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
中考地理知识考点:地球和地球仪
![中考地理知识考点:地球和地球仪](https://img.taocdn.com/s3/m/155ae40f915f804d2b16c1c5.png)
中考地理知识考点:地球和地球仪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1.对图的解读。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教材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十分概括地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从猜想到实践,从不科学到科学)。
图中绿色箭头表示了四幅图的顺序。
前两幅图是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猜测。
显然,“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之说,比“天圆地方”之说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这种猜想的进步,又是基于人们对很多现象的观察。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站在古代人的角度,实验、观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状。
麦哲伦环球航行是在前人猜想的基础上的一次伟大的实践。
地球的卫星照片,最有力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早已被人们熟知,因而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而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2.在描述地球大小的时候,人们往往使用”平均半径”这个概念。
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 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 378千米。
实际上北极半径与南极半径还不相同。
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
例如,赤道半径的长度只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3.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活动有两层意思:一是用实际例子,并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的;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试想一下,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观察的结果可能相同)。
中考地理七八年级总复习资料(页)
![中考地理七八年级总复习资料(页)](https://img.taocdn.com/s3/m/e2a1657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d.png)
初中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4)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一大西洋一麦哲伦海峡一太平洋一菲律宾群岛一印度洋一好望角一大西洋一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一一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3)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4)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5)经、纬线的特点:(6)特殊的经、纬线特 点经 线纬 线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特征经线长度都相等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①特殊纬线赤道一一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人们规定: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②特殊经线0。
经线一一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一一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 一致国际上规定20° W 和160° E 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如:15° W 位于东半球;165° E 位于西半球。
地理中考必考知识点
![地理中考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4ef46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0.png)
地理中考必考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仪。
- 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实际不存在),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经纬线:-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纬度为0°,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 经纬度的划分:- 纬度:以赤道为界,向北向南各划分90°,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分180°,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3. 地球的运动。
- 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划分。
- 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4. 地图。
-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 方向:- 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比例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 表示形式:数字式(如1:100000)、线段式(如——)、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 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dff1a1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3.png)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地球知识点:位置与特征:地球是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的第三颗行星,是人类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
它的表面大约29.2%由大陆和岛屿组成的陆地构成,剩余的70.8%则被海洋、海湾和其他水体覆盖。
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和氧组成,其气候和温度受到温室气体的调节。
运动与结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25天,同时自身也在进行自转,自转周期在日面赤道带约23小时56分,两极区约为24小时。
地球的外层由几个刚性构造板块组成,它们在长时间内迁移,而内部则保持活跃。
此外,地球还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它们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引起潮汐现象。
地球的方向与时区:从立体上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平面上看,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南半球为顺时针旋转。
地球被划分为东西十二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交界地,其中北京位于东八区。
地球仪知识点:种类与组成:地球仪主要有磁悬浮地球仪、机械地球仪和数字地球仪三种类型。
它主要由地球球体、地球仪支架、地球仪底座和地球仪配件等组成。
地球球体通常由塑料或树脂材料制成,表面贴有地图和地理信息;支架用来支撑球体并使其能够自由旋转和倾斜;底座则用来固定支架,使地球仪能够稳固地放置在桌面上。
地球仪的用途:地球仪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地球的运动规律。
通过观察地球仪,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时区分布、气候特点以及不同地形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此外,地球仪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地球和地球仪在地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这两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地球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并借助地球仪这一工具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中考地理考点解析:地球和地球仪
![中考地理考点解析:地球和地球仪](https://img.taocdn.com/s3/m/62bd1230f121dd36a22d822c.png)
中考地理考点解析: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
3、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1.2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
二、地球的公转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形成四季(春夏秋冬)。
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海陆分布与气候: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初中会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
![初中会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e8968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9.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初中会考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个方面。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仪则是用来表示地球形状和地理现象的工具。
初中地理考试中常涉及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点,以下是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球的。
地球的南北两极比赤道略扁。
2.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部分。
3.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大基本形式。
自转使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公转则使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
二、地球的地理格局1.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2. 地球的纬度和经度:纬度是地球上划分南北方向的线,经度则是地球上划分东西方向的线。
通过纬度和经度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
3. 地球的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由赤道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组成。
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点和植被类型不同。
4. 地球的地形特征:地球的地形特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
不同地形特征会对人类活动和资源分布产生影响。
三、地球的天气和气候1.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天气是指一天内大气的短期状态;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2. 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因素:地球的倾斜角度、纬度、海陆分布、海洋暖流等因素都会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形成。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天气现象:包括晴天、多云、阴天、雨、雪、霜、雾、冰雹等。
4. 气象仪器:包括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和风向风速仪等。
四、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1. 地球仪的表示:地球仪是一种反映地球真实情况的球面模型,可以表示地球的形状、地理现象等。
2.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用线条和符号等图形来表示地球表面特征的平面图。
地图的制作需要遵循投影原则,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有等轴角投影、柱面投影和圆锥投影等。
专题二 认识地球-2023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二 认识地球-2023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35296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2.png)
读下图,完成各题。
分D.秋分
2、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答案 A C
练一练
我国某中学的张鹏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刻 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读图 完成题目
01 地球的自转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昼半球 夜半球
晨昏线: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01 地球的自转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
晨线:自西向东,由黑夜进
入白昼的分界线。
昏线:自西向东,由白天进
入黑夜的分界线。
图中地球自西向东转,由白天进入黑夜,因而 为昏线,处于昏线意味着日落。
判断晨昏线
晨线 球
昏线 球
昏线 球
区域①和区域②所表示的面积大小关系为 ②>① ? 区域①和区域②所表示的比例尺大小关系为 ①>② ?
