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香琴)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一、理论基础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沿着前人开创的道路前进的,它既与欧洲的语言学传统有渊源关系,又受到美国语言学传统的影响。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韩礼德(Halliday),他1925 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里兹,青年时代在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学,1947 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之后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回伦敦后又在弗斯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于1955 年完成博士论文《“元朝秘史”汉译本的语言》,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讲学,发表了近百种专著和论文。

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基本理论。(弗斯使语言学在英国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由于他长期在伦敦大学任教,所以以弗斯为首的语言学派常被称为“伦敦学派”。弗斯发扬了斯威特的传统,创造了韵律分析;又继承了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意义”的概念,创造了新的语义理论;受索绪尔的影响,他提出了“结构”和“系统”的概念。)他从弗斯那里继承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语言环境”(context of situation),认为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密切联系,并受其影响。他进一步发展了“语言环境”学说,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语言,提出语言学中的符号学。二是“系统”(system)概念,但他重新界定了“系统”的意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的范畴。韩礼德避免了弗斯的缺点,把自己的理论阐述得清楚明了,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模式,准确定义了术语的含义及各种关系。

韩礼德在继承和发展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吸收了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沃尔夫的某些观点。1961 年,他正式提出阶和范畴语法理论框架,并将这个理论模式发展成系统语法;1968 年,他在系统语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功能部分。他的理论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发展成广为接受的语言学理论。韩礼德的理论常被称为系统功能语法或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该理论的影响下,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队伍。

二、主要观点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也是20世纪极具影响的一种语言学理论。该理论实际涵盖两个部分,即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在韩礼德的这一完整的语言研究框架体系中,它们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系统语法旨在把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网络或称意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系统来解释,分析其内在关系,这一网络中包含各个子系统,语言使用者可以从中做出选择。功能语法的目的则是要揭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往方式,其依据是:假设语言系统及构成这一系统的各种语言形式不可避免地由它们的用途或充当的功能来决定。

(一)韩礼德的语言观

1.语言的符号性

韩礼德在《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对语言和意义的社会解释》(1987)一书中对语言的符号性有全面论述。最早提出语言是符号的斯多葛学派把语言看做客体,他们改变了语言只是一种工具的看法,开拓了用类似于符号学的观点来解释语言的道路。就韩礼德本人来说,他扩展了索绪尔的“语言是社会事实”的理论。韩礼德的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主要指在社会文化语境中解释语言,在语境中文化本身要用符号解释,是一个信息系统。韩礼德同意伯恩斯坦

和拉波夫的观点,前者认为一个文化的符号系统在不同社会群体中是有变异的;后者证明语言系统中的变异表达了社会地位和角色的差异。这样,语言同时表达和象征社会结构和制度。

2.语言的普遍性和变异性

韩礼德认为关于语言的普遍性和变异性的争论实际上是历史上“规则现象”和“不规则现象”的翻版。争论双方都能列举一些例证。因此当前要讨论的不是孰有孰无的问题,而是如何正确理解和强调两者中的哪一方面的问题。

乔姆斯基曾确认形式普遍现象和实体普遍现象两种。弗斯只承认“一般范畴”(相当于乔姆斯基的形式普遍现象),不承认“普遍范畴”。韩礼德解释说,形式和实体是相当任意的,没有理由说具有某一特定内容的系统必须具有某一特定形式。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是从生物学,即从人脑结构来解释形式普遍现象的。

在普遍性的具体内容方面韩礼德指出,对语言进行功能的区分具有普通意义,逻辑部分的循环性结构也可以考虑为普遍现象。但他更感兴趣的是人类文化的普遍现象。

韩礼德把语言变异分为两类,一是方言,一是语域。因说话人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是方言的差异,如一个国家中来自不同地区的的人或来自不同国家说英语的人讲的是地域方言。语域是语言使用的特性,不是使用者的特性。语域的使用,如书面的或口语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技术的或非技术的,等等,取决于说话人当时所从事的工作。简而言之,方言是用不同方法说同样的事情,语域是用不同方法说不同的事情。

3.语言行为

韩礼德认为行为本身是一种潜势,是一种系统。人们观察到的行为只是它的实际表现而已。语言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的集合,不能用一个集合的规则来解释,而是用意义的有规则的源泉即“意义潜势”来解释。潜势可以更好地用聚合关系来表达。

近年来理论语言学的研究有排除人们相互交往的偏向,其结果或者对环境未加认真考虑;或者考虑了环境,却又把它们的作用看做静态的、被动的。因此韩礼德同意拉波夫的观点:当人类行为被看做变项时,这些变项就被赋予了社会价值,语言也不例外。在许多情况下,赋予变项的价值就是赋予要认定的社会集团的价值。语义的抉择,特别是属于人们相互关系的,如称呼、礼仪、情态等等,所标记的不仅是个人,而且是社会集团。例如要英语中有人好用希腊——罗曼语源的词汇往往与他的博学有关,但其外延是矫揉造作,舞文弄墨。

(二)系统功能语法的六个核心思想

1.元功能思想

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性质决定了人们对语言的要求,即语言所必须完成的功能。这种功能当然是千变万化的,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若干个有限的抽象的更具概括性的功能,这就是“元功能”或“纯理功能”(metafunction)。这是各种语言用途所固有的,也就是说,是语言的普遍特征。韩礼德的元功能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是对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这是“经验”功能,或者说关于所说“内容”的功能。在语言中还有“逻辑”的功能,即以表现为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的线性的循环结构的形式出现。由于两者都是建立于说话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与其他功能相比较是中性的,因而可统称为“概念”(ideational)元功能。

(2)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是动作,因此它的功能之一必然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