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国际收支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资本项目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货币现象,不强调贬值,而强调货币政策的运用
理论背景
弹性论、吸收论都强调商品市场均衡在BOP调整中的作用,而货币论则强调货币市场均衡对BOP的调节作用。货币分析理论是最接近实际的国际收支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哈里•约翰逊(Harry Johnson)、弗兰克尔(Frenkel)、蒙代尔(Robert Mundell)等人将以前的国际收支理论研究范围由经常项目扩展到资本项目,将一国的对外经济活动从实质经济部门扩大到包含货币部门在内的所有经济领域。
理论意义
针对汇率战,提出本币贬值未必能够改善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给出了货币贬值有助于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即马歇尔—勒纳条件
§6.2吸收分析理论
(Absorption Approach)提出者—美国亚历山大1952 (Alexander)
理论内涵
认为弹性论只强调贬值的相对价格效应,忽略了贬值的收入效应,况且总弹性既不固定也不可测,只能用于事后分析。主张舍弃弹性分析法,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弹性分析理论内容
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Term of trade),一国出口商品物价指数与进口商品物价指数之比。
T=Px/Pm
DxDm>SxSm贸易条件改善
DxDm<SxSm贸易条件恶化
DxDm=SxSm贸易条件不变
贬值改善贸易条件罕见
贸易条件效应
本币贬值——贸易条件恶化——实际国民收入下降——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M
s↓→出现超额货币需求→真实货币余额<意愿持有余额→消费品和资本品开支↓→进口↓出口↑,资本输出↓输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都改善
主要局限
只注重国际收支最终结果,忽略了国际收支结构问题货币并非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的惟一因素
假定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从而视货币供给为决定国际收支的惟一力量
对国际收支长期均衡分析的结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价定律或购买力平价假设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扩张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开放xx主要结论
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扩张总是无效的,财政政策的扩张效果理想(不确定).
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扩张总是十分有效的,财政政策的扩张无效(不确定).
两国模型
输出效应(正溢出效应)是一国收入增加能刺激另一国收入增加.
以邻为壑效应(负溢出效应)指一国所实施的政策有利于本国经济但却恶化了他国经济
货币分析理论内容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MABP
Md=KPY=KEPF
Y货币需求是价格和收入的函数
Ms=R+D货币供给包括国内信贷和国际储备
Ms=Md KEPF
Y= R+D
RHale Waihona Puke BaiduE=PF
+Y-D
在固定汇率制下,E=0
公式:
R=PF
+Y-D
如果价格和收入不变,国内信贷的增加会导致国际储备的减少
货币分析理论内容
冲销政策
也称中和政策,指一国中央银行为了防止因外汇储备变化引起基础货币投放而进行的资金运用的反向操作,从而抵消外部经济失衡对内部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
冲销政策内涵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反向操作
抵消外部经济状况对内部均衡的不利影响
开放xx模型分析框架
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弹性分析理论
Theory of Elasticity Approach
把调整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由于其对汇率的分析是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展开,因此称为弹性分析法。
弹性论主要研究收入不变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于一国国际收支由失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的作用。
提出者——xx、xx·xx、勒纳
主要贡献
Y代表国内总收入水平
A=C+I+G,代表对国内资源的吸收,即国内总支出
主要观点
逆差时,在货币贬值的同时,若国内存在闲置资源,应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增加收入。
若国内已达充分就业,应采用紧缩政策来减少吸收,实现内部、外部同时均衡。
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总量失衡
正式将国际收支上升到宏观经济目标的范畴,是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发展与完善
第六章国际收支理论
§6.1弹性分析理论
理论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国际金币本位制度全面崩溃,各国纷纷实行竞争性货币贬值,汇率变动十分频繁。
西方经济学家在这一背景下开始研究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提出了国际收支弹性论。
弹性是一种比例关系,描述的是价格变动对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影响。
