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一、建立培训课程体系目的
按照电控人才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方针,构建人才发展体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打造和谐高效具有战斗力的国际化和职业化团队。为“十三五”时期完成“启航工程”,落实好八个子工程,通过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提升三支队伍的关键性能力和素质。使公司早日成为在细分市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DM集成电路供应商。
二、培训课程体系
集团培训课程体系是基于胜任力模型设计的,以能力发展为核心,将组织愿景、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有效地转化为每位员工的言行习惯。
(一)集团胜任力模型
(二)培训课程体系框架图
(三)课程体系设计步骤
1、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根据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及相应职位所需要的素质要求,将所有岗位划分为三个职位族,根据企业对员工的价值判断,将职位族划分为七个职位层级。
2、根据职位族的划分结果,将职位类型与职位层级进行组合,构成培训课程体系框架。
3、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要求,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解析和提炼胜任每个岗位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4、从必备知识、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把各岗位所需要的每个能力要素逐一分解为若干的行为要点(行为表现)。
不同层级人员在能力要素的要求上存在差异,根据不同层级人员岗位要求和工作重点的差异,逐一划分各层级人员应具备哪些相应的行为要点,使得不同层级人员的能力呈现连续性和递进性。
5、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实现能力要求与课程的
转换。关键点一,按照职位和层级的划分,整理和分析每个层级每类人员应具备的能力项目和行为要点形成课程名称,关键点二,同一岗位不同层级之间的课程要具有衔接性和递进性。
6、以职位族为主线,按照培训梯次,将培训课程进行排列,构建一个符合员工职业生涯成长的成长地图。
三、适用范围
集团本部及所属公司
四、培训课程体系
(一)本部人员职位划分示意图
(二)课程体系一览表
(三)课程体系地图
注:
灰色标记课程是“青干”实训团课程,由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开发的课程。(四)内训师培养体系
为集团培训工作持续提供师资保障,挖掘内训师潜力,按内训师培养步骤进行培训,方式包括:TTT培训、自我学习、集体讨论和辅导反馈等。
内训师课程(TTT)
五、课程管理
(一)课程开发
在培训课程体系范围内课程新建,形式包括内部课程开发、引进外部课程的二次开发;为丰富集团课程资源,各业务部门和内训师应承接集团安排开发课程的工作。
(二)课程优化
对已有课程主体内容结构进行优化,由集团人力资源部评审界定;
(三)课程资源库
经过多年实践和积累,整合内外部培训资源,分别将公司现有课程资源分为以下四大系列课程资源库。所有课程开发与优化成果,均需归入课程资源库统一进行管理。
1、领导管理系列课程资源库:干部以培训形式提升管理能力的课程资源库;
2、业务专业系列课程资源库:员工以培训形式提升专业岗位胜任力的课程资源库;
3、通用职业技能系列课程资源库:员工以培训形式提升通用职业技能的资源库;
4、企业文化系列课程资源库:全体员工以培训形式传承和发展企业文化的课程资源库。
六、课程管理原则:
(一)一致原则
培训课程是培训体系的重要实现内容和资源。课程的开发、优化工作,均是为满足培训体系的需求而进行;
(二)版权所有
所有内部课程资源版权均归属集团;
(三)课程管辖
集团负责开发和管理培训课程,包括领导管理、通用职业技能和企业文化类课程,各业务部门及所属公司负责开发和管理专业技能类课程,并向集团备案;
(四)更新频率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各自负责的课程进行调整。
七、课程开发与优化奖励标准
八、课程体系整合与完善
开发新课程通过计划、实施、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课程内容,提升课程质量。通过对已开发的各类课程进行结构化整合,形成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的培训课程体系,辅以集中培训、在岗实训、岗位轮换和自我学习等方式,形成了三维课程体系。
培训课程体系是一个不断整合、更新的动态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的战略调整,逐步构建和完善培训课程体系,形成具有动态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体系,以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