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技术规范
高速铁路线形设计技术规范
高速铁路线形设计技术规范1.1 一般规定1.1.1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重视线路空间曲线的平顺性,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
1.1.2 全部列车均停站的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可采用与设计速度相应的标准;部分列车停站的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应根据速差条件,采用相适应的技术标准,满足舒适度要求。
1.1.3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满足轨道铺设精度要求。
1.2 线路平面1.2.1 正线的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与设计速度匹配的平面曲线半径,如表1.2.1 所示。
表1.2.1 平面曲线半径表(m)设计行车速度(km/h)350/250 300/200 250/200 250/160 有砟轨道推荐8000~10000;一般最小7000;个别最小6000;推荐6000~8000;一般最小5000;个别最小45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3500;个别最小30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4000;个别最小3500;无砟轨道推荐8000~10000;一般最小7000;个别最小5500;推荐6000~8000;一般最小5000;个别最小40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3200;个别最小28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4000;个别最小3500;最大半径12000 12000 12000 12000注:个别最小半径值需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报部批准后方可采用。
1.2.2 正线不应设计复曲线。
1.2.3 区间正线宜按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双线设计,并宜设计为同心圆。
1.2.4 线间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应小于表1.2.4 的标准,曲线地段可不加宽。
表1.2.4 正线线间距设计行车速度(km/h)350 300 250线间距(m) 1.0 4.8 4.62 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相邻一侧线路的行车速度及其技术要求和相邻线的路基高程关系,考虑站后设备、路基排水设备、声屏障、桥涵等建筑物以及保障技术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通道等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最小不应小于1.0m。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标准
7000>R>5000
0.4
5000>R>4000
0.5
RV4000
0.6
300
R>14000
0.2
14000>R>9000
0.3
9000>R>7000
0.4
7000>R>5000
0.5
RV5000
0.6
350
R>12000
0.3
12000>R>9000
0.4
9000>R>6000
0.5
RV6000
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应进行 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 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6.1.8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的要求, 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 土地等要求。
触网支柱等设施的设置有特殊要求时,根据具体情况分析确定;有砟轨道 正线曲线地段加宽值应在曲线外侧按表6.2.4的规定加宽。曲线加宽值应
在缓和曲线内渐变。
表6.2.4有砟轨道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
设计最高速度
(km/h)
曲线半径R
(m
路基外侧加宽值
(m)
250
R>10000
0.2
10000>R>7000
设计 轴重
(kN)
轨道形式
分布
宽度(m)
计算高度(m
土的重度(kN/m3)
18
19
20
21
22
ZK活载
200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高速铁路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项目之一。
而作为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设计在保障铁路安全、提高运行效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的相关内容展开论述,包括设计原则、技术要点以及相关工程实践经验。
1. 设计原则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的目标是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稳定和持久性。
因此,在路基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1 特性适应性原则:考虑到高速铁路的基础特点,包括载荷、速度和频率,路基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并适应这些特性,保证铁路的正常运营和使用。
1.2 抗震原则:地震是高速铁路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路基设计应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确保在地震发生时铁路的稳定和安全。
1.3 沉降控制原则:路基施工完成后,由于填路和加重载荷,沉降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保证铁路的平稳运行,路基设计应该合理控制沉降量,避免过大的沉降影响铁路线路的使用寿命。
2. 技术要点高速铁路路基设计需要考虑以下技术要点,以确保路基的安全和持久性:2.1 地质勘察:在路基设计之前,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是必要的。
这包括地质结构、土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从而为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
2.2 路基平整度:为保证列车的平稳运行,路基设计中需要考虑路基的平整度。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工程施工,减小路堑与路基之间的高差,确保列车在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
