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油画艺术的审美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油画艺术的审美认识
浅谈对油画艺术的审美认识
摘要:审美,这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复杂而高级的精神活动。
它的复杂是因为它包含着感觉、心里、思维、情感等一系列多样化统一的精神活动。
它的高级是因为除了人类以为,再没有任何其他生物也具有自觉的审美意识了。
而油画是人类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以独具的魅力使得人类的视觉和精神世界大大丰富了,也使人们的艺术审美与思想境界获得巨大的启迪。
油画在再现自然美以及理想美、形式美的探索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境界。
引言:美术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生活课题,还是博大精深的学术课题,它反映着民族的历史积淀,也预示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状况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状况的标
志。
美就有了艺术,难怪一切艺术形式都要强调美的重要性。
但是,与其他艺术形式比较起来。
美可视得在美术体现得更为突出,显示得更为重要。
美需要体现具体感觉在形式中。
所以高尔基说:“美是各种材料如,声调,色彩和语言得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术的创作品,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的创作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
艺术作品毕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创造美和表现美,是艺
术所要表达的目的。
美的创作先与美的观念。
没有了在美术的创作中,原本在于头脑中的审美意识是通过色彩,线条,形象以一定得物质材料来表现出来。
但在不同时期注重点不同,有的比较注重色彩,有的注重线条,有的注重形式和瞬间的感觉等等。
在不同文化的族群存在观念和审美趣味性,而它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社会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结果。
一、再现自然美
人类是在对自然的不断认识和交流中进步和发展的,作为人的意识形态的艺术更是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绘画再现自然的能力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完善的。
油画的出现将整个绘画史在再现自然的深度上推进了一大步。
油画创造三维空间幻觉的能力和表现自然对象的真实程度以及丰富、深入程度都大大超越了其它画种,画家们利用高超的油画技巧有力地创造出自然之美以及人的精神之美。
如达.芬奇,他强调只有认识自然,忠于自然,人才能理解人,才能激发人对于自己有着复杂矛盾的世界给与更大的关心,他要求绘画应该表达光、空气、地质和人的内心世界。
像《蒙娜.丽萨》一画中对人的内心的捕捉,已成了千古之谜。
画面上她优雅地侧坐在阳台的椅子上,背景是欺负的远山,蜿蜒的小路和溪水,使人感到在心灵视野的空间。
培根说过:“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凡高也说:“艺术是人加自然、解放自然。
”确实,这是公认的艺术创造的两大支柱。
黑格尔说:“艺术的难点在于使外在的现象成为心灵的表现。
”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
因此,只有通过心灵而且由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艺术作品才成为艺术作品。
总而言之,自然物之所以美,是由于主体在其中获得了一种自然理性秩序的发现。
二这种超自然理性的深层结构,却来自人类的文化意识。
因为缺乏这种文化意识的人,就不可能感受到自然物中这种内在和谐统一的理性结构,就不可能感知自然美。
而同样的“油画审美”也需要人的发现、体会生活、感受自然草有好的作品,给与人欣赏。
而这种超自然理性的深层机构,却来自人类的文化意识。
如果缺乏这种审美文化意识的人,就不可能感受到它的美了。
实际上,所有关于自然美具有实体性的说法,都在于自然物形式上具有某种特征,像整齐、对称、有序或者色彩缤纷,普遍为人们喜爱。
材料在形状、颜色等方面都产生美感。
例如,天空的纯蓝,空气的透明,平静如镜的湖以及宽阔的海面,也因为同样的缘故而使人愉快,也产生美感。
