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ppt

合集下载

[德里达,翻译,其他论文文档]德里达:翻译与解构

[德里达,翻译,其他论文文档]德里达:翻译与解构

德里达:翻译与解构【内容提要】德里达认为,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理性主义有一个根本的错误,即都在寻找某些“超验所指”(在任何语言中的任何时间都表达同样概念的所指),并以它们为中心,建构起具有等级秩序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要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必须先解构其赖以生存的“可译性”基础。

这样,解构问题转化为翻译问题。

翻译,特别是语际翻译,见证、展现和诠释了能指与所指的分裂、所指/概念/意义自身的分裂、语言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分裂以及文本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分裂。

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翻译也撕裂了自身。

它不再担“翻译”的名,而蜕化为无限暧昧的“变形”(transformation)概念,德里达用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句话“ when mercy seasons justice”(情理兼顾)揭示了其内涵。

【关键词】德里达/文本/翻译/解构一、巴别与债务《圣经·创世纪》有个著名的故事:闪族人来到示拿平原,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通天塔,并且给自己起个名字(to make for ourselves a name),以便把闪的后裔召集在一起。

耶和华担心,如果塔能够建成,那么,“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于是,他圣驾亲临,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把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上帝把那城称作“巴别(Babel)”。

专有名词通常被认为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命名性质——字和符号同所指的事物一一对应,而德里达认为,专名“巴别”恰恰解构了这个假设。

“上帝,作为命名者,处在语言的起点上,但是,通过强加他的名,上帝进入了语言中。

在语言之中,他立刻远离了自己,这显示了语言‘混乱’的不可避免性。

如是理解,这段圣经故事并非要说虚构的普遍语言的堕落,而在于演示语言没有纯粹的起源,没有指向自身以外的超验所指。

”(注:Kathleen Davis,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 ss, 2004, p.12.)上帝变乱闪人的语言,不仅是因为它们要造一座通天塔,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要为自己命名——而这本来是上帝的专利。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优质课件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优质课件

关键术语:
解构主义旳主要术语和概念:
1)speech/writing----writing/speech; (言语、书写)
Phonocentrism(语音中心主义):
Spoken words are closer to an originating thought than written words. This privileging of speech over writing is a classic feature of logocentrism.
1967年,德里达旳三部主要著作《言语与现象》(
Speech and Phenomenon )、 《论文字学》( Of Grammatology )、 《书写与差别》( Writing and Difference)相继出版,成为解构主义理论被确立起来旳
标志。
因为特殊旳社会文化背景,解构理论一经提出便在知识界 迅速产生震荡,影响涉及哲学、神学、文化学等几乎全部 旳文化领域。而在文学评论界,则同后期罗兰·巴特尔对构 造主义旳批判一起,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 旳解构主义运动,最终在美国形成以希利斯·米勒、杰弗里 ·哈特曼等为代表旳“耶鲁学派”旳解构主义批评。
Logos: In Greek word, it means Logic (说话、思想、逻辑 、规律、理性). In religion, it means God’s word. It is a term which carries the greatest possible concentration of presence. Everything is the effect of this one cause.
The speech of the great actor, orator(演说家), or politician is thought to possess ‘presence’; it incarnates, so to speak, the speaker’s soul. Writing seems relatively impure and obtrudes its own system in physical marks which have a relative permanence; writing can be repeated ( printed, reprinted, etc.) and this repetition invites interpretation and reinterpretation. Writing does not need the writer’s presence, but speech always implies an immediate presence. The sounds made by a speaker evaporate(蒸发)in the air and leave no trace, and therefore do not appear to contaminate the originating thought as in writing.

论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

论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

第29卷 第1期2021年1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 Vol.29 No.1Jan.,2021DOI:10.3969/j.issn.1672 0539.2021.01.014收稿日期:2020 04 15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创项目“对话理论下”先秦哲学典籍英译研究(20GWCXXM-12)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殷海红(1980-),女,陕西三原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论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殷海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广州 510420) 摘 要:德里达作为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在哲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他的诸多观点在学术界也颇具争议。

基于对“形而上学与逻格斯中心主义”“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两组哲学概念的辨析,深入解析了“解构”“异延”“文本互文性”等解构主义核心术语,并进一步探讨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哲学渊源、形成过程。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一方面促进和丰富了翻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从根本上否定了翻译存在的前提与必要性,对翻译领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冲击与颠覆性影响。

关键词:解构主义;异延;忠实;文本互文性;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 0539(2021)01 0087 05一、引言作为解构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德里达(JacquesDerrida)的影响遍及哲学、语言学、社会学、翻译学,甚至艺术和美学等领域。

他是20世纪法国学术界影响最广,也最具争议的思想家之一,他所提出的“解构”“异延”等术语也成了解构主义的代名词。

其三部代表性著作《语音与现象》《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的出版标志着解构主义理论的确立,继而引发一场解构主义思想变革。

德里达的理论系统是在对索绪尔、海德格尔、李维·斯特劳斯等结构主义代表性人物的批判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德里达解构主义讲义

德里达解构主义讲义

胡塞尔古希腊哲学家芝诺“飞矢不动”的命题是指,那些被视为在场和既定的东西,都只有在从未在场的差异和关系的基础上,才获得了自己的同一性。

这不但说明可能差异和缺席(不在场)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而且说明世界可能并不是像在场形而上学所想象的那样一板一眼,确定不移。

胡塞尔的现象学其实揭示出了这一点。

胡塞尔的构造现象学认为,对象和事态的意义并不是作为透明既定的东西一下子为我们所洞见,而需要我们辨认和区分。

要辨认和区分它们必须在现象中有相对的持久性,而不能转瞬即逝。

但是这种持久性本身需要一个它们得以呈现的视域结构。

这个视域结构中的可能性或我们对这事物的种种预期必须与之相符,不相符的则被从视域中排斥,我们实际上是这样来辨认和区分事物的。

视域当然不会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意义是从不断变化的视域及其内容的交织中形成的,胡塞尔把意义的这种创造性形成叫做“构造”。

现象和我们对现象的意识模式都以不断变化的视域为前提。

胡塞尔的这个视域理论其实就意味着不存在事物的常态,因为事物或现象只能在不断变化的视域中向我们显现,为我们所把握。

但胡塞尔自己并不这样想,他认为人类意识活生生的现在就是意义的最终所在和基础,视域归根到底是意识的特征,而不是意识非意识的先决条件。

德里达,如果意义在于符号的结构系统而不在于个别主体的意向的话,胡塞尔的主体主义立场是不被接受的。

(Ppt)胡塞尔的观点是言语把这种理想的东西带进了公共领域,使得后来的人可以和最初的发现者共享他的发现。

言语(书写)使得人类的发现可以代代相传,并且可以对原初的发现不断改善和添加。

科学和文明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发展的。

(Ppt)德里达肯定胡塞尔意识到语言,尤其是书写的重要性,语言不是被动接受已经构成的真理的物质载体,而是还对真理进行梳理和系统化,它将理想对象构成为确定的、不可重复的对象。

同时,他提出疑问,如果语言是真理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胡塞尔视为真理起源的意向性的地位就必然是次要的。

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对翻译的影响

德里达解构主义哲学对翻译的影响
主义哲 学观 和翻译 的结 合 也
进行 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蒋骁华早在 1 9 9 5 年就提
出 了解 构 主义 翻译 观 问题 ; 2 0 0 1年 李 红 满 探讨 了
解构 主义对 传 统翻译 理论 的 冲击 ; 1 9 8 7年 , 2 0 0 5年 王宁 、 2 0 0 0年 郭建 中和 2 0 0 4年 王东 风 等人 也 对 解 构主 义翻译 理论 进行 了评 介 , 开 拓 了翻译研 究 的新
第3 3 卷第 1 期
2 0 1 3 年 1 月
西







Vo I _ 3 3 No . 1
J o u r n a l o f Xi ’ a n Te c h n o l o g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J a n . 2 0 1 3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5 — 1 0
基金资助 : 教育部人 艾社会科学研 究规划基金项 目( 1 1 YJ A7 4 0 0 3 8 ) 作者简介 : 贾欣岚 ( 1 1 ) 7 O 一 ) , 女, 天津大学副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语 言与文化 翻译. E - ma i l : j i a x i n l a n g l o r i a @1 2 6 . c o m.
领域 . 文 中 斌从 德里 达 的解 构 主义哲 学观 入手 , 对 其
发, 以异延 为核 心 , 瓦 解 了 传统 的形 而 上 学 和根 深
蒂 固的逻各 斯 中心 主 义 , 拆解并 分 析 了社 会 、 历史 、
政治 、 法律 等 诸 多 领 域 中 的本 质 问 题. “ 在 解 构 面 前, 文 中别 无 选 择 ” [ 1 ] 反 映 了解 构 主义 哲学 的客观 性 和 普遍性 . 1 9 7 4年 美 籍 印 度 裔 学 者 佳 亚 特 里 ・ 斯皮 瓦克 最早 将德 里达《 论文 字学 》 译成 英 文 ; 1 9 8 2 年乔 纳森 ・ 卡 勒促 进 了解 构 主 义 与英 美 文 学 批评 传统 的衔接 ; 1 9 8 7年 希利 斯 ・ 米 勒 对修 辞 的 解 构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戴维斯的《解构主义与翻译》评介摘要:解构主义是针对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而出现的一种反传统、反理性的思潮。

作为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之一,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核心观点是消除结构主义所倡导的二元对立, 排除本源和中心。

凯瑟琳·戴维斯的著作《解构主义与翻译》在传承了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基础上, 根据其研究重新思考了翻译中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 对重新认识德里达及解构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解构主义;翻译;德里达Derrida’s View o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Comment on Davis’s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330032, Jiangxi)Abstract: Deconstruction is the violation of rational and traditional thought, which is distinguished from traditional structural linguistics. As the forerunner of deconstruction, the French philosopher Jacques Derrida advocates the elimination of logocentrism. Based on Derrida’s research o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 Kathleen Davis presents her meditation o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This book helps u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Derrida as well as his works on deconstruction. Meanwhile, it exerts a great impact on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onstruction.Key words: deconstruction; translation; Derrida一、引言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解构主义与翻译》)一书于2004年4月出版,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原版《国外翻译研究丛书》之一。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例子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例子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例子
解构主义翻译观是一种提出的由西班牙语翻译家安东尼奥·德里达(Antonio deRibera)的理论,旨在重新定义翻译的角色和目的。

德里达认为,翻译不再是仅仅将一种语言的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文本的过程,而是一种审美性的实践,可以使读者感受到原文本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因此,翻译不仅要将原文本的意义准确地传达出来,还要使译文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可读性,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本的意义。

举例来说,假如要将一篇西班牙语文章翻译成英语,翻译者不仅要准确地传达原文本的意义,还要考虑原文本的语言风格、文化背景和读者的理解能力,从而使译文能够与原文本的意义相一致。

例如,原文本中的一句话可能表达的是某种宗教的观念,而译文中可能会使用更具有宗教含义的词语,来表达这一概念。

另外,如果原文本存在较复杂的句子结构,译文则可能会使用更简洁的句子结构,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

解构主义批评课件

解构主义批评课件
19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具体方法为,找出一个关键词的意义, 追溯它的认识论根源。这样,就使这个 词脱离封闭的系统,失去稳定性,进入 一个不断变化、往返交织的迷宫。从而 揭示出不可穷尽的种种解释的可能。
20
解构主义文论
一、解构主义批评理论 德里达:“解构”不是哲学、诗、神
学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术语。而是牵涉到 意义、惯例、法律、权威、价值等等最 终有没有可能的问题。 突出表现出反权威、反传统和反理性 倾向。
1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1、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学家德里达。 1966:在美国做《人类科学话语中的
17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对卢梭《忏悔录》的解构: A、卢梭是通过隐喻的方式以达到其自
辩的目的。 B、认为自传不是和小说不同的文类,
而是一种写作的修辞格。从而打破了自 传是最富有真实性文本的神话。
18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3、米勒的词源性解构批评 一切文本都是关于话语的话语,每一
个话语都是一个历史上形成的意义系统, 文本的意义就产生于不同符号意义系统 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过程中。 解构方法: 采用挖掘词源意义的方法来解构文本。
(3)文本理论 A、写作是误写。 传统观念:文本反映作者的意图。 解构:文本是作者留下的“踪迹”
(“写作就是隐退”)——文本的意义 是在延异中产生。
11
第七章 解构主义文论
B、阅读是误读。 传统观念:阅读是可理解的,把握作
者的意图。 解构:文本结构的可拆解性、写作话
语嬉戏的自由性、意义的不确定性,使 得阅读活动和批评活动就成为放逐文本 的游戏活动。
结构:符号和游戏》的著名演讲,是解 构主义的奠基之作。 1967:《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 和《语音与现象》出版,系统提出了自 己的解构主义思想。

浅析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

浅析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

有的因素与外在因素 自由组合 。 使他们交叉重叠从而产生无限可能 合 理之处 , 但也有其偏 颇不足之处 。解构主义否定结构 , 否定意 的意义网络” 。 义。 否定作者 的权威性 , 否定文本 的独创性 ……其本 质可以说是 德里达把他的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引入 翻译研究 , 他认 为解 构 否定性 的。否定恒定 的结构和明确 的意义 , 夸大 意义 的不确定性 主义翻译息息 相关 。 他认 为源文根本不是原文 , 而是对一个 意念 和相对 性 . 必然导致 阐释的多元 论 , 使 翻译最 终陷入 混乱虚无 当
剖析它 的不合理之处 ,德里达在8 F 代末期陆续在他 的三本文集 理解? … 这种哲学 上的转 向不仅仅对翻译 理论研究提供 了新 的 《 论书写学》 和《 言说与现象》 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结构 主义哲学 。 契机. 而且经过对抗 和解构后 , 限制 翻译理论 发展 的话语 也将经 他直接否定 了意义的确定性 , 否认了结构的存在。他的主张核J 就 历 一种转换 。 通过 打破传统僵 化的术语、 概念 、 定义 、 从 跨学科 的 是“ 解构” , 要“ 突破原有的系统 , 突破封闭的结构 , 排除中心和本源 , 角度 吸收全新 的思想源泉 。然而 ,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 德里达的解 消解二元对立 , 并让瓦解后的系统各要素暴露出来 , 然后让这些原 构主义翻译观对传统理论 的一些基本 问题 的质疑 和挑战虽有去
键词】 德 里达 ; 解构主义 ; 翻译理论
【 中图分类号】 H 3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4 ) 0 8 — 3 5 1 — 1
这些十分激进 的反传统观念无 疑对传统 翻译 理论 产生 巨大 的冲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时间:2009年9月23日地点:图书馆六楼会议室主持人:李龙泉博士论题: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探析——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矛盾和调和参加者:副院长王鲁男教授,研部各年级各方向学生,学院中青年教师翻译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意义的确定性与否,而对于意义问题的探讨又深入到哲学问题的最核心:本原。

德里达的一系列解构主义理论正是对本原问题的分析中得出的。

因此,对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的探讨成为理解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关键之关键。

本次讨论围绕德里达的2篇重要论文:Des Tours de Babel和What is a “Relevant” Translation?和德里达的一个重要概念:il n’y pas de hors-texte对德里达的翻译思想进行了探讨。

本次讨论的主要内容1.引言2.本原中心主义3.德里达个人成长经历简介4.巴别塔之旅:Babel的词源谈起5.什么是“确切的”翻译?( What is a “Relevant” Translation?)6.文本之外无物(Il n’y a pas de hors-texte )7. 结语8.问题及思考引言德里达的所有写作,不拘泥“主题”和有问题的文本,是不断围绕着附属于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问题展开的。

根据德里达,所以的哲学都紧紧关注着翻译的概念:“哲学的概念是翻译或者说可译性的论题”。

1.Des Tours de Babel:Babel的词源谈起德里达于1980年发表的Des Tours de Babel,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解构。

德里达首先从语言的起源和分散说起,以对Babel的词源探究开始。

他用哲学词典的注释和《圣经》故事证明“Babel”不仅代表着语言的多样性,而且代表着建构或完整的不可能性,传说中未建成的巴别塔工程也成为了混乱、尤其是语言混乱的象征。

德里达引用伏尔泰的话指出“Babel”的本义是指“上帝”、“人的圣父”和“上帝之城”,但由于出现了“变乱语言”的那个事件,这个词就有了“混乱”的含义,于是“混乱”就成了对“Babel”的翻译。

德里达:翻译与解构

德里达:翻译与解构

德里达:翻译与解构推荐文章浅谈公民文化的构建与俄罗斯政治发展热度:浅析金西性调查的方法特点热度: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在20世纪的多向展开热度:有关旅游文化毕业论文热度:解读巴金小说灯的象征意义论文热度:【内容提要】德里达认为,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理性主义有一个根本的错误,即都在寻找某些“超验所指”(在任何语言中的任何时间都表达同样概念的所指),并以它们为中心,建构起具有等级秩序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要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必须先解构其赖以生存的“可译性”基础。

这样,解构问题转化为翻译问题。

翻译,特别是语际翻译,见证、展现和诠释了能指与所指的分裂、所指/概念/意义自身的分裂、语言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分裂以及文本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分裂。

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翻译也撕裂了自身。

它不再担“翻译”的名,而蜕化为无限暧昧的“变形”(transformation)概念,德里达用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一句话“wh en mercy seasons justice”(情理兼顾)揭示了其内涵。

【关键词】德里达/文本/翻译/解构德里达是作为一名译者步入学术圈的,他的第一部作品是译作,翻译的是胡塞尔的《几何学的起源》。

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德里达始终把翻译当作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来思考,他的一些重要概念都与翻译问题高度相关。

某些研究者注意到了语内翻译(同一种语言内的重新措词)对于理解“解构”的价值,但并未注意到,或至少未充分注意到,语际翻译对于理解该“概念”的重要作用。

德里达提醒我们:“……如果要我给‘解构’下个定义的话,我可能会说‘一种语言以上’。

哪里有‘一种语言以上’的体验,哪里就存在着解构。

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以上的语言,而一种语言内部也存在着一种以上的语言。

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

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

On Derrida' s Destructuralist Viewpoints of
Translation
作者: 苏琪
作者机构: 枣庄学院外语系,山东枣庄277160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4-116页
主题词: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摘要:解构主义领军人物德里达将其解构主义思想引入翻译理论,其激进的反传统观念如否定原文文本终极意义的存在,消解原作者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权或性,废除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之分,宣称译者是创造主体无疑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巨大的冲击,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翻译理论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固有认识。

然而,在承认解构主义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解构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及其给翻译研究带来的消极影响和负面效应。

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及其局限性与影响

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及其局限性与影响

一、引言解构主义是在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以消解性为主要特征,系统地解构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和意义等重要概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文学结构主义的兴起,翻译解构主义派〔Deconstruction〕也应运而生。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其发表的三部着作?言语与现象?(Speechand Phenomena)、?论文字学?(Of Grammatology)、?书写与差异?(Writing and Difference)中,系统地阐述了解构主义的思想,标志着解构主义哲学思潮的形成。

该思潮以其对西方传统思想的反叛性、消解性迅速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影响力由法国向整个欧洲大陆扩散,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

解构主义派主张用一种辩证的、动态的和开展的哲学观来看待翻译,不再把原文看成一个封闭和稳定的系统。

其观点认为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着差异,原文意义不可能稳定不变,只是在上下文中暂时被确定下来。

二、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在解构主义以前,翻译理论界普遍认为原文是作者创造力的表达,是作者灵感的结果,是统一而完整的系统。

因而相对译文和译者来说,原文及其作者被置于不可触动的地位,译者的任务就是力图使译文与原文形成某种等值或同一。

但是解构主义翻译观消解了原文至上的观点,提高了译者和译文的地位。

解构主义研究者认为我们对前人作品的理解会受到所处历史时期的制约,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解,原文便总是在不断的改写和重建。

原作的生命得以在时间与空间的意义上拓展、延续, 对每一部作品而言, 被翻译的时机越多, 其生命力越强大。

在?什么是“关联〞的翻译?中,德里达指出“关联〞包含“经济〞的含义,而“经济〞又涉及两层含义:性质和数量。

一方面要求译者用最可能关联的方式、最适当的方式,将原文的信息挪用、移植;另一方面是数量原那么,译作必须在质和量上等同于原作。

解构主义翻译将译作看作原作的来世,“延长了的生命、持续的生命、继续生活下去,来世〞,因此翻译的目的在于延续原作的生命。

浅析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

浅析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

浅析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摘要:德里达作为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解构主义理论在哲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多个领域影响深远。

本文基于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拆解,深入了解”延异“”踪迹““撒播“”增替“等核心术语,并探究其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前言: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当代法国解构主义大师、最重要亦最受争议的哲学家之一。

20 世纪60 年代法国社会的动荡不安,爆发大规模的反传统的、反权威、反对一切禁锢自由思想教条的政治运动并迅速席卷整个欧洲。

在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下,基于索绪尔的理论为,德里达提出了“延异”的概念,另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拆解”概念汲取灵感,提出“解构”概念,并通过后来所发表的一系列论文逐渐形成了德里达式“解构主义”思想。

在出版了《论书写学》、《书写与差异》和《言语与现象》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在哲学界奠定了根基。

随后,德里达去美国讲演,解构主义随之传播到整个欧美大陆。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打破了结构的封闭性和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主张多元性地看问题,以此颠覆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二元对立思想。

该理论涉及到了哲学、伦理学、语言学、文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德里达等人将解构主义思想引入翻译学,试图打破形而上学的方法,宣传译者是创造者,翻译文本是创造的新生语言。

德里达一直认为哲学的中心问题是翻译概念问题。

翻译是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探讨的问题的手段,通过对翻译问题的研究来阐明他们的哲学思想。

这些学者将解构主义运用到翻译研究中,对传统的翻译理论提出质疑和挑战,形成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一、摧毁逻各斯中心主义解构主义质疑理性、颠覆传统,是一种全开放性的理论,发起者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旨在消解西方传统的逻各斯心主义(logocentrism)。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克·德里达(1930-2004),法国哲学家,解构 主义理论的开创者。
1)解构主义从语言入手来突破封闭而具有结构性 质的语言文本现象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瑞士语言学索绪尔 (Saussure)。他提出的语言符号理论。
传统认识观:本体论认识观。
结构主义认识观: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其本体性。 事物没有永恒的本体性。其暂时的本体性本身有 赖于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Philosophers have often expressed their dislike of writing; they fear that it will destroy the authority of philosophic Truth (depending on pure thought----logic, ideas, propositions----which risks contamination when written). (Plato在《斐多诺篇》里就把书写贬低为略等的表达沟通 形式。)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概述 德里达解构主义翻译观
历史背景
解构主义是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1968年5月法国爆发的反政府
学生运动造成的法国社会生活转向,是导致法国 思想界、学术界由结构主义走向解构主义的重要 契机。 这次学生运动虽然被压制,但学生运动的失败使 法国知识界看到西方现行政治结构和社会组织体 系的牢固,转而引起一种对系统性、结构性概念 的普遍厌恶,解构主义应运而生。 在解构主义者看来,现存语言体系实际上是现存 社会秩序、社会结构的基础,通过对于语言结构 的解构可以进而达到对于传统成规的解构。解构 主义思潮具有的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的特征, 大体上导源于此。
二. 德里达早期重要著作
Of Grammatology(《论文字学》) Writing and Difference(《书写与差异》) Speech and Phenomenon(《言语与现
象》) Position(《位置》) Margin of Philosophy(《哲学的边缘》)
三、德里达解构主义的来源和兴起
标志。
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解构理论一经提出便在知识界 迅速产生震荡,影响波及哲学、神学、文化学等几乎所有 的文化领域。而在文学评论界,则同后期罗兰·巴特尔对结 构主义的批判一起,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 的解构主义运动,最后在美国形成以希利斯·米勒、杰弗 里·哈特曼等为代表的“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批评。
关键术语:
解构主义的重要术语和概念:
1)speech/writing----writentrism(语音中心主义):
Spoken words are closer to an originating thought than written words. This privileging of speech over writing is a classic feature of logocentrism.
对结构主义既有传承(突破本体论,接受差异观 念),又有突破(突破结构观,扩展差异观)。
1966年,德里达在美国的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结构主义研讨会上发言,题为: “Structure, Sign, and Play in the Discourse of the Human Sciences”(人文科学话语中的结构、 符号与游戏)。从此开启了解构主义的时代。
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
四、解构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1.对二元对立观念(binary opposition)的批判; 2. 对一元中心思想的批判,对语音中心主义的批
判(phonocentrism) ,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 (logocentrism); 将speech/writing颠倒为 writing/speech ; 3.提出变的观念;
解构主义在巴尔特(法哲)、拉康(精神病医学家)、福 柯(法哲)、巴赫金(前苏联)的理论中已初露端倪,但 真正确立这一理论的是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1967年,德里达的三部重要著作《言语与现象》
( Speech and Phenomenon )、 《论文字学》( Of Grammatology )、 《书写与差异》( Writing and Difference)相继出版,成为解构主义理论被确立起来的
The speech of the great actor, orator(演说家), or politician is thought to possess ‘presence’; it incarnates, so to speak, the speaker’s soul. Writing seems relatively impure and obtrudes its own system in physical marks which have a relative permanence; writing can be repeated ( printed, reprinted, etc.) and this repetition invites interpretation and reinterpretation. Writing does not need the writer’s presence, but speech always implies an immediate presence. The sounds made by a speaker evaporate(蒸发)in the air and leave no trace, and therefore do not appear to contaminate the originating thought as in writing.
2)哲学传统的来源
尼采:上帝死了;对阐释的怀疑;狂欢式 的思维观;生命意志等;
海德格尔:存在论Dasein(being in its ont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sense ); 语言论---不是人在说语言,而是语言在说人; 语言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艺术与技术的 关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