2.3 排水设计:排水是路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排水设计可以防止积水和渗水,保持路基的稳定性。
通过采用适当的排水材料、排水沟和排水管道,确保铁路线路在降水期间的正常通行。
2.4 坡度设计:在高速铁路路基设计中,坡度的设计至关重要。
合理的坡度设计可以减小铁路线路的曲线半径,提高列车在弯道运行时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3. 工程实践经验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一些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3.1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严格的施工标准和工艺流程,确保路基的施工质量。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修编 路基 条文说明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修编路基条文说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修编(路基)条文说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修编(路基)条文说明6.1 一般规定6.1.1 路基工程是铁路轨下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列车高速、安全、舒适运行系统中的关键工程。
路基主体工程一旦破坏,维修难度高,对于运营的影响大,因此,必须按结构物设计。
详细的工程勘察是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
工程实践表明,路基工程必须通过地质调绘和足够的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才能保证路基满足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平稳和舒适。
国内大量的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也多为勘察不足,没有查明不良地质情况,设计和施工中路基填料来源和性质差别大,再加上路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不严等造成的。
高速铁路路基主要的工程风险为地基的复杂性和填料性质的变异性,因此必须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地质条件和填料工程性质,提供满足评价地基和路基结构物变形的地质资料。
6.1.2 路基工程地基处理、基础结构及直接影响路基稳定与安全的支挡等工程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填筑路基通过加强排水和防护、严格控制填料材质及压实质量,其强度及变形性能一般不随时间而衰减,甚至会出现增强和提高的情况。
路基排水设施及边坡防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依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21确定。
6.1.4 高速铁路对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和密实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根据秦沈、武广、哈大客运专线、以及京沪高速铁路等施工经验,我国铁路对填料的划分较粗,尤其是粗颗粒填料在实际施工填筑中存在填料组别合格,但由于级配不良,直接碾压不能达到所规定的压实控制指标等问题。
在勘测设计阶段,往往对于填料材质较为重视,对于粒径级配则重视不够,因此应结合土源具体情况进行可压实性能分析及试验,提出具体可行的填料制备工艺。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 版
1总则1.0.1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的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1.0.3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的技术要求;(4)符合数字化铁路的需求。
1.0.4高速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的兼容性。
1.0.5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
1.0.6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0.6的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27250550040002440170017501250650③①②④⑤1700251250①轨面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正线不适用)图1.0.6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1.0.7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活载。
ZK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标准活载如图1.0.7-1所示,ZK特种活载如图1.0.7-2所示。
图1.0.7-1ZK标准活载图式图1.0.7-2ZK特种活载图式31.0.8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1.0.9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
1.0.10高速铁路结构物的抗震设计应符合《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及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修编 (路基)条文说明
(说明 6.1.15-1)
式中 G——纵向每延米轨道结构自重,kN/m;
l 0 ——荷载分布宽度,m。
2.列车荷载 q2
F l0 s
(说明 6.1.15-2)
式中 F——列车荷载图式中的集中荷载值:ZK 标准活载 F =200kN;
4
l 0 ——荷载分布宽度,m;
s ——集中荷载间距:zk
0
