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那久远的韵律——十四行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溯那久远的韵律--英国十四行诗的嬗变及特征

刘开富唐宓云南楚雄师范学院(675000)

摘要:英国十四行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夺目的珍珠,是世界性

的诗体,它在发展的征程中首创了一整套严谨的格律,影响深远,经久不衰。笔者试从跨文化角度对诗体的形成和特征进行探讨,旨在体会和欣赏其艺术风采。

关键词:十四行诗;格律;嬗变;特征

Abstract: Poetry is a shining pearl in the world literary treasure-house. English sonnet have created a complete set of strict rules and forms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it have a deep and far influence while many famous poets and brilliant works have come into being. This article is an analysis on the style and forms from the point of cross-culture, which aims at the fact that the arts and attractions could be appreciated. Key Words: sonnet; rules and forms; development

急剧变幻的数字化使人们更多了一些生命漂泊之感和向往安顿

之情,更易引发对恬美的精神家园的怀想,对大自然古朴、清新和粗犷境界的渴望,对田园牧歌那般古典情味和悠远诗韵的共鸣。“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歌谣是最早的初民文学体式。歌谣由语言、音乐、动作三者构成。诗是用文学写成的歌谣,为使诗产生与歌谣同

样的效果。为了据文咏诵,对诗歌要求心美、形美,音美。故诗人都自觉讲究诗的格律, 格律指写作所依据的格式和韵律,也可说是写作应遵循的规则,即各成分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在听感上产生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之类的效果,在功能上起到传情达意的作用。

一、英国民族自古有爱好抒情诗歌的传统。

远在中世纪,一些民间诗人把诺曼人《贝奥武甫》故事改编成英语古典长诗。该诗约3000行,每行有头韵,但无尾韵。还有一些较短的英国自己的民间歌谣保存下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流传最早的有以下两首。录如下:

(1)《帕特里克爵士》 The first word that sir Patrick read, So Loud loud laughed he the neist word that sir Patrick read The tear blinded his ee.

(2)《厄舍尔井的妇女》故事,录其中第一节, There lived a wife at ushers well and a wealthy wife was she She had three stout and stalwart sons and seat them over the sea.

从这些民歌诗行中可以看到,这些诗歌朴实感人,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格律,有头韵和尾韵,一三行有四音步,二四行三音步,轻重音搭配。杰费里·乔叟(Geoffery Chamcer 1340—1400)是古英国诗歌的继承者和近代英语诗歌的开拓者。他不仅用法语、拉丁语、英语翻译和创作许多著名诗篇,包括长诗短诗,无韵的、有韵的民间行吟诗人创作的和诗人的作品,而且还为英国诗坛,草创了三节联韵等诗体,为英诗的音律、韵律体裁题裁等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影响深远。

二、十四行诗原来流行于欧洲意大利,到文艺复兴时期已有一套完整的形式和格律,其中又以意大利人彼特拉克(Petrach 1304—1374)创作的十四行诗最为有名。此后英人托马斯·怀特(Thomas·Watty 1503—1542)和享利·霍华德·萨里伯爵(Henry·Howard·Earl of Surry 1517—1547)合作,将十四行诗引进英国,并根据英语的特点作了改进和推广。此后,十四行诗成为英国诗人和读者喜爱的诗体之一,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十四行诗作问世,其中埃德蒙·斯宾塞(Edmun Spenser 1552—1599)、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 1608—1674),乔·诺·戈登·拜伦(G· N · Gorden Byron 1788—1824)、波·比·雪莱(P·B·Shelly 1792—1822)等,十四行诗和其他英国诗体一样,在女皇伊丽莎白王朝,达到鼎盛时代,有“诗的王国”的美称。十四行诗体传遍世界各国,成为世界性的诗体。十四行诗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一度在我国兴起。也曾出现过许多名家名篇,现将英国十四行诗格律特点作一简述。 [1] [2]

(一)诗行。顾名思义,每首只能写十四行,如斯宾塞1595年发表的《爱情小诗》由89首十四行诗组成。莎士比亚于1608年将其154首十四行诗合成一集出版。布朗宁所著《葡萄牙十四行诗》由44首十四行诗组成,也有将十四行诗与其他诗体的诗合集出版的,如拜伦将其所著十四行诗收集在Sonnet on chillon 《锡庸囚徒》的集子里等。彼特拉克体分十四行诗为两部份,前8行称otve,由两节四行诗组成,后6行称Sestet由两节三行诗组成。十四行诗移植到

英国后,有些人仍按彼体,多数作家改全诗由三节四行诗,和一节二行诗组成。每行的词数有多有少,最少5个词,最多10个词,现录斯宾塞《爱情小诗》第34首《如同一只船驶在茫茫的海面》第一节。Amoretti Sonnet 34 Lyke as a ship that through the Ocean Wyde, By conduct of some star doth make her way, Whenas a storme hath dimd her frusty Guyde, Out of her course doth wander far astray. (译诗,胡家峦):

如同一只船驶在茫茫的海面,全凭着一颗星辰来为它导航,

一旦风暴把可靠的向导遮暗,它就会远离自己的航道飘荡;

从上面一节例诗中可知,英语在成词之前,只是一个纯粹的表音符号。英词有一词一音,也有一词多音,语句中的谓语、须随主语的人称,数量、动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语句中须借助于介词、助词、连接词和代名词等。难于硬性规定每句诗的词数,只能以行为单位。(二)诗韵(rhyme)。诗韵是诗体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古今中外诗人都有自觉要求诗歌押韵的传统。其目的是使创作的诗歌便于读者吟诵,使听众悦耳,往复回还,便于记忆和歌唱,给人以音乐的美感,英国早期民间行吟诗人把民间故事编写成诗的形式,当众吟诵或歌唱。英国诗歌用韵的进程,早期有无韵诗(blank Verse),有头韵诗、有尾韵诗,也有兼有头韵和尾韵的诗,到后来只有尾韵诗了。英国十四行诗的严谨格律,表现之一就是每行诗都安排了不同的尾韵,英国十四行诗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几个名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体例,现以不同拉丁字母表示每行韵脚的种类、排列顺序,表示各种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