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流行词语 热词排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年流行词语热词排行(转)
/news/60cidian/60cidian.php?dpc=1
1 计划生育
流行年代: 1970 - 2009
词条释义:是人口控制的一种,目标是控制人口增长,常见方法有生育控制、增加家庭生育的间隔时间。

中国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立
法、行政控制公民生育,对中国汉族人口实行计划管理的人口控制
政策。

目前,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提倡一对汉族夫妇生一个孩子,
城市汉族居民户口的只能生一个孩子。

由于中国农民工流动大,监
控很难,所以很多人是先生下了孩子,再在登记户口时给国家交罚
款。

计划生育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制订以来,对中
国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也不能被否定,但
社会上也有对于计划生育一味的只控制人口数量,忽略世代更替,
造成国家严重的老龄化,未富先老的格局的质疑。

产生背景:马寅初在1957年7月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新人口论》提出节制生育政策。

当时中国没有明确的人口生育政策,但由于政府严格限制流
产等规定,被专家认为,实际上是在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生育政策。

1962至1969年,限制生育政策提出,并在部分市、县试行。

1962
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批示。

一年
之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大力提倡晚婚。

并对不利于计划
生育的规定进行了修改。

1964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


制生育的实际工作在城市展开,农村约有五分之一的县不同程度地
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

1970至1980年,计划生育政策逐步形成并
全面推行。

197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计划正式纳入了国
民经济发展计划。

1973年明确了“晚、稀、少”的方针,经过逐步
发展,政策明确要求,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

最多两个,
生育间隔3年以上。

1980年至1984年,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抽紧。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
一个孩子。

在此情况下,计划生育政策一度抽紧。

地方政府最终把
“提倡”当作“政治任务”来抓。

基本只准生一个孩子。

这形成了
中国生育政策与家庭个人生育需求之间的重大反差。

1982年把计划
生育作为基本国策。

1984年至现在,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并稳定下来。

在农村放宽了生育二胎的条件。

并且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制定了
本地区的计划生育条例,实现了区别对待、多元化的生育政策,缓
和了计生矛盾。

这一政策在主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开展奖励扶助制
度、“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和“关爱女孩行动”以及“婚育新风进
万家活动”等各项试点服务。

2 卡拉OK
流行年代: 1988 - 2009
词条释义:其中卡拉是空(空无)之意,OK则是管弦乐团的简称,合起来意指唱歌时没有真正的乐队伴奏,只有影音伴奏。

通常是在播放预录在录
影带之类储存在媒介上、没有主唱人声的音乐伴奏同时,在电视荧幕
上同步播放有着节拍提示的歌词,然后由参与者边看着歌词边持麦克
风唱歌。

“卡拉OK”是一种伴奏系统,演唱者可以在预先录制的音
乐伴奏下参与歌唱。

“卡拉OK”能通过声音处理使演唱者的声音得
到美化与润饰,当再与音乐伴奏有机结合时,就变成了浑然一体的立
体声歌曲。

这种伴奏方式,给歌唱爱好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愉悦。

自从1971年时井上大佑发明了最早的音乐伴唱带之后,它已成为现
今最受欢迎的大众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产生背景: 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中国才出现了歌舞厅。

KARAOKE闯入中国的时间较晚,但是发展却很迅速。

1988年,北京出现了歌舞厅。

当时,
有些饭店、酒楼,餐厅,白天进行餐饮营业,晚上,邀请专业艺术团
体乐队,音响、歌手为客人演唱。

1989年,北京出现了KARAOKE歌
舞厅,1990年便发展为100家,1991年又发展为200家,1992年发
展为400家。

到1993年已发展为600家,直至1994年,歌厅、舞厅、
KARAOKE厅、多功能厅,已达到800家。

加上各单位,各系统对内开
放的歌舞厅,北京共有千余家。

由于1990年代以后大批台湾商人赴
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经商,也将KTV文化传播开来。

KTV的概念在传回
日本本土后也逐渐受到欢迎,成为近年来主流的经营形式,称为“卡
拉OK盒子”。

3 改革开放
流行年代: 1978 - 2009
词条释义: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开放不仅仅指对中国经济
的改革,它分为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
开始。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
路。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
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
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
点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产生背景: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
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
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4 忽悠
流行年代: 2002 - 2009
词条释义:源自东北方言,其字面意思,是让人陷于一种飘飘忽忽、神志不清、基本丧失判断力的状态。

“忽悠”的本质是“不择
手段坑蒙拐骗”,但是与“诈骗”一词比较起来,它好像更温
和一些,具有一些调侃玩笑的含义。

“忽悠”既可以作动词,
也可以作名词。

“忽悠”作动词,意思是“坑蒙拐骗,诱人上
当”;“忽悠”作名词,则指的是实施这种欺骗行为的人。

“大
忽悠”在东北话中也泛指说话不着边际的吹牛者,或做人不守
诚信,经常使用欺诈行为的商人。

产生背景:忽悠一词与在中国范围内的广泛使用,是自从赵本山和范伟、高秀敏合作演出的小品《卖拐》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
会上走红之后。