如果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很小,但其需求量和供给量却变化很大,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就大,反之就小。
指出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下,货币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
弹性分析理论内容
xx-勒纳条件
Dm+Dx>1即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这是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的充分必要条件。
J曲线效应
货币贬值先使贸易条件恶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使贸易差额改善的状况,即指贬值有使贸易收入先下降后上升的效果。
国际收支的这一运动过程,其函数图像酷似大写英文字母“J ”,故名“J曲线效应”。
汇率的货币分析法MAER
在浮动汇率制下,R=0
公式:
-E=PF
+Y-D
如果价格和收入不变,国内信贷的增加会导致国内货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国内货币政策将不会引起货币在国际间的流动,但会导致汇率发生变化。
主要评价
以国际收支平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强调国际收支的整体均衡,将研究范围从经常账户扩展到资本账户.是对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实质性突破
吸收分析理论的政策应用
增加收入政策(支出转移政策)
将国内外支出最大限度地转移到国内产品上,以增加本国收入一般性政策-汇率政策
选择性政策-贸易管制
吸收分析理论的政策应用
减少吸收政策(支出减少政策)
减少本国居民投资和消费支出
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收入管制政策
§6.3货币分析理论
理论内涵
影响国际收支的根本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只有保持货币供给的增加与真实国民收入的增长相一致,就可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与稳定主要贡献
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
蒙代尔-xx模型
开放xx模型
经济学意义上的小国,指经济体的生产能力相对较小,该国实际收入和名义利率变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对开放小国来说,国外的收入和利率水平是给定的.
蒙代尔-xx模型
两国模型
假定整个世界由经济规模大体相当的两个国家组成
两国间的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交易没有障碍,所以任何一国的经济运行状况或政策行为都会对另一国家产生溢出效应正溢出效应称为输出效应,负溢出效应称为以邻为壑效应
6.4蒙代尔-xx模型
M-F模型由美国Mundell和英国Fleming
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IS-LM-BP模型
产品市场均衡:
IS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
LM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
BP曲线
利用IS-LM-BP模型探讨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主要贡献
系统分析在不同汇率制下,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不仅重视商品流动,特别重视资本流动,从而把开放经济的分析从实物领域扩展到金融领域.素有“开放经济宏观分析的奠基性研究”之称
强调收入和吸收在国际收支中的关键作用。一国国际收支差额就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
主要贡献
强调通过调整国内经济来调节国际收支
强调政策配合
吸收分析理论
吸收理论模型B=Y-A
国民收入模型Y=C+I+G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Y=C+I+G+X-M
X-M=Y-(C+I +G)
B=Y-A国际收支=总收入-总支出
B是以经常项目差额表示的国际收支状况
固定汇率制输出效应
浮动汇率制以邻为壑效应
两国模型主要结论
对于资本完全流动的大国而言,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具有输出效应,财政政策具有以邻为壑效应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具有输出效应,货币政策具有以邻为壑效应
对吸收分析理论的评价
吸收分析理论把国际收支同国内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某个国家发生国际收支特别是贸易收支不平衡时,一定是该国的商品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不相等。
一旦采取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国际收支就会在国民经济总量调节过程中逐渐实现平衡。从而为推行通过调整国内经济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主要观点
国际收支在形式上毫无疑问是货币问题,在本质上也是货币问题。
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失衡:
当国内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超额货币需求将由国外货币的流入来满足,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当国内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时,超额货币供给将由本国货币的流出来解决,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货币供给是国际收支调节的最终力量和根本力量。
从局部均衡分析发展为一般均衡分析
从金本位研究框架发展为既讨论固定汇率也讨论浮动汇率制国际收支的货币数量调节
国际收支调节方法
增加或减少国际储备
调整国内价格
调整汇率
