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长江教案板书
![初中地理长江教案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e9cf466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f.png)
初中地理:长江教案板书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识记长江流经的省级区;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2. 能力目标: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通过学生对长江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述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长江面临问题的讨论,强化忧患意识,加强保护长江、保护资源的责任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航运。
2. 难点: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长江概况:介绍长江的起源、流经省份、全长和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3. 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了解长江水利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4. 长江的开发与利用:讲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5. 长江面临的问题:讨论长江流域面临的洪水、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6. 课堂练习:通过地图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江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理解。
7. 归纳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8. 课后扩展:鼓励学生进行长江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1. 长江概况:起源、流经省份、全长、流域面积2. 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展示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标注水利资源丰富的河段。
3. 长江的开发与利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作用和现状。
4. 长江面临的问题:洪水、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办法。
5. 课堂练习:地图和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江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的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8c842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86.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江的开发》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江的自然特征、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机会,通过学习长江的开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河流的知识,对于河流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江的具体情况,以及长江的开发利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长江的开发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价值,掌握长江的开发利用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母亲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自然特征、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以及如何培养学生保护河流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解长江的开发利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母亲河。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案例资料、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资源:相关的地理教材、参考书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已学的河流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价值,让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找出长江的开发利用情况,并简要介绍其开发利用的方式和效果。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讨论长江开发利用的意义和不足之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长江》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教案)
![《长江》优秀地理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1beecce009581b6bd9eb86.png)
《长江》教学设计一.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二.《长江》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内容。
它是接中国地形,气候之后更直观动态地综合反映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内容,同时也与下章水资源和区域地理中的南方地区及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特征密切相关。
三.教材内容本课时教学内容分为四部分:包括“第一大河”、“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四、教学目标: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1)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源头、入海、长度、所经省区和地形区等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2、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分析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开发利用现状。
掌握使用多种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3、通过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培养学生学地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综合运用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干流纵剖面图等多种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2、描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将以往的读图发展成为读图、绘图、填图,形成多元化的地理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地图教学。
3、通过多媒体互动策略让学生学的轻松,学得愉快,并且影响深刻。
4、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奔腾不息的长江的各方面的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长江风光的欣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而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五.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学生在前面已学过有关地图、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
在本章第一节中国的河流中,他们已初步掌握河流的分布和分类、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节课是对前一节课知识的延续。
长江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长江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e9b7004a300a6c30d229f09.png)
课题:长江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认识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知道长江上、中、下游的特点并了解各段的利用开发和保护重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图表了解长江流经的地区分析得出长江的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
学会利用地图分析河流各段的利用开发重点和保护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长江上、中、下游特点的分析,了解各段的利用开发和保护重点从而明白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资源;并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长江上、中、下有的特点和保护利用重点三、教学技术和学习资源运用:长江地形剖面图,地图册的地形图,幻灯片和视频材料。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新课:教师放映幻灯片出示长江各地的面貌,感受长江上、中、下游各地不同的风光。
引入课题。
2、长江概况:师出示长江流域图。
介绍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
师问:长江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分别在哪儿?生观察由长江流域地形图,得出结论: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入海口在东海。
师问:长江又流经了哪些省区?生(观察长江流域政区图)得出答案: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师出示中国地形图。
师问:长江又流经了哪几个地形区?生(观察长江流域地形图):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3、长江的上、中、下游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图例,了解上、中、下游的分界图例。
师:问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具体城市。
生: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⑴上游:师出示地形剖面图。
要求学生根据地形剖面图,计算发源地到宜宾,长江大概流过了多少千米?河流的地势发生了多少变化?(教师指导学生计算的时候是一个大概的数字)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上游大概长3500千米,上游跨地势大概6100千米。
师启发学生河流落差大,说明河流上游有丰富的什么资源?生得出结论:水能资源。
八年级地理教案 长江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 长江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8adfa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d.png)
八年级地理教案长江9篇长江 1[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二十多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新闻)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溃退(kui)锐不可当(dang)业已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三、研读反思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看导语。
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看主体。
①划分层次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长江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长江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2876e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1.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长江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长江的治理与开发》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地理特点、流域范围、水文特征以及治理与开发情况。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长江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长江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河流的特点和治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长江的具体情况,以及长江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江的治理与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地理特点、流域范围、水文特征,掌握长江的治理与开发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长江治理与开发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地理特点、流域范围、水文特征,以及治理与开发措施。