2、经度和纬度 (3)应用 利用经纬网考查行走问题
1、从a点出发,沿着经纬线走在方向不变的情况 下能否回到出发地? 沿经线可以回到出发地。沿纬线只能到达南极或者 北极。
2、从a点出发,向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同 等长度的情况下当否回到出发地?在出发地的什么 方向?
3)经纬网
2、经度和纬度
(3)应用
利用经纬网定位:
B
写出图中A、B、C的经纬度。
A(0°、40°W) B(40°N、60°E) C(20°S、40°E)
A C
3)经纬网
2、经度和纬度
(3)应用 利用经纬网定位: 写出图中A、B、C、D的经纬度。
A(75°S、165°E) B(60°S、165°W)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80757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d.png)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既有趣又实用的学科,它带领我们探索地球的奥秘,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初中地理作为地理学习的基础阶段,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初中地理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2. 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地球仪上有地轴、两极、经线和纬线。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3. 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方向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二、世界地理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 世界的气候气候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3. 世界的人口和人种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4.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三、中国地理1.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领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中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 中考地理讲义
![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 中考地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e6ce49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6.png)
定义
仪一周的圆圈
相交的半圆
线圈形状
圆(除极点外),每一条纬线自成 纬线圈
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线圈间的关 系
所有纬线圈都相互平行
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极点
特点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两极收缩
长度
成一点;南、北纬度相同的纬线长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度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3.经纬度和半球的划分
(1)纬度和经度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 (1)含义:地球绕着 地轴 不停地旋转,叫作地球的自转。 (2)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即“ 北逆南顺 ”) (3)周期:一天(约24小时)。 (4)地理现象或意义: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昼夜更替 和 时间差异 以 及 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 。
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地球大小: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 ;地球表面 积约 5.1亿平方千米 。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五点一亿表面积,六三七一 是半径,(赤道上)坐地日行八万里。
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正球体) 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 模型。地球仪是一个 正圆的球体 。 (1)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2)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是与两极距离相等的最大圆。
标注原因 标注起点 度数划分
纬度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 赤道(0°纬线) 向南、北各分作90°
不能加符号
经度 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向东、西各分作180°
半球划分 区域划分
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地球和地球仪
![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地球和地球仪](https://img.taocdn.com/s3/m/61560d6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d.png)
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地球是球体的有关证据:“站得高,看得远”;“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月食”;“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环球旅行。
二、地球仪(1) 经纬线和经纬度①经线与经度: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经线有许多条,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度的最高度数为180°。
②纬线与纬度: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
纬线也有许多条,到两极等距离的纬线叫0°纬线(又叫赤道),纬度的最高度数为90°。
(2)经纬线的特点:名称长度形状指示方向备注纬线不等圆东西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极点为专门纬线经线相等半圆南北地球仪上赤道长为经线长的2倍(3)专门经纬线:名称分界线(1)东半球范畴:20°W以东到160°E以西(2)回来线之间为热带,极圈以内为寒带,回来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3)纬度在30°内为低纬度地区,在60°以上为高纬度地区,在30°到60°之间为中纬度地区南北半球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20°W和160°E经线五带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高中低纬地区30°、60°纬线(4) 经纬网及其判读方法①经纬网判定方法:以本初子午线为起点,经度向东增加是东经(E),经度向西增加是西经(W);以赤道为起点,纬度向南增加是南纬(S),纬度向北增加是北纬(N)。
②注意:(经度从左往右增加为东经,从左往右减少为西经,纬度向上增加为北纬,向下增加为南纬)③东西半球判定方法:经度少于20度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度在西半球;经度大于20度少于160度看字母,E为东半球,W为西半球。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重难点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重难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9c902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d.png)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重难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重难点内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重点。
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随着航海等活动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是一个球体,如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现代通过卫星照片等精确手段也能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这些认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证据需要掌握。
地球大小的描述也是重点内容,需要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等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一)经纬线重难点内容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这是一个重要特点。
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构成一个经线圈,例如0°经线和180°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并且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这些特点在判断方向、划分半球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纬线特点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每条纬线与每条经线垂直相交。