实行外汇管制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M
s↑→出现超额货币供给→真实货币余额>意愿持有余额→消费品和资本品开支↑→进口↑出口↓,资本输出↑输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都恶化
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货币现象,不强调贬值,而强调货币政策的运用
理论背景
弹性论、吸收论都强调商品市场均衡在BOP调整中的作用,而货币论则强调货币市场均衡对BOP的调节作用。货币分析理论是最接近实际的国际收支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哈里•约翰逊(Harry Johnson)、弗兰克尔(Frenkel)、蒙代尔(Robert Mundell)等人将以前的国际收支理论研究范围由经常项目扩展到资本项目,将一国的对外经济活动从实质经济部门扩大到包含货币部门在内的所有经济领域。
理论意义
针对汇率战,提出本币贬值未必能够改善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的片面看法,给出了货币贬值有助于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即马歇尔—勒纳条件
§6.2吸收分析理论
(Absorption Approach)提出者—美国亚历山大1952 (Alexander)
理论内涵
认为弹性论只强调贬值的相对价格效应,忽略了贬值的收入效应,况且总弹性既不固定也不可测,只能用于事后分析。主张舍弃弹性分析法,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弹性分析理论内容
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Term of trade),一国出口商品物价指数与进口商品物价指数之比。
T=Px/Pm
DxDm>SxSm贸易条件改善
DxDm<SxSm贸易条件恶化
DxDm=SxSm贸易条件不变
贬值改善贸易条件罕见
贸易条件效应
本币贬值——贸易条件恶化——实际国民收入下降——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M
s↓→出现超额货币需求→真实货币余额<意愿持有余额→消费品和资本品开支↓→进口↓出口↑,资本输出↓输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都改善
主要局限
只注重国际收支最终结果,忽略了国际收支结构问题货币并非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的惟一因素
假定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从而视货币供给为决定国际收支的惟一力量
对国际收支长期均衡分析的结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价定律或购买力平价假设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扩张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开放xx主要结论
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扩张总是无效的,财政政策的扩张效果理想(不确定).
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扩张总是十分有效的,财政政策的扩张无效(不确定).
两国模型
输出效应(正溢出效应)是一国收入增加能刺激另一国收入增加.
以邻为壑效应(负溢出效应)指一国所实施的政策有利于本国经济但却恶化了他国经济
货币分析理论内容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MABP
Md=KPY=KEPF
Y货币需求是价格和收入的函数
Ms=R+D货币供给包括国内信贷和国际储备
Ms=Md KEPF
Y= R+D
RHale Waihona Puke BaiduE=PF
+Y-D
在固定汇率制下,E=0
公式:
R=PF
+Y-D
如果价格和收入不变,国内信贷的增加会导致国际储备的减少
货币分析理论内容
冲销政策
也称中和政策,指一国中央银行为了防止因外汇储备变化引起基础货币投放而进行的资金运用的反向操作,从而抵消外部经济失衡对内部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
冲销政策内涵
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反向操作
抵消外部经济状况对内部均衡的不利影响
开放xx模型分析框架
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弹性分析理论
Theory of Elasticity Approach
把调整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由于其对汇率的分析是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展开,因此称为弹性分析法。
弹性论主要研究收入不变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于一国国际收支由失衡状态调整到均衡状态的作用。
提出者——xx、xx·xx、勒纳
主要贡献
Y代表国内总收入水平
A=C+I+G,代表对国内资源的吸收,即国内总支出
主要观点
逆差时,在货币贬值的同时,若国内存在闲置资源,应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增加收入。
若国内已达充分就业,应采用紧缩政策来减少吸收,实现内部、外部同时均衡。
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总量失衡
正式将国际收支上升到宏观经济目标的范畴,是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发展与完善
第六章国际收支理论
§6.1弹性分析理论
理论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使国际金币本位制度全面崩溃,各国纷纷实行竞争性货币贬值,汇率变动十分频繁。
西方经济学家在这一背景下开始研究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提出了国际收支弹性论。
弹性是一种比例关系,描述的是价格变动对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影响。
