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概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财政支出概述
第一节 财政支出作用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
第一节 财政支出作用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二、财政支出的作用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政府将筹集到的财政收入有 计划地分配和使用到履行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 的支出。
财政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 资金分配活动,体现了政府对资源的使用,它 反映了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和满足社会的公共 需要所需要的费用数额。
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绝对数量及相对比率,即 财政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它反映了政府参与分配 的状况,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活动范围,是研 究和确定财政分配规模的重要指标。
(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有两种: 1、绝对量指标, 2、相对量指标。
1、绝对量指标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年度)政 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 绝对数量,它反映了政府参与分配的状 况,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活动范 围,是研究和确定财政分配规模的重要 指标。
1、国外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趋势 2、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趋势
(二)财政支出变动趋势原因 的研究
1、前人有研究
2、因素综述
1、前人的研究
(1)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 (2)皮考克和维斯曼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的增长 (4)鲍莫尔的分析 (5)尼斯卡林的理论 (6)利益集团模型 (7)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8)公民偏好论 (9)收入再分配论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 制、政府干预程度
(2)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府规 模
(3)社会性因素: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 (4)国际关系
四、政府支出规模的控制
(一)控制的必要性 (二)控制的方法
(一)控制的必要性
1、解除个人预防动机 2、产生挤出效应 3、导致通货膨胀 4、影响国际收支稳定
(1)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
A、提出者: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
B、原因分析: 从政治因素看,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被认为是国家活动规模扩大的结果。
从经济因素看,公共支出的相对增加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共同促成的。 ①工业化。工业化及其发展使得市场关系日益复杂化,从而要求政府建 立司法与行政制度来调节和规范。 ②城市化。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化会产生拥挤,并引起外 部化问题,从而要求政府干预。 ③需求收入弹性。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 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需求随 之提高。于是,政府对这些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供给也将随之增加,从 而引起公共支出的增加超过GNP增长的比率。
2、相对量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 财政支出年度增长率、财政支出年均增
长率 (2)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3)财政支出弹性 (4)边际财政支出倾向 (5)人均财政支出
二、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
(一)局部均衡分析
公共支出规模的局部均衡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在全社会 可供配置的资源总量既定的前提下,公共部门应占有多少才是 有效率的。经济学家们通常用“社会机会成本”来说明。
该理论认为,政府支出的增长是公民偏好 的一种表达方式。
(9)收入再分配论
根据发达国家中转移性支出主要向中低收 入者倾斜的特征、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支 出的增长是由于低收入者利用政治制度进行有 利于他们自己的收入再分配。
收入再分配论另一观点认为,收入再分配 主要有利于中等收入阶层,而不是低收入阶层。
二、财政支出的作用
(一)财政支出对效率的作用 (二)财政支出对公平的作用
(三)财政支出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 二、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 三、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四、控制政府支出的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
(一)财政支出规模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年度)政府通过财政
所谓社会机会成本,是指一定数量的资源由私人部门配置 转变为由公共部门配置,由此给私人部门所带来的损失。如果 资源配置达到公共部门配置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率等于私人部门 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率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就达到最 佳状态。
(二)一般均衡分析
三、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A、提出者: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B、原因: 经济发展的早期:基础设施 经济发展的中期:增加投资、市场失灵 经济发展的成熟期:教育、保健与福利支
出 经济发展的大量消费阶段:进行福利分配
政策性支出
(4)公共支出的非均衡增长模型
A、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 B、原因:
各经济部门非均衡发展,导致政府加大对 生产率低的部门投入
(5)尼斯卡林的官僚垄断理论
A、提出者:美国著名学者尼斯卡林 B、原因:
由于官僚效用是预算规模的增函数, 因而官僚提供的公共产品产量可能是 “社会最适产量”即效率产量的两倍。
(6)利益集团模型
A、提出者:塔洛克、缪勒、默雷尔和奥 尔森
B、原因: 把政府规模的增长归因于利益集团的存在
和行动。
(7)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国家支出的增长是政治、 经济制度的固有产物,明确认识到经济与政治制度 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增长的根源。在马克思主义模型 中,私人部门往往会趋向于生产过剩,所以.由资 本家控制的政府必须扩大开支以消化这种生产过剩。 与此同时,国家通过增加社会服务支出来试图缓解 工人的不满情绪。
(8)公民偏好论
(二)控制的方法
1、代替法 2、绩效法
1、代替法
是指在不降低政府职能相同服务的数量 和质量情况下由企业、私人或非政府组织承 担政府的部分职能。在中国财政实践中,有 很多控制政府支出的方略。 (1)以工代赈 (2)古代屯兵和现代生产建设兵团 (3)公共产品的市场提供和自愿提供
(2)皮考克和维斯曼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
A、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 B、前提: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喜欢多交税 C、结论:公共支出的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