2.难点:长江流域治理与开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以长江治理与开发的具体案例为依据,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之处。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3.学习材料:教材、学习笔记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投影仪展示长江的地理特点、流域范围、水文特征等知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长江》教学设计参考答案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长江》教学设计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dc7a7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9.png)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长江》教学设计参考答案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长江》这一节主要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水文特征、开发利用和保护等方面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我国最长河流的认知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河流和湖泊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长江作为一条跨越我国多个省份的河流,其地理位置、流域范围、水文特征等方面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水文特征,学会阅读和使用长江相关的地图和资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观看视频、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长江这条最长河流的认知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水文特征。
2.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视频教学法:播放关于长江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江的实际情况。
3.讨论法:分组讨论长江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长江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江的水文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关于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水文特征等方面的课件。
2.视频资料:准备关于长江的纪录片,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3.地图和图片:准备长江流域地图和相关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4.讨论题目: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关于长江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课件,简要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引导学生关注长江这条最长河流。
2.呈现(10分钟)播放关于长江的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江的实际情况。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长江》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长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eec49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4.png)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长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河流和湖泊-长江》这一节主要介绍长江的地理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长江的源头、流经地区、流域面积、水文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江的基本情况,理解其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所了解。
但长江作为一条流经我国多个省份的河流,其地理特征和流域特点需要通过具体的学习来掌握。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长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掌握长江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源头、流经地区、流域面积、水文特征等基本知识;掌握长江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地理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2.难点:长江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江的地理特征。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流域地区,分析其地理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长江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长江的源头、流经地区、流域面积等基本知识,同时展示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
关于八年级地理长江教案7篇
![关于八年级地理长江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834b1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b.png)
关于八年级地理长江教案7篇八年级地理长江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六个主题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内容贯穿抒情歌曲、竖笛学习、歌曲艺术处理、音乐剧、国内外名曲、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分单元、分板块地进行阶梯教学。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任务要求:1.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加强民族行与世界性的综合,追求思想与艺术的统一。
3.力求课堂“听、唱、认、动”相结合,提高音乐素质。
4.做到准确轻声的歌唱,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
教改设想:音乐课堂如何做到当堂清教学进程:第一单元《草原放歌》(1——2)第二单元《丝路驼铃》(3——4)第三单元《西南风情》(5——7)第四单元《江河大地》(8——10)第五单元《樱花》(11——12)第六单元《欧美览胜——意大利音乐风情》(13——15)机动补充(16——18,包括感受音乐剧,学唱哑语歌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结合新课标,关注课堂,关注学生。
2.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视听享受,尽可能补充延伸音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3.做好每堂课的检测工作,做到学一首歌会一首歌。
4.做到课堂优记载,人人有记录,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还要关注个别声音问题学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5.积极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学科整合。
八年级地理长江教案【篇2】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八年级地理长江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长江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ea5ac43169a4517623a3a0.png)
长江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长江的概况,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读图、析图、填图,合作探究,归纳总结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长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开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开展的影响教学难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及综合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长江之歌》导入二.新课学习(一). 了解长江的概况读上图:1.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以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3.结合上图,说出长江流域的干湿状况比拟工程长江发源地唐古拉山脉注入海洋东海分界点宜昌(湖北)、湖口(江西)流经省(区、) 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水能集中河段上游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主要水利枢纽三峡、葛洲坝探究点一:长江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征读教材,结合下面两幅图,分析讨论长江上中游的水文特征(1)上游: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有“水能宝库〞之称(2)中游:支流、湖泊多,河道弯曲。
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多洪涝(3)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缓,无封冻期,有利于航行探究点二:认识“黄金水道〞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三分之二,并能实现江海联运,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物产丰富,人口稠密,城众多,经济兴旺,有很大的客运和货运需求。
长江货运量约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三分之二。
长江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读P45图2-3-4长江航道,答复以下问题。
1.找出长江沿岸重要的港口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长江的水文特征,说说长江上中下游通航能力的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ffd08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f.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提高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长江开发与治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认识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对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开发与治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长江开发与治理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案例资料:准备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长江的美,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2a48b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2.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长江的自然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长江的重要性和我国在长江开发与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他们对长江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自然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长江的认识,提高学生关爱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自然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关爱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长江开发与治理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PPT,明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3.准备长江开发与治理的案例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长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谈谈对长江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长江的自然特征、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059c6969eae009581bec32.png)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教学设计作者:李玲丽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6期