如果某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很小,但其需求量和供给量却变化很大,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就大,反之就小。
指出只有在一定的进出口供求弹性下,货币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
弹性分析理论内容
xx-勒纳条件
Dm+Dx>1即进口需求弹性与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这是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的充分必要条件。
J曲线效应
货币贬值先使贸易条件恶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使贸易差额改善的状况,即指贬值有使贸易收入先下降后上升的效果。
国际收支的这一运动过程,其函数图像酷似大写英文字母“J ”,故名“J曲线效应”。
汇率的货币分析法MAER
在浮动汇率制下,R=0
公式:
-E=PF
+Y-D
如果价格和收入不变,国内信贷的增加会导致国内货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
国内货币政策将不会引起货币在国际间的流动,但会导致汇率发生变化。
主要评价
以国际收支平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强调国际收支的整体均衡,将研究范围从经常账户扩展到资本账户.是对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实质性突破
吸收分析理论的政策应用
增加收入政策(支出转移政策)
将国内外支出最大限度地转移到国内产品上,以增加本国收入一般性政策-汇率政策
选择性政策-贸易管制
吸收分析理论的政策应用
减少吸收政策(支出减少政策)
减少本国居民投资和消费支出
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收入管制政策
§6.3货币分析理论
理论内涵
影响国际收支的根本因素是货币供应量,只有保持货币供给的增加与真实国民收入的增长相一致,就可以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与稳定主要贡献
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
蒙代尔-xx模型
开放xx模型
经济学意义上的小国,指经济体的生产能力相对较小,该国实际收入和名义利率变化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对开放小国来说,国外的收入和利率水平是给定的.
蒙代尔-xx模型
两国模型
假定整个世界由经济规模大体相当的两个国家组成
两国间的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交易没有障碍,所以任何一国的经济运行状况或政策行为都会对另一国家产生溢出效应正溢出效应称为输出效应,负溢出效应称为以邻为壑效应
6.4蒙代尔-xx模型
M-F模型由美国Mundell和英国Fleming
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IS-LM-BP模型
产品市场均衡:
IS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
LM曲线
国际收支平衡:
BP曲线
利用IS-LM-BP模型探讨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主要贡献
系统分析在不同汇率制下,国际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不仅重视商品流动,特别重视资本流动,从而把开放经济的分析从实物领域扩展到金融领域.素有“开放经济宏观分析的奠基性研究”之称
强调收入和吸收在国际收支中的关键作用。一国国际收支差额就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
主要贡献
强调通过调整国内经济来调节国际收支
强调政策配合
吸收分析理论
吸收理论模型B=Y-A
国民收入模型Y=C+I+G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Y=C+I+G+X-M
X-M=Y-(C+I +G)
B=Y-A国际收支=总收入-总支出
B是以经常项目差额表示的国际收支状况
固定汇率制输出效应
浮动汇率制以邻为壑效应
两国模型主要结论
对于资本完全流动的大国而言,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具有输出效应,财政政策具有以邻为壑效应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具有输出效应,货币政策具有以邻为壑效应
对吸收分析理论的评价
吸收分析理论把国际收支同国内经济联系在一起,认为某个国家发生国际收支特别是贸易收支不平衡时,一定是该国的商品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不相等。
一旦采取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国际收支就会在国民经济总量调节过程中逐渐实现平衡。从而为推行通过调整国内经济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主要观点
国际收支在形式上毫无疑问是货币问题,在本质上也是货币问题。
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失衡:
当国内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超额货币需求将由国外货币的流入来满足,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当国内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时,超额货币供给将由本国货币的流出来解决,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货币供给是国际收支调节的最终力量和根本力量。
从局部均衡分析发展为一般均衡分析
从金本位研究框架发展为既讨论固定汇率也讨论浮动汇率制国际收支的货币数量调节
国际收支调节方法
增加或减少国际储备
调整国内价格
调整汇率
实行外汇管制
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M
s↑→出现超额货币供给→真实货币余额>意愿持有余额→消费品和资本品开支↑→进口↑出口↓,资本输出↑输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