的。 D、原因: 内在因素:经济发展导致税收增加 外在因素:社会动荡使人们愿意接受较高水平的
税负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
展阶段与财政支出的增长
第一节 财政支出作用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
第一节 财政支出作用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二、财政支出的作用
一、财政支出的含义
财政支出是政府将筹集到的财政收入有 计划地分配和使用到履行政府职能的各个方面 的支出。
财政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所进行的一种 资金分配活动,体现了政府对资源的使用,它 反映了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和满足社会的公共 需要所需要的费用数额。
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绝对数量及相对比率,即 财政支出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它反映了政府参与分配 的状况,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活动范围,是研 究和确定财政分配规模的重要指标。
(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有两种: 1、绝对量指标, 2、相对量指标。
1、绝对量指标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年度)政 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的 绝对数量,它反映了政府参与分配的状 况,体现了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活动范 围,是研究和确定财政分配规模的重要 指标。
1、国外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趋势 2、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趋势
(二)财政支出变动趋势原因 的研究
1、前人有研究
2、因素综述
1、前人的研究
(1)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 (2)皮考克和维斯曼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的增长 (4)鲍莫尔的分析 (5)尼斯卡林的理论 (6)利益集团模型 (7)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8)公民偏好论 (9)收入再分配论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 制、政府干预程度
(2)政治性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政府规 模
(3)社会性因素: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 (4)国际关系
四、政府支出规模的控制
(一)控制的必要性 (二)控制的方法
(一)控制的必要性
1、解除个人预防动机 2、产生挤出效应 3、导致通货膨胀 4、影响国际收支稳定
(1)公共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
A、提出者: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
B、原因分析: 从政治因素看,公共支出的相对增长被认为是国家活动规模扩大的结果。
从经济因素看,公共支出的相对增加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共同促成的。 ①工业化。工业化及其发展使得市场关系日益复杂化,从而要求政府建 立司法与行政制度来调节和规范。 ②城市化。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化会产生拥挤,并引起外 部化问题,从而要求政府干预。 ③需求收入弹性。工业化与城市化导致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 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需求随 之提高。于是,政府对这些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供给也将随之增加,从 而引起公共支出的增加超过GNP增长的比率。
2、相对量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 财政支出年度增长率、财政支出年均增
长率 (2)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3)财政支出弹性 (4)边际财政支出倾向 (5)人均财政支出
二、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
(一)局部均衡分析
公共支出规模的局部均衡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在全社会 可供配置的资源总量既定的前提下,公共部门应占有多少才是 有效率的。经济学家们通常用“社会机会成本”来说明。
该理论认为,政府支出的增长是公民偏好 的一种表达方式。
(9)收入再分配论
根据发达国家中转移性支出主要向中低收 入者倾斜的特征、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支 出的增长是由于低收入者利用政治制度进行有 利于他们自己的收入再分配。
收入再分配论另一观点认为,收入再分配 主要有利于中等收入阶层,而不是低收入阶层。
二、财政支出的作用
(一)财政支出对效率的作用 (二)财政支出对公平的作用
(三)财政支出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 二、公共支出的最优规模 三、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四、控制政府支出的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
(一)财政支出规模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预算年度)政府通过财政
所谓社会机会成本,是指一定数量的资源由私人部门配置 转变为由公共部门配置,由此给私人部门所带来的损失。如果 资源配置达到公共部门配置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率等于私人部门 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率的时候,那么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就达到最 佳状态。
(二)一般均衡分析
三、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
A、提出者: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B、原因: 经济发展的早期:基础设施 经济发展的中期:增加投资、市场失灵 经济发展的成熟期:教育、保健与福利支
出 经济发展的大量消费阶段:进行福利分配
政策性支出
(4)公共支出的非均衡增长模型
A、提出者: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 B、原因:
各经济部门非均衡发展,导致政府加大对 生产率低的部门投入
(5)尼斯卡林的官僚垄断理论
A、提出者:美国著名学者尼斯卡林 B、原因:
由于官僚效用是预算规模的增函数, 因而官僚提供的公共产品产量可能是 “社会最适产量”即效率产量的两倍。
(6)利益集团模型
A、提出者:塔洛克、缪勒、默雷尔和奥 尔森
B、原因: 把政府规模的增长归因于利益集团的存在
和行动。
(7)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国家支出的增长是政治、 经济制度的固有产物,明确认识到经济与政治制度 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增长的根源。在马克思主义模型 中,私人部门往往会趋向于生产过剩,所以.由资 本家控制的政府必须扩大开支以消化这种生产过剩。 与此同时,国家通过增加社会服务支出来试图缓解 工人的不满情绪。
(8)公民偏好论
(二)控制的方法
1、代替法 2、绩效法
1、代替法
是指在不降低政府职能相同服务的数量 和质量情况下由企业、私人或非政府组织承 担政府的部分职能。在中国财政实践中,有 很多控制政府支出的方略。 (1)以工代赈 (2)古代屯兵和现代生产建设兵团 (3)公共产品的市场提供和自愿提供
(2)皮考克和维斯曼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
A、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 B、前提: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喜欢多交税 C、结论:公共支出的增长是阶梯式的、非连续
的。 D、原因: 内在因素:经济发展导致税收增加 外在因素:社会动荡使人们愿意接受较高水平的
税负
(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
展阶段与财政支出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