辨析,学生真正理解这四个通常的内涵,对于相关概念的应用自然是水到渠成。类似这样的文本阅读,还比如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

二、解决问题教学中的文本阅读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更需要进行文本阅读。此时的阅读,是要求学生从一段话中找出解答问题需要的条件。例如在解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有些同学由于没有很好地阅读题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常出现将该用乘法解答的题目用除法解答,而该用除法解答的题目却用乘法解答的错误(这里所说的解题方法指的是算术法,不含列方程解答的方法)。

1.停车场有1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2.停车场有1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3.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4.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这是一组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的解决问题典型题组。解答这组题目时,首先应该先比较各题中是以谁为单位1,单位

1的量是已知或是未知的。

通过阅读、比较可以发现,1、3两题单位1的量(小汽车的辆数)是已知的,与单位1相比较的量(大客车的辆数)是未知的,属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题型。解题规律是:比较量=标准量比较量对应的分率。

2、4两题单位1的量(大客车的辆数)是未知的,与单位1相比较的量(小汽车的辆数)是已知的,属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题型。解题规律是:标准量=比较量比较量所对应的分率。

这样的阅读,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弄清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继而找出解答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并通过归纳,提高解题能力。

三、辨析练习中的文本阅读

辨析练习是小学数学常用的一种题型,通过这样的练习,旨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这样的练习,时常以似是而非的题目呈现,因此,对这种辨析题的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下面的四道题目,就是辨析练习中常见的题型:1.小数点后面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2.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用9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要用15分钟。()

4.甲数比乙数多20%,乙数比甲数少20%。()

从题面上看,好像每句话说的都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经常做这样的判断,但实际上上述四句话都是错误的。因此,适时引导学生逐字逐字的阅读,找出其中的破绽才是关键。第一题,考察的是小数的性质,需要引导学生回忆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阅读、对比,学生对其中的错误就不难发现了。

第二题,考察的是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这两者属不同的概念范畴,通过阅读、对比,学生也能得出相同的仅是数据,周长和面积是不可能相等的,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对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相等的判断等。

第三题,考察的是锯木段数与锯木次数的关系,这样的题目甚至可以说是生活常识的数学化,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模拟操作,得出段数=次数+1,类似的题型还有在公路上植树的问题等。

第四题,考察的则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也是考查学生是否从整数思维过渡到了分数(百分数)思维。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