6.1.4 高速铁路对路基填料的材质、 级配、 水稳性和密实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根据秦沈、 武广、哈大客运专线、以及京沪高速铁路等施工经验,我国铁路对填料的划分较粗,尤 其是粗颗粒填料在实际施工填筑中存在填料组别合格,但由于级配不良,直接碾压不能 达到所规定的压实控制指标等问题。在勘测设计阶段,往往对于填料材质较为重视,对 于粒径级配则重视不够,因此应结合土源具体情况进行可压实性能分析及试验,提出具 体可行的填料制备工艺。 填筑压实采用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可以对路基压实质量进行连续的实时监控,有效 保证路基压实质量,但要求路基连续填筑长度一般需大于一个填筑试验段长度。具体技 术要求参见《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TB10108-2011)。 6.1.5 填料最大粒径的限制对于保证路基工程质量非常重要,符合将路基作为结构设计 的理念。由于 K30 检测方法要求最大粒径不大于荷载板的 1/4 即 75mm,在武广、哈大 等客运专线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加强路堤填筑质量控制,均提出了从严控制填料最大粒径 的建议。本次规范编制按照有利于填筑质量控制的原则,提出基床底层应控制在 60mm 以内,基床以下应控制在 75mm 以内。 6.1.7 路基填料正式填筑之前, 通过现场填筑试验可以确定与现场施工机具所对应的摊 铺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工艺,以保证路基填料的压实度和强度等满足设计要求。 6.1.9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及适用条件见说明表 6.1.9。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6.1.1 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和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和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
6.1.2 路基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 年。
6.1.3 基床表层的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的承载能力。
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6.1.4 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
6.1.5 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
6.1.6 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路线纵向的均匀变化。
6.1.7 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
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
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6.1.8 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的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
6.1.9 路基排水工程应系统规划,满足防、排水要求,并及时实施。
6.1.10 路基设计应重视防灾减灾,提高路基反抗连续强降雨、洪水及 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6.1.11 路基上的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和分布宽度应符合表 6.1.11 的规定。
表 6.1.11 轨道和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6.1.12 车站两端正线、利用既有铁路地段、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和 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等路基设计标准按其设计最高速度确定,路基基床结 构变化处应设置长度不小于 10m 的渐变段。
高速铁路线形设计技术规范
高速铁路线形设计技术规范1.1 一般规定1.1.1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重视线路空间曲线的平顺性,提高旅客乘坐舒适度。
1.1.2 全部列车均停站的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可采用与设计速度相应的标准;部分列车停站的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应根据速差条件,采用相适应的技术标准,满足舒适度要求。
1.1.3 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满足轨道铺设精度要求。
1.2 线路平面1.2.1 正线的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与设计速度匹配的平面曲线半径,如表1.2.1 所示。
表1.2.1 平面曲线半径表(m)设计行车速度(km/h)350/250 300/200 250/200 250/160 有砟轨道推荐8000~10000;一般最小7000;个别最小6000;推荐6000~8000;一般最小5000;个别最小45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3500;个别最小30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4000;个别最小3500;无砟轨道推荐8000~10000;一般最小7000;个别最小5500;推荐6000~8000;一般最小5000;个别最小40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3200;个别最小2800;推荐4500~7000;一般最小4000;个别最小3500;最大半径12000 12000 12000 12000注:个别最小半径值需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报部批准后方可采用。
1.2.2 正线不应设计复曲线。
1.2.3 区间正线宜按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双线设计,并宜设计为同心圆。
1.2.4 线间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不应小于表1.2.4 的标准,曲线地段可不加宽。
表1.2.4 正线线间距设计行车速度(km/h)350 300 250线间距(m) 1.0 4.8 4.62 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相邻一侧线路的行车速度及其技术要求和相邻线的路基高程关系,考虑站后设备、路基排水设备、声屏障、桥涵等建筑物以及保障技术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通道等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最小不应小于1.0m。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最新版)
11 总则1.0.1 为统一高速铁路设计技术标准,使高速铁路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50~350km/h 的高速铁路,近期兼顾货运的高速铁路还应执行相关规范。
1.0.3 高速铁路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2)采用先进、成熟、经济、实用、可靠的技术;(3)体现高速度、高密度、高安全、高舒适的技术要求;(4)符合数字化铁路的需求。
