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肽平面:肽链主链的肽键C—N具有双键的性质,因而不能自由旋转,使连接在肽键上的六个原子共处于一个平面上,此平面称为肽平面。

2.蛋白质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主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盘旋或折叠,从而形成有规律的构象,如σ—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等,这些结构又称为主链构象的结构单元。维系二级结构的力是氢键。二级结构不涉及氨基酸残基的侧链构象。

3.蛋白质一级结构:由氨基酸在多肽链中的数目、类型和顺序所描述的多肽链的基本结构。它排除了除氨基酸σ—碳原子的构型以外的原子空间排列,同样的也排除了二硫键,所以不等于分子的共价结构。

4.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天然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如热、声、光、压、有机溶剂、酸、碱、脲、胍等的影响,生物活性丧失,溶解度下降,物理化学常数发生变化、这种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变性作用的实质,就是蛋白质分子中次级键的破坏,而引起的天然构象被破坏,使有序的结构变成无序的分子形式。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只是三维构象的改变,而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5.DNA的二级结构:两条DNA单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称为DNA 的二级结构。

6.碱基配对规律:在形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碱基的大小与结构的不同,使得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只能在G…C(或C…G)和A…T(或T…A)之间进行,这种碱基配对的规律就称为碱基配对规律(互补规律)。

7.Tm值: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会急剧增加,当紫外吸收变化达到最大变化的半数值时,此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变性温度或用Tm值表示。8.分子杂交:当两条不同来源的DNA(或RNA)链或DNA链与RNA链之间存在互补顺序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分子,这种分子称为杂交分子。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9.酶活力:也称酶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表示。单位:浓度/单位时间。

10.酶的比活力:即酶含量的多少,定为每mg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一般用U/mg 蛋白表示。

11.酶的专一性:即特异性是指酶催化特定的底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特定产物的特性。

12.酶的活性中心:指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甚远,甚至位于不同肽链上的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或这些残基上的基团通过肽链的盘绕折叠而在三维结构上相互靠近,形成一个能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其形成产物的位于酶蛋白表面的特化的空间区域。对需要辅酶的酶来说,辅酶分子或辅酶分子上的某一部分结构常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13.维生素: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虽然需要量少,但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所以必需从食物中摄取。

14.酮体:指脂肪酸在肝分解氧化时产生特有的中间代谢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

15.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

16.糖异生:指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机体内只有肝、肾能通过糖异生补充血糖。

17.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18.脂肪酸的β—氧化:指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脂肪酸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β—氧化多酶复合体催化下,依次进行脱氢、水化、再脱氢和硫解四步连续反应,释放出

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来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由于反应均在脂酰CoA的σ、β碳原子之间进行,最后β—碳原子被氧化为酰基,所以称为β—氧化。

19.氮平衡:指正常人摄入氮等于排出氮,反映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

20.转氨基作用:指在转氨酶作用下,一种氨基酸的σ—氨基转移到另一种酮酸上生成新的氨基酸,原来的氨基酸则转变为σ—酮酸,此过程称转氨基作用。

21.联合脱氨基作用:指氨基酸与σ—酮戊二酸经转氨作用生成σ—酮酸和谷氨酸,后者经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生成游离氨和σ—酮戊二酸的过程。是转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反应。

22.必需脂肪酸: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提供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23.氧化脱氨基作用:α-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氨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程。氧化脱氨过程实际上包括脱氢和水解两个步骤。

24.肽键: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NH-)。氨基酸分子在参与形成肽键之后,由于脱水而结构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25.酶原的激活: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变成有活性的酶,此过程称酶原的激活。

26. 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氧化过程中将产生的能量直接用于ADP的磷酸化, 形成ATP。

27. 等电点:指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解离成阴离子和阳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28.增色效应:DNA 的增色效应是指在其解链过程中, DNA 的OA 260 增加,与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29.核酶:具有自我催化的能力 RNA 分子自身可以进行分子的剪接,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RNA 被称为核酶。

30.同工酶:在不同组织细胞内存在着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同工酶。如乳酸脱氢酶等。

31.变构效应: 当小分子变构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调节亚基结合后,使酶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酶的活性、这种现象称变构效应。

32.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是指在线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33.巴斯德效应:糖的有氧氧化可以抑制糖的无氧酵解的现象。有氧时,由于酵解产生的NADH 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而产能,故糖的无氧酵解受抑制。

34.三碳途径: 肝中可经糖异生途径利用糖无氧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来合成糖原的过程,就是肝糖原合成的三碳途径或间接途径。

35.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36.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消耗O2,生成CO2和H2O,并逐步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37.呼吸链:在线粒体中,由若干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与细胞呼吸过程有关的链式反应体系称为呼吸链。

38.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底物分子脱下的氢原子经递氢体系传递给氧,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能量的生成方式就称为氧化磷酸化。

39.尿素循环:是一个由4步酶促反应组成的可以将来自氨和天冬氨酸的氮转化为尿素的代谢循环。该循环是发生在脊椎动物肝中的一个代谢循环。

40.亚基:是指参与构成蛋白质四级结构的而又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