小品《卖拐》讽刺了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
一些江湖医生和一些不正规的医疗单位利用国家在广告管理方
面的漏洞,抓住广大老百姓关心自身健康、生怕有病的心理,
故意夸大某种疾病或者所谓“亚健康”状态的严重性,诱导人
们接受其医疗服务或者购买其药品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
们把类似这些江湖医生的一般欺骗性的言行统称“忽悠”。

5 你out了
流行年代: 2009 - 2009
词条释义:你出局了,外行了,不能于现行接轨了。

产生背景:广告语娃哈哈啤儿茶爽
6 红宝书
流行年代: 1966 - 1980
词条释义:毛泽东著作被称为宝书;《毛主席语录》及其续编例如《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北京版)、《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南宁
版)是毛泽东著作中名言警句的选编本,绝大多数为红塑皮本,
又是红色领袖的经典言论摘录,所以文化大革命中被普遍称为
“红宝书”。

产生背景:作为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发行量最
大的书籍,毛泽东语录以其精辟的警句,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
成长发展和思想变迁。

尽管今天的中国人已经不再背诵毛泽东
语录,但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却并未改变。

被誉为“红宝书”的
《毛主席语录》,即是把毛泽东著作和毛泽东思想中的警句和
主要观点汇集起来的书册,收集了许多如“为人民服务”、“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等中国人耳熟能详
的警句。

重庆市的陈佑安老人一家三代就对毛泽东语录有着不
同的理解,语录对他们而言都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而这又影
响着他们的成长和思想,甚至他们的一生。

出生在上个世纪20
年代末的陈佑安老人退休前是一家军工企业的干部,他说,经
历了旧社会和新中国的他们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他们愿意毫不犹豫地为新中国献出自己的一切。

在新中国成立
初期的艰苦时期,他们这代人正是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样警句的激励来建设国家的。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人对毛
泽东语录和他本人的追崇达到顶峰。

毛泽东语录成为20世纪6
0年代世界上发行量最大、读者最多的书,累计发行50亿册,
覆盖了全国流向了世界。

其中,国内外各种版本多达500余种,
仅外文版本就40多种。

7 做人要厚道
流行年代: 2003 - 2005
词条释义:就是说,做人要不刻薄、待人要好的意思,实实在在,不夸张,不骗人,表里如一,吃老实饭,干老实事,做老实人。

做人要
厚道的本身你是个好人。

对家人:是善解人意、任劳任冤、不
计得失是厚道。

对朋友:是真正的朋友用心交往是厚道。

对事
业:是问心无愧。

对罪犯:打110是厚道总而言之回头看自己
走过的路,没有太多的遗憾,就算是做到了厚道做人。

产生背景:出自电影《手机》里的台词。

电影《手机》里,葛优意味深长地对张国立说了一句“费老,做人要厚道!”就这么简简单单
的一句台词,却成为人们争相引用的热门句子,在观众群中引
起不小的共鸣。

8 人肉搜索
流行年代: 2006 - 2009
词条释义: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部分基于用人工方式对搜索引擎所提供信息逐个甄别真伪,部分又基于通过匿名知情人公开数据的
方式搜集信息,以查找人物或者事件真相的群众运动。

“人肉”
一词表明人工的介入在搜索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区别
于基于算法的传统机器搜索。

人肉搜索是区别于机器搜索(即
我们中国网民经常用的如百度、谷歌之类的搜索引擎)之外的
另一种搜索信息方式。

类似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它们属于机
器搜索,大部分过程是由机器即电脑来完成的。

机器搜索的特
点是不人性化,因为就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来看,计算机还不能
做到能够领会人的意思的境界。

“人肉搜索”是一种类比的称
呼,主要是用来区别传统搜索引擎。

它主要是指通过集中许多
网民的力量去搜索信息和资源的一种方式,它包括利用互联网
的机器搜索引擎(如百度等)及利用各网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能
掌握的信息来进行收集信息的一种方式。

比如,我们要了解一
个人,那么可以通过在论坛发贴的形式发起人肉搜索,也许正
好有个网友他认识你所要了解的那个人,那么他就可以利用在
网上发贴的形式把该人的信息公布于网上。

人肉搜索的力量是
强大的,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我们谁也不能保证认识自己的人没有一个会上网的,假如正好
网上有人对你发起人肉搜索,很有可能认识你的人会将你的相
关信息在网上公布。

搜索引擎是利用机器自动化的收集网络信
息并有序化的一种技术。

搜索引擎高效快速,然而因为现在人
工智能并不完善,搜索引擎还很难甄别刻意的修饰过的信息,
所以SEO Spam才会那么猖獗。

所以,有些人想从搜索引擎的反
面来解决问题,那就是更多的利用人工把搜索引擎得到的信息
进一步萃取,进一步有序化,我们称之为人肉搜索引擎。

当然,
人肉搜索经常和个人隐私相关连,也非常容易涉及到法律和道
德问题。

所以,我们在互联网上不应该轻易地公布他人的隐私,
一旦公布将是覆水难收,有可能对他人造成无法挽救的伤害,
这是对他人隐私的不尊重,同时也会使自己陷入法律困境。

产生背景:有一种说法是“人肉”一词最早来源于小说《鬼吹灯》,据称该小说里介绍一种机关枪叫“芝加哥打字机”,所以网友把手
打的《鬼吹灯》文稿称为“人肉打字机”版,于是有“人肉”
一词。