1.0.4 高速铁路设计速度应按高速车、跨线车匹配原则进行选择,并应考虑不同速度共线运行的兼容性。
1.0.5 高速铁路设计年度宜分近、远两期。
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二十年。
对铁路基础设施及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适应长远发展要求。
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设计,并预留远期发展条件。
随运输需求变化而增减的运营设备,可按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运量进行设计。
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应符合图1.0.6 的规定,曲线地段限界加宽应根据计算确定。
27250550040002440170017501250650③①②④⑤1700251250①轨面②区间及站内正线(无站台)建筑限界③有站台时建筑限界④轨面以上最大高度⑤线路中心线至站台边缘的距离(正线不适用)图1.0.6 高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及基本尺寸(单位:mm)1.0.7 高速铁路列车设计活载应采用ZK 活载。
ZK 活载为列车竖向静活载,ZK 标准活载如图1.0.7-1 所示,ZK 特种活载如图1.0.7-2 所示。
图1.0.7-1 ZK 标准活载图式图1.0.7-2 ZK 特种活载图式31.0.8 高速铁路应按全封闭、全立交设计。
1.0.9 高速铁路设计应执行国家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材料、节省用地、保护环境等有关法律、法规。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可编辑
总称。 2.1.19 临时限速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TSR) 临时情况下的速度限制。 2.1.20 应答器 Balise 存储和发送报文的高速数据传输设备。 2.1.21 无源应答器 fixed balise 发送已存储的固定报文的传输设备。 2.1.22 有源应答器 switchable balise 通过专用电缆与地面电子单元(以下简称 LEU)连接,发送实时可变 报文的传输设备。 2.1.23 地面电子单元 line-side electric unit(LEU) 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通过串行通信接口或其他接口方式与列控中心 连接,周期接收列控中心发送的实时变化的信息,并连续向有源应答器发 送报文的电子设备。 2.1.24 用户平均总停电次数 average failure interruption of customer 每个用户在每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停电包括故障停电次数和 计划停电次数。 2.1.25 用户平均总停电时间 average outage duration of customer 每个用户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包括故障停电时间和计 划检修停电时间。 2.1.26 供电可靠率 average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ratio 一年中用户经受的不停电小时总数与用户要求的总供电小时数之比。 2.2 AN AS BAS BITS Access Network 接入网 Autonomous System 自治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Building Integrated Timing Supply 大楼综合定时供给设备 6 缩略语
CTC 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调度集中 VC Vital Computer 车载安全计算机 GSM-R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for Railway 铁路综 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RAMS RBC TSRS 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Safety 可靠性,可用 Radio Block Center 无线闭塞中心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 Server 临时限速服务器 性,可维护性,安全性 TCC Train Control Center 列控中心 TSRT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 Terminal 临时限速操作终端 2.3 V—设计行车速度(km/h) Vsj—设计最高速度(km/h) R—平面曲线半径(m) Rsh—竖曲线半径(m) K30—地基系数(MPa/m) EVd—动态变形模量(MPa) EV2—二次变形模量(MPa) K—压实系数 Lφ—桥梁结构的有效加载长度(m) no—简支梁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值(Hz) F—离心力(kN) N—ZK 标准活载图式中的集中荷载(kN) 8 符号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暂规.pptx
DK271+486.7~DK272+875
1389
7.15
5.18
6
DK274+252~DK277+864
3612
7.15
6.23
预压土卸荷时间调整
第29页/共78页
(6)路基质量评估
针对秦沈线箱梁运架过程中的路基安全稳定问题及铺轨前路基质量状况进行了路基质量评估工作。秦沈线大部分桥梁为预制梁,梁体结构尺寸及重量均较大,其中24m双线整孔箱梁重达540t,加上运架设备总重已超过800t。通过路基运架远超过设计荷载,为保证秦沈通过运架梁段的路基安全稳定,特对高填方、桥头及软基地段进行安全监测评估,确保了箱梁运架的顺利完成。为保证铺轨前路基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及路基表层符合设计要求,分段对全线路基进行了施工质量状况调查、沉降观测分析、表层抽检、地质雷达检测等工作,进一步保证了铺轨前的路基质量。
9
DK271+487.21~DK271+960
473.46
1.0
2.5
原设计道碴预压
10
DK271+960~DK272+885.63
925.63
1.8
3.0
11
DK274+248.25~DK274+638.76
390.51
1.8
2.5
预压土高度、预压土段落调整
第28页/共78页
序号
起讫里程
长度(m)