例如,从赤道向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这一特点与纬度的划分以及地球表面热量分布差异有关,因为纬度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与纬线特点有联系。
(二)经纬度重难点内容经度划分从0°经线(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
这一划分在确定地球上某点的位置、判断东西半球等方面非常关键。
例如,东经120°是从0°经线向东120°的位置标识。
纬度划分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
赤道为0°纬线,北纬90°为北极点,南纬90°为南极点。
纬度的划分与气候、五带的划分密切相关,不同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不同,热量差异大,像热带地区位于低纬度(南北纬23.5°之间),气候炎热。
三、东西半球的划分重难点内容一般情况东经度且数值小于160°的经线位于东半球;西经度且数值小于20°的经线位于东半球。
《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清单
![《地球和地球仪》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96b405b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f.png)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清单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凭直觉认为“天圆地方”。
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
1519 年至 1522 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0 世纪,人类进入太空,从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照片,更直观地证明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定义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自转轴叫地轴。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2)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纬度和经度(1)纬度①定义: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②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为 0°,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为 90°,以北是北纬,用“N”表示;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
③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2)经度①定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人们也分别为它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②经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 0°,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向东度数增大的是东经,用“E”表示;向西度数增大的是西经,用“W”表示。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地球和地球仪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地球和地球仪](https://img.taocdn.com/s3/m/065b13110b4c2e3f57276369.png)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⑹特殊的经、纬线①特殊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②特殊经线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4、利用经纬网定位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2024年中考地理复习专题:地球与地球仪课件(共30张PPT).ppt
![2024年中考地理复习专题:地球与地球仪课件(共30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aee49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4.png)
以0°经线为起点,向东增大为_东___经____, 向西增大为__西__经____
半球分界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_2__0_°_W____和__1__6_0_°_E__组 成的经线圈
【温馨提示】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相对的经度之和180°。
【巧记口诀】 “东大东经,西大西 经”
总目录第索1引讲 地球与地球仪
A. ①→③→② C. ③→②→①
B. ③→①→② D. ②→③→①
总目录第索1引讲 地球与地球仪
6.在中学生地理知识竞赛中,某位同学对地球的大小做
了如下描述:“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其表面积约5.1亿
平方米,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8万
里。”他的说法中有几处错误( C )
A.0处
B.1处
返回首页
地球仪的底座所在平面可以看作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地轴与该
平面的夹角为β,见下图,如果β变化,地球上五带范围也将发生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2~4小题。
2.甲地的经纬度为( C )
A.30°N,60°E B.30°N,60°W C.30°S,60°E D.30°S,60°W
总目录第索1引讲 地球与地球仪
4.地球的大小
地球表面积约 5.1亿千米²
返回首页
地球平均半径 6371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
【巧记口诀】 六三七一(6371)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总目录第索1引讲 地球与地球仪
返回首页
知识点2 地球仪
1.概念: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 的地球模型。
60o 120o 180o
西半球
东半球
西半球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4c2184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e.png)
地球和地球仪知识点地球和地球仪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而地球仪则是用来模拟地球表面的球形工具。
本文将介绍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一、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也是宇宙中唯一一个已知存在生命的星球。
以下是一些关于地球的重要知识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大致呈球形,但在极端情况下,由于自转和地球的自身引力,它稍微扁平。
地球的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水域组成。
地球的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一层岩石,由岩浆组成;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三个主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公转和章动。
- 自转:地球以东-west做1天1次的自转运动。
这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 公转: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
这需要大约365天,形成了年份。
- 章动:地球的自转轴不是垂直于其公转平面。
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的大洋和大陆地球上大约70%的表面是由水覆盖的。
主要的大洋包括北冰洋、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地球上的陆地主要是由大陆板块构成的,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澳大利亚和南极洲。
二、地球仪地球仪是模拟地球表面的球形工具,用于研究地理、天文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关于地球仪的重要知识点:1. 地球仪的组成地球仪通常由一个球体、经纬度网格、赤道、南北极点等组成。
球体是地球仪的核心,它用来模拟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经纬度网格则用来表示地球上不同位置的坐标。
赤道是连接地球两个半球的水平线,南北极点则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垂直线。
2. 地球仪的使用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学习地球上的地理现象和天文现象。
以学习地理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各种形状,地理特征,诸如山脉、河流、湖泊等的位置和分布。
我们还可以使用地球仪了解地球的气候分布、人口分布等信息。
在学习天文时,地球仪也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点
![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4f132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7.png)
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