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欣赏《二泉映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学过的音乐表现手法,如音区、力度等,结合对

作者华彦钧身世的了解简单分析作品《二泉映月》的情感

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感受与鉴赏音乐能力。

2、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上以备理解。

3、欣赏《二泉映月》,感受二胡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热

爱我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情感。

4、通过介绍阿炳的生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聆听与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体会音乐情感

教具:二胡、录音机

教学方法:以聆听感受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用二胡演奏的形式,欣赏乐曲《二泉映月》。

二、欣赏

1、揭示课题并板书:

2、初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旋律和情绪。

3、学生说说初听感受。

4、介绍作者华彦钧的身世及生活年代。(学生收集资料)

5、分析引子即主题旋律(出示曲谱,按乐句分析)

①引子:倾听引子及旋律。

a、问:旋律是上行还是下行?听来有何感受?(生:

下行起向,感受忧郁)

b、师:引子犹如一声长叹,把人引入一种忧郁的意境

中。(师叹气学生感受)

c、再次聆听体验引子

②倾听主题第一乐句及问题

a、问:旋律起伏大吗?在哪个音区?情绪怎样?(生:

起伏不大旋律主要在中音区,音乐情绪是悲伤的)

b、师:我们通常在向别人倾诉自己的伤心事之前一声

长叹便娓娓道来。这首曲子同样如此,旋律起伏不大,

好像在向人哭诉自己不幸的遭遇。(板书:悲伤、哭诉)

c、聆听体会第一乐句后半乐句

③倾听第二乐句及问题

a、问:这一乐句在力度、音区与第一乐句相比有何变

化?又表现出什么样的内心思想?(生:音区变高了,

力度强了表现作者内心激动之情)

b、师: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比,音区高了,力度强

了,不仅流露出感慨之情,又仿佛发出疑问。提问:作

者会发出那些疑问呢?

c、学生回答:(为什么吃不饱、穿不暖、疾病缠身)

d、聆听体会第二乐句下半句

④倾听第三乐句及问题

a、与前两乐句比较,旋律的音区、作者的情绪又有什

么变化?(生回答问题)

b、师:第三乐句曲调几乎在高音区流动,柔中带刚,

情绪更为激动,深刻地揭示了阿炳的内心世界以及对苦

难生活的感受和顽强的性格。

c、学生品味第三乐句,体验柔中带刚相关的旋律。

⑤再次体会主体旋律,品味主题思想。

6、整体分析

全曲很长都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来。进行了5次变奏,在每次变奏中,第二乐句变化很小,好像频频对黑暗社会发出质问。

变化大的是第三乐句,情感层层推进,在第四次变奏也就是第五乐段达到高潮。在这一部分作者百感交集,同学们听一听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分析第五部分(聆听感受并讨论:内心气氛不平,有时表

现对生活的渴望,有时显出不屈的毅力,有时隐隐吐露出一丝凄凉-----百感交集)表现了他对命运的抗争。

8、介绍《二泉映月》的影响。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

爱我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

9、听歌曲《二泉吟》走出教室。

板书设计

曲谱:(不好打印)

引子:

主题旋律:

第一乐句悲伤哭泣第二乐句激动疑问第三乐句控诉斗争乐曲结构引子+A+A1+A2+A3+A4+A5

XX中心小学五年级(X)班音乐学科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分析表课前人数:34

XX中心小学五年级(X)班,音乐学科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分析表课后人数:34

达标效果

音乐《草原上》教学案例分析

XXX

XX县第X小学

篇二

《草原上》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案背景

歌曲《草原上》,选自小学四年级音乐教科书,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民歌。音乐语言十分简练,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形象的勾勒出一副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刻画出了牧民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二、教学片段

1、通过欣赏由蒙古族特有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乐曲,激发学生对蒙古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老师:请同学们欣赏《蒙古人》的乐曲,聆听它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学生:欣赏乐曲、感受乐器音色特点、辨别所演奏乐器。

2、从了解民族乐器——马头琴引入大草原与蒙古族。

老师:悠扬的马头琴声来自远方,象是马儿在向我们倾诉着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那就是美丽的大草原,神秘的蒙古包和勇敢、多才、多艺的少数民族——蒙古族。

学生:观看多媒体中大草原风光,在优美的画面中,富草原特色的音乐背景下了解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地域特点、民族风情以及少数民族——蒙古族的主要情况。

(1)认识“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2)蒙古包、马头琴、摔跤;

(3)蒙古歌舞:挤奶舞、马刀舞、旋子舞等。

3、初步感受蒙古族歌曲的特点,更好学习歌曲《草原上》。

三、案例分析

1、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对蒙古民族音乐的探究和学习欲望。

用多张辽阔的草原照片做的动画,先让学生进入课题的情景中,激发了他们对美丽草原的爱慕之情,使学生一下就对草原上的人和事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中引用马头琴的演奏特色,加上多媒体画面的视觉冲击,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美丽的大草原。

2、发扬个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每个学生各有各不同的特点,在分组创编活动中,选自己喜欢的特长去组队,去创造表现的形式,实际是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小组作努力取得好成绩,增强了与人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团体合作精神。既遵循课改精神,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舞台,刺激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3、形体表演,增强学生的创编能力。

要求分几个小组用不同内容的形体表演方式,来展出对大草原的喜爱以及对蒙古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同学们的表现形式各不一样,有画美丽的草原景象的、有跳蒙古舞蹈小组合的、有用乐器演奏的,让他们感受到表演、创编、合作的乐趣。让他们觉得原来遥不可及的蒙古音乐与自己的距离如此贴近。只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就能理解到民族的优秀音乐内涵,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