但是这一说法似乎来源于香港,因为在大陆文化圈,并
没有所谓的“芝加哥打字机”一说,这种武器在大陆更多地被
称为“卡宾枪”(待商榷,芝加哥打字机作为《生化危机》系
列的隐藏武器,在大陆ACG爱好者中有一定知名度),因此这
一起源说也许应该是香港文化圈人士对“人肉”一词的讹传。

在大陆文化圈“人肉搜索”一词最早应该来自“猫扑”,由此
看来“人肉”应该只具备很单纯的用人手工操作的意思,并不
包涵《鬼吹灯》里面的任何内容。

人肉搜索在香港市井亦被称
为起底,香港文化圈的所谓“起底”发源于高登讨论区的高登
大军,和大陆文化圈的所谓人肉搜索虽然名称不同,但却有着
几乎完全一致的发展轨迹。

因此纯粹从技术角度上看亦可认为
是另一类的人肉搜索。

但是囿于香港文化影响力的局限性以及
香港网络社区的相对封闭性,使得起底并不拥有可以与人肉搜
索比拟的社会影响力。

可以考证的人肉搜索,最早起源于2006
年3月天涯虚拟社区之“娱乐八卦”论坛对著名网络名人“毒
药”的调查。

当时在各大网上社区广泛流传“毒药”为高官许
世友之后,数名天涯网友对“毒药”发起了互联网上首次基于
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人肉搜索活动,“人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
从此彻底改写了互联网匿名的历史,造成了巨大影响。

一般来
说,人肉搜索的起因是一起事件。

这个事件可以是犯罪行为(如
撞人后逃逸),或者是不违反法律,但为主流道德观所憎恶的
行为(如丈夫婚外恋导致妻子自杀),甚至只是一个不合常理
的事件的主角(如很黄很暴力)。

事件发生后,相关人或对事
情真相好奇者,往往在网络论坛上发表帖子,列出已掌握的人
物资料,号召网民帮助查出该人的身份和详细的个人资料。


响应者通过互联网,人际关系等手段,寻找到更多的资料,并
以总结形式再次发布网上。

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和参与人数众多,
“人肉搜索”的效率和成功率要比传统方式高很多。

9 80后
流行年代: 2000 - 2009
词条释义: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与70后、90后相对应),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产生背景:随着韩寒等的“80后”的文化人物兴起,才引起舆论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80后”本身并不太愿意以出生的年代被区别
看待,他们中许多人并不太喜欢被人这样笼统地称呼或形容;
但另外一部分80年代出生的人,却十分愿意以“80后”自居,
他们认为自己跟80年之前出生的人不太一样,更符合“潮流”,
更“叛逆”和富有“个性”,更有思想,也善于接受新事物,
他们喜欢跟同样年代的人交往,甚至把同龄人视为偶像。

一部
分人带有朋克精神。

没有人很系统地总结过这帮人,但“80年
代出生的人”的整体概念却是十分清晰。

他们是80年代下的蛋,
这个蛋被市场经济、涨工资、下海、港台歌星、洋快餐、大片、
互联网等一路孵过来,究竟孵出了哪些让我们耳目一新或震惊
不已的新东西呢?基本的焦点,都集中在时尚、消费、社交、
人际关系、性爱婚姻、自我的范畴,他们的言语、行为、思想,
比起60年代的愤青,就像长不大的宝宝,和70年代的小资站
在一块,他们又很是古惑仔;花儿乐队唱着他们总在“幸福的
旁边”,部分青少年研究专家则指出他们是最优秀的一代。


具有概括性的评价就是:80后被认为就是生活在幸福中,没经
历风雨、比较叛逆独立的一代。

也有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的心
理脆弱、独立生活能力差,并且自傲;但思想个性独立、叛逆
性强、大胆地表现自已,善于自我欣赏,认为他们什么都能行。

“80后”的一些长辈们认为:他们中的许多人是没有主义、没
有信仰的孩子,他们生存能力差,眼高手低,社会责任感比较
差。

而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所谓“80后”是十分堕落的一代。

10 黑猫白猫
流行年代: 1978 - 1994
词条释义: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
度无关。

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只要
能够发展生产力的,都可以在实践中使用。

产生背景:白猫黑猫论是邓小平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黑猫黑猫”这个比喻却被指责为“唯生产力论”,
遭到批判。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政治思想路线的
改变,“白猫黑猫”论成为了中国将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
发展上的一个理论标志。

1986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
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白猫黑猫”论也
随之扩大到世界,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