秦沈客运专线提出路基填筑采用双控压实标准的新概念。秦沈线路基施工标准较目前的国铁标准提高了很多,路基填筑根据不同部位,提出了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孔隙率n等压实标准。为此,要求各施工单位在正式进行路基施工前必须做路基填筑试验段的压实工艺试验。针对不同土质,在试验室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基础上,控制现场含水量范围,虚铺厚度,并采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得到压实度和碾压遍数的关系,以指导大面积施工。 秦沈客运专线沿线填料种类很多,有些粉质土和粉细砂,经现场试验达不到K30标准,通过专家论证和反复试验,进行了物理改良处理。沿线大量的山皮土属粗粒土,在重型击实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可击实性,属于级配良好的填料,但压实后达不到孔隙率n的要求,同样经专家论证和反复试验,提出对可击实性山皮土采用压实系数K和地基系数K30作为双控指标。秦沈线路基填筑充分体现了新技术和高标准。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2-2015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2-2015题目:深度解读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2-2015目录一、引言二、QCR 9602-2015与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的关系三、QCR 9602-2015的主要内容3.1 路基工程施工的总体要求3.2 路基填筑3.3 路基平整3.4 轨道衬砌3.5 路基防护3.6 路基养护四、QCR 9602-2015的意义和应用五、我对QCR 9602-2015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六、总结一、引言高速铁路的建设对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相关的技术规程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QCR 9602-2015作为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的一部分,对路基工程施工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和规定。
本文将就QCR 9602-2015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二、QCR 9602-2015与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的关系QCR 9602-2015是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的一部分,是规范了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它与其他相关标准和规程相辅相成,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高速铁路建设行业的技术规范体系。
三、QCR 9602-2015的主要内容3.1 路基工程施工的总体要求QCR 9602-2015对路基工程施工的总体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安全措施和施工结束后的验收标准等内容。
3.2 路基填筑在路基填筑方面,QCR 9602-2015对填筑材料、填筑方法以及填筑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涉及到填筑的厚度、坡度、压实度等要求。
3.3 路基平整路基平整对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和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QCR 9602-2015对路基平整的要求明确规定了平整度和平整质量。
3.4 轨道衬砌轨道衬砌是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关系到轨道的稳定性和行车的安全。
QCR 9602-2015对轨道衬砌的材料、结构和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规定。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解读
1 2月 2 2日,国家铁 路 局 正式 发 布 T B l 0 6 2 1 — 2 0 1 4《 高速铁 路设计规范 》 ,这是我 国也是世界第一
部 系统完 整 、内容全 面的高 速铁路设 计规 范 ,将 为 中国高铁 发展 以及高铁 走 出去提供 系统规 范 的成套 构 类型铺 设条 件 、轨道 静态铺 设精 度等标准 ,保证
动车 组列 车 的原 则 要 求 ,细 化 完善 了建 筑 限界 图, 规 定 了高速铁 路设计 采用 四新技 术 时 ,应 符合 国家 及 行业有 关 准人规 定 ,以及 高速铁 路设计 应加 强风
险防范措施 。
C T C S 一 2 、C T C S 一 3级 列 控 系统 ,以及 车站 接 近锁 闭 计 算长 度 ,车 站联 锁 、列 控 进路 数 据应 保 持一 致 , 联 锁 、列控 等关键设 备 电源 回路应 采用 双 回路独 立
理论 、方法和标 准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 四是 明确 了路 基 、桥 涵 、隧道 、无 砟轨 道结构
米/ 小 时 、3 0 0 千米 / 小 时 、3 5 0千米 / 小 时接 触 网 系统技术标准。
七是 针对高 速铁路 电力供 电方案 ,提 出了可靠
性 、可用性 、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 R A MS )的综合定 量评 估 的方 法 ,确定 了铁路 电力 供 电可靠性定 量指
及输 油 、输水 、输气 管道 等设施 交叉 跨越 、并 行 的 有关技 术要 求 。强 调 了区域地 面沉 降以及邻 近线路
抽取 地下水 、深基 坑开挖 和堆 载等外 部环境 变化对 线路 的影 响。
三是规定 了路基结构应按 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 ,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doc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现阶段我国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是怎样的?以下是整理的关于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的具体资料以供参考。
一般规定路基工程应加强地质调绘和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查明填料性质和分布等,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
路基建筑主体工程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
基床表层的强度应能承受列车荷载的长期作用,刚度应满足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要求,厚度应使扩散到其底层面上的动应力不超出基床底层土的承载能力。
基床表层填料应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性能,能够防止道砟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床,防止地表水侵入导致基床软化及产生翻浆冒泥、冻胀等基床病害。
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等应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填筑压实应符合相关标准。
路堤填筑前应进行现场填筑试验。