教师引导下,精心设问,通过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以此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形成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②通过对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
②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③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长江的开发利用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②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教育;
2.教学重点
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3.教学难点
(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
(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3)建立科学的人地观,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的自然资源。
初中地理课教案《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教案《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a42b2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9.png)
初中地理课优秀教案(长江)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第—局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长江的根本概况;会利用长江流域图找出长江的相关河流信息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长江的根本概况三、教学难点:长江的各河段特征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启发式教学等五、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教材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这句歌词出自哪首歌吗?“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长江之歌)那它又为什么要赞美它呢?而我们经常听到的俗语也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中也提到长江,这又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
板书]长江一、长江的根本概况讲解]依据歌词“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我们可以了解长江是一条外流河,请同学们看到书上95页的两副彩图和96页的长江流域图,找出长江的源头与注入海洋。
板书]1、源头,流向,注入海洋板图]长江流域图〔下面边讲解边幅员〕讲解]长江发源于我国最大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随着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自西向东流,在上海崇明岛附近注入我国的东海。
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上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位居世界第三!那么,请同学们看着96页的长江的流域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区。
板书]2、流经地〔行政区、地形区〕讲解]从源头到入海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青海省、X自治区、、云南省、、、、、、、11个省级行政区,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中国地形图可以了解:长江还流经了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流域的总面积高达18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在世界上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位居世界第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1e955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8.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情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长江的概况》的深入和拓展,通过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河流的开发与治理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长江的概况,对长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如如何合理开发与治理河流,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等方面,学生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2.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3.了解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2.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措施及其效果;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2.准备PPT课件,展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情况;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长江的概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如梯级开发、航道整治、水资源利用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取得的成果。
3.操练(10分钟)分析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如洪涝、水质污染、生态破坏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4.巩固(10分钟)针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44ac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e.png)
3.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1)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2)长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3)长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
3.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与长江开发与治理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4)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的壮丽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长江产生直观、生动的认识。
2.教学内容:
(1)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支流分布等基本情况;
(2)展示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经济产业、交通设施等,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教学内容:
(1)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治理措施;
(2)长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3)长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教学目的:
(1)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3)引导学生树立保护长江、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
3.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对长江这条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引发学生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关注。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长江》
![地理教学设计——《长江》](https://img.taocdn.com/s3/m/1730792d58fb770bf78a558d.png)
△展示长江流域 图 : 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 区的
全称 、 简称f 、 青海 西藏 、 云南 、 四川 、 重庆 、 湖北 、 湖南 、 江
西、 安徽 、 江苏 、 上海) 1 。 ( 个) 1 △展示 长江流域 图 : 江干流流经 的地形 区f 长 青藏
高原 、 横断山脉 、 云贵高原 、 四川盆地 、 长江 中下游平原1 ( 4) 5 - 。
方面。
2 . 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 国生产 、 生活 中的巨大贡献 , 增强爱国之情 。
△展示长江的“ 、 、 。 长 大 广”
长度 :30k , 国最 长 , 6 0 m 我 世界 第 三 , 仅次 于尼 罗
河 、 马逊河。 亚
3使 学 生 了解 长 江 洪 灾 成 因及 其 治 理 , 学 生 . 使
用状况及其整治的分析 , 使学生 了解 和认识长 江在我 国 水系中的地位 、 长江的特征及其功与过。通过对长江 的
☆[ 引导 ] : 同学们 仔细阅读课文6 、4 师 请 3 6 页内容 ,
并思考这个问题 :
利与弊的分析 , 树立学生辩证 的观点 , 增强学 生的忧患
意识 , 练学 生学习 的方法 , 而提高学生分析地 理事 训 从 物的能力。
△展示长 江流域 图 : 江的发 源地 、 长 源头及注入 的
海洋。
【 教学方法 】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投影 , 图文结合 , 配以
教师的启发诱导 , 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问“ 合作学习” 的优势 , 通过开展小 组讨论来解决问题 , 体现了“ 学为主 , 教为辅 ” 的教学思路。
【 学法指导 】
《长江》地理教案
![《长江》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36a8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d.png)
《长江》地理教案《长江》地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清晰长江的源地、入海口、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2.使学生知道长江的主要支流及长江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3.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浇灌及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相识到这条“黄金水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4.使学生相识长江洪涝灾难发生的危害性,分析长江洪涝灾难的成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5.通过分析长江洪涝灾难的成因及其治理,培育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在介绍“三峡水利工程”时,培育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实力,加强环境爱护意识的培育。
教学建议学问结构:本节教材分为四部分,包括“中国第一大河”、“巨大的水能”、“防洪与浇灌”和“黄金水道”。
其中“中国第一大河”这一框题介绍长江的长度、年径流量及流域面积,通过详实的数据证明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河流。
“巨大的水能”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水能丰富的重要缘由之一落差巨大,并明确了长江水能最丰富的地段以及在长江干流上重要的两座水电站“葛洲坝水利枢纽”与“三峡工程”。
“防洪与浇灌”一标题分析了长江洪涝灾难的发生、形成的缘由及治理的方法。
“黄金水道”一标题分析了长江在航运方面的优越自然条件,介绍了长江在我国内河航运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江的`源流状况;流经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上中下游的划分;长江在水能、浇灌和航运方面的作用。
难点:长江水能巨大的缘由;长江洪涝灾难的成因。
教法建议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在介绍河流概况时可以借助影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例如新课的引入,可以结合本节最起先摘录的《长江之歌》,配上音乐和长江的录像,呈现长江雄浑、波涛汹涌、奔流入海、一泻千里的气概,给学生最直观的印象。
在介绍长江水能资源时,可以播放长江主要峡谷地段水流湍急的影片,让学生相识到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