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认知策略又可细分为三种类型:
其一,复述策略。
从定义来说,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通俗地讲,就是在脑海中对所学的知识不断进行重现的过程。
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涯中,为了记住各种生硬的知识点,这种策略我也没少用,例如古诗词以及课文的背诵。
对于这些无法进行理解记忆的知识,采用复述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因为它能够强迫个体将注意放在这些知识点的记忆上。
其二,精加工策略。
这是一种将刚学的新知识和个体已有的旧的脑海中的信息联系起来,进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和复述策略相反,这不是一种生硬的记忆方法,而是一种更注重灵活性的记忆方法。
在大学中,我接触过自我效能感理论,后面又接触了成就动机理论,学习过程中会发现,其实这两个理论是有很强的共通点的。
因此,在已有的对自我效能感的理解上,往里加入一点小小的区分性知识,我就初步掌握了成就动机理论,根本不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不断地对其进行复述。
其三,组织策略——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
记得,初高中数学老师教题
都存在一种形式,那就是先给出几道例题,给我们逐步讲解了解题过程之后,我们往往就能够理解甚至掌握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我想,从老师解第一道题给我们看,再到解后面的同样类型的例题给我们看,最后让我们能够总结掌握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就是一种利用组织策略的过程。
关于认知策略的实质。
有不少学者曾试图给认知策略下一个定义,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
有的把认知策略视为“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再结合对上面三种认知策略的个人理解,我认为,认知策略的实质就是——认知调控。
也就是说,认知策略是一种个体有意识的对信息的加工进行调控的过程。
对于一个信息,个体可以自由判断哪个策略更有用,从而决定用哪种认知策略来对其进行记忆,进而达到最好记忆成果,这就是认知调控。
综上可以看出,认知策略是一种很有用的策略,但是在实践研究中也有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若想通过让被试运用这三种策略进行学习并研究验证这三种策略的有效性时,要注意被试学习材料的选择,不能单单使用一种学习材料进行研究,否则有可能出现研究结果的偏差。
比如,假如仅仅使用一些无意义音节作为被试的学习材料,那么很有可能最终的结果是复述策略完全优于另两个策略,但实际上这三种策略各有千秋。
而想找到这三种策略各自优缺在哪些方面,就必须使用多样化的学习材料来对被试进行研究。
对于实践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往往还依赖于其他的一些因素。
例如被试的年龄,成年个体
在学习时也许会比小孩子更倾向于使用精加工策略,从而影响实践研究结果;又例如被试群体的不同也会引起结果的偏差,理科班的学生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问题时,他们的精加工策略也许会用的比文科班的学生更好……总之,在认知策略的实践研究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对自变量的操控问题,因为只有自变量操控得好,因变量才会少受或不受无关因素的影响,才会有一个好的实践研究结果。
以上就是学生结合实际后关于认知策略本质及其实践研究应注意问题的探讨,感谢老师您能耐心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