二、理想之美、形式之美
艺术中的理想美是对自然美提炼、规范后建立的一种符合人们主观愿望的美。
理想美的规范化表现形式即是形式美。
在
油画中再现自然和追寻理想美是同时并进的。
古典油画注重现实与理想的分寸把握,是人类唯美情怀的标准化反映,它讲究匀称的比例、流畅的线条、圆润的形状、和谐的色彩、典雅的情调。
如古典主义时期,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泉》,少女矗立在崖前,左肩越过头顶扶着瓶底,右手半弯曲向上托着瓶口,刚盛入的泉水又倾倒入清澈的山泉中。
人体左侧从肘到足有着微弱的起伏,与右侧大幅度的曲线美形成柔和的对照,在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线条中,显示着她的文静、丰满和成熟,暖色沉着的背景,色彩和谐鲜明。
在加上典雅的情调,更能衬托出人体的艺术之美。
这也是画家所追求的艺术技巧和古典主义美学观点的最高表现。
同时,理想美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家个性的差异而变化的。
除了程式化的美,还有巴洛克风格豪放艳丽的理想美,巴洛克和洛可可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上流社会审美趣味性的反映。
巴洛克是具有雄伟磅礴的气魄,讲求富丽堂皇,奇行怪诞。
而洛可可追求的是柔美轻窕,讲求的是小巧玲珑,光滑润洁。
前者趋向壮美,后者趋向秀美。
如鲁本斯的画《玛丽.美狄奇的一生》,但手法而言,构图之博大,气势之巍然,色彩之金碧辉煌,至今仍可使人感到其艺术的魅力。
于巴洛克相比,洛可可的比较小巧,如夏尔丹的《厨桌上的餐具》虽然静物写实逼真,但是比较娇媚轻佻,比较渺小。
亦有简朴、厚重的自然之美。
理想美的追求带来了形式美的开掘。
形式美不是艺术美的全部,这正是黑格尔得指出的“美得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内容就是借以出意蕴和特殊性,如果说作品得内容就是借以构成艺术形象得一切因素得总和。
那么,美术作品得艺术形象是可视得构成这一形象得形式要素也主要是可视艺术。
近代得学者说过;"一切的美皆形式之美。
”如果在美术当中用是很符合实际的,以造型的手段创造丰富得视觉形象以满足审美得需要。
实际上,在艺术中,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其实只是艺术借以表达自身的真正形式。
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即艺术家对于美的表现能力和技巧,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真正内容。
例如,拉斐尔<《圣母》像就是这样的。
在大家早已表现过千百遍的旧题材形式中,他以自己精湛造旨为之赋予了崭新的艺术内容。
从而使这个已死的形式获得了新的灵魂和生机。
他的这种艺术表现是如此的深刻啊!在拉斐尔的圣母像中,还有什么样的女性的形象能比她被表现得更真实、更感人的呢?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我们确实可以说,凡是妇女都可以有这样的情感,但却绝不是每一个妇女的面貌都可以完全表现出这样深刻的灵魂。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在艺术里精神内容和形式表现是不可分割的。
三、油画审美意识
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进而强调指出:我们对艺术的许多误解,主要由于长期以来把艺术与美混为一谈了。
“我们总以为凡是美的就是艺术,或者说,凡是艺术就是美的;凡是不美的就不是艺术,丑是对艺术的否定。
”殊不知这种陈腐的观念是妨碍我们鉴赏艺术的根本原因,甚至对于那些美感十分灵敏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艺术作为自然与人的理想化,除了其形式价值之外,还应具备意境和精神内涵,心理和哲理情感。
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都是美的。
即是说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现实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
例如,在罗丹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艺术的美。
罗丹自己解释说:“平实的人总以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他们想禁止我们表现自然中使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和触犯他们的东西。
这是他们的错误。