路基与桥台、横向结构物、隧道及路堤与路堑、有砟轨道与无砟轨道等连接处均应设置过渡段,保证刚度及变形在线路纵向的均匀变化。
路基工后沉降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地基处理措施应根据地形和地质条件、路堤高度、填料及工期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
对路基与桥台及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地层变化较大处和不同地基处理措施连接处,应采取逐渐过渡的地基处理方法,减少不均匀沉降。
路基施工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
路基支挡加固防护工程应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安全稳定的要求,路基边坡宜采用绿色植物防护,并兼顾景观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节约土地等要求。
路基排水工程应系统规划,满足防、排水要求,并及时实施。
路基设计应重视防灾减灾,提高路基抵抗连续强降雨、洪水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车站两端正线、利用既有铁路地段、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和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等路基设计标准按其设计最高速度确定,路基基床结构变化处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的渐变段。
26_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总体设计)
3.1.1 高速铁路是极其宏大复杂的现代化系统工程,交融了机械与电子工程技术、土木匠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资料与结构技术、通讯与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一系列今世高新技术。
高速铁路采纳的各样高新技术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子系统,其技术指标、性能参数互相依存、互相限制,系统内部各样关系特别复杂。
所以,高速铁路设计应从规划开始统筹考虑土建工程、牵引供电及电力,通讯、信号及信息,动车组运用、综合维修及防灾安全监控等不同功能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以及互相关系,统一规划、整体构想、逐渐深入,要对项目需求、线路定位、主要技术方案、主要技术标准等进行深入研究,要确立科学合理的整体设计原则,以整体设计兼备专业设计,指导项目设计,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
3.1.2 高速铁路整体设计应在充足研究项目需乞降各样有关要素的基础上,合理选定主要技术标准、线路走向和主要方案,因为主要技术标准、线路走向和主要方案选择能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影响到线路所经地区地方经济的发展、游客出行等;高速铁路系统集成方案与整个建设方案有直接关系;相同,工期、投资和其余控制目标对高速铁路建设方案有直接影响。
综合考虑高速铁路的各样影响要素,联合高速铁路的技术特色,从全面性、要点性、要点性、科学性、可比性、动向性、系统性等角度出发,高速铁路整体设计应知足旅游时间与最高运转速度、游客舒坦度、节能与环保、安全与防灾、游客列车开行方案与运输组织等目标要求。
一是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出行的质量、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的建设为游客出行供给了更多、更快的选择,提高了游客出行的方便性与快捷性,跟着社会的发展和游客时间价值观点的增强,旅游时间与最高速度将成为影响游客选择交通工具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二是高速铁路建设重申平顺性、稳固性、安全性,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最后表此刻旅游舒坦性的感觉上,最后表此刻舒坦度上,舒坦性是权衡高速铁路建设可否为游客供给一流服务的要点。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
7 桥涵一般规定7.1.1 桥涵的洪水频率标准,应符合现行《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Ⅰ级铁路干线的规定。
7.1.2 桥涵结构应构造简洁、美观、力求标准化、便于施工和养护维修,结构应具有足够的竖向刚度、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并应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良好的动力特性,满足轨道稳定性、平顺性的要求,满足高速列车安全运行和旅客乘座舒适度的要求。
7.1.3 桥涵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寿命应满足100年。
7.1.4 桥涵结构所用工程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规定。
7.1.5 桥梁上部结构型式的选择,应根据桥梁的使用功能、河流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情况、轨道类型以及施工设备等因素综合考虑。
桥梁上部结构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凝土结合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宜选用箱形截面梁,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整体性好、结构刚度大的其他截面型式。
7.1.6 桥梁结构应设计为正交。
当斜交不可避免时,桥梁轴线与支承线夹角不宜小于60°,斜交桥台的台尾边线应与线路中线垂直,否则应采取特殊的与路基过渡措施。
7.1.7 桥面布置应满足轨道类型、桥面设施的设置及其养护维修的要求。
7.1.8 涵洞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框架涵。
7.1.9 相邻桥涵之间路堤长度,要综合考虑高速列车行车的平顺性要求、路桥(涵)过渡段的施工工艺要求以及经济造价等因素合理确定。
两桥台尾之间路堤长度不应小于150m,两涵(框构)之间以及桥台尾与涵(框构)之间路堤长度不应小于30m,对于特殊情况路堤长度不满足上述长度要求时,路基应特殊处理。
7.1.10 桥涵设置应做好和自然水系、地方排灌系统的衔接,并满足铁路路基排水的要求。
7.1.11当线路位于深切冲沟等特殊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地区时要进行桥梁、涵洞方案比较确定跨越方式。
7.1.12无砟轨道桥涵变形及基础沉降应设立观测基准点进行系统观测与分析,其测点布置、观测频次、观测周期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指南》的有关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