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生住所 柏树院
枣树院
槐树院
先生住所 戏 台
中院是书院的主体部分,又由北面 柏树院,中间枣树院,南面槐树院 三院组成。这三个院落建筑时古人 别具匠心,槐树院是希望学子胸怀 天下,具有远大抱负,济世救民, 枣树院就是希望早出人才,快出人 才,是这个讲义。柏树院则是寓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为本,人 才是国家之大计。这三个院落后边 那个大殿是原来的文昌祠大殿,前 院部分是一个戏台,就是供学子们 读书有成以后,学校里边的山长讲 师们在一起庆典活动的场所。千年 古柏,挺拔参天。古柏与古祠使得 这个院落洋溢着悠远厚重的历史沧 桑感。 院中东西配房和大殿前面的两 排正房,原为任教先生和书院工作 人员起居所在;前后并列三排教室, 南北两面开窗。那些门窗内的寂静 神秘悠远,和风般将岁月拢在手中。 身处书院环顾四周,仿佛一切景观 还是宛若当年,一股怀古幽思沁上 心头。
秀容书院建成以后, 在秀容书 院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当时的秀 容书院成了培养文化人才的摇篮。 秀容书院从乾隆40年到光绪28年 在这个期间培养出来的进士17人, 举人80人,贡生100多人,综合 起来书院培养了有420多人。总 的来说忻州秀容书院在忻州教育 史上它是一个里程碑。对忻州的 教育事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追溯到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 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九江)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 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 九经》 等书于书院,因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淳熙六年, 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星子),率百官造访书院, 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 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又称《 白鹿洞书院教规》 影响 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 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
书院建筑• •ຫໍສະໝຸດ • • •• • • • •

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于的另一种。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 场所,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 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南宋四大书院 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 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 为“东林党”。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的丽正书院。 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1] ,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在北宋盛极一 时。这时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明朝初年书院转衰, 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随后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 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余悸,继续抑制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 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 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清 王枚《睢州志·公署》:“今之州署为旧时洛学书 院。书院创于雍正时刘公蓟植,后没于水。道光时马公移建于署西袁氏(袁可立)宅, 与州署邻。” 直到庚子后新政,庚子诏令将全国书院改制为新式学堂,书院制度瓦解。 自民国年代起在香港、台湾均有不同学校称作「书院」,但已与古代的书院有所出入。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书院联邦制大学」,所有学生及教职员除了有各学术学科 上之学院(Faculty),尚会各自隶属其中一间「书院(College)」;书院负责专业 学科以外之事宜,如通识教育、宿舍、辅导、奖学金等。 ①、中央官府设立,用于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 ②、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从宋朝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 成。 ③、也有叫书屋的,如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
河南登 封太室 山的嵩 阳书院
秀荣书院
素有忻州教育鼻祖之称的秀容书院座落在忻州城西南九龙岗上,是忻州城的制高点,地势险峻,气象恢宏。仰观其上呈虎藏 于深山,龙腾于云天之势,俯瞻其下闹市田园尽收眼底,院内屋舍错落有致,绿树成荫。 忻州秀容书院是忻州儒学的基础上发展建立的,忻州的儒学是从(五代)天福二年开始的,忻州儒学的地址一直在九龙 岗上,到了明朝嘉靖十一年,忻州儒学中就已经有了书院的萌芽,乾隆四十年时为了加强汉满联系,国家号召在全国各地普 遍发展书院,从那时起书院就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当时忻州知州鲁潢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就选择在忻州西门坡九龙岗上 建立了秀容书院。
上院
顺台阶向西拾级而上,步步登高,就是上院 部分了,上院面积不大,但上院是秀容书院 标志建筑所在。过牌楼沿坡而上,就是书院 的制高点,这个位置一线三亭,正中四平八 稳的四角亭处世低调,静观忻州的沧桑风雨, 北面的六角亭直插云端,为忻州古城的制高 点,南面的八角亭富有轻巧、翘曲神韵,与 六角亭互为犄角之势。许多九龙岗诗作都是 在这里吟赋而成。 原六角亭前有一砖拱门,称为天之衢, 意取书院读书人,通过天之衢,登上寥天阁, 飞黄腾达。六角亭旧称寥天阁,在三亭中最 高,每边长约3米,亭高约9米,是典型的北 方亭台楼阁建筑,它既有北方民族的敦厚风 格,同时又兼有南方那种玲珑剔透,几百年 来虽经风雨沧桑,六角亭安然无恙,基本保 持原貌不变,见证了秀容书院历史沧桑。站 在六角亭上,忻州全景尽收眼底;“欲穷千 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浅显而深邃的哲理 浮在心间。 八角亭的高度略低于六角亭,又叫望萱 阁,传说当时知州邱鸣泰是个大孝子,公务 之余思念故乡老母,故而择高地以筑亭,常 登高远望以解思念母亲之情。有感于知州的 孝心,时人将此亭命名为“望萱”,旧以 “堂”代指母亲的居室,亦指母亲,所以 “望萱阁”即“望母阁”只是不如用“萱” 字文雅而已。
秀容书院占地约十六亩 (10667m2),依山就势营造,因 地制宜布局。西高东低,时起时 伏、蜿蜒跌宕,房上有房,院中 有院,八字门、月亮门门门相扣, 迂回曲折、错落有致,散而不乱, 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独具匠心。 是个读书育人的极好地方。书院 整体布局由下中上三院组成,因 历史原因除下院难见昔日自然风 貌外,书院本身布局构架保存完 好,是现在少有的保存完好的书 院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