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委拉斯贵支画菲力浦四世的侏儒赛巴斯提恩时,他给他如此感人的眼光,使我们看了,立刻明白这个残废者内心的苦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变成一个玩物,一个活傀儡,这个畸形的人,内心的苦越是强烈,艺术家的作品就越显得美,在作品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
事实上,艺术品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技术制品。
有这里可以得到一点启示称赞一幅作品优美时,往往是蕴含着两层
意思:“一是作品的表现形态非常优美;二是作品的制作技艺非常优美。
前者是对物,对作品;后者是对人,对作者——艺术家。
为什么美的艺术可以表达丑恶?对于艺术来说,问题并不在于对象的丑恶,而在于必须对丑恶做出反应。
实际上,丑陋只是题材的丑陋,它构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优美却来自艺术家的智慧和表现力的高超。
例如:乔托的油画作品《犹大之吻》这是当时人们经常谈到的一个圣经故事,说的是耶稣有十二个门徒,其中有个叫犹大的为了30块银币做了叛徒暗暗的把耶稣出卖给反对耶稣的罗马传教士总督。
反映的是现实丑陋的一面,但通过画家的描绘,画面有宽敞明净的前额,严肃而宁静的目光注视着叛徒犹大,深色的胡须使人物造型更加完美。
还有弗拉戈纳尔的《秋千》反映的是当时社会比较放荡的生活方式,心花意乱油头粉面的青年绅士和画面的主角荡在空中秋千上的少女肆无忌惮的风情卖弄。
尔现实的丑陋经过画家的表现神奇般地转化成了艺术的美。
在作品中,现实抽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
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在现实中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透到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它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即艺术的美。
四、油画艺术审美
油画审美有多层性。
油画发展后期主要以形式美的探索为目的,油画技法的改进使形式的变革多姿多彩,从而使油画作品面貌纷呈。
浪漫主义重自然、重感情、重形式。
到后印象派主要是把注意力转向主的再创造,着重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感情个性。
他们追求的更多是表达性的笔触,用色彩去塑造物体的体积感、量感,以及绘画的装饰性和造型性。
像凡高的《向日葵》画面上浮雕似的笔触非常明显,它后涂的颜色不但丰富了视觉触感,而且展现出画家热爱生命的激烈情感和强烈的艺术个性。
到现实主义时期野兽派,它们以粗狂的线条、强烈对比的色彩来逆反对自然物象于色彩的纯客观模仿的传统。
马蒂斯的《舞蹈》在一片纯蓝与纯绿的背景上,画家以极其简练的线条,夸张的形体,具有节奏的动态,单线平涂的色彩,塑造出装饰意味极浓的红色人体,表现得很优美。
表现主义主要强调绘画必须透露某种感情和体验,传达作者的“内在信息”常表现为造型的扭曲和夸张,色彩的强烈和主观,视觉上的冲击和粗放,故给现代艺术以有力的推动。
如蒙克的《呐喊》画面中央一个有几张变形的人正捂着耳呼叫呐喊,在惊吓的情况下感受到人类在苦难中紧张、恐惧、不安和绝望。
作者准确地反映了青年的失落感和内心的激烈冲突。
这就是油画艺术能很好的反应现实生活的美,让人回味和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之美。
在中国艺术里,形式主要靠线条来表现,但凭线条,用单色来描绘,就能表现许多实实在在一副画。
而西方则不然,他们靠空间来表现,靠多样化色彩的来表现。
如塞尚所说:“有丰富的色彩,就有完美的表现形式,审美价值也会随着得到体现。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在伦勃朗的作品和17世纪的荷兰风俗绘画中,一些琐事的生活细物,如一枝冒烟的烟斗,一杯咖啡,一缕散射在紫天鹅绒上的光,一幅肮脏的扑克牌等等都作为题材描绘。
就这些细物本身来说,它们在任何意义上并不具备审美的特性。
但对于画家伦勃朗来说却是很重要的。
艺术的审美活动,实质是使人类在精神上获得了自由解放的方式。
艺术家的审美意识,情感,思想是渗透并影响绘画。
画家罗丹说过:“对伟大的艺术家来说,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其性格,这是因为他坚决而直率的观察。
他还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达芬奇说:“智慧是经验之女,那么让我们不断熏陶和积累审美经验,在实践中训练出一